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18课音乐与美术 (教案1).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257683 上传时间:2020-02-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18课音乐与美术 (教案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2020年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18课音乐与美术 (教案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2020年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18课音乐与美术 (教案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18课音乐与美术 (教案1)【教材分析】课程标准的要求有两个:(1)欣赏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了解这些美术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艺术价值。(2)列举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理解这些音乐作品的时代性、多样性和民族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个国家、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树立自觉传承人类思想文化遗产的意识。本课主要内容是结合历史背景欣赏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音乐、美术作品,从而认识这些人类艺术成就是社会政治与经济发展的产物。课本第一目是“贝多芬与古典主义音乐”,介绍了身处欧洲启蒙与革命时代的贝多芬,终生追求进步与自由,开创了交响乐的新篇章。其作品洋溢着英雄主义与乐观主义精神,把古典主义音乐发挥极致而又开创了浪漫主义音乐的先河。第二目是“印象派绘画与音乐”,在19世纪光学理论启发下,以莫奈油画日出印象为代表的美术和以德彪西牧神午后前奏曲为代表的音乐登上艺坛,他们或者表现阳光下物象微妙色彩变化,或者用声音的响度与色彩去捕捉人的心灵对光影视界的瞬间感受,这种创作理念的变革拓展了人们的审美领域,并为艺术家发挥个性提供了新的途径。第三目是“现代艺术的兴起”,20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发展人们的思想意识与价值观发生变化。在哲学与心理学影响下,出现了与传统艺术全面突破的现代艺术。在画坛上出现了重视内心“自我感受”的现代派代表塞尚、梵高和毕加索。而用自由音调形象概括反映生活过程的现代音乐也流派分呈。三个字目按时间顺序,将音乐与美术两个板块揉和一体进行阐述。彼此呼应,衔接与铺垫了时代背景,全面展开了欧洲的音乐与美术从风格严谨、情感抒发、模仿再现走向重视自我感觉,张扬主观精神表现的一个历史长廊过程。【学生分析】学生在初中教材中涉及世界文化史内容偏少,由于传媒资讯的作用,对于贝多芬、莫扎特、梵高、毕加索这些如雷贯耳的艺术大师也曾有过浏览启蒙教育的印象,但仅是一爪半鳞式的扫描,朦胧而肤浅。对于艺术精品的时代内涵及艺术特色的深层次把握无从谈起。一旦有人点拨他们求知的心灵,引入美学的殿堂,他们一定会与教师配合默契,共同在愉悦氛围中接受艺术美的熏陶。【教学目标】1基本知识目标:贝多芬的代表作品、时代背景及其地位;印象主义大师莫奈与德彪西的作品与风格;现代艺术的成就及其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之间的关系。2能力与方法目标及其教学实施策略:理解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音乐、印象主义音乐和现代艺术的概念和内涵。认识人类艺术发展的多样性,并明确人类艺术的成就是社会政治经济的产物。