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九课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课后达标知能提升 新人教版必修3.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256534 上传时间:2020-02-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九课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课后达标知能提升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九课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课后达标知能提升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九课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课后达标知能提升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九课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7年秋季开学后,某校高二年级举行了“如何看待传统文化”的辩论会。各位辩手针对社会上存在着的“全盘西化”论与“文化复古主义”两种错误观点,纷纷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全盘西化”论是“民族虚无主义”的具体体现“文化复古主义”割裂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二者均否定了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的特征二者均认为西方文化比中国传统文化更加优秀A BC D解析:选B。“全盘西化”论指的是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民族文化的倾向,是“民族虚无主义”的表现,符合题意。而“文化复古主义”是指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忽略了传统文化只有与时俱进才具有生命力,符合题意。均不是二者的共同点,排除。2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必然要求。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有利于继承中华传统文化要加强对他国的文化渗透应与我国深厚文化底蕴相匹配要把社会效益放在文化发展首位AB C D解析:选C。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这一目标,与我国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文化资源相匹配,符合题意。实现这一目标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符合题意。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有利于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观点不科学。是文化霸权主义的表现,排除。3实现文化强国的梦想,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下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解正确的是()它以世界先进文化发展理论为指导思想 它是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 它是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与呼声的文化 它继承了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ABCD解析:选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继承了优秀传统文化,错误,是对其的正确认识。4下边漫画体现了文化工作者()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 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坚持了贴近生活和贴近群众的原则A BCD解析:选B。审读漫画可知,漫画体现了文化工作者深入基层,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实际,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符合题意。漫画没有体现“双百”方针和经济效益,排除。5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这种文化自信源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国已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AB.CD.解析:选B。文化自信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符合题意。说法错误,我国还不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6文化的养成蕴藏在人民大众的生活、生产的历史积淀中,它必须经过千般交流、万般淘洗,才能成为一个民族乃至人类基本价值的最大公约数。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繁荣社会主义文化,需要()立足社会实践,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拥有开放的心态,吸收和借鉴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尊重文化多样性,促进世界各国文化的趋同发展培育和弘扬传统文化,以传统文化凝聚社会共识ABCD解析:选A。符合题意; 中“促进世界各国文化的趋同发展”表述错误;应该培育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用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社会共识,错误。 7要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为此需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以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A BC D解析:选D。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保障是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错误;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必须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排除。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需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入选。8某省文化系统管理的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馆等文化设施的基本文化服务全部实行免费开放,服务人数逐年增长,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此举的目的在于()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全面增强公民道德素质,提高物质生活水平优化文化设施管理,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质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我国文化市场ABCD解析:选C。“四馆”向市民免费开放,是国家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通过优化文化设施管理,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正确;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提高的是精神文化水平,满足的是精神文化需要,说法错误;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属于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不是发展文化产业,不选。92017年12月5日是第32个国际志愿者日,我国各地开展了丰富的志愿者服务活动。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有利于()增强文化创造活力促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修养形成文明和谐的社会风尚ABCD解析:选D。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有利于促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形成文明和谐的社会风尚,正确。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10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公共图书馆宣言称“公共图书馆是传播教育、文化和信息的一支有生力量,是促使人们寻找和平和精神幸福的基本资源”,建议各国和各地政府支持并积极参与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多年来,我国响应联合国的号召,积极参与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参与公共图书馆建设()是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基本途径能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发挥文化的教育功能ABCD解析:选B。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不选。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基本途径,不选。参与公共图书馆建设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提高人的文化素养,是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符合题意。112017年以来,白银市以甘肃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为平台,以白银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契机,大力实施“文化活区”战略,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传承创新和发展文化祖业、事业、产业,努力推动全区文化工作繁荣发展。这告诉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要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必须满足人们所有文化需求要优先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A BC D解析:选B。材料强调白银市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符合题意。应满足人民群众合理的精神文化需求,观点错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坚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并重,观点错误。122017年5月19日,中央电视台2017“寻找最美孝心少年”大型公益活动在央视网正式启动,该活动秉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放飞“中国梦”、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宗旨,面向全国各地18岁以下的少年儿童,选取孝敬长辈、为家庭排忧解难、代父母担当家庭责任、自强不息、阳光向上、奋发有为的孝亲楷模。可见,该活动()丰富了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形式有利于培育作奉献、促和谐的文明风尚能够促进少年不断提升科学文化修养有利于引导全社会践行平等的价值目标ABCD解析:选A。正确分析了“寻找最美孝心少年”大型公益活动的实质和作用,入选;该大型公益活动有利于提升公民思想道德修养,而不是科学文化修养,不选;材料没有涉及“平等的价值目标”,不选。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52分)13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从我国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中汲取营养,借鉴外来文化成果,通过文化产业的创新、市场的运作、大众传媒的传播,使文化产业获得新的价值增长点,同时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方向。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26分)解析:解答本题可依据材料信息寻找答案要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从我国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中汲取营养,借鉴外来文化成果”,要求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通过文化产业的创新”,要求立足社会实践,不断创新文化的内容、形式和发展手段;“通过市场的运作、大众传媒的传播,使文化产业获得新的价值增长点”,要求重视运用大众传媒,发挥市场作用,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同时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方向”,要求奏响主旋律,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方向。答案:(1)充分发挥本国的传统文化资源优势,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同时吸收和借鉴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优秀文化成果,面向世界、博采众长。(7分)(2)要重视运用大众传媒,发挥市场作用,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6分)(3)要立足社会实践,不断创新文化的内容、形式和发展手段。(6分)(4)要重视文化的价值导向作用,弘扬主旋律,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方向。(7分)142017年10月,教育部、财政部和国家统计局联合公布的2016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显示,2016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首次超过3万亿元,占GDP比例连续5年保持在4%以上。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余年来,我国财政义务教育投入大幅增长。通过制度机制设计,把城乡义务教育的投入政策、投入标准、中央与地方经费的分担比例确定下来,保障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稳定地、可持续地增长。新制度的实施使所有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都受益。最直接的受益者有以下几个群体:第一类是大约1 300万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人到哪里钱就到哪里”;第二类是3 000多万寄宿制学生,其保障水平会明显提高;第三类是大约1 200万民办学校学生,可享受与公办学校同样的公共财政支持;第四类是村小教学点等小规模学校的学生,有500万左右;第五类是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 (1)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角度,分析说明国家为什么要重视发展教育。(15分)(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回答当前我国应如何发展教育事业。(11分)解析:本题以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大幅增加为背景,考查对教育地位、作用及发展教育事业措施的认识。(1)可从教育的地位、教育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以及发展教育事业的意义角度分析。(2)根据教材并结合材料分析即可归纳出答案要点。答案:(1)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5分)发展教育事业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客观要求。(5分)发展教育事业有利于培育“四有”公民。(5分) (2)加大财政投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5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