2019届高考历史 易错点特训(9)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含解析)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260961 上传时间:2020-02-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考历史 易错点特训(9)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届高考历史 易错点特训(9)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届高考历史 易错点特训(9)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高三历史易错点特训(9)1、傅乐成在中国通史中指出,战国时期,“军国主义”抬头,自然会有法家出现。各国之间战争愈演愈烈,社会不安加甚,自然会刺激人们寻求解决途径;主张清静无为的道家和创造新伦理系统的墨家,也就应时而生。这表明百家争鸣( )A.是“军国主义”思想的外显体现B.与物质生产的丰富密切相关C.体现战乱年代人民渴望安定D.植根于变动剧烈的社会现实2、孔子说:“天何言哉? 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韩非子说:“唯夫与天地之剖判也俱生,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谓常。从以上儒家、道家、法家言论来推断,三家都( )A.针对先秦的社会现状提出了共同的政治主张B.认为自然是可以认识的C.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D.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3、荀子强调人性本恶,但他认为通过礼法改造人的本性,可以达到人“群”有序的目的。韩非子认为人性的恶没有改变的可能,对其教育感化也是无用的,只能通过法律对其管束。据此可知( )A.两者思想呈现出完全的对立性 B.韩非子否定教育的功能C.构建稳定社会秩序是时人追求 D.荀子提倡“礼法并用”4、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有“举贤才”之语,韩非子有“因能授官”之说,墨子称“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他们的主张( )A.体现了百家思想的融合B.反映了平民的政治诉求C.否定了宗法世袭制度D.导致涌现了大量人才5、董仲舒“作春秋决狱,二百三十二事,动以经对,言之详矣”。此后西汉形成了据春秋经文断狱的风气。春秋所体现的“原心(主观动机)定罪”“论心定罪”的原则被视为圣人之道,为断狱的最高准则。这说明( )A. 儒家的论述取代了法律条文 B. 儒家思想与法律制度相结合C. 古代法律制度开始建立起来D. 心学理论成为司法基本原则6、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理学并不仅仅是前秦和两汉儒学的继承和发展。它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部分是全新的创造。”“全新的创造”是指( )A.融合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思想形成了新儒学B.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且凸显人性的尊严C.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发展形成新的理论体系D.强化了儒家纲常伦理道德并借此维护封建专制统治7、朱熹曾自述之所以得中进士,是因为在答卷中糅进了佛理,而他初次赴京赶考,随身携带的也只有某高僧的语录。这反映了()A.佛学与儒学有相通之处 B.理学思想根源于佛学C.科举考试以阐释佛理为主D.儒学正统地位发生动摇8、王阳明认为:“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梁后超认为:“自由者,奴隶之对待(对立)也。辱莫大于心奴,而身奴为末矣若有求真自由者,其必自除心中之奴隶始。”这说明两者( )A.主张摆脱封建思想束缚 B.追求思想自由和平等C.颠覆了传统儒学的信条D.否定对传统权威的迷信9、1600年,意大利著名哲学家、捍卫和发展了太阳中心说的天文学家布鲁诺被教会烧死;1602年,明末思想家李贽在狱中自尽身亡,他们的思想都被称为“异端”。与这些所谓“异端”相对立的思想分别是( )A.天主教思想和儒家正统思想 B.加尔文教思想和宋明理学C.哥白尼学说和儒家正统思想 D.启蒙思想和经世致用思想10、黄宗羲在原臣中说:“君臣之名,从天下而有之者也。吾无天下之责,则吾在君为路人。出而仕于君也,不以天下为事,则君之仆妾也;以天下为事,则君之师友也。”材料中的主张( )A.有利于缓和君权与相权的矛盾B.是对君主强化统治弊端的反思C.为规范君臣关系提供思想基础 D.深受西方民主启蒙思想的影响11、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唐甄与宋明理学家在无私无畏、襟怀磊落精神上一脉相承,但彼此又有巨大差异。