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新课标人教版3-2选修三4.3《楞次定律》WORD教案5.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260880 上传时间:2020-02-2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新课标人教版3-2选修三4.3《楞次定律》WORD教案5.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9-2020年新课标人教版3-2选修三4.3《楞次定律》WORD教案5.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9-2020年新课标人教版3-2选修三4.3《楞次定律》WORD教案5.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新课标人教版3-2选修三4.3楞次定律WORD教案5一、教学设计综述1教学目标阐述(1)分析教材楞次定律是电磁感应一章中很重要的一节课,也是本章教学的难点。教材先分析感应电流产生的原因,接着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其中感应电流产生的原因很直观,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但感应电流方向的判断,则需要通过实验思考概括。学习本课,需要注意的是引导学生在实验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总结规律;同时,实验的过程也是对操作能力的培养过程,是物理学习的探究过程,所以要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分析实验现象时,我们要突出研究对象是线圈(闭合电路),要抓住穿过线圈的磁场方向和磁通量变化。要让学生注意分清一个是原来磁场的方向和原来磁场的磁通量变化,另一个是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和感应电流磁场的磁通量。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得出结论,再通过网络表述各自对感应电流方向的认识,并进行讨论,最后回归课本。本节教材的特点就是以多个实验事实为基础,让学生得出感性认识,再通过理论分析总结出规律,从而形成理性认识。本章教材抓住“磁通量的变化方向和感生磁场的方向关系”为核心。(2)分析学生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是课堂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为主体服务的。而一个班的学生,由于基础不一,知识水平和认知水平不同,在接受“楞次定律”这一新鲜事物时,肯定会出现“参差不齐”的现象。因而,为了让尽可能多的学生理解“楞次定律”,尽可能地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教学就应该建立在学生的基础上,教学进程就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因此,在教学设计时,事先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对于课堂中可能出现的现象(比如学生可能提到的问题等)应采取什么措施,用什么样的手段来帮助学生突破障碍,提高课堂效率。比如说重点班级和普通班级、基础好与基础差等,要事先有一定的了解,做到胸中有数。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3)分析课程标准现代教育目标对中学物理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中学物理教学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本,以物理学知识体系为载体,以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标,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最终达到全面提高素质,发展个性,形成特长的目的。在明确了教学重点之后,该采取何种学习形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呢?新课标指出,既要“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又要使学生“乐于进行交流和思想碰撞,在相互切磋中,加深领悟,共同提高”,最终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尊重他人的成果,不断提高探究能力,逐步养成严谨求实的学风”。可见自主探究和讨论交流是培养学生提高学习能力的两个有效方式。楞次定律这节课正是在分析了以上三方面的基础上,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出感应电流方向的一般规律;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讲解使学生悟出楞次定律的内涵,通过看书得到楞次定律的内容。2能力目标:通过实验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归纳、总结规律的能力;通过从猜测探究方法实验操作等一系列探索过程,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发展思维的能力;培养观察能力、分析推理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发明意识等。3德育目标: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和学生探索的过程渗透科学研究的方法,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奋发学习的精神;探索性实验符合“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规律,通过实验使学生形成辩证思维的方法和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2教学策略阐述(1)与信息技术结合的出发点楞次定律是通过实验探究,再总结规律。