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永城市实验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259872 上传时间:2020-02-2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永城市实验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河南省永城市实验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河南省永城市实验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试题第卷选择题(每题2分,共30题,60分)1.礼记有“天子为籍千亩”,“天子亲耕于南郊,以供斋盛”的记载,礼经在仲春“后率外内命史蚕于北郊”的记载。汉朝以后逐渐形成一种国家礼仪,皇帝和皇后常常在春季举行“藉田礼”和“亲蚕礼”。这表明( )A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B统治者关心百姓疾苦C统治者常能与民同乐 D统治者“以民为本”2汉代书籍记载:“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地力盛者,草木畅茂,一亩之收,当中田五亩之分”。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的主要特点是( )A男耕女织 B注重施肥 C铁犁牛耕 D精耕细作3大英博物馆藏有一只汉代漆杯,其底部刻有六位不同工种工匠和七位监督人员的名字。这只漆杯最有可能出自( )A家庭手工业 B田庄手工业 C私营手工业 D官营手工业4. 按明代规制,地方四品以上官员禁止经商。然而明代中叶以后,地方臣子们纷纷“下海”。嘉靖时,内阁首辅徐阶就在老家华亭蓄养了许多织妇,做起了纺织生意。这说明,明代中叶以后( )A轻商意识淡化 B经济模式变化C内阁地位上升 D吏治惭趋腐败5清代陶煦的租核推原记载:“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以上现象对当时中国历史发展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 )A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B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C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 D有利于农业生产的繁荣6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情况表明( )A. 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7.下列四条曲线反映了近代中国四种经济力量的发展演变过程,其中最能体现进步潮流的经济形态是( )A、 B、 C、 D、8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 )A. 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 B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 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9.下图是19121921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面粉业生产能力发展变化示意图,指出这一时期我国民族资本主义面粉业生产能力发展变化的最主要原因 ( ) A.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B.辛亥革命的胜利,扫除了一些发展资本主义的障碍C.民国政府颁布了若干发展经济的政策D.反帝爱国运动的有力推动10 “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广大贫困的农民能够迅速的增加生产而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的工业原料,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为此中共中央(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推行农业合作化运动C推行了公私合营 D推广联产承包责任制11.出现图中1961年工业国民收入趋势的政策因素是( )A中共中央调整经济的“八字”方针 B合理调整工商业C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方针 D苏联撕毁与我国的合作协议12.从1957到1978年,中国农村的一个生产队未能向国家交售1斤粮食,反吃了国家25万斤返销粮;1979年以来的两年半时间中,这个队却向国家交售了10万斤粮食,等于以前全队三年的粮食总产量。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A.生产自主权扩大刺激了农业生产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挥重大作用C.人民公社化运动激发生产积极性 D.取消农业税极大地减轻农民负担13.上世纪80年代初,陈云同志提出了关于经济建设的“鸟和笼子”理论。他说:搞活经济就像鸟和笼子的关系一样,鸟不能捏在手里,捏在手里会死,要让它飞,但只能让它在笼子里飞。没有笼子,它就飞跑了。陈云的“鸟和笼子”理论喻指( )A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 B国营经济与个体经济C对内改革与对外开放 D市场调节与计划指导14.近代中国交谊舞最初还局限于上流社会的少数人,但到20世纪20年代初,跳舞之风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兴起。早年认为男女合群手舞足蹈“男女杂沓,大败风纪”“与中国美俗良法有所背离”避而不观的中国人,随跳舞潮流由临海一带向内陆澎湃涌来,其旧有之念渐次支离破碎。这反映了( )A.儒家的传统观念被国人完全抛弃 B.西方生活方式冲击了国人传统观念C.国人接受西方生活方式全盘西化 D.辛亥革命使民主平等思想深入人心15在“欧风美雨”的影响下,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社会生活也异彩纷呈。下列服饰既体现了中西合璧又融合了满汉风格的是( )A长袍马褂 B中山装 C西服 D旗袍16.有学者认为,明末以来,美洲的豆类、番茄、玉米、花生等作物向中国、东南亚的广大亚洲地区传播,以其丰厚的产出和充足的营养支撑着众多的人口,打破了传统的粮食结构。他把这些现象称为“餐桌革命”。“餐桌革命”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世界市场的形成 B.商业革命的影响C.工业革命的开展 D.亚洲人口的膨胀17新航路开辟以后,西欧强国纷纷走上海外殖民扩张之路,世界贸易也日益发展。下列是西欧国家船只抵达亚洲的数量统计表(15001700年)表中代表的国家是( )国 家年份15001599年16001700年705371651770811A. 葡萄牙 B荷兰 C英国 D法国18.有人认为:“如同西班牙漫长的16世纪、荷兰漫长的17世纪、英国周期漫长的19世纪一样,美国漫长的20世纪进入百年周期的终结阶段。”上述四国确立各自“漫长世纪”的共同因素是( )A.金融霸主的地位B.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C.经济体制的创新 D.拥有广大的殖民地19.马克思曾说过:“只要英国人把机器应用于一个有煤有铁的国家的交通上就无法阻止这个国家去制造这些机器了。”