其中,最大的差别是前者( )A.认为儒家学者掌握“道”B.宣传民主革命思想主张C.彻底抨击宗教思想体系 D.猛烈批判君主专制统治12、明代散文家袁氏三兄弟认为:应当“言人之所欲言,言人之所不能言,言人之所不敢言”;著名戏剧家汤显祖在其四大戏剧中质疑政治权力的意义,同情妇女的社会处境。这反映了明代文学()A. 追求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 B. 出现了对传统伦理思想的反思C. 动摇男尊女卑的思想基础 D. 开始宣传民主自由的启蒙思想1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摘自札记 材料二 十九世纪末,马克思主义零星传入中国,当时人们把它当作“均平治世”的学说。节译的共产党宣言中“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就曾翻译为“四海之内皆兄弟”。中国共产党早期创始人李大钊1918年在新青年上发表庶民的胜利,也满怀豪情地宣告“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当时)中国知识界对社会主义是热情向往的。摘编自王芸从天下大同到社会主义 材料三 新加坡现代化过程中,儒学的影响也相应地表现在这两方面:一是作为浸润在广大民众文化心理之中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自发发生作用,二是统治者以政策、律令形式自觉实施;二者相辅相成,互相推进,使儒学精神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罗传芳儒家传统与新加坡发展模式(1)根据材料一指出儒家的治国理想,并举例说明其对中国近代前期的民主革命思想有何影响?(任举两例)(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知识界对社会主义是热情向往的”原因。(3)根据材料三概括儒学对新加坡现代化影响体现在哪两个方面?(不得摘抄原文).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儒学为何能在新加坡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下面表格是江苏第一师范学校在1913年和1919年分别对三百名中学生所做的题为“现在你最崇拜的人物是谁?”的问卷调查结果。1913年调查结果1919年调查结果序号被崇拜者人数序号被崇拜者人数1孔子157人1孙中山87人2孟子61人2梁启超51人3孙中山17人3孔子、孟子各20人4颜渊(孔子弟子)11人4苏格拉底、华盛顿各18人5诸葛亮、范仲淹各8人5培根、牛顿、卢梭各12人6岳飞7人6王守仁(王阳明)10人7王守仁(王阳明)6人7蔡元培8人8大禹、朱熹、华盛顿等各4人8袁世凯7人9程德全(时任江苏都督)3人9李大钊3人10秦始皇、司马迁、韩愈、二程、梁启超、苏格拉底、牛顿、培根、卢梭等各1人10马克思、列宁各2人11无崇拜者23人11无崇拜者17人阅读上面表格,从中提取变化的两项相关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答案1.D2.D3.C4.C5.B6.C7.A8.D9.A10.B11.D12.B13.(1) 理想:建立大同社会。 举例: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康有为的大同思想;孙中山民主思想的相关内容(天下为公、民生主义). (2)原因: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危机严重;近代仁人志士屡次探索的失败;中国传统儒学为之准备了丰富的历史文化条件;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3)体现:修己、治人(或加强自我修养、加强法治)。 原因:儒学的自身价值和发展更新;在东南亚地区具有稳定性和历史渊源;政府的有效推动;社会对多元文化的包容;西方文化的缺陷为儒学提供再生的契机. 14.信息一:孙中山地位上升,成为被崇拜者的第一人;说明:孙中山为保卫革命果实,发起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宣扬民主共和思想,社会影响力提升。信息二:崇拜孔子、孟子的人数减少。说明:新文化运动中反对“尊孔复古”,提倡民主科学,儒学的权威被打倒,孔孟思想被全盘否定。信息三:梁启超、苏格拉底、华盛顿、培根、牛顿、卢梭等人的崇拜者人数大大增加;说明:新文化运动宣扬民主和科学,积极引进和传播西方的思想文化,牛顿、培根、卢梭等西方科学家、思想家的影响在扩大。信息四:马克思、列宁和李大钊榜上有名。说明: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马克思和列宁得到了当时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的崇拜,李大钊因宣传马克思主义知名度提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