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洛南县洛南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259637 上传时间:2020-02-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7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洛南县洛南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陕西省洛南县洛南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陕西省洛南县洛南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洛南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高一年级历史试题举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阅读下面西周初年主要诸侯国分布情况表,据此可知,西周分封制A仅仅分封了五个诸侯国B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C几乎覆盖整个长江流域D使周王加强了中央集权2根据图1所示,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西周时期 A.周王皇权至上B嫡长子继承制 C次子承继王位 D.庶子毫无权利3中国自秦汉开始,就已经确立官员监察制度。下列哪一官职(或官员)具备监察官员的职权A御史大夫 B.丞相C太尉 D.郡守4图2反映出秦朝中央政权组织的主要特点是A相互配合,彼此牵制B三权分立,相互制衡C分别决策,相权分割D相权空虚,中央集权5汉武帝时对某一官职的职权有明确规定,即“奉诏六条察州”。这一官职是A郡守 B县令C,刺史D同平章事6.张衡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陈情表:“前太守臣连,察臣孝廉”。据此可知,当时的选官制度是() A世官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7宋代某中央机构之下设有盐铁、度支(规划收支)等部门,该机构的长官应为() A.同平章事B枢密使C参知政事D三司使8图3是钱穆对中国古代某一政治制度的评价,该制度应是() A西周的分封制B秦朝的郡县制C汉代的刺史制D元朝的行省制 9根据图4判断,它最有可能反映的是() A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B元朝的行政制度改革 C明朝调整中央和地方官制D清朝的国家机构设置 10中国古代曾有一个中枢机构,始终没“挂牌”,里面的官员品级不高,都没有超过五品,也不能对中 央六部等机构直接发号施令。这一机构中的“官员”最有可能称之为() A参知政事B内阁大学士C军机大臣D北宋通判 11.“丝纶出纳,职居密勿”“军国大计,阁不总揽,盖隐然执政之府矣”,以上材料评论的清朝机构是() A内阁B六部C理藩院D军机处 12清朝雍正年间,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大规模实行“改土归流”政策,“归流”是指() A任用当地少数民族首领进行管治B把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纳人清朝版图 C,少数民族事务归属理藩院掌管D由中央政府派遣官员直接管治 13有人说,南京是中国近代历史的缩影。下列发生在南京的重大事件,说法正确的是() A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标志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革命政权 C孙中山在南京就任正式大总统,是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 D.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完全胜利 14英国海军司令伯麦说:“林公(则徐)自是中国好总督,但不悉外国情形尔,断鸦片烟可,断贸易不可。贸易断则我国无以为生,不得不全力以争通商。”白麦认为英国发动战争的直接原因是() A林则徐领导了禁烟运动B清朝政府坚持闭关锁国 C林则徐断绝与英商贸易D英国企图打开中国市场 15.“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这一规定出自() A.天朝田亩制度B.资政新篇 C中共“一大”党纲D国民党“一大”文件 16.“以寥寥数舰之舟师,区区数万人之众,一战而剪我最亲之藩属,再战而陪都动摇,三战而夺我最坚之海口,四战而威海之海军大替矣。”材料描述的战争应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7.1899年万国公报的一篇报道称:“不谓今年五、六月间,山东各处开立匪场, 上奉太后密旨,下遵毓贤命令,兴大清,灭洋教。”文章的“匪”是指 ( )A.清朝军队 B太平军 C义和团 D同盟会18.“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这一条约内容出自()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19民主革命时期提出的革命口号中,最早明确把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斗争联系在一起 的是() A.停止内战,一致对外”B.“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C.“驱除糙虏,恢复中华”D.“打倒列强,除军阀” 20.“打响正义第一枪,犹如春雷震天响,彪炳千秋流史册,人民军队党武装高擎战旗九十载,强 军路上铸辉煌。,诗句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黄花岗起义B武昌起义C南昌起义D秋收起义 21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实践中探索出了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其主 要依据是()A中国的社会性质B中国的革命性质C苏联的革命经验D农民是主力军 22中共“二大”制定了中国民主革命纲领,它的显著特点是() A分两个阶段进行B具有强烈空想性C违背了社会规律D脱离了中国国情23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称长征是“当今时代无与伦比的一次史诗般的远征”,这 次“远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A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B确立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 C中央红军同陕北红军胜利会师D甘肃会宁会师 24.“西安事变可能已经以一种地方性的失败告终了,却仍然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 国,虽然缓慢而且伴有剧痛,终于在渐渐诞生。”这里的“统一”指的是()A国民政府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B蒋介石获释并重新执掌军政大权 C国共两党停止对峙走向合作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25.