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诗言志 第6课 孔雀东南飞(并序)教学案 语文版必修4.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258665 上传时间:2020-02-20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5.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诗言志 第6课 孔雀东南飞(并序)教学案 语文版必修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诗言志 第6课 孔雀东南飞(并序)教学案 语文版必修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诗言志 第6课 孔雀东南飞(并序)教学案 语文版必修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6课 孔雀东南飞(并序)本课话题尊严一、从课本中积累“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这十二句话表现出刘兰芝作为女性的强烈自尊,她不因被遣而失去美丽和尊严。二、从历史中积累1不为五斗米折腰。陶渊明曾任彭泽令,郡守派督邮来县巡视,县吏对陶渊明说,按官场礼节,要整齐冠冕,束紧衣带,以下属礼参见。陶渊明感叹道:“岂能为五斗米而向乡里小儿折腰!”即日辞官归隐,再不出仕。生活清贫的陶渊明知道,尊严比五斗米还重要,毅然抛官牌、脱官袍来维护自己的尊严,博得人们的尊重。2吴玉章维护国家尊严。革命家吴玉章年轻时东渡日本留学。1904年元旦,因清朝末年中国贫弱,日本人看不起中国,在悬挂的万国旗中,故意不挂中国国旗。吴玉章代表留日学生向学校当局严正提出:必须立即向中国学生道歉并纠正错误,否则,就要举行罢课和绝食以示抗议。学校当局在中国爱国留学生的强大压力下,只得认错道歉。吴玉章挺身而出,维护了国家和民族的尊严。三、从生活中积累1在上海举行的第四届全球华人物理学家大会上,聚集了500多名学界精英,可会议组织者竟然以国际惯例为由拒绝与会者使用汉语演讲和交流。然而,诺贝尔奖得主丁肇中教授却没有理会组织者的“禁令”,坚持用中文作报告,成为唯一一位“反潮流”者。丁教授的英语表达能力毋庸置疑,但他却冲破重重阻力发出母语的声音,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维护了华夏儿女和中华民族的尊严。21995年3月7日下午,连续加班的珠海市南山工业区瑞进电子公司的工人们,在规定的10分钟工休时间里,一名身体染病的女工实在不能支撑,伏在工作台上打起了盹。然而谁也没有想到,韩国女老板金珍仙勃然大怒,大发雷霆,责令车间工人统统跪下。结果有的工人跪下了,来自河南的23岁打工者孙天帅站出来,愤怒地望着这个外国女人。女老板吼叫着:“你为什么不跪?”孙天帅说:“我为什么要跪下?”一边对工友说:“怕什么,不就是炒鱿鱼吗?”他撕掉胸前的厂牌,昂然走出工厂。孙天帅身上所表现出来的不仅仅是“士可杀而不可辱”的气概,更是中国人不畏强暴,毅然捍卫自身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的鲜明写照。四、从名言中积累1不要让一个人去守卫他的尊严,而应让他的尊严来守卫他。爱默生2尊严虽然不是一种美德,但却是许多美德之母。柯林斯托姆3要人敬者,必先自敬。陶行知4生命的尊严正是超等价物的一切事物的基点。池田大作5哪里有理性、智慧,哪里就有尊严。马丹杜加尔6国家的尊严比安全更为重要,比命运更有价值。托伍威尔逊一、作品简介古今第一首长诗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沈归愚称之为“古今第一首长诗”,是我国古代民间文学中的光辉诗篇之一,孔雀东南飞与南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及“叙事诗双璧”。后又把孔雀东南飞木兰诗与唐代韦庄的秦妇吟并称为“乐府三绝”。孔雀东南飞最早见于南朝陈徐陵(507583)编玉台新咏卷一,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乐府诗集载入杂曲歌辞,原题为“焦仲卿妻”。孔雀东南飞原为建安时期的民间创作,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可能经过后人的修饰。二、背景回放故事发生在“汉末建安中”。当时的背景是: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的伦理纲常,逐渐占据了统治地位,并发展到了相当完备严密的程度。在婚姻制度方面规定有“七出”“天下无不是之父母”等清规戒律。“天下无不是之父母”是焦、刘悲剧的根本原因。在这一时代氛围里,在焦母的淫威下,焦仲卿敢于站在兰芝一边,表明与兰芝“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的坚决态度,最后两人双双殉情。当时的人为此事感伤,作了此诗。三、相关知识乐 府 诗西汉的民间音乐很昌盛,也风行于社会上层,因为当时的上层统治阶级爱好“俗乐”,所以大量采集民歌,又有大量演奏“俗乐”、专习民歌的乐工。