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4单元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重大理论成果测评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260726 上传时间:2020-02-2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59.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4单元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重大理论成果测评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4单元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重大理论成果测评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4单元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重大理论成果测评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4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重大理论成果单元小卷(十四)第十四单元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重大理论成果时间 /45分钟分值 /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李鸿章对与列强签订的条约关系的认同经历了四个阶段:19世纪60年代以前的金帛议和、羁縻怀柔;19世纪70年代的羁縻勿绝、恪守条约;19世纪80年代的援例订约、追求平等;19世纪90年代及以后的放弃宗藩、谨守约章。这些变化说明李鸿章()A.始终没有接受西方的政治思想B.由保卫主权转向了卖国C.大国中心外交观念逐步削弱D.未尽到外交家应尽之责2.1868年,针对倭仁等人抨击学习西法是“舍中法而从西人”,恭亲王奕以“西学中源”回应,认为西学源自中国,中西本是一家,西法就是中法,只是中国创其法,西人推陈出新而已。奕的这一认识()A.固化了中学的正统地位B.强调了西方制度的先进性C.揭开了西学东渐的序幕D.对西学传播具有双重影响3.康有为本来是想借孔子改制的理论为变法找到理论依据,推动政治变革,结果却事与愿违,不但一般士子难以接受,还引起了整个官僚、士大夫阶层的不满,甚至原本支持变法的不少人也要求销毁孔子改制考。这表明()A.儒学已经被士人和官僚抛弃B.孔子的社会影响力较小C.孔子成为人们心中的文化符号D.儒学应与历史潮流吻合4.1895年,严复在辟韩一文中指出:“国者,斯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1916年,严复又认为自古以来只有强人政治才能统治中国,在与熊纯如书中说道:“自吾观之,则今日中国,须有秦政、魏武、管仲、商君及类乎此之政治家,庶几有济。”由此可见()A.严复从提倡民权走向反对民权B.严复的思想主张日趋保守落后C.严复的主张推动了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D.严复的主张体现了君主立宪的政治理想5.“作为流产了的共和悲剧的见证人,新文化自由主义者们被迫相信,即使最精心设计和最进步的制度,也只是纸上的计划,不能达成必须的改革目标。”为此他们 ()A.主张建立西方民主制度B.力图从思想上改造国民C.极力将中西方文化融合D.提出了人民民主新体制6.“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湮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大学的学术殿堂。”材料认为新文化运动()A.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B.继承并发展传统文化的优秀成分C.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D.混淆通俗文学与高雅文学的界限7.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提出做文章“须言之有物”,即做有“情感”“思想”的文章;而对于当时青年“不思奋发有为”,但只知“发牢骚之音”的“暮气”给予了严厉的批评。这说明当时()A.民族危机严重B.出现尊孔复古逆流C.强调文学应自由讨论D.社会亟须思想变革8.1899年,孙中山说:“今之耕者,率贡其所获之半于租主而未有已,农之所以困也。土地国有后,必能耕者而后授以田,直纳若干之租于国,而无复有一层地主从中朘削(剥削)之,则农民可以大苏。”孙中山的主要目的是()A.抑制土地兼并B.废除土地私有制C.巩固民国政权D.减轻农民负担9.纪念孙中山先生诞生150周年大会于2016年11月11日上午10时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习近平同志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缅怀孙中山先生为民族独立、社会进步、人民幸福建立的不朽功勋。孙中山先生留给我们的最本质遗产是()A.领导辛亥革命,结束君主专制政体B.发展三民主义,实行三大政策C.改组中国国民党,把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推向前进D.三民主义纲领、统一战线政策、艰苦奋斗精神10.中共创始人之一李大钊曾说:“在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地的中国,农民占人口的90%以上农业依然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因此,当我们估计革命力量时,我们必须强调农民是一个重要部分。”此材料意在说明()A.中国革命依靠的主要力量是农民B.农民将是中国革命的最大障碍C.中国革命必须铲除封建小农经济D.中国的革命必须依靠无产阶级11.