理解随着现代科技发展及人们观念的更新,艺术走向反映社会生活真实感受的现代艺术阶段,其特征是直接反映人的思考、情感与关注,其价值在于发现和创造。在教学策略下,为了达到让学生在对音乐与美术作品的鉴赏与探究中来感受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魅力,使师生在愉悦氛围中在美的世界里浏览、徜徉、遨游、驰骋,从而真正把握美学真谛,可以在课件中多多插入世界名画与名曲,通过艺术功能在展示上多下一番功夫,组织学生对比赏析,然后开展自主讨论,自由交流看法,最终由教师点评和总结,从而达到心灵上美的感受与思想的启迪。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人类艺术多样性的鉴赏,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家、各民族创造的优秀文化传统。感受艺术大师立足社会、献身事业、开拓创新的可贵人文精神。品悟艺术精品的人文魅力,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和正确的价值取向。【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结合历史背景欣赏19世纪以来的音乐美术代表作品,认识这些艺术精品是人类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产物。难点:理解文艺作品的人文艺术价值。【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先播放莫扎特的土耳其进行曲,随着欢快优雅的旋律,老师表白:“在伊斯坦布尔的华贵宫殿里,一群土耳其青年贵族与名门小姐在翩翩起舞,他们神情喜悦,似乎在彼此祝愿出征前的思念和编制倾心爱慕的恋曲”再播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老师在表白:“命运之创作恰恰是贝多芬个人命运遭受重大打击时,耳聋,贫困,情场失意,生活拮据。听,命运之神正在咚咚叩门。它表达了作者不甘心命运之摧残,如一头猛狮奋勇直上与命运抗争。整个乐章气势回荡、悲凉而雄壮。听了这支乐章,它会把人的心灵从世俗中挣脱直冲苍穹而在天国中自由翱翔,它将人们的卑微和怯懦一扫而光,而把希望的灿烂阳光普照人间”在播放德彪西的牧神午后,老师在表白:“同学们,让我们静下心来,闭上双眼。一块儿进入模拟的中午时分。用安详入睡的心境细细地品味德彪西创设的中午光影世界对人心灵抚摸的乐章你紧锁双眸,中午的热烈阳光直射你的脸颊,你在朦胧中感觉到阳光与色彩在你面前交织成五彩缤纷世界的无穷魅力在配器上,你会感受到钢琴与小提琴合奏时情感上的纤细、精致以及浓淡色彩的冲击。”提问:“第一段莫扎特乐曲是什么乐派?它的艺术特征是什么?”学生回答:“古典主义音乐,它风格严谨而规范,注重和谐与高雅。以反映人们普遍要求和意愿为主要特征,体现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提问:“第二段贝多芬乐曲是什么乐派?它的艺术特征是什么?”学生回答:“浪漫主义音乐。它反映了19世纪欧洲大革命的时代风貌以及作者个人的主观情感,既讴歌社会变革又对现实不满而张扬自由个性。其艺术特征是注重个人情感的表现与激情的发挥。”提问:“第三段德彪西乐曲是什么乐派?它的艺术特征是什么?”学生回答:“印象派音乐,它的特征不直接反映社会与时代的气息,而是通过音乐来直接描述人的主观感觉与印象,表现的是光影色彩给人的朦胧神秘的感觉。”再播放一首“猫王”普莱斯利的摇滚乐曲想你,要你,爱你。老师表白:“二战后,随着音乐中电子技术的发展以及青少年对突破传统的渴望,以摇滚乐为代表的现代流行音乐突起。它的代表是美国的猫王普莱斯利以及英国的甲壳虫摇滚乐队。他们所代表的流行音乐是青少年突破传统束缚,缓解社会竞争压力、宣泄个性解放喜怒哀乐的一种最直接艺术方式。这种以爱情为主题且简单直白的歌词以及演奏者身背电声吉他,不断扭动下跨与臀部的姿态,强烈地吸引着战后的新一代青少年,以致如痴如醉,无法自拔。”提问:“猫王的现代摇滚乐曲你为什么喜欢?它的艺术特征是什么?”学生回答:“我们喜欢猫王的乐曲,因为他的音乐都是电声乐器刺激了年轻人的好奇和敏感的神经。使我们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与严酷的社会竞争中得到了情绪的疏导和发泄,所以说猫王唤出了我们的心声,此话绝不为过。