汉武帝时开始设立一个专门掌管音乐的机构,叫作乐府。它的具体任务是制定乐谱、训练乐工和搜集歌词。朝廷典礼所采用的乐章主要是由文人写作的。配合着“俗乐”(民间产生的音乐),在普通场合演唱的歌词,主要是从各地搜集来的民歌,这些乐章、歌词通称“乐府诗”,或简称“乐府”,代表西汉诗歌的最高成就,两千年来继诗经楚辞之后在中国文学史上大放光彩。至今为人们珍视的乐府诗,就是那些来自民间、描写民生疾苦、真实地揭露封建社会种种矛盾的乐府诗歌,即乐府民歌。一、字音识记1箜篌(kn hu)2.公姥(m)3捶床(chu) 4.葳蕤(wi ru)5伶俜(ln pn) 6.蹑丝履(ni)7玳瑁(di mo) 8.拊掌(f) 9否泰(p) 10.鹄舫(h fn)11踯躅(zh zh) 12.赍钱(j)13摧藏(zn) 14.怅然(chn)二、通假字1吾今且报府通“赴”,译为:当差2箱簾六七十 通“奁”,译为:女子梳妆用的镜匣3君当作盘石 通“磐”,译为:厚而大的4蒲苇纫如丝 通“韧”,译为:柔软而结实5菴菴黄昏后 同“晻晻”,译为:昏暗的样子三、古今异义1守节情不移古义:忠于职守,遵守法度今义:指妇女不改变节操2妾不堪驱使古义:使唤今义:强迫别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行动3共事二三年古义:共同生活 今义:在一起工作4汝岂得自由古义:自作主张 今义:不受拘束和限制5可怜体无比古义:可爱今义:值得怜悯;怜悯;(数量少或质量坏到)不值一提6勿复重纷纭古义:麻烦 今义:多而杂乱7本自无教训古义:教养今义:从错误或失败中取得的知识8感君区区怀古义:形容情意的诚挚今义:形容数量少,人或事物不重要9自可断来信古义:指来做媒的人 今义:寄来的书信10承籍有宦官古义:官宦,做官的人 今义:太监11处分适兄意古义:处置、安排今义:对犯罪或犯错误的人按情节轻重做出处罚12便利此月内古义:认为吉利今义:使用或行动起来不感觉困难13明日来迎汝古义:第二天 今义:明天14蹑履相逢迎古义:迎接今义:说话和做事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含贬义)15人事不可量古义:人事变化今义: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调配、培养、奖惩等工作16生人作死别古义:活着的人 今义:陌生的人17叶叶相交通古义:交互相通 今义:运输事业的总称四、一词多义1相(1)儿已薄禄相xing,名词,相貌(2)相见常日稀 副词,互相 (3)叶叶相交通 副词,互相(4)及时相遣归 副词,偏指刘兰芝,可译为“我”(5)会不相从许 副词,偏指仲卿,可译为“你”(6)好自相扶将 副词,偏指仲卿母,可译为“老人家”2见(1)相见常日稀动词,见面(2)君既若见录 用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3)渐见愁煎迫 用在动词前表被动(4)夜缒而出,见秦伯(烛之武退秦师)动词,拜见(5)图穷而匕首见(荆轲刺秦王) 通“现”(6)见燕使者咸阳宫(荆轲刺秦王) 动词, 接见3故(1)大人故嫌迟副词,仍旧(2)故遣来贵门 副词,特意(3)知是故人来 形容词,旧,老(4)故作不良计 副词,故意4会(1)会不相从许 副词,必定(2)于今无会因 动词,相会,见面(3)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岳阳楼记) 动词,聚会(4)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 副词,适逢5举(1)举言谓新妇 动词,说出来(2)举手长劳劳 动词,举起(3)莫令事不举 动词,成功(4)举手拍马鞍 动词,抬起(5)举身赴清池 动词,纵(6)举世皆浊我独清(渔父) 形容词,全,整个6谢(1)谢家来贵门 动词,辞别(2)阿母谢媒人 动词,谢绝,推辞(3)多谢后世人 动词,告诫,告诉7令(1)便言多令才 形容词,美好(2)岂合令郎君 敬辞,你家的(3)莫令事不举 动词,使,让8适(1)始适还家门 动词,出嫁(2)处分适兄意 动词,适合,依照(3)适得府君书 副词,刚才(4)适彼乐土(诗经) 动词,到,往9为(1)为诗云尔 动词,作,写(2)非为织作迟 动词,是(3)为仲卿母所遣 介词,被(4)始尔未为久 动词,算是,算作(5)阿母为汝求 介词,替,给(6)慎勿为妇死 介词,为了10何(1)何意致不厚 疑问代词,哪里(2)何言复来还 疑问代词,什么(3)隐隐何甸甸 副词,多么(4)作计何不量 副词,怎么五、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1名词作状语(1)孔雀东南飞 向东南(2)理实如兄言 按道理(3)手巾掩口啼 用手巾(4)朝成绣夹裙 在早上(5)卿当日胜贵 一天天地2名词作动词(1)自名秦罗敷 取名,起名(2)捶床便大怒 拍,敲击(3)头上玳瑁光 发光(4)交广市鲑珍 买,购买(5)仕宦于台阁 任官职(二)动词的活用动词的意动用法戒之慎勿忘 以为警戒(三)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动词千万不复全 保全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足以荣汝身 