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五单元 散而不乱气脉中贯 第十六课 伶官传序教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259732 上传时间:2020-02-20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五单元 散而不乱气脉中贯 第十六课 伶官传序教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五单元 散而不乱气脉中贯 第十六课 伶官传序教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五单元 散而不乱气脉中贯 第十六课 伶官传序教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六课 伶官传序 新课入门须知 知目标 学习目标考点提炼知识目标1.掌握本文重要实虚词的意义及其用法2了解作者及借古讽今的写法形容词活用技能目标1.学习通过正反说理突出中心论点的写作方法2学会筛选主要观点、论据、论证的信息能力,学习运用例证法情感目标理解“忧劳兴国,逸豫亡身”和“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的道理,树立“兴亡之理在于人事”的辩证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知作者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累赠太师、楚国公。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被世人称为“唐宋八大家”。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他的散文创作的非凡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代表作品:醉翁亭记秋声赋。知背景伶官传序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伶官传作的短序。欧阳修关心国计民生,忧国忧民,倡导革新。他崇尚儒家的尚实致用思想,关心时事,积极入世,坚决反对佛教思想,极力抨击佛教的危害。他有胆有识,奋发上进。欧阳修反对屈辱苟安,不修武备,力主加强战备,改革时政。面对国家和民族面临的危机,欧阳修作此序是为了希望宋朝统治者以史为鉴,告诫执政者要吸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励精图治,不应满足表面的虚荣,以期引起统治者的警惕。知常识1序序,又名“序言”“前言”“引言”,是放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语言表达方式比较灵活,可以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也可以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古代另有一种序是惜别赠言的文字,叫作“赠序”,内容多是对于所赠亲友的赞许、推重或勉励之辞,如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即是作者写给同乡晚辈的赠序。还有一种是写在诗歌前面的序,叫“诗序”,多交代所咏故事的有关内容或作诗的缘起。如白居易的琵琶行。2伶官传伶官传是一篇合传,写了敬新磨、景进、史彦琼、郭从谦四个伶人。伶,乐工,艺人。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伶人,让许多伶人做了官,这些人擅权乱政,使后唐朝廷上下离心,互相猜忌,祸乱不息,终成叛逆。一、通假字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无通毋,不要二、古今异义1岂非人事哉古义:人为之事,人力今义: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2与其所以失之者古义:与,介词,和;其,代词,他今义:连词,比较两件事而决定取舍的时候,用在放弃的一面3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古义:随从官员今义:干某项事业4其意气之盛古义:心情,气势今义:意志和气概;志趣和性格;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5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古义:相当于“以至于”,到了的局面(境地)今义:表示另提一事三、一词多义1原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动词,推究情有可原动词,原谅2恨此三者,吾遗恨也名词,怨恨,仇恨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