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一化学 寒假作业(3)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综合训练 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260955 上传时间:2020-02-2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一化学 寒假作业(3)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综合训练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8-2019学年高一化学 寒假作业(3)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综合训练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8-2019学年高一化学 寒假作业(3)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综合训练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3)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综合训练一、单选题1.下列是一些常用的危险品标志,在运输酒精的纸箱外应当粘贴的标志是()2.下表为各物质中所含有的少量杂质以及除去这些杂质应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正确的一组为( )序号 物质 杂质 应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 KNO3溶液 KOH 加入FeCl3溶液,并过滤 FeSO4溶液 CuSO4加入过量铁粉,并过滤 H2CO2通过盛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再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NaNO3CaCO3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A.B.C.D.3.下列实验方案可行的是( )A.用溶解、过滤的方法分离碳酸钙固体和氯化钠固体B.用乙醇萃取碘水中的碘C.用蒸馏的方法从NaCl溶液中分离出溶质D.用分液的方法分离植物油和水4.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B.C.D.5.下列实验装置或操作正确的是()选项ABCD实验装置或操作向容量瓶中转移液体实验室制取蒸馏水从饱和食盐水中提取NaCl晶体分离酒精和水A.AB.BC.CD.D6.本草衍义中对精制砒霜过程有如下叙述:“取砒之法,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累然下垂如乳,尖长者为胜,平短者次之。”文中涉及的操作方法是()A.蒸馏B.升华C.过滤D.萃取7.按以下实验方案可从海洋动物柄海鞘中提取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天然产物。(已知:甲苯和甲醇均为有机溶剂;甲苯、甲醇的沸点分别为110.6、64. 7,在常温下均为无色液体;甲苯不溶于水,甲醇与水互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步骤(1)需要过滤装置B.步骤(2)需要用到分液漏斗C.步骤(3)需要用到坩埚D.步骤(4)需要蒸馏装置8.下列实验操作完全正确的是( )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时,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给盛装液体体积超过试管容积的试管加热鼻子靠近容器口去闻气体的气味将试管平放,用纸槽将固体粉末送入试管底部,然后竖立试管取用放在细口瓶里的液体时,取下瓶塞倒放在桌面上;倾倒液体时,瓶上的标签对着地面将烧瓶放在桌上,用力塞紧瓶塞用坩埚钳夹取加热后的蒸发皿将滴管垂直伸入试管内滴加液体稀释浓硫酸时,把水迅速倒入盛有浓硫酸的量筒中A.B.C.D.9.下列有关实验的选项正确的是()A.用装置甲分液,放出水相后再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有机相B.除去CO中的CO2C.苯萃取碘水中的I2,分出水层后的操作D.除去氯气中的HCl气体A.AB.BC.CD.D10.下列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A.向某溶液中加人稀盐酸,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 将该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该溶液中一定含有CO32-B.向某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稀盐酸,白色沉淀消失,证明该溶液中一定含有Ba2+C.向某溶液中加人CCl4,CCl4层显紫红色,证明该溶液中存在I-D.