对马克思这段话理解最准确的是( )A.煤和铁是一个国家获得独立的根本条件 B.殖民活动的历史作用主要是建设性的C.殖民活动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 D.工业革命加速了西方殖民体系的崩溃 20某位同学对新航路开辟做了如下评价:“它改变了人的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它是世界市场联系之路;它是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壮大之路;它是人类文明交融之路,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该同学的评价中分别使用的史观是( )A. 社会史观、全球史观、近代化史观、文明史观B. 文明史观、社会史观、全球史观、现代化史观C. 社会史观、全球史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D. 社会史观、文明史观、近代化史观、全球史观21.20世纪30年代,西方不少国家出现了“妇女回到家庭去”“妇女的天职在教养子女”等口号。这主要是由于( )A. 西方国家重视教育 B. 经济危机增大就业压力C. 西方国家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D. 科技发展提高了生产力22.罗斯福政府在1933年6月成立了房主贷款公司,帮助100万户赎回产权。修理住房贷款发放了230万次,合计9.4亿美元;建筑新房屋贷款发放了55.4万次,合计23亿美元。这种做法( )A.增强了民众对政府的信心 B.改变了房屋的所有权性质C.体现了政府的直接救济 D.是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23.面对经济大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政府)如果对老者和病人不能照顾,不能为壮者提供工作听任无保障的阴影笼罩每个家庭,那就不是一个能够存在下去,或者应该存在下去的政府。”这段话预示罗斯福政府将( )A发动农业集体化运动 B建立社会保障制度C推行企业国有化政策 D推行自由放任政策24.“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谈论的是(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B“福利国家”制度的建立C第三产业的兴起 D新经济的出现25. 十月革命后苏俄实行余粮征集制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列宁经过充分考虑,在1921年开始实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经济政策,导致这一变化的根本因素是(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失去了公平性B. 帝国主义国家对苏俄经济的包围封锁C. 苏俄人民强烈要求建立社会主义制度D. 苏维埃俄国当时的社会生产力的水平26. 据统计,1931年,苏联购买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30%,1932年占50%,而且是择优、低价购买;1931年苏联购买的美国机器设备约占美国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50%。这反映了( )A. 新经济政策实际上并未停止实行 B. 苏联利用西方经济危机发展工业C. 经济危机促使美苏从对立到和解 D. 斯大林模式下苏联机械工业落后27.毛泽东对苏联某一时期的经济发展曾作过生动的评价: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米吃。要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吃草。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这里批判的主要是 ( ) A戈尔巴乔夫的政治体制改革 B苏联牺牲农业发展工业的政策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只抓农业不抓工业28.丘吉尔曾说过:“斯大林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拥有核武器。”苏联之所以能取得如丘吉尔所说的这一重大成就,主要是因为斯大林( ) A. 充分调动了农工的生产积极性 B. 完善了苏联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 C. 借用西方国家的经济建设经验 D. 开创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29生活周刊之谁拯救冰岛封面解说:国家银行破产,冰岛向国际金融机构求援,申请20亿美元贷款。这一金融机构是指(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联合国 C世界贸易组织 D世界银行30 2016年6月24日,英国就是否留在欧盟举行全民公投,投票结果显示支持“脱欧”的票数以微弱优势战胜“留欧”票数,英国在加入欧盟43年后,或将最终与欧盟“分手”。对于这段历史解读正确的是( )A英国是欧共体的创始国 B欧洲一体化进程由此中断C英国加入欧盟对自身经济发展没有好处D欧盟的发展道路面临挑战第卷材料解析题(每题20分,共两题,40分)31(20分)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孕育并产生了新的经济因素,这有利于中国经济逐渐走向近代化。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辅佐秦始皇治国的李斯的经济思想,在其石刻当中,可以窥见一斑。琅琊刻石言:“勤劳本事,上农除末,黔首是富。”石门刻石云:“男乐其畴,女修其业,事各有序” 钱穆中国经济史材料二 机器制造创于泰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而效行于中国天津麦面盛行,今秋又有宁人(指朱其昂)购来磨面机器一座,在紫竹林招商局下开张磨坊,名曰“贻来牟机器磨坊”。日计焦煤若干,及用机器司务两人外,又需小工十余人,开销似乎过费。然事半功倍,出面极多;且面色纯白,与用牛磨者迥然不相同。1878年12月14日申报材料三1957年工农业产品产量品种1957年产量比1952年增加比旧中国最高年产量增加粮1.95亿吨19%30%棉164万吨26%93%钢535万吨296%580%煤1.3亿吨96%210%电193.4亿千瓦时166%320%原油146万吨235%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李斯的经济思想和我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4分)(2)据材料二,概括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出现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6分)(3)根据材料三与当时的历史背景,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启动时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8分)(4)综合上述材料,概述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2分)32(20分)人类文明的演进过程中,商品经济的发展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推动着社会的变革和撬动了大国的崛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继荷兰之后,英国通过推行自由贸易,建立起全球市场,并逐步确立起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当这种模式的弊端引发社会危机的时候,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又加入了政府干预的手段,从此,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交相作用,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的市场经济模式的认识。