动词,遗憾3归而皆背晋以归梁动词,归顺君臣相顾,不知所归动词,回到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动词,回去完璧归赵动词,归还聊乘化以归尽动词,归向4举举天下之豪杰形容词,所有的戍卒叫,函谷举动词,攻克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动词,发动举头望明月动词,抬起死即举大名耳动词,成就,成功举孝廉不行动词,推举,推选5盛盛衰之理读shng,形容词,兴盛盛以锦囊读chng,动词,装着其意气之盛读shng,形容词,昂扬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读shng,形容词,强盛胜地不常,盛筵难再读shng,形容词,盛大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读shng,形容词,职位高6易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形容词,容易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动词,改变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动词,交换7告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动词,祭告私见张良,具告以事动词,告诉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动词,告慰8微夫祸患常积于忽微数词,一寸的百万分之一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形容词,地位低下,卑贱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副词,稍微以为吉凶倚伏,幽微难明形容词,深奥,微妙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没有,如果不是恨晨光之熹微形容词,微弱9以与其所以失之者介词,与“所”组成名词性结构,的原因可以知之矣介词,凭借方其系燕父子以组介词,用10与与其所以失之者连词,和与尔三矢动词,给11乃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代词,你的何乃太区区如此,这样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副词,于是,就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副词,竟然乃悟前狼假寐副词,才四、词类活用1名词的活用(1)名词作动词契丹与吾约为兄弟 约:订盟约函梁君臣之首 函:用木匣子装抑本其成败之迹 本:推究(2)名词作状语负而前驱 前:向前一夫夜呼 夜:在夜里仓皇东出 东:向东2动词的活用(1)动词作名词而告以成功成功:成功的消息(2)动词的使动用法忧劳可以兴国兴:使兴逸豫可以亡身亡:使亡3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智勇:有谋有勇的人物(2)形容词作动词乱者四应乱:作乱形容词活用形容词活用是指某些形容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判断时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推断。形容词的活用一般包括以下几种:(1)形容词作动词形容词本身是不能带宾语的,但有时后面却带了宾语(但又不是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这时候形容词就活用为动词。常见的主要有以下四种情况:形容词在“所”字后面,活用为动词。活用形式:所形容词。例: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兰亭集序)欣:喜爱形容词放在“能”“足”“可”等能愿动词后面,活用为动词。活用形式:能愿动词形容词。例: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游褒禅山记)穷:走到尽头形容词带宾语时,而又没有使动、意动的意味,就是活用为动词。活用形式:形容词宾语。例:善万物之得时。(归去来兮辞) 善:喜好、羡慕形容词后面不带宾语但也表示某种动态,此时也活用为一般性动词。例:胜地不常,盛筵难再。(滕王阁序) 常:常存(2)形容词作名词在文言文中,形容词如果处在主语或宾语及判断句谓语的位置上,明显地表示人或事物的特征和意义,它就活用为名词。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形容词用在“其”“之”后面,充当中心语时,活用为名词。例: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烛之武退秦师)乏困:缺少的东西。形容词作主语、宾语时,活用作名词。