使荣耀3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便利此月内 以为吉利六、偏义复词1便可白公姥 偏“姥”,婆婆2昼夜勤作息 偏“作”,劳作3我有亲父兄 偏“兄”,哥哥4我有亲父母 偏“母”,母亲5逼迫兼弟兄 偏“兄”,哥哥6其日马牛嘶 偏“马”,马七、文言句式(一)判断句1非为织作迟(“非为”表否定判断)2汝是大家子(“是”表判断) (二)被动句1为仲卿母所遣(“为所”表被动)2今日被驱遣(“被”是标志)3渐见愁煎迫(“见”表被动)(三)宾语前置句何言复来还(“何言”即“言何”,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提至动词前)(四)状语后置句1自缢于庭树(介宾短语“于庭树”应置于动词“自缢”前)2仕宦于台阁(状语“于台阁”后置,现代汉语语序应为“于台阁仕宦”)3徘徊庭树下(这里省略了介词“于”,应为“徘徊于庭树下”,现代汉语语序应为“于庭树下徘徊”)孔雀东南飞(并序)通过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婚姻悲剧,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具体表现为封建家长的专制)对青年男女的残酷迫害,歌颂了男女主人公对爱情的坚贞和他们为反抗封建礼教的压迫宁死不屈的斗争精神,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男女主人公不幸命运的深切同情,寄托了人民战胜封建礼教的强烈愿望。一、阅读诗歌的小序及第12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刘兰芝“头脑清醒又具有强烈反抗精神”的一项是()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ABC D解析:选C是表现刘兰芝的勤劳;是反映刘兰芝婆婆的蛮横不讲道理。2下列对本部分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序言多是在作品前面的用来对作品进行介绍评价、陈述写作宗旨或写作意图的文字。这首诗的诗前小序主要叙述了故事发生的地点、时间、人物和成诗的经过。B“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运用起兴手法,为下文奠定了哀婉缠绵、徘徊顾恋的感情基调,其主要作用是提挈全篇,引起下文,其主要目的是照应标题的需要。C第2自然段兰芝从“十三”自诉到“十七”,这是一种铺陈手法,称为“赋”。这里写得简练而有层次,意在强调兰芝从小聪明能干,多才多艺,很有教养,为下文兰芝被遣做铺垫,以激起读者的同情。D从“君家妇难为”和“徒留无所施”等直白中,也可看出兰芝对事端的原委和事态的发展有着清醒的认识和准确的判断。解析:选BB项,乐府诗一般没有题目,往往用首句充当题目;再者,本诗的标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所以“其主要目的是照应标题的需要”错。二、阅读诗歌第312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3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焦仲卿和刘兰芝对爱情忠贞的一项是()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君当作盘石,妾当作蒲苇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A BC D解析:选D是写刘兰芝与小姑的深情;是写刘兰芝对将来的担忧。4下列对“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一自然段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一自然段是精彩的人物肖像描写,运用了铺陈手法,突出了人物“精妙世无双”的特点。B这一自然段是描写兰芝着重装饰自己,一方面在婆婆面前示威,一方面给丈夫以安慰。C这一自然段按“装束容颜姿态”的顺序描写,表现刘兰芝沉着冷静,赞美她的美丽。D这一自然段属正面描写,但它也从侧面反衬了焦母的无理,使人愈加同情刘兰芝的遭遇。解析:选BB项,这一自然段中描写的作用为补叙刘兰芝的美丽,表现她冷静、镇定、外柔内刚的性格特点,并不是在婆婆面前示威,也不是给丈夫以安慰。5下面对兰芝的话的描写,分析正确的一项是()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A兰芝满怀悲愤,自责语言全是反语,用以讽刺恶婆。B兰芝以责备自己感化恶婆,以求得破镜重圆的希望。C兰芝以委婉的语气,似在自责,实则是对恶婆不满。D兰芝以委婉的语气,似在自责,实则表现了她的自尊和刚强。解析:选D从刘兰芝的语言中可看出她知书达理、谦逊,有修养,从这有礼有节的举止中体现出刚强自尊的性格。A、B、C三项的理解有失偏颇。6下列对本部分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一“拜”一“怒”,表现出刘兰芝的礼节周到和焦母的蛮横无理。