“此战是一个主动进攻的战役,使日本在华北的主要铁路、公路受到广泛破坏,沉重打击了日军的 囚笼政策治安肃政以战养战等阴谋计划”。此战是() A太原会战B淞沪会战C百团大战D武汉会战 26. 1943年,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发表关于庆祝中英、中美间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决定,指示各根 据地都要庆祝不平等条约的废除。此时“不平等条约的废除”说明了() A中国共产党的敌后战场是主要战场B抗日战争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C中国人民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D中国成为主权真正独立的国家 27. 1945年秋至1946年夏,我国国内形势的基本特点是()A国共两党谈判,共商建国大计 B国内力量对比有利于人民进行解放战争C美苏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 D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28图5所示事件说明当时人民解放军正在 A进行战略反攻 B组织战略决战C发动渡江战役 D,进行重点进攻29. 1949年1月中旬,斯大林知道中国的这个消息后,也很高兴,认为 是奇迹,因此在他的台历上写上了“奇迹、真是奇迹。”被斯大林认 为是“奇迹”的事件最有可能是( ) A刘邓大军挺进中原 B国民党统治被推翻 C人民解放军突破长江防线 D,淮海战役的胜利 30毛泽东曾富有历史感地说过,辛亥革命的革命事业在北伐战争中得到延伸,在解放战争中取得了最后胜利。这一“革命事业”是指() A结束清政府的统治 C打倒日本侵略者 B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D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 第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其中第31题16分32题12分,第33题12分, 共计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昔周公吊(感怀)二叔不咸(通“贤”),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左传“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蔚、监。” 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二清代是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的终结时期 伴随着清朝统治的稳定,皇帝作为 最高统治者和政府首脑的地位空前加强。清朝皇帝都亲理朝政,这在历代最高统治者中也是少有的。 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材料三 中国古代行政权力的运行机制 君主集权于上、行政体制分权于下的权力制衡 体制,或是实行集体宰相制度,或是在正式行政体制之外另设机构,以达到分权的目的。 摘编自赵沛主编中国古代行政制度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两种制度。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由西周至秦朝国家政治 体制方面变化的趋势。(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清代进一步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具体措施。(4分) (3)根据材料三,总结君主专制背景下分权辅政的两种模式,并分别举一例说明。(4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演进的认识。(4分)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第一章 总纲 第四条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 治权。 第三章 参议院 第十六条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四章 临时大总统 副总统 第二十九条 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 第三十条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第六章 法院第四十八条 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 第五十一条 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二辛亥年间的这个妥协非常重要,对于这一点,不论是革命党人,还是新军,还有立宪 党人,当然还有清廷,都有所坚持,有所妥协。 马勇辛亥革命的发生与结束 材料三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 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 钱穆中国历史政治得失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6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从“国外移来”什么制度? (2分)试分析该制度没能“真实发生相当作用”的原因。(4分) 33根据历史事实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知识整理,能再现历史的阶段特征。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材料二一切都变了,这是分水岭毛泽东牢牢地掌握了领导权,并且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宣布独立于莫斯科的指挥棒。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二十几个人在这里开会,是为了正式确定长征 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从更深远的意义上说,则是中国共产主义革命运动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后来很多人都说,这是整个中国革命史上最重大的一个事件。 摘自哈里森、埃文斯索尔兹伯里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 (1)指出中日甲午战争的起讫时间。(2分)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甲午战争相关的 民众自发抗争事件及此抗争事件中涌现的两位领导人。(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的“分水岭事件”具体所指事件。(2分)结合所学知识,列举长征期间中国共产党抗日救亡的主要表现。(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