例: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兰亭集序)贤:贤能的人 少:年龄小的人长:年长的人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归去来兮辞)幼:幼儿形容词用在数词后面作中心语时活用为名词。例:四美具,二难并。(滕王阁序)美:美好的事物难:难得的贤主嘉宾(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带宾语时,它表示附加某种特征于宾语所表示的事物上,这种活用方式,就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例: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过秦论)形宾使宾形愚:使愚笨(4)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带上宾语时,它表示主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认为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例:孔子登东山而小鲁。(孟子尽心上)形宾以宾为形小:以为小4数词作名词夫祸患常积于忽微忽微:微小的事情五、文言句式1判断句梁,吾仇也(“也”表判断)此三者,吾遗恨也(“者,也”表判断)燕王,吾所立(无标志判断)2被动句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为”表被动)而智勇多困于所溺(“于”表被动)3状语后置庄宗受而藏之于庙(按现代汉语的语序为“庄宗受而(于庙)藏之”)盛以锦囊(按现代汉语的语序为“(以锦囊)盛”)而告以成功(按现代汉语的语序为“而(以成功)告”)夫祸患常积于忽微(按现代汉语的语序为“夫祸患常(于忽微)积”)4省略句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补出成分为“(庄宗)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于)庙”)盛以锦囊(补出成分为“盛(之)以锦囊”)还矢先王(补出成分为“还矢(于)先王”)而告以成功(补出成分为“而告(之)以成功”) 一、了解行文脉络二、把握文章主旨伶官传序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中的伶官传作的序。文章总结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后失天下的历史教训,阐明了国家盛衰取决于人事,“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讽谏北宋统治者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一、阅读课文第1段,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1对本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文开篇便“呜呼”,表现出作者对这件事的感慨和遗憾之深,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B作者虽然摆脱天命观的束缚,但是更看到了人事的重要性,所以一开篇就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C作者提出中心论点的依据是“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D由本段可以推知本文主要运用例证和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解析:选B “作者虽然摆脱天命观的束缚,但是更看到了人事的重要性”错,应为“作者虽然摆脱不了天命观的束缚,但是看到了人事的重要性”。二、阅读课文23段,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2下列属于作者认为庄宗的“盛”“衰”原因的一句是( )A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B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C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D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解析:选D 庄宗兴国是“忧劳”,庄宗“亡身”是“逸豫”。A项说的是庄宗之父,B、C两项是作者的推测。3对本部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2段先写晋王临终遗嘱,庄宗恪守父命,出兵报仇,终于凯旋,有“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的“壮举”。