他的唱片至少被发行5亿张以上,说明了现代流行音乐已悄然走下了高雅的殿堂而进入了更加贴近人们日常生活、学习和爱情的青少年实际生活中去了,这是音乐的自我更新与进步。”(师生探究)提问:印象派音乐与现代流行摇滚乐确实令我们耳目一新,它们的出现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回答:艺术从描绘世界中解脱出来开始进入艺术的自我体验和感受。看来现代艺术已突破传统艺术的框架,大胆质疑,重新审视,回归个人心灵的感悟。现代艺术真正意义是人的观念自由与尊重。提问:印象派音乐和现代流行音乐有什么负面局限性?学生回答:表现领域狭隘,缺乏大型时代作品。摇滚乐演奏者鼓吹自我享乐,自我膨胀有堕落的负面影响。(屏幕显示:二、19世纪以来的美术)(构思设计)先进行19世纪传统美术精品的鉴赏,注意岳麓版仅一课时授课量,不可能像人教版那样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各美术流派形成的原因;对比各自特点以及各流派传承之间的关系。我们的做法是去繁就简,只需将19世纪以来美术精品做浏览式介绍,通过欣赏名画,了解各流派共同艺术特征即可。展示法国画家大为的马拉之死和拿破仑加冕式。(教师表白)大为的画选择的是严峻的社会重大历史事件,表现形式上,强调理性,注重庄严、典雅和逼真。展示法国画家德拉克罗瓦的自由引导人民以及西班牙画家哥雅的枪杀马德里市民。(教师表白)这两幅画深入发掘人类丰富的感情世界,画面完整统一,色彩丰富而瑰丽,注重了感情的升华。再展示俄罗斯画家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教师表白)这幅画强调真实地表现现实社会,并对社会的黑暗加以逼真曝光和有利批判。上述的精品题材重大庄严,艺术严谨;构图富有个性,色彩对比和谐抒发了画家饱满的社会理想和美学理想。堪称“19世纪西方绘画的传统典范精品”都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人文主义精神情怀。然而,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光学与声学科技的发展,就像德彪西在音乐舞台上的那颗炸弹的轰鸣一样,法国画家莫奈为代表的一批青年画家也同时掀起了一场欧洲画坛上划时代的革命。(屏幕展示:印象派绘画,莫奈的自画像以及日出印象)(教师表白)同学们,这幅名画描绘的是法国勒阿弗尔港口的一个多雾的清晨。在晨曦的笼罩下,天空和海水相映呈现出一种橙黄、黑褐和淡紫的奇异混杂的色彩。海面平缓,水浪轻飘,小船缓缓前进。在雾气弥漫之中,景物隐隐约约莫奈解释这幅图的创作意图:“我直接依据自然来作画,力求描绘出我对瞬间印象的感受。”这种感受就是指光的游弋、影的变幻以及景物在晨雾变幻莫测中瞬间的飘动。提问:印象派绘画和印象派音乐有什么共同特征?学生回答:二者的共同特点是追求个人感受,强调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感受来表现艺术。(屏幕展示:新印象派、后印象派)(概念表述)更强调边线自己的主观世界,认为艺术应当重视与个人的感受和体验,而不是去简单地模仿自然,艺术家应当以自己的主观情感去改造客观形象。展示荷兰画家梵高以及法国画家塞尚的相片与代表作品。(教师表白)这些后期印象画派与莫奈印象派的区别在于他们主张艺术不能局限与形而在于写意,要重视自我表现,变形而夸张。梵高的向日葵表现出追求光明、热情、热爱水泵名的主题。塞尚尤其注重物体的结构与变形,对色彩运用鲜明强烈,表达主观情感,如一篮苹果、埃斯泰克的海湾,他被推崇为“现代艺术之父”。(提问:同学们,在中国画里有没有同印象派相仿的画派,但在表现手法上又全然不同?)(学生回答:)在中国画里与后期印象派相仿的画派是写意画派。但在表现手法上西方是彩油画,而中国是重勾勒的水墨画。(屏幕展示:现代主义美术,在创作宗旨上强调自我,抒发个人感情;在技巧上表现为否定视觉的真实性,采用夸张、变形与抽象的表现手法。杰出代表人物是毕加索)。教师归纳时代背景:两次世界大战的创伤,工业社会的快节奏感加剧了人们心理紧张感。现代科技发展拓宽了艺术家的视野。物质的丰裕以及精神伦理的落差印发了人们的思索。在东方几非洲艺术风格的影响下,现代派美术诞生了。