B“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表现了焦母家长专制的蛮横。C“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这一“涕落”既有不忍别离的悲伤又有不得不别的怨恨。D从第11、12两自然段可看出焦、刘二人感情深笃,决心以死来向封建家长专制提出抗议,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解析:选DD项,“决心以死来向封建家长专制提出抗议,宁为玉碎,不为瓦全”错,本部分还没有表现出来死志。三、阅读诗歌第1319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7第19自然段极力渲染郡守家操办婚事的热闹、豪华、气派,对其作用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目的是造成紧迫感,使矛盾进一步激化。B目的是侧面揭露郡守的剥削罪行。C目的是与后面的悲惨结局形成强烈对比。D表现兰芝“富贵不能淫”的品格和对爱情坚贞不移的情操。解析:选B“揭露郡守的剥削罪行”无中生有,分析脱离了诗歌的主旨。8下列对本部分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封建社会妇女被休一般被视为奇耻大辱,会遭人鄙弃,所以才有刘兰芝“入门上家堂,进退无颜仪”。“阿母大拊掌”也反映了这一现实。B很有地位的一些人接踵而至向刘兰芝求婚,这一情节跟前面的被遣回家形成对比,衬托出刘兰芝的美丽外貌和美好心灵,说明了刘兰芝被遣的无辜,也侧面衬托出焦母的专断无知。C面对兄长的威逼利诱,兰芝一口应婚,因为她对阿兄的性格了如指掌,她知道哀求不会有效,而她也不屑去哀求。她的突然允诺,是对前途完全绝望的表现,在不动声色中拿定了主意。D刘兰芝没有想到婚期这么快,也没有想到结婚的场面这么壮大,所以她心情很沉重,才会有“郁郁登郡门”之句。解析:选DD项,“刘兰芝没有想到婚期这么快,也没有想到结婚的场面这么壮大,所以她心情很沉重”错,刘兰芝心情沉重并非是因为婚期快和结婚场面的壮大,而是因为她可能会与焦仲卿永别;“郁郁登郡门”写的是护送彩礼的仆人。四、阅读诗歌第2229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9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都表明焦仲卿“忠于爱情”的一项是()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A BC D解析:选D写两人的告别情况;写焦仲卿与焦母的诀别。排除这两项即可。10下列对本部分有关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这两句既写了焦仲卿因“闻此变”而摧折心肝的悲伤心情,也写到焦仲卿当时所骑的马的哀鸣,从而为下文渲染了一种凄怆的氛围。B“贺卿得高迁!”一句表面上表现了焦仲卿对刘兰芝的讥讽,但实际上却反映了焦仲卿对刘兰芝的爱恋。C“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这四句既表明焦母那种顽固保守的封建等级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焦母要拆散焦仲卿和刘兰芝夫妇的原因。D“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这两句描写焦仲卿在得知刘兰芝投水自杀后,不再犹豫彷徨,果断地殉情。解析:选D“不再犹豫彷徨,果断地殉情”不当。焦仲卿自缢前心乱如麻,犹豫彷徨,为孝义的礼教所束缚,表现出他软弱的性格特点。11下列对本部分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果不如先愿,又非君所详。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由这些可以看出刘兰芝的无奈、痛苦,因屈服于现实而做了违心的事情。B盘石和蒲苇的比喻,出自兰芝之口表示感情深厚,永不变心;重复于焦仲卿之口,原来的共通点由于误会而变成分歧点,对于情节的发展和性格的刻画,有很大作用。C焦仲卿对着即将要嫁给别人的刘兰芝,道出:“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此处焦仲卿表达出了殉情的意愿,而且是要独自去殉情!这“独”字表明焦仲卿对刘兰芝的爱情不仅是强烈、专注的,更是不求回报、不讲条件的。D兰芝和仲卿相约“黄泉下相见”,但兰芝死时“举身赴清池”,仲卿却“上堂拜阿母”“徘徊庭树下”之后才“自挂东南枝”,这与上文情节不符,因为殉情是焦仲卿提出的。解析:选DD项,“这与上文情节不符,因为殉情是焦仲卿提出的”错,仲卿“上堂拜阿母”“徘徊庭树下”之后才“自挂东南枝”,符合焦仲卿的性格特点。因为仲卿出身于官宦世家,生性懦弱,而且又孝顺母亲,所以他要有一个彷徨的过程。五、阅读诗歌第30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12下列对本部分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最后两家求得合葬,葬后两人双双化鸟,目的是告诫世人,这样的悲剧不要再出现。