材料二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和结构;二是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引自何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材料三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向多极化发展。中国不但经受住严峻的考验,而且始终抓住发展经济、社会进步的根本不动摇,中国已成为在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引自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复兴(1)指出材料中英美两国市场经济模式的各自特点。分析美国创新市场经济模式的背景。(8分)(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后经济体制的两次深刻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变化的主要原因。(6分)(3)结合史实说明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中国是怎样成为“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6分)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参考答案12345678910ADDABCCCAB11121314151617181920AADBDBBBCA21222324252627282930BABBDBBDAD31(20分)(1)经济思想:重农抑商 特点:男耕女织。(4分)(2)变化: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2分)原因: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受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受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的诱导;外国资本主义入侵。 (4分)(3)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2分)原因:新中国成立初期,重工业基础薄弱;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着帝国主义的军事威胁和经济封锁,经济和国防不能独立;借鉴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验。(6分)(4)趋势:由农耕文明到工业文明(或近代化、工业化)。(2分)32 (1)特点:英国“自由放任”政策(2分); 美国国家(政府)干预经济(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2分)。背景:19291933年经济危机及引起的政治危机;借鉴苏俄经济建设的经验;国家干预经济思想的影响(或胡佛自由放任经济思想无法解救危机)。(4分,言之有理就可以得分)(2)第一次由私有经济占优势变为公有制经济占绝对优势,计划经济体制开始形成;(2分)第二次由单一公有制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分)原因: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市场经济体制是世界经济发展潮流。(任一点即可)(2分)(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入世贸组织,参加亚太经合组织等;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支持联合国工作,成立上海合作组织等。(6分,任答三方面就可)部分选择题答案详解:3. 【解析】材料中这一汉代漆杯底部刻有六位工匠和七位监督人的名字,可知这一漆杯的制作工序复杂,生产追求工艺精美,不计成本,还受官员监督,由此可判断这只漆杯出自官营手工业,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家庭手工业、田庄手工业和私营手工业产品不可能有七位监督人的名字,排除ABC。【答案】D5. 【解析】“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说明绅富和贾胥吏买田置地,不利于生产扩大,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B正确;A与材料主旨意思相反;C不符合材料中经济目的;材料是阻碍资本主义发展,不利于农业繁荣,D错误。【答案】B10. 【解析】由材料“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和“组织起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国家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把广大农户组织起来,参加农业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故B正确。A属于是一五计划的相关知识;C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D是把土地使用权放给农民,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不符合题意。【答案】B15. 【解析】旗袍是由民国服饰设计师参考满族女性传统旗服和西洋文化,在此基础上设计的一种时装,是一种东西方文化糅合的产物。旗袍是带有中国特色、体现西式审美、并采用西式剪裁的时装。故答案为D项。A项是中国传统服饰,不涉及中西合璧,排除;B项是中西合璧,但没有融合满汉风格,排除;C项是西式服装,排除。【答案】D30.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脱欧是欧洲一体化进程的挫折,也说明了欧盟的发展道路不是一帆风顺而是面临挑战的,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欧共体创始国为法国、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6国,不包括英国,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欧洲一体化进程出现挫折而不会由此中断,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英国加入欧盟、脱离欧盟均是建立在对自身经济发展好处的基础之上的,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答案】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