某学者在其作品中指出:“中共在经历了十余年的武装割据之后,第一次向国民党提出中央政府权力再分配的政治要求。”下列哪一项标志着中共开始将争取一个怎样的抗战结果的问题提上议程()A.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发表B.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C.论联合政府的发表D.“双十协定”的签订12.下图是邓小平在某一时期的活动轨迹。他在这一时期()A.提出要建立经济特区B.论述了“一国两制”构想C.指出要“团结一致向前看”D.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52分)13.(32分)近代国人对西方文明的态度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后的官方文书中,动辄出现“夷性犬羊”的说法,甚至不将这些远来的“夷狄”视作人类。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以后,清朝割地赔款,已是大失颜面,却也依旧自居“天朝”,弄得英国人在南京条约内义正词严地表示要寻求双方地位的平等。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首次明文规定中国人在称呼英国人时不准出现“夷”这个字眼,并且依旧声明“英国自主之邦,与中国平等”。曹南屏“夷”与“洋”:偏远的“他者”近代中国观念与物质的双重变奏材料二近代中外文化交流是在冲突中进行的,并且中国文化处于劣势。中西文化之间的这种落差,影响了一些中国人对待中西文化的态度,出现了两种极端的倾向:一是“保存国粹”,一是“醉心欧化”以上一方趋于保守,另一方又过于盲目,他们对中西方文化优劣问题的评价都过于偏激。张腾近代中西文化交流中的冲突及其作用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清王朝的“夷狄”观有何变化?分析其变化的原因。(8分)(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近代中国人对中西方文化的不同认识,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说明。(16分)(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文明史观视角分析导致近代国人由“自居天朝”到“醉心欧化”的主要因素。(8分)14.(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人能近代化吗?能赶上西洋人吗?能利用科学和机械吗?能废除我们家族和家乡观念而组织一个近代的民族国家吗?能的话,我们民族的前途是光明的;不能的话,我们这个民族是没有前途的。因为在世界上,一切的国家能接受近代文化者必致富强,不能者必遭惨败,毫无例外。蒋廷黻中国近代史结合材料与中国近现代的史实,围绕“近代化的理想与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需有史实依据。)(20分)单元小卷(十四)1C解析 由李鸿章的变化可以看出,其已经逐步放弃了宗藩观念,建立起一种平等的外交思想,其大国中心的外交观念逐步削弱,故选C。李鸿章恪守条约、追求平等和谨守约章表明其已经接受了西方的政治思想,A项错误;其遵守条约并不意味着其卖国,这也是其维护国家主权和利益的一种方式,B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出李鸿章是否尽到外交家应尽的职责,D项错误。2D解析“西学中源”的思想一方面有利于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另一方面维护了中国传统思想和制度,体现出其局限性,故选D。奕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意在向西方学习技术,A项错误;奕学习西方停留在器物层面,B项错误;明清时期开始出现西学东渐,C项错误。3C解析 据材料“康有为本来是想借孔子改制的理论为变法找到理论依据,推动政治变革,结果却事与愿违,不但一般士子难以接受,还引起了整个官僚、士大夫阶层的不满,甚至原本支持变法的不少人也要求销毁孔子改制考”可以得出孔子成为人们心中的文化符号,不管是谁都不能去改变孔子的形象,故选C。儒家思想从汉武帝后一直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A项错误;当时孔子及其思想的社会影响力仍较大,B项错误;康有为想借孔子改制的理论为变法找到理论依据,就是主张儒学应与历史潮流吻合,但却事与愿违,D项错误。4D解析 由“国者,斯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可知,严复强调民主政治,由“强人政治”可知严复认为实现民主政治需要强人君主的领导,这一主张符合君主立宪的政治理想,故选D。严复是维新思想家,主张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材料未体现其反对民权,A项错误;严复从强调公权到强调强人政治在中国的重要性,不能得出其主张日趋保守落后,B项错误;材料未提及严复思想的作用,C项错误。5B解析 由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自由主义者们见证了辛亥革命的失败,看到民主制度的作用有限,便发动了新文化运动,故选B。由“即使最精心设计和最进步的制度,也只是纸上的计划”可见,他们对西方民主制度的作用已不太相信,A项错误;新文化运动全盘否定封建传统文化,C项错误;人民民主体制是新中国成立后实行的,D项错误。6B解析 根据“使不少被尘封或湮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可知,新文化运动继承并发展传统文化的优秀成分,故选B。材料中未涉及反对旧道德,A项错误;材料肯定了新文化运动对白话小说和民间文学的推动作用,未涉及文言文,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白话小说和民间文学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被新文化运动继承发展,与其是通俗文学还是高雅文学无关,D项错误。