B诗歌的结尾处写兰芝、仲卿魂化为鸟,富有现实主义色彩。像这样的结尾,在我国的古典文学作品中很常见,如梁祝中的“化蝶”。C“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运用了互文手法,意思是“坟墓四周种植上松柏、梧桐树。树枝枝叶互相覆盖,互相连接”。D这首诗之所以用这样的结尾,是因为它寄托人们追求恋爱自由、生活幸福的强烈愿望。解析:选BB项,应是“浪漫主义色彩”。1善于用语言行动刻画人物形象诗人用大量的人物对话,真实而又准确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和心理。如用兰芝夫妇的誓言,表现二人对爱情的坚贞;用仲卿母子的对话,表现焦母对儿子的爱和对新妇的恨等等。同时诗人还在对话中兼顾人物的行动,如兰芝自请归家辞姥别姑,中道返家拒婚应婚,以致生人死别、誓约、殉情等情节都做到对话和行动相得益彰,使人物形象更鲜明。2结构双线并行,交替推进诗的一条线索是以封建家长的压迫与青年男女的反抗为主要矛盾,展示双方的斗争,这是主线。另一条线索是刘兰芝、焦仲卿至死不渝的爱情。两条线索虽是并行,但又交替推进,互相映衬:焦、刘爱情愈是真挚、深厚,也就愈暴露了封建家长的专横、无理;反之,封建家长愈是蛮横无理,也就愈显示出他们爱情的深挚珍贵。3具有浓郁的民歌风味第一,这首诗以孔雀失偶起兴,以鸳鸯双飞作结,这种以美禽比拟夫妇的手法,是民歌里常用的。第二,多处运用铺陈手法。诗歌开头兰芝自陈:“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这是一种纵的铺陈,简练而有层次,意在强调兰芝从小聪明能干、多才多艺、很有教养,暗示了焦母逐走媳妇的无理。兰芝离开焦家时也有一段细致的铺陈:“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这里着意写兰芝的衣履佩饰、姿态容颜,是一种横向的铺陈,既有助于表现兰芝刚强镇定而又留恋不舍的丰富的内心活动,又流露出这首诗的创作者对兰芝的由衷同情与赞美。第三,善用比喻。“君当作盘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盘石无转移。”这一席话与上文的“誓天不相负”和下文的“二情同依依”一致而连贯,可以说是临别的誓言。这话出自兰芝之口,表示二人感情深厚,永不变心。但在事情急转直下的时候,由于误会,仲卿重提兰芝的誓言,却把它改成:“盘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两个比喻原来的共通点变成分歧点,这对于情节的发展和人物性格的刻画,有很大的作用。考点对接鉴赏诗歌中衬托的表现手法孔雀东南飞(并序)中次要人物形象对主要人物形象都起到了衬托作用,如写秦罗敷“可怜体无比”“窈窕艳城郭”,是以罗敷之美正衬兰芝之美,表现焦仲卿对爱情的忠贞。这些是我们重点赏析的内容。分析诗歌中的衬托手法,属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近年时有考题。考查形式一般是要求具体分析诗中的衬托手法,有什么作用;有的题干点明是正面衬托还是反面衬托,然后要求具体分析其作用。衬托是由性质相同或相对的两个事物构成的一种映衬关系。双方有主次之分。其目的是突出主要一方,使其特点更鲜明。根据事物性质,分正衬与反衬两类。正衬是用同主体事物或性质相类似的事物作陪衬。反衬是利用同主体事物、性质相反或相对的事物作陪衬。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天姥山:“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以高大的“五岳”“赤城”和“天台”被天姥山超过,极言天姥山之高。再如王籍的名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入若耶溪),诗人以“鸟鸣”“蝉噪”之声可闻,以动衬静,倍显山林的幽静。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含山店梦觉作(唐)韦庄注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注韦庄(约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曾流离迁徙于汴洛、吴越等地。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答: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诗歌前两句说为了建功立业,自己甘愿客居天涯,已经习惯了“流离”“别家”的生活,把这当作等闲之事了。“挥袂”之举流露出诗人的洒脱。后两句说万籁俱寂的夜晚,诗人好梦醒来,只有一盏孤灯相伴,不禁心生悲凉,欲在孤独无奈中寻找寄托,却是斜月相迎。“斜月”意象的加入,让诗人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惆怅之情更浓。显然,这是衬托的手法。答案:诗人是用衬托的方法来表现感情的。