如果这些都依赖于教师的介绍,则易使学生习惯于被动地接受,而不如让学生主动从网络中去查寻获取知识。另外,对本课中的实验和对实验的理解是教学重点。对这两个问题,如果按照传统的授课方式,由教师一步一步带着去分析,往往容易束缚学生的思维;如果在课堂上让学生以传统的方式展开讨论,虽然比前一种方式能够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但是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有机会发表自己见解,跟教师及同学直接交流的人数有限。可见,这两种常用的传统课堂模式都不能达到给每个学生以充分展示的空间的效果。而这个,网络可以做到!所以,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作用,实现学生自主探究,这节课决定采用网络课件的形式。(2)教学策略的具体实施用网络课件作为主要教学阵地首先让学生观察有趣影片,电磁跳环和条形磁铁靠近闭合及有缺口的铝环的神奇现象,引领学生步入物理环境。在影片下面的交流区域发表自己观察到的影片现象、并分析这些现象,通过这个虚拟空间让学生成分表现自我,充分享受网络带给学习的变革,在这里师生进行交流,生生相互学习。从而达到复习磁生电,避免了教师一问,学生一答式,而是充分调动了全体学生学习兴趣以及思考的积极性。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利用网络课件让学生自主地探究实验。在探究实验过程中,网络课件呈现给学生的有各种风味的大餐:自主餐自己动手操作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工作餐按照教师的课件程序,通过模仿演示实验,再操作完成实验;懒汉餐操作鼠标观察flash动画模拟实验。实验之后让学生根据实验记录寻找感应电流方向的规律,把自己找到的规律发表在论坛上。通过分组形式来讨论最恰当规律根据学生在论坛上发表的看法,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同一小组的同学通过论坛继续切磋自己的观点,并找出支持自己观点的最有力的依据,并找出其他各组的缺点。最后,让学生看书体会楞次对这个规律的概括。教学检测检查练习中有典型例题,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等各显所长,并配有flash动画讲解。这个教学环节扬弃传统的课堂例题讲解:理解能力快的学生很快得知的问题,老师还要认真、仔细地讲解;对理解力差的学生,如坠雾里,毫无兴趣。学生根据自己对例题的分析,选择自测内容,真正达到能者多劳多得无形竞争的学习氛围。3信息媒体的作用这节课是在网络环境下,具体依托于校园网和多媒体教室、web浏览的动态管理网络教学课件、网络教室的局域网环境,还利用了INTERNET的广泛互联网环境。信息媒体在这节课中的作用具体如下:在知识材料的组织上,网络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信息资源。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主要是通过楞次定律网络课件来完成的。在这个网络课件上汇集了电影资料、图片资料,还有通过Internet互联网搜索来的各类对本课有帮助的文章。使学生能通过一个网络课件与广泛的互联网相连,扩大视野和信息量。对于学生来讲,利用网上资源,自主选择性强,而且网络上的超文体结构易读取和下载。另外,学生要将网上的资源与课本的知识进行重组,需要筛选、辨别、提取,最后形成自己的见解,这便锻炼了学生对信息资料的整合能力。其次,网络为师生和生生之间提供了广泛的交流平台,增强了互动,提高了课堂效率。网络的交互性强,它可以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同时地多人地交流互动,打破了传统课堂上只能一对一交流的单一形式,变双向互动为多项互动。学生可以任意浏览论坛上教师和其他同学的发言,根据这些信息修正、调整自己的观点,或赞同,或反对,参与到问题的讨论中去,大家都在“说”,同时大家也都在“听”,最大限度地丰富信息来源,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避免形成传统课堂一人说,多人听的单一局面。再次,网络能够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全员参与的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传统的阅读课,课堂容量有限,能够参与课堂讨论的人数有限,网络化课堂则使每个人都能参与到讨论中来,相当于人人都有发言的机会。这样的情境,能形成一种虽表面无声无息,但在思维上却是无比活跃的氛围,并且读写结合,提高表达质量。同时教师还可以迅速在论坛上看到所有学生的发言,及时发现学生认知上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集中归类,加以及时有效地指正和引导,这样便事半功倍,使教学具有了高效性。另外,网络可以跨越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从空间角度看,讨论时,学生不必挪移桌椅,不必转身扭头,不管距离有多远都可以跟相同观点的同学集中在一起讨论。从时间角度看,这一网络课件生成器在课堂上是主要的学习阵地,在课后,依然是学生继续品味,深入思考和讨论的依托。它在保留了学生思想智慧的结晶的同时,真正实现了对课堂的延伸。因此,网络的信息获取与发布的即时性、自主性和全员性,以及使课堂达到的高效性和延伸性是传统教学模式所不具备的。当然也有一些局限性,如,学生对计算机的操作熟练程度不等,有的学生计算机操作水平差,打字速度慢,顾得了课文,便顾不了讨论,而有的学生操作起来则游刃有余,所以造成学生参与讨论的程度和质量参差不齐。另外,分组讨论的方式有些过于死板,因为在讨论的过程中,有的学生的观点可能会在中途发生变化,所以对于分组这一方式可以再灵活些。二、教学模式流程图三、教学过程:课题楞次定律教学目标知识通过实验,探究出感应电流方向的一般规律。总结出感应电流方向的一般规律;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讲解使学生捂出楞次定律的内涵,通过看书得到楞次定律的内容。能力通过实验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归纳、总结规律的能力;通过从猜测探究方法实验操作等一系列探索过程,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发展思维的能力;培养观察能力、分析推理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发明意识等。