证明“成则由人”的道理。B第3段写庄宗报仇雪耻后,以为大功告成,不思强盛,宠信伶官,由盛而衰,最后落得仓皇出逃、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的“惨状”,证明了“败亦由人”的道理。C本部分用对比手法和情感强烈的句式,写出盛衰两个方面,最终得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印证了开头的论点,加强了文章的说理性。D本部分在叙事中融入作者的议论,表达了作者的观点。引史评史,就史论事,在真实记述史实的基础上加以客观分析、评论,从中归结出道理。解析:选A 有“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的“壮举”是第3段的内容。三、阅读课文第4段,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4对本部分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和“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从过程和结果两方面来对比,突出盛衰在于“人事”。B“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这一结尾引人深思,强调能使人逸豫亡身的不仅仅是溺爱伶人,如果小看“忽微”,沉溺于声色犬马的逸乐之中,忘记忧劳兴国的道理,同样会导致身死国灭的下场。C“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是身处于北宋中叶的欧阳修告诫后人,尤其是告诫北宋统治者不要忘记历史教训,要居安思危,不要以为凭自己的小聪明和勇气就可高枕无忧。D庄宗的衰败正是由伶官所引起,作者在文章最后再次提到“数十伶人困之”的事实,使伶人的作乱和后唐的盛衰过程直接联系起来,突出中心。解析:选C “不要以为凭自己的小聪明和勇气就可高枕无忧”曲解文意。“智勇多困于所溺”意为“有智慧和勇气的人常常被自己所溺爱的事物所害”。1语言委婉,气势旺盛本文作为一篇总结历史教训为当世及后世君主提供借鉴的史论,毫无生硬的说教,而是娓娓道来,婉转动人。即使是慨叹庄宗败亡时,也只是寓惋惜之意无责难之词,可谓意正言婉。2文笔酣畅,波澜起伏文章开篇突兀而起地提出论点,马上落到立论根据上,再落入“晋王三矢”的叙事,接着语势猛然一升,发出对庄宗之“盛”的赞叹,而后语势陡然一降,发出对庄宗之“衰”的悲叹,继而步步紧逼,设疑问、引古语而得出“自然之理”,然后再次评论庄宗盛衰,语势再升再降,在大起大落之中引出发人深省的教训,戛然而止,将全文的语势稳稳地落在结尾上。篇幅虽短小,却写得起伏跌宕。全文一气呵成,淋漓酣畅。3平易自然,简约凝练文中没有佶屈聱牙的措辞,也不堆砌辞藻,用平实的语言生动地叙述事例,深入地说明道理,语言平易近人,自然晓畅。叙述不枝不蔓,议论简明扼要,其中一些格言式的对称名句,如“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句式整齐,言简意丰,发人深省。 素材主题自 律 课内提炼庄宗的教训李存勖当年,是何等的雄姿英发,自从24岁袭得晋王之位,先后攻燕国,破幽州,灭梁国。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是何等的壮阔,甚至于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但是,他没有继续忧劳,反而自满。于是骄奢不检宠爱伶人,导致最后被数十伶人围困,中流矢而亡,可见死得是多么的凄惨。课外延伸1天下廉吏第一清朝官员于成龙在生活上极其俭朴,江南百姓遂给他起了个外号为“于青菜”。他任两江总督期间,有一知县给他呈送“中秋节礼”,被他严词拒绝,并特发严禁馈送檄。于成龙为了警诫自己,勉励下属,在大堂上悬联一副:“累万盈千,尽是朝廷正赋,倘有侵斯,谁替你披枷带锁;一丝半粒,无非百姓脂膏,不加珍惜,怎晓得男盗妇娼。”因此,他为官几十年,真正做到了“清介自持,誓不受属员一毫馈送”。2名言警句(1)涅于混浊而不缁。苏辙(2)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3)廉耻,士君子之大节。欧阳修(4)不知耻者,无所不为。欧阳修(5)名为锢身锁,利为焚身火。白居易(6)激浊而扬清,废贪而立廉。柳宗元运用点拨一声“呜呼”,感叹于眨眼间的兴衰;曲终人散,结束了后唐王朝的家国梦;忧劳兴国,敲响繁华盛世的警钟。古之英雄豪杰,不少就栽倒在太平享乐之中,原因就在于他们放松了“自律”这根弦。于成龙敢于自律,终成一代廉吏,而流芳百世。古人云:君子责己,小人责人。从古至今都把能否严于律己当作衡量一个人道德修养高低的标准。因此,我们应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任何情况下都做到自律。 (时间:40分钟 分值:47分) 一、基础巩固(18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推其根本B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组:绳索C此三者,吾遗恨也 恨:遗憾D及凯旋而纳之 纳:收藏解析:选C 恨:怨恨,仇恨。