诗人虽然到处漂泊,但好像对此并不在意,认为这是“等闲”之事;而客中一觉梦醒,思家乡、念亲人的惆怅之情不禁油然而生。鉴赏诗歌中衬托手法的技巧1分清主次要结合全篇(包括创作意图)分清陪衬者与被陪衬者。人物衬托如此,景物衬托也如此,以景衬情更是如此,因为“一切景语皆情语”,纯粹写景是极少见的,写景都是为了抒情。2明确意图要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意图分析衬托手法的作用。例如杜甫春夜喜雨颈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以“火独明”反衬“云俱黑”,而并非以“云俱黑”反衬“火独明”。因为诗人意在以云黑写雨意之浓,表现“春夜喜雨”之“喜”。 世间本有一种记忆叫刻骨铭心,世人流恋于人生,牵挂二字而已。题记古琴悠悠,渗透在揉碎了的音韵里。我想你青骢漫步间,那一种吟鞭东指的豪迈。琴弦只能随心一起颤抖,这一夜,这一树的苍老,彻底地成为了一个包蕴这裂痕的梦。琴音似浅,泪却如决堤的山洪。记忆仿佛只剩一座空楼,掀开第一块砖瓦时,就注定了它撕心裂肺的疼痛。马声哀鸣,渐渐清晰的轮廓抖落下一地的心酸。急旋的音符戛然而止,你带着也许是一份,也许是我一辈子也无法数清的哀怨驾于马上,当跨过的马蹄夹杂着横柯的葱与郁时,我,躺进了记忆的冢墓。“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一句言语,一眼的绝望,我的指尖终于触不到往日的温度。然而我选择面对,你为何只恋于黄泉的一路荆棘!“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往日的醉里吴音,消散于你冰冷的眉宇之间。心如止水,我捧一壶烈酒与你同醉!“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徘徊于生死之巅,那方日暮下的孤楼还在等哪一人的痴情埋于尘世!夜间的露珠,渐渐在你孤独的脸颊留下淡淡的湿润,醉于心中的那份记忆,愿君保留一生一世。你看到我的背影,却看不懂我的心。蒲苇纫一时,却也留下了如昙花般绚烂的一瞬。“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我在记忆的废墟之下等你,等你明白我选择存于此生的意义。我不与你黄泉相约,和你刻骨铭心的相遇,我将带进明天的弦音之中。我与你的鸳鸯相配,是否让你明白了我一夕如一世的幽怨与牵挂?一袭红嫁衣,注定我与你终将天涯相隔。鸳鸯的相思泪,点点滴滴,湿了梧桐。东南枝自挂,你用瞬间埋葬我们的记忆,一世煎熬,我用今生告诉你我的决心。一辈子的消磨我只想见证曾经的那一次相遇。错不在今朝,错在第一次的相遇,第一次的分别。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穿一袭红嫁衣,我吟你的思念:此时的你,在黄土间的哪一方看我?“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佳作赏析初读这篇文章,类似于一首朦胧诗,只感到字句的新颖与华丽,引用的诗词彰显了作者的文采,似乎华而不实。再读这篇文章,发现其中有一股刚毅之气,执着于爱情的刘兰芝竟然忍心于痴情的仲卿之死,而自己却“一袭红嫁衣”,似乎薄情而不合情理。反复品读,才感到作者运思的巧妙、思想的深刻:那凄凉的琴声写满了相思,忍心于人世,是为了以生的方式纪念死的苦痛,以自己的哀痛显示人间并没有“枝枝相覆盖”的梧桐,化鸟的“鸳鸯”也只是后人一厢情愿的附丽;更有那穿插其中的陆游与唐琬的诗词,分明是后人踏着前人的足迹,悲剧在重复,在演绎。(时间:40分钟满分:60分)一、文言基础专练(21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A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谢:劝告B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适:刚才C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 故:故意,有意D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 录:收容,收留解析:选BB项,适:出嫁。2下列句子中“相”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A及时相遣归B会不相从许C嬉戏莫相忘D仰头相向鸣解析:选DA、B、C三项中的“相”都是副词,偏指动作一方;D项,相:相互。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不属于同一语言现象的一项是(3分)()A便可白公姥B昼夜勤作息C逼迫兼弟兄D否泰如天地解析:选DA、B、C三项中的加点词语均为偏义复词,“公姥”偏“姥”,“作息”偏“作”,“弟兄”偏“兄”;D项中的“否泰”是两个词,分别译为“坏运气”“好运气”。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B.C. D.解析:选BB项,“丁宁”,古今义均为“反复嘱咐”;“彷徨”,古今义均为“走来走去,犹豫不定”。