向某溶液中加人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入稀盐酸,沉淀不消失,则该溶液中可能含有Ag+或SO42-11.下列基本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D. 二、填空题12.(1)从含碘的有机溶液中提取碘和回收有机溶剂需要经过蒸馏操作,指出下图蒸馏装置中的错误之处。_(2)上述有机溶剂为CCl4(沸点为76.8 ),进行上述蒸馏操作时,使用水浴加热的目的是_,最后晶体碘在_中聚集13.为将混有K2SO4、MgSO4的KNO3固体提纯,并制得KNO3溶液,某学生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1.操作为_。2.操作所加试剂的溶质依次为_。3.如何判断SO42-已除尽?_。4.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多种沉淀_(填“需要”或“不需要”)多次过滤,其理由是_。5.该同学的实验设计方案是否严密?_(填“严密”或“不严密”),请说明理由:_.14.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材料1:酒精、苯、CCl4都是有机溶剂,有机溶剂之间大多能互溶;材料2:碘(I2)易溶于有机溶剂;材料3:溴微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其溶液呈橙色。在酒精、苯、CCl4、蒸馏水四种试剂中:1.能把碘单质从碘水中萃取出来的是_,进行分液之后是否能得到纯净的碘单质?_(填“是”或“否”)。2.能把溴从溴水中萃取出来,并在分液时使含溴液体从分液漏斗下口流出的是_;萃取时,液体接近无色的是_(填“上”或“下下同)层,有色层是_层。3.CCl4能把碘酒中的碘萃取出来吗?为什么?_。三、实验题15.某化学课外小组以海带为原料制取少量碘水,现用CCl4从碘水中萃取碘并用分液漏斗分离两种溶液,其实验可分解为如下各步:A.把盛有溶液的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中;B.把50 mL碘水和15 mL CCl4加人分液漏斗中,并盖好玻璃塞;C.检验分液漏斗活塞和上口的玻璃塞是否漏液;D.倒转漏斗振荡,并不时旋开活塞放气,最后关闭活塞,把分液漏斗放正;E.旋开活塞,用烧杯接收溶液;F.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上层水溶液;G.将分液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或小孔对准分液漏斗上口的小孔;H.静置、分层。就此实验完成下列填空:1.正确操作步骤的顺序是(填写各操作的编号字母)_A_GEF2.上述步骤E的操作中应注意_。3.上述步骤G操作的目的是_.4.能用CCl4,从碘水中萃取碘的原因是_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1.答案:C解析:A项是剧毒品的标志,B项是腐蚀品的标志,C项是易燃液体的标志,D项是爆炸品的标志.酒精是易燃液体,C 项正确。考点:化学物质的安全标志。2.答案:C解析:加入FeCl3溶液会引入杂质Cl-不正确;加入铁置换出铜,通过过滤可除去铜及过量的铁粉,正确;利用NaOH溶液吸收CO2气体,再用浓硫酸干燥氢气,正确;碳酸钙不溶于水,硝酸钠溶于水,溶解后过滤,再蒸发滤液可得到NaNO3晶体,正确3.答案:D解析:A项,分离出的碳酸钙还需洗涤、干燥,滤液经蒸发得到氯化纳。B项,乙醇和水互溶,不能用作本实验的萃取剂。C项,蒸发NaCl溶液可分离出NaCl固体。D项,植物油和水不互溶,可用分液法分离。4.答案:D解析:A项,图中为长颈漏斗,装置没有密封住一定体积的气体,无法检验装置的气密性。B项,所用量筒量程过大,造成误差较大,应选用10mL量筒。C项,稀释浓硫酸时,应沿烧杯内壁向水中逐滴加入浓硫酸,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5.答案:A解析:A项,转移液体用玻璃棒引流。B项,蒸馏实验中冷凝水应该“下进上出” C项,应在蒸发皿中对溶液进行蒸发结晶. D项,酒精和水互溶,应该采用蒸馏法分离。6.答案:B解析:蒸馏用于分离两种或多种互溶的液体混合物,根据液体沸点的不同进行分离,A项错误;升华是指固态物质受热直接变成气态物质,气态物质遇冷凝华为固态物质即砒霜样品受热使有效成分三氧化二砷变成蒸气(升华),降温,蒸气凝华成固体,从而达到分离提纯砒霜的目的,B项正确;过滤用于分离固液混合物,题中所述过程不涉及过滤,C项错误;萃取是指用萃取剂将一种物质从其溶液中提取出来的过程,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中的溴(或碘水中的碘),D项错误:7.答案:C解析:滤液与不溶物是用过滤的方法分离的,A项正确;分离水层与有机层,需要分液漏斗,B项正确;溶液蒸发结晶应用蒸发皿,C项错误;用蒸馏的方法从有机层溶液中蒸出甲苯,D项正确。8.答案:A解析:加热时,液体体积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应用手在瓶口处扇动气体,使少量气体飘进鼻孔。标签应朝向手心,防止标签被液体腐蚀。不能太用力塞瓶塞,只要塞紧即可。滴管不能伸入试管内滴加液体,防止污染滴管。应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缓慢加入水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不能在量筒中稀释。