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B至于誓天断发C契丹与吾约为兄弟D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解析:选C A项,从事:古义,随从官员;今义,干某项事业。B项,至于:古义,到了局面(境地);今义,表示另提一事。D项,人事:古义,人为之事,人力;今义,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3.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一夫夜呼 B乱者四应C仓皇东出 D负而前驱解析:选B A、C、D三项中的名词“夜”“东”“前”在动词前不是作句子的主语,而是用来修饰、限制动词,属于名词作状语;B项中的“乱”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意为“作乱”。4下列句子中,省略成分补充得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于)庙B请其矢,盛(之)以锦囊,负(箭)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于庙)C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其)函梁君臣之首D而身死国灭,(其)为天下笑解析:选B 应是“负(锦囊)而前驱”。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3分)译文:以至于割下头发,对天发誓(愿以死报),大家的泪水沾湿了衣襟,又是多么衰颓啊!(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3分)译文: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逸享乐可以使自己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二、阅读鉴赏(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一行传序欧阳修呜呼!五代之乱极矣,传所谓“天地闭,贤人隐”之时欤!当此之时,臣弑其君,子弑其父,而缙绅之士,安其禄而立其朝,充然无复廉耻之色者皆是也。吾以谓自古忠臣义士多出于乱世,而怪当时可道者何少也?岂果无其人哉?虽曰干戈兴,学校废,而礼义衰,风俗隳坏,至于如此,然自古天下未尝无人也。吾意必有自负之士,嫉世远去而不可见者。自古贤材有韫于中而不见于外,或穷居陋巷,委身草莽,虽颜子之行,不遇仲尼而名不彰。况世变多故,而君子道消之时乎!吾又以谓必有负材能,修节义,而沉沦于下,泯没而无闻者。求之传记,而乱世崩离,文字残缺,不可复得,然仅得者四五人而已。处乎山林而群麋鹿,虽不足以为中道,然与其食人之禄,俛首而包羞,孰若无愧於心,放身而自得?吾得二人焉,曰郑遨、张荐明。势利不屈其心,去就不违其义,吾得一人焉,曰石昂。苟利於君,以忠获罪,而何必自明,有至死而不言者,此古之义士也。吾得一人焉,曰程福赟。能以孝弟自修于一乡而风行于天下,其事迹略可考者,吾得一人焉,曰李自伦。作一行传。郑 遨 传欧阳修郑遨,字云叟,滑州白马人也。唐明宗祖庙讳遨,故世行其字。遨少好学,敏于文辞。唐昭宗时,举进士不中,见天下已乱,有拂衣远去之意,欲携其妻子与俱隐,其妻不从,遨乃入少室山为道士。遨与李振故善,振后事梁贵显,欲以禄遨,遨不顾,后振得罪南窜,遨徒步千里往省之,由是闻者益高其行。其后,遨闻华山有五粒松,脂沦入地,千岁化为药,因徙居华阴,欲求之。节度使刘遂凝数以宝货遗之,遨一不受。唐明宗时以左拾遗、晋高祖时以谏议大夫召之,皆不起,即赐号为逍遥先生。天福四年卒,年七十四。遨之节高矣,遭乱世不污于荣利,至弃妻子不顾而去,岂非与世自绝而笃爱其身者欤?然遨好饮酒弈棋,时时为诗章落人间,人间多写以缣素,相赠遗以为宝,至或图写其形,玩于屋壁,其迹虽远而其名愈彰。(选文出自欧阳修新五代史,有删节)6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自古贤材有韫于中而不见于外 韫:隐藏B处乎山林而群麋鹿 群:与为群C去就不违其义 就:就职D欲以禄遨 禄:俸禄解析:选D 禄,动词,授予俸禄,意即让其为官。7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能表现郑遨“放身而自得”的一组是(3分)( )遨少好学,敏于文辞 乃入少室山为道士 欲以禄遨,遨不顾 以谏议大夫召之,皆不起 时时为诗章落人间 其迹虽远而其名愈彰A BC D解析:选C “放身而自得”的意思是不入朝为官,在山水中放纵自己的身心获得快乐。故排除。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欧阳修修五代史,欲从五代的历史中找几个洁身自好的人物树碑立传,但“仅得者四五人而已”,郑遨是其中之一。B郑遨、张荐明乱世不出仕;石昂不屈服于势利;程福赟以忠获罪,到死都不为自己辩白;李自伦孝顺父母,友爱兄弟。