A项,“共事”,古义为“共同生活”,今义为“在一起工作”。“穷困”,古义为“(路)阻塞不通,引申为走投无路”,今义为“经济困难,生活贫困”。C项,“教训”,古义为“教养”,今义为“从错误或失败中取得的知识”。“非常”,古义为“意外的变故”,今义为“程度副词,很,十分”。D项,“可怜”,古义为“可爱”,今义为“值得怜悯;怜悯;(数量少或质量坏到)不值一提”。“交通”,古义为“交互相通”,今义为“运输事业的总称”。5下列对孔雀东南飞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贱妾”是古代妇女谦卑的自称,文中是兰芝的自称。“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中的“卿”,是古代夫妻、朋友间的爱称,文中则是仲卿对妻子兰芝的爱称。B“结发”指束发,古人到了一定年龄后,把头发束起来,表示成年了。C“黄昏”“夜半”“人定”“鸡鸣”四个词均为古代表示夜晚时段的名称。D“初七及下九”中的“初七”指农历每月的初七日,旧时妇女在这天晚上乞巧。解析:选D“初七”指农历的七月七日。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孔雀东南飞中“ ,”两句,运用比喻写刘兰芝的纤指红唇,表现出她的美丽。(2)孔雀东南飞中从步态方面写出刘兰芝的美丽,突出她坚忍刚强、从容自如的性格的诗句是“,”。(3)孔雀东南飞中“, ”两句,写出了刘兰芝和焦仲卿挥手告别时难舍难分的样子。答案:(1)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2)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3)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二、阅读理解专练(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韩 凭 妻宋康王舍人韩凭,娶妻何氏,美。康王夺之。凭怨,王囚之,论为城旦注。妻密遗凭书,缪其辞曰:“其雨淫淫,河大水深,日出当心。”既而王得其书,以示左右,左右莫解其意。臣苏贺对曰:“其雨淫淫,言愁且思也;河大水深,不得往来也;日出当心,心有死志也。”俄而凭乃自杀。其妻乃阴腐其衣王与之登台妻遂自投台左右揽之衣不中手而死。遗书于带曰:“王利其生,妾利其死,愿以尸骨,赐凭合葬!”王怒,弗听,使里人埋之,冢相望也。王曰:“尔夫妇相爱不已,若能使冢合,则吾弗阻也。”宿昔之间,便有大梓木生于二冢之端,旬日而大盈抱。屈体相就,根交于下,枝错于上。又有鸳鸯雌雄各一,恒栖树上,晨夕不去,交颈悲鸣,音声感人。宋人哀之,遂号其木曰相思树。相思之名,起于此也。南人谓此禽即韩凭夫妇之精魂。今睢阳有韩凭城。其歌谣至今犹存。注城旦:秦汉时的一种刑罚名。服四年兵役,夜里筑长城,白天防敌寇。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1)论为城旦论:论罪,定罪(2)其雨淫淫 淫淫:阴雨的样子 (3)以示左右 左右:亲近的臣子(4)日出当心 当:照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1)俄而凭乃自杀 乃:副词,于是,就(2)遗书于带曰 于:介词,在(3)愿以尸骨,赐凭合葬 以:介词,把3指出下面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1)缪其辞曰缪:使动用法,使隐晦 (2)王利其生,妾利其死 利:意动用法,以 为好4分析下面文言句式的类型并翻译。相思之名,起于此也。句式:状语后置句,应是“于此起也”译文:相思的说法,就是从这儿开始的。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其妻乃阴/腐其衣/王与之/登台/妻遂自投台/左右揽之衣/不中手而死B其妻乃阴腐其衣/王与之登台/妻遂自投台/左右揽之/衣不中手而死C其妻乃阴腐/其衣王与之/登台/妻遂自投台左右/揽之/衣不中手而死D其妻乃阴腐其衣/王与之/登台妻遂自投/台左右揽之/衣不中手/而死解析:选B据语段中陈述的主体“妻”“衣”“王”以及“其”“乃”“之”“而”等词的用法可知选B。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舍人:古代官职名称,秦汉到明代之间宫中都设有舍人;古代豪门贵族家里的门客也称舍人;宋元后用以称呼权贵子弟,犹称公子。B书:信。称书为“信”,是近代才有的事。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信又有许多别名、美称,如:因古代传说鸿雁能传书,故信有了“鸿雁” “雁书”等代名词;古人常把书信扎在两片竹木简中,简多刻成鱼形,又有“木鱼”“双鱼”“双鲤”“鱼书”等名称。C里:古代一种居民组织,先秦以二十五家为一里。主管一里的长官称里长、里尹、里正等。D城:城在古代是指城邑四周的墙垣,一般分为两种,里面的叫城,外面的叫郭。城字单用时,多包含城与郭。城在古代还有国、国家之意。解析:选B“木鱼”不是书信的代名词。9下列对本文思想内容的概括,有误的一项是(3分)()A本文运用倒叙的手法讲述了韩凭妻不慕富贵,忠于爱情,投台自杀的故事,故事曲折动人,富有浪漫主义色彩。