7D解析 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其著作文学改良刍议主张文章“须言之有物”,所做文章要有情感和思想,反对青年“发牢骚之音”的“暮气”。文字是思想的载体,当时的社会思想界仍然充斥着“三纲五常”的封建思想文化,胡适的倡议表达了进行思想变革的愿望和要求。“民族危机严重”与题意不符,故A项错误;胡适主张的是文学改良,并不是直接针对尊孔复古逆流,同时尊孔复古逆流也是思想界充斥着封建思想文化的体现,故B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提及文学的自由讨论问题,故C项错误;社会亟须思想变革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8D解析 材料中孙中山认为地主土地私有制下,地主剥削严重,导致农民贫困,实行土地国有与“耕者有其田”,使农民免受地主的剥削,农民负担则会大大减轻,故选D。A项在材料中无体现,错误;B项不是孙中山主张的主要目的,错误;此时民国尚未建立,C项错误。9D解析 孙中山先生留下的本质遗产是他留下的思想,故选D。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结束君主专制政体是孙中山的重大功绩,不是其本质遗产,A项错误;孙中山发展三民主义,实行三大政策是孙中山晚年的贡献,不够全面,B项错误;孙中山改组中国国民党,把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推向前进,是孙中山晚年的贡献,不是孙中山留下的本质遗产,C项错误。10A解析 根据材料“农民占人口的90%以上”和“当我们估计革命力量时,我们必须强调农民是一个重要部分”得出,中国革命依靠的主要力量是农民,故选A。农民将是中国革命的最大障碍不符合题意,B项错误;中国革命必须铲除封建小农经济与“农业依然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不符,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中国的革命必须依靠无产阶级,D项错误。11C解析 论联合政府发表于1945年,内容符合“向国民党提出中央政府权力再分配的政治要求”,故选C。根据题干中“中共开始将争取一个怎样的抗战结果的问题提上议程”可以得知,该议程提出是在抗日战争即将胜利之时,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发表于1939年,时间不符,A项错误;新民主主义论主要阐明的是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理论,B项错误;“双十协定”是国共重庆谈判的结果,并非“第一次向国民党提出”,D项错误。12D解析 图示为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的路线,邓小平“南方谈话”系统地回答了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故选D。1980年建立四个经济特区,A项错误;20世纪80年代初,正式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B项错误;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团结一致向前看”,C项错误。13(1)变化:从称洋人为“夷狄”、蔑视洋人到不再使用“夷”,认同英国的平等地位。原因:鸦片战争中中国的战和英国的据理力争。(2)认识:“保存国粹”,固守中国传统文化;“醉心欧化”,全面学习西方文化。说明:封建顽固派因循守旧;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3)因素:在中西文明的交流碰撞中,国人逐步认识到西方文明的先进。解析 第(1)问的第一小问,立足材料总结出从蔑视洋人到双方平等的变化;第二小问,结合两次鸦片战争的结果和英国的努力回答。第(2)问的第一小问,从固守传统和全面学习西方文化两方面回答;第二小问,结合顽固派、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和激进派的相关史实回答。第(3)问,立足近代中国社会的进步分析。14答题线索:近代地主阶级洋务派的思想主张及其实践活动;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思想主张及其实践活动;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思想主张及其实践活动;近代无产阶级、中国共产党的思想主张及其实践活动;党和国家在新中国各时期的现代化思想与实践活动。(依据以上线索列举史实进行论述)解析 首先,概括出材料观点为“中国接受西方近代文化必致富强,不能则必遭惨败”,对这句话要通过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进行分析。1938年,历史学家蒋廷黻写成中国近代史,那个时代之前的100年,是中国的落后时期,在寻找中国的发展之路的过程中,许多有抱负的国人把目光转向了西方国家,认为西洋模式是成功的,日本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当时的中国还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落后国家,发展成西方国家那样的近代化、西洋化是当时很多人追求的目标,或者说是理想,所以在他们看来,近代化、西洋化是近百年来中华民族根本上的一个问题。但是,今天我们看来,这个观点有些偏差,我们走的是一条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我们没有沿着西方国家的发展道路前进,这才是适合我们国情,是真正合适的道路。若赞成此观点,则可用中国近代史上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激进派等努力与实践的史实予以证明;若反对这一观点,也可以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等史实予以证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