C郑遨年少时喜好学习,文思敏捷。唐昭宗时,郑遨考进士不中,见天下已乱,就进少室山当了道士。D郑遨经常将自己的诗文誊写在丝绢上,后来这些诗文流落民间,人们将它当作珍品互相馈赠。解析:选D “郑遨经常将自己的诗文誊写在丝绢上”错误,郑遨的诗文流落民间,人们将这些诗文誊写在丝绢上互相赠送。9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吾意必有自负之士,嫉世远去而不可见者。(3分)译文:我想必有洁身自好的义士,因愤世嫉俗远离尘世而不能显现于世。(2)后振得罪南窜,遨徒步千里往省之,由是闻者益高其行。(4分)译文:后来李振获罪向南方逃匿,郑遨步行千里前往探望他,从此以后听说这件事的人更加尊重他的德行(或“认为他的道德高尚”)。(3)至弃妻子不顾而去,岂非与世自绝而笃爱其身者欤?(3分)译文:以至抛弃(不顾及)妻子孩子远离家乡,难道不是与世隔绝并且十分珍爱自身品行的人吗?参考译文:一行传序唉!五代之乱达到顶点了,这就是传记上所说的“天地间的光明被封闭、高洁的雅士都去隐居”的时代吗!在这个时候,做臣子的杀害他的国君,做儿子的杀害他的父亲,而那些士大夫们却安享着国家的俸禄,占据着朝堂,志得意满,不再有廉耻之色的人到处都是。我认为自古以来忠臣义士多在乱世出现,却奇怪这个时候可以称道的人何其少啊。难道果真没有这样的人吗?虽然说战乱兴起,学校教育被废弃,礼仪衰败,风俗毁坏,到了这个地步,然而自古以来天下大乱之时不是没有这样的忠臣义士啊。我想必有洁身自好的义士,因愤世嫉俗远离尘世而不能显现于世。自古以来贤才把自己的志向与才能蕴藏于内心而并不表现出来,有的人困窘地生存于简陋的小巷,寄身于荒野草莽,即使有颜渊的品行,不遇到孔子这样的人(他们的)名声也不会彰显出来。况且世道多有变故,(如果赶上)君子的高尚道德消沉的时候呢。我又认为必然还有怀抱才能,修炼节义,从而沉沦在社会底层而默默无闻的人。然后我又在传记中寻找这样的义士,却因乱世分崩离析,书上文字残缺,不能再找到了。这样找到的仅仅就是四五人罢了。在山林中隐居,与麋鹿为群,虽然不合乎中庸之道,可是与其安享国家的俸禄,卑躬屈膝包羞忍耻,哪里比得上问心无愧、在自然中放纵自己获得身心的快乐呢?(这样的人)我找到两个,叫郑遨、张荐明。权势利益不能使自己屈服,辞官和就职都不违背大义,(这样的人)我找到一个,叫石昂。只要对君主有利,因忠心而获罪何必为自己辩解;到死也不为自己辩白的人,这是古代的义士啊。(这样的人)我找到一个,叫程福赟。在一乡之中能够培养孝悌之义,并让天下人推崇,事迹大可以考证的,我找到一个人,叫李自伦。因此写作了一行传。郑 遨 传郑遨,字云叟,滑州白马人。唐明宗祖庙名遨,所以(为了避讳)世人以其表字相称。郑遨年少时喜好学习,文思敏捷。唐昭宗时,郑遨没有考中进士,见天下已乱,有了拂衣遁世的念头,想携妻带子和他一起归隐,他的妻子不同意,郑遨就进少室山当了道士。郑遨与李振有旧交情,李振后来供职于梁国,地位显贵,想请郑遨到梁国任职,郑遨不予考虑。后来李振获罪向南方逃匿,郑遨步行千里前往探望他,从此以后听说这件事的人更加尊重他的德行。这以后,郑遨听说华山有五粒松,树脂流入地下,千年以后化为药材,于是迁居到华阴,想寻求这种药材。节度使刘遂凝多次赠给他贵重的物品,郑遨都不接受。唐明宗时用左拾遗、晋高祖时用谏议大夫的官职征召他,都不出仕,于是赐给他逍遥先生的称号。郑遨天福四年去世,时年七十四岁。郑遨的节操可谓高尚了,身逢乱世而不被荣名利禄所玷辱,以至抛弃(不顾及)妻子孩子远离家乡,难道不是与世隔绝并且十分珍爱自身品行的人吗?但是郑遨喜好饮酒下棋,经常写诗文散落民间,人们大多将这些诗文誊写在丝绢上,作为珍品互相馈赠,甚至有人将他的容貌描画在屋壁之上,把玩观赏,他的踪迹虽远离红尘但声名越来越大。三、语言运用(10分)10概括下面文段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字)(4分)欧阳修的散文,无论是议论,还是叙事,都是有为而作,有感而发。他的议论文有些直接关系到当时的政治斗争,这类文章不尚空谈而注重实际,尤其反对宣扬性命之说与佛老之说。他另有一类议论文与现实政治并无直接关系,但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人生的深刻思考。又如他为友人文集作的序言,不但对友人的文学业绩进行评述,而且抒发了对死生离合、盛衰成败的人生遭际的感慨,绝非为文而文之作。欧阳修的记叙文也都言之有物,如五代史记一类历史散文自不必说,即使是亭台记、哀祭文、碑志文等作品,也都具有充实的内容。欧阳修的散文有很强的感情色彩,他的政论文慷慨陈词,感情激越;史论文则低回往复,感慨淋漓;其他散文更加注重抒情,哀乐由衷,情文并至。答: 答案:欧阳修的散文内容充实,有感而发。11假如你是一名导游,组团到天水二日游,请你用简明、连贯、得体的语言将下表内容告知已经到达候车室的游客。(6分) 车型发车时间到达时间途经地返回时间旅游景点凯斯鲍尔12月2日8:0012月2日12:00秦安12月3日14:00玉泉观、伏羲庙、麦积山答: 答案:示例:各位游客,今天8点我们将乘坐凯斯鲍尔,途经秦安,12点到达天水,将游览玉泉观、伏羲庙、麦积山景点,3日下午两点返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