B本文讲述了韩凭夫妇坚贞不渝的爱情,歌颂韩凭妻机智勇敢、不畏强暴、不慕富贵的高贵品质。C本文通过写韩凭夫妇忠贞不渝的爱情故事,从侧面揭露了宋康王之类封建统治者的残暴无耻。D本文的结局写韩凭夫妇的墓上长出两棵大树,根交枝错,且有鸳鸯栖鸣于上,极富浪漫主义色彩,体现了作者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解析:选AA项,“本文运用倒叙的手法”错,应为“顺叙的手法”。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王利其生,妾利其死,愿以尸骨,赐凭合葬!(5分)译文: (2)宿昔之间,便有大梓木生于二冢之端,旬日而大盈抱。(5分)译文: 参考答案:(1)王认为我生好,我认为死去好,希望您把我的尸骨赐给韩凭,让我们两人合葬!(2)很短时间内,就有两棵大梓树分别从两座坟墓的端头长出来,十天之内就长得有一抱粗。参考译文:宋康王的舍人韩凭,娶何氏为妻,何氏貌美。宋康王把何氏夺过来。韩凭心怀怨恨,宋康王把他囚禁起来,并定罪判韩凭服“城旦”这种苦刑。韩妻何氏暗中送信给韩凭,故意使语句的含意曲折隐晦,信中说:“久雨而不止,河大水深,太阳照见我的心。”不久宋康王得到这封信,把信给亲信臣子看,亲信臣子中没有人能解释信中的意思。臣子苏贺回答说:“久雨而不止,是说心中愁思不止;河大水深,是指两人长期不得往来;太阳照见我的心,是内心已经确定死的志向。”不久韩凭就自杀了。韩妻于是暗中使自己的衣服朽烂。宋康王和何氏一起登上高台,韩妻何氏于是从台上跳下自杀;宋康王的随从想拉住她,但因为衣服已经朽烂,经不住手拉,何氏自杀而死。韩妻何氏在衣带上写下的遗书说:“王认为我生好,我认为死去好,希望您把我的尸骨赐给韩凭,让我们两人合葬!”宋康王发怒,不听从韩妻何氏的请求,使韩凭夫妇同里之人埋葬他们,让他们的坟墓遥遥相望。宋康王说:“你们夫妇相爱不止,假如能使坟墓合起来,那我就不再阻挡你们。”很短时间内,就有两棵大梓树分别从两座坟墓的端头长出来,十天之内就长得有一抱粗。两棵树树干弯曲,互相靠近,根在地下相交,树枝在上面交错。又有一雌一雄两只鸳鸯,长时间在树上栖息,早晚都不离开,交颈悲鸣,凄惨的声音让人感动。宋国人都为这叫声而悲哀,于是称这两棵树为相思树。相思的说法,就是从这儿开始的。南方人说这对鸳鸯鸟就是韩凭夫妇的精魂变成的。现在睢阳有韩凭城。歌唱他们夫妇事迹的歌谣至今还有。三、语言表达专练(20分)11依照下面画线的句子,续写一个能够表达人的某一种情感的句子。(4分)我国古典诗歌内蕴丰富,很能激起人们的联想和想象。“君当作盘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盘石无转移”,读着这海誓山盟的诗句,哪个渴望爱情的人不希望有情人终成眷属? 参考答案:“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读着这优美动人的诗句,哪个浪迹天涯的游子不希望回到生养自己的故乡?12下面的句子顺序已经打乱,请你重新排序(只写序号即可)。(4分)其以繁简交错的剪裁方法,生动传神的对话,以及托物起兴、铺张排比等手法展示了刘兰芝、焦仲卿从相爱到相离直至殉情的爱情悲剧追求爱情自由与人生幸福的伟大精神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残酷无情和吃人的本质,热情歌颂了人们反对封建礼教该诗的女主人公刘兰芝是我国古典文学作品中一个个性鲜明并具有强烈反抗精神的光辉妇女形象,具有丰富的美学价值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答: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属于排序题型。句包含话题或对象,确定为首句;句中的“其”指代孔雀东南飞,所以紧跟后,中的“揭露了”“歌颂了”与句中的“展示了”顺承一致;句中的“追求”与句中的“反对”相承;为最后一句。参考答案:13根据前后故事,合理展开想象,将“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两句诗扩展成故事片段。要求:有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字数不少于100字。(6分)答: 参考答案:兰芝面对着一泓清水,月光下粼粼的水波和兰芝是那样地亲近。她心中只有一个念头:让灵魂远离这喧闹的人声和刺眼的灯光!清寒的月光映照水面,多情的水中之月似乎在招引着她。兰芝脸上漾起轻松的微笑,她弯下纤柔的腰,揽起长裙,脱下精心绣制的丝履,像一朵不屈的梅花一样,飘向荡漾着柔波、闪烁着仲卿笑脸的池水。1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一切艺术都要有一个创造主体和一个创造对象,因此,它就既要有人的条件,。人的条件包括艺术家的人生经验和文化教养等,物的条件包括时代精神、民族特色等,这些都是需要不断加工改造的对象;此外,例如绘画的线条和颜色,音乐中的声音和乐器,文学的语言之类等。所以艺术既离不开人,也离不开物,它和美感一样,。参考答案:也要有物的条件还要加上加工改造的工具和媒介也是主客观的统一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