在他们作品中,我们感受到时代的快节奏以及现代人的精神困惑;感觉到大师们强烈的个人主义和虚无主义以及现代美学观。屏幕展示:毕加索的亚威农少女引发了立体主义绘画运动的诞生。该画大胆地抛弃了字文艺复兴以来传统绘画造型法则,没有情节,没有花茎,抛弃了具象写实的传统,表现了五个正面、侧面和斜切面的不同姿态少女,人物变形扭曲几乎难以辨认,但追求的确实少女肌体的一种结构的美。格尔尼卡反映的是1937年,西班牙的格尔记卡小镇被的国法西斯空军夷为平地。毕加索用画笔愤怒声讨,他采用写实的、立体的、寓意与象征的手法,尽管是一些几何性人物和动物,广用夸张线条,但观众理解了画中表达的痛苦,受难和兽性,充分揭露了法西斯的暴行。提问:当我向你们展示了大量20世纪以来超现实主义和抽象主义绘画作品后,请你告诉我自己的感受是什么?学生甲:缭乱纷杂,内容主题不突出,表现什么?反映什么?无从解答,是一种玄妙而虚无主义的世界观产物,不值得赞赏。学生乙:相当数量作品画面模糊,人物变形,甚至荒诞离奇,今天不可思议。表现了西方唯心主义艺术流派的颓废没落思想,对社会有负面影响。学生丙:如此武断下结论,等于宣判了毕加索开拓的现代主义美术流派的死刑,显然错误。应当看到大多数作品是开拓而进步的,体现了艺术家对社会哲理的深思,表现了他们的叛逆性格,强调了自身人文价值的尊严和提高。许多艺术作品的表现风格深刻、尖锐、醒目而时尚,有很多值得中国艺术家借鉴的地方。教师总结:自缭乱缤纷的西方现代美术出现以来,不仅在我国,就是在西方也是褒贬不一,众说纷纭。我们应该明确,作为美术创作方法和流派不应当是固定不变的。对任何流派与作品,要深入研究其文化内涵与价值观,要历史主义的、社会学的分析,笼统的肯定和否定。或者简单地把现代派美术和资产阶级的颓废艺术划等号是不科学不全面的。(四)课堂总结本课介绍了19世纪和20世纪世界音乐和美术的发展与变化,除了传统的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流派之外,随着科学技术进步人们渴望开拓、发明和创新,从而形成艺坛上各派叠起、大放异彩的繁荣局面。每位艺术家之所以能留下传世佳作,在于他们对艺术的执著追求和对祖国、对生活满腔的热爱。即使有些时尚新潮艺术目前是曲高和寡,但创新的艺术最终会为世人所认知、所理解的。探究问题设计:孔子是我国著名思想家与教育家,同时也是一位音乐家。有许多音乐论著,且在古琴方面造诣很高,还会自己作曲,并把悲哀与欢乐付诸琴韵之中。三千弟子中,通六玄者达七十二人。他的教学内容,为“诗、书、礼、乐”。在孔子哲学中,道德与音乐居于同等地位,他提倡以音乐净化品德。但我们总感觉中国传统音乐和舞蹈艺术似乎不如西方动人心弦,请你谈谈其中的原因是什么?(提示):西方音乐并不能是中国音乐黯然失色。中国音乐女 、神农时代已有乐器、战国编钟能与西方近代乐器相比;高山流水成为万世绝唱;孔子对韶乐的鉴赏达到“尽善尽美”的艺术升华。只是中国官方长期注重和标榜的是伦理政治文化,所以近代以来挖掘、保护和传承工作做得不够。但中国民间音乐传统是举世灿烂的。另外,西方音乐与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工业革命及科技创新的时代气息紧密相关,在风格变幻创新方面颇有个性特色,这一点恰是中国近代音乐创作上的不足。(留下思索的悬念,让学生课后讨论与交流)(四)教学后记 本课是西方近代艺术发展史的鉴赏课,但又不是单纯的艺术类鉴赏课。而是作为人文艺术的鉴赏课,要结合历史与时代背景去理解、品味与欣赏不同艺术流派的艺术精品同时还要理性适度地去诠释作品的精神内涵和艺术价值观;要理解艺术家留下的传世佳作,在于他们炽热的人文情怀崇高的社会理念和对艺术执著的创新追求,明确这才是更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师生在欢愉轻快的氛围中随意对话、各抒己见,彼此探讨,从而有助于更深切地体验和感悟人类文化遗产永恒的魅力。这就是我设计这节课的宗旨,并收到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教育的艺术,说白了就是师与生的磨合,心与心的交流。苏东坡有首琴诗:“若言琴上有秦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弹琴必须有指头与琴弦巧妙统一方能奏出优雅华章。教育学生也一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