情感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和学生探索的过程渗透科学研究的方法,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奋发学习的精神;探索性实验符合“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规律,通过这个实验使学生形成辩证思维的方法和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信息环境及媒体依托校园网的教室多媒体环境 基于web浏览的动态管理网络教学课件;基于网络教室的局域网环境 直接利用INTELNET的广泛互联网环境重点理解楞次定律的含义难点通过实验分析 概括实验现象课时1课时课型探究型教具网络课件、灵敏电流计、线圈、两根导线、条形磁铁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作用设计意图引课(8分钟)引导学生进入我们学习的环境(即网络平台)让学生观察录象片段,回答下面的问题:观察到的现象及原因?通过论坛发表让学生阅读帖子,找出哪些帖子有问题?总结:哪些帖子好,以及哪些有误。过渡语:为什么会出现以上现象?研究结果发现这和感应电流的方向有关,如何确定感应电流的方向呢?这不难,我们用电流表来判断,感应电流方向有没有规律可寻呢?若有,有什么规律?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操作计算机进入课题主页观察思考录入阅读思考知道本节课的目的给学生提供学习环境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空间能够展示更多学生对该问题的见解现象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间相互学习知识准备知识复习点明主题新课教学请同学们分组研究感应电流方向有什么规律,做实验,并填表。(附表在后)到学生中去,并进行个别指导。指导学生查看自己记录的实验结果与准确结果相比有无不同。让学生根据实验记录结果,分析、寻找实验规律。带领学生从论坛里选择几组有代表性的表述,再让学生分析哪一种表述更好,把理由写到论坛里。学生的可能情况分析:说出电流与条形磁铁的运动关系。分析:线圈绕向不同结论可能不同;感应电流不一定由磁铁运动产生。说出两个磁场增反减同分析:能不能再换个角度表述的更严谨简捷一些。什么规律都找不出来。分析:观察实验装置和表,看看有那些要素,让学生列举。提前看书的学生说出了结论。楞次定律分析:让他详细解释后,其他同学质疑。内涵很接近楞次定律,就是说不出“阻碍”关系。分析:引导学生看书后,由学生朗读楞次定律内容。俄国物理学家楞次概括了各种实验结果,在1834年得到如下结论。板书(如下)典型例题讲解到学生中去,作个别辅导。根据学生对例题的解读情况,提示作的快的学生,进入自我检测环节。让学生在论坛里留下自己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最想问的一个问题。思考讨论操作探究操作实验动画演示查看准确实验结果通过论坛讨论,各小组有相互商量的输入的等。学生又输入自己的见解根据学生的不同状况,不同的回答共同探讨学生自学,相互讨论部分看例题部分做自测学生又讨论输入自己的问题给学生提供实验数据共享的平台只有媒体能给学生提供这么宽泛、自由的学习环境给学生充分讨论提供阵地给学生呈现实验记录,及动画模拟实验,以方便随时操作清楚展示典型例题中配有讲解,动画模拟等,且可以通过论坛提问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动手动脑,展示自我,发展差异提供师生课后交流的空间培养探究意识、协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学生基础、喜好等,自由选择统一实验结果为下一步的讨论准备让学生主动地学习,自主地学习,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的能力培养总结能力让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发展学生的差异,培养学生快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带着问题下课,发掘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板书楞次定律感应电流的方向一、楞次定律: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二、对“阻碍”二字的正确理解1阻碍不是“阻止”,而只是延缓了原磁通的变化2阻碍不一定是“反向”三、“阻碍”的具体表现1方向关系:增反减同2运动关系:近斥远吸3磁极关系:同极迎、异极送思考:应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步骤(学生讨论得出)1明确原磁通的方向2明确原磁通的增减3根据楞次定律,判定感应磁通的方向(增反减同)4利用安培定则判定感应电流的方向(附学生实验表)将线圈中的感应电流方向和等效磁体的N、S极直接标在图中磁铁在线圈中的磁通量原感应电流在线圈中磁通量方向感/原与感的方向关系(相同/相反)原与感的变化的作用(阻碍/帮助)线圈和磁铁相对运动相互作用方向/变化增/减靠近远离相吸相斥图1图2图3图4四、结束语把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结合,有两点优势是传统教学方式所无法比拟的:一是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实现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向自主探究的转变;二是使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老师的角色是真正意义的引导者,必不可少却又不喧宾夺主。通过网络交流,师生之间的互动又平添了一层自然和平等,为课堂营造了和谐的气氛。对于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方面的利用,不仅可以对物理现象的模拟,也可以调动学生充分思考,充分交流,等等。我相信信息技术对于课堂教学将有着无限的潜力需要挖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将是一个充满挑战和希望的领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