正确。9.答案:B解析: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A项错误;除去CO中的CO2时,将气体通过装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CO2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CO与氢氧化钠不反应,从而除去CO2.B项正确;苯的密度小于水,含I2的苯溶液在混合物的上层,则应放出下层液体后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含I2的苯溶液,C项错误;HCl与NaHCO3反应生成 CO2气体,使得Cl2中又混入杂质CO2气体,不能达到除杂的目的,D项错误:10.答案:D解析:向某溶液中加人稀盐酸,将产生的无色无味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后,石灰水变浑浊,则该溶液中也可能含有HCO3-,不一定含有CO32-,A项不正确;向某溶液中加人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人稀盐酸,白色沉淀消失,则该溶液中可能含有Ca2+等,不一定含有Ba2+,B项不正确;向某溶液中加入CCl4,CCl4层显紫红色,证明该溶液中存在碘单质,而不是I-,C项不正确;向某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入稀盐酸,沉淀不消失,则该溶液中可能含有Ag+或SO42-,D项正确。11.答案:B解析:A.溶解应用玻璃棒搅拌,不能摇动,故A错误; B.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B正确;C.浓硫酸稀释方法:将浓硫酸沿着容器壁慢慢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故C错误;D.移走加热的蒸发皿,不能用手,应用坩埚钳,故D错误.故选B.二、填空题12.答案:(1)加热烧杯时缺少石棉网温度计的水银球不应插人液体中,而应位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冷凝管进出水的方向错误,应下口进水,上口出水(2)使蒸馏烧瓶受热均匀,控制温度不超过100; 蒸馏烧瓶解析:(1)检查实验装置的错误,要按实验进程逐一检查, 通常是从左到右,从下到上(2)利用水浴加热可使被加热物质受热均匀,温度不超过100最后在蒸馏烧瓶中可得到晶体碘13.答案:1.加水溶解; 2.Ba(NO3)2、KOH、K2CO33.静置,取上层澄清溶液加入少量Ba(NO3)2溶液,若不变浑浊,则表明SO42-已除尽4.不需要 ; 几个生成沉淀的反应互不干扰,因此最后只需过滤一次,可减少操作步骤5.不严密;加入盐酸调节溶液的pH会引进Cl- ,应加入稀硝酸调节pH解析:1.要先将固体加水溶解,得到溶液。2.操作 主要是除去K2SO4和MgSO4,可用过量的Ba(NO3)2溶液、过量的KOH溶液分别使SO42-、Mg 2+沉淀,过量的Ba2+可用适量K2CO3溶液除去。3.判断SO42-是否除尽,可取上层清液加入少量Ba(NO3)2溶液看是否变浑浊。4.实验中虽然生成多种沉淀, 但它们互不干扰,可在最后一次性过滤除去。5.最后应用稀硝酸调节溶液的pH,使用益酸会引入Cl-杂质,因此该方案不严密。14.答案:1.苯与CCl4 否2.CCl4 上 下3.不能,因为四氯化碳与酒精互溶解析:1.苯与四氯化碳均不溶于水,酒精易溶于水,故苯与四氯化碳均可萃取碘水中的碘,分液后得到的是碘的有机溶液, 不是纯净物。2.因苯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四氯化碳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因此能把溴从溴水中萃取出来,在分液时使含溴液体从分液漏斗下口流出的是四氯化碳,萃取后静置、分层,上层液体是水,接近无色,下层液体是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呈橙色。3.CCl4不能把碘酒中的碘萃取出来,因为四氯化碳与酒精互溶。三、实验题15.答案:1.C; B; D; H; 2.使漏斗下端管口尖端紧靠烧杯内壁,及时关闭活塞,不要让上层液体流出3.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以保证进行E操作时漏斗里液体能够顺利流出4.CCl4与水不互溶,而且碘在CCl4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溶解度大得多解析:1.用分液漏斗分离两种液体,其实验操作为査漏装液振荡静置分液,则步骤为 CBDAHGEF。2.旋开活塞,使下层的液体流出,该操作过程中应注意:使漏斗下端管口尖端紧靠烧杯内壁,及时关闭活塞,不要让上层液体流出。3.步骤G操作的目的是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压强相等,保证分液,漏斗内的液体能够顺利流出。4.选择四氯化碳从碘水中萃取碘的原因是四氯化碳与水互不相溶,而且碘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溶解度大得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