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诗言志 第4课《诗经》四首学案 语文版必修4.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256424 上传时间:2020-02-2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版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诗言志 第4课《诗经》四首学案 语文版必修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8版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诗言志 第4课《诗经》四首学案 语文版必修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8版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诗言志 第4课《诗经》四首学案 语文版必修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4课诗经四首学习重点1.积累本文重要的基础知识,诵记诗经中的名句。2.学习诗经的表现手法,体会作品中人物的情感变化。一、文本名句1.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2.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3.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4.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5.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二、诗经中的名句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2.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载阳,有鸣仓庚。3.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4.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5.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瑶。6.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7.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8.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文本导学1.词语理解(1)通假字匪来贸丝:_犹可说也:_于嗟鸠兮:_寘之河之干兮:_ 胡瞻尔庭有县貆兮:_脩我戈矛:_与子同泽:_视民不恌:_嘉宾式燕以敖:_ (2)一词多义之将兵伐则(3)古今异义氓之蚩蚩古义:_今义:_泣涕涟涟古义:_今义:_脩我甲兵古义:_今义:_与子偕行古义:_今义:_我有旨酒古义:_今义:_三岁为妇古义:_今义:_女也不爽古义:_今义:_不素食兮古义:_今义:_与子同裳古义:_今义:_2.词类活用(1)三岁食贫:_(2)夙兴夜寐:_(3)士贰其行:_(4)二三其德:_(5)与子同袍:_(6)鼓瑟吹笙:_(7)以燕乐嘉宾之心:_3.特殊句式(1)匪我愆期,子无良媒:_(2)不稼不穑:_(3)与子同袍:_(4)秋以为期:_你读懂这四首诗了吗?请根据提示补写横线上的内容。(1)氓是一首_诗。作者用第一人称“我”来叙事,采用_和_手法。作者顺着“_”的情节线索叙事。作者通过写女主人公被遗弃的遭遇,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表现了古代妇女_的强烈愿望。(2)伐檀是描写_的诗歌,他们由眼前_,联想到_,激起了心中的不平,从而提出_,并用反语对剥削者冷嘲热讽,从而揭示了劳动者反抗不劳而获的剥削者的主旨。(3)无衣是一首充满_主义气概的出兵动员誓词。全诗三章,涌动着一种高昂的战斗激情,真实地表现了奴隶社会时期人民_的爱国主义精神。(4)鹿鸣是周王宴请群臣宾客的一首乐歌,通篇以_的口吻抒写,通过宴饮时_、_的热闹情景,展示出一派和悦欢欣的气氛、谦和有礼的情味和赞颂美德的取向,再现了周人尚道德、重教化的礼乐文明的社会风貌。(一)阅读氓,回答问题:1.请结合诗中的相关语句,分析诗中女主人公和氓各具有怎样的性格。答:_2.第二章写女主人公热切地盼望婚嫁的情形有什么作用?答:_3.从氓一诗中反映出诗经时期劳动人民怎样的婚恋观?答:_(二)阅读伐檀,回答问题:4.本诗运用了联章复沓的写法。在文中找出三章中变更的词语,并分别对这些词语归类,看看每章节包含了哪几层意思。(填表完成)结构篇章变更的词语每章节中包含的意思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5.集体诵读本诗,分析该诗表达了怎样的主旨。答:_(三)阅读无衣,回答问题:6.诗歌每章首二句都采用问答的形式,这种形式有什么好处?答:_(四)阅读鹿鸣,回答问题:7.本诗三章的开头皆以鹿鸣起兴有何作用?答:_请分析下列句子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起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1)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2)桑之落矣,其黄而陨。(3)淇则有岸,隰则有泮。答:_链接作家作品诗经简介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又称“诗三百”。诗经共分风(160篇)、雅(105篇)、颂(40篇)三大部分。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雅”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小雅”。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诗经主要有三种表现手法:赋,铺陈叙事;比,借物托情;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风”“雅”“颂”“赋”“比”“兴”,文学史上合称诗经“六义”。诗经里的作品多方面地描写了现实生活,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中期的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表现了不同阶级和阶层的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感受,它们真实地反映了社会现实。其中有许多诗密切地联系着政治,针砭了社会。有些关于下层劳动人民反剥削、反压迫的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中更本质的现象。这种现实主义精神为后人所重视并产生了巨大影响。文内文外诗经的语言特点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四句独立成章,其间杂有二言至八言不等。二节拍的四言句带有很强的节奏感,是构成诗经整齐韵律的基本单位。四字句节奏鲜明而略显短促,重章叠句和双声叠韵读来又显得回环往复,节奏舒卷徐缓。诗经重章叠句的复沓结构,不仅便于围绕同一旋律反复咏唱,而且在意义表达和修辞上,也具有很好的效果。诗经中的重章,许多都是整篇中同一诗章重叠,只变换少数几个词,来表现动作的进程或情感的变化。诗经的押韵方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是一章之中只用一个韵部,隔句押韵,韵脚在偶句上,这是我国后世诗歌最常见的押韵方式。还有后世诗歌中不常见的句句用韵。诗经中也有不是一韵到底的,也有一诗之中换用两韵以上的,甚至还有极少数无韵之作。诗经的语言不仅具有音乐美,而且在表意和修辞上也具有很好的效果。诗经时代,汉语已有丰富的词汇和修辞手段,为诗人创作提供了很好的条件。诗经中数量丰富的名词,显示出诗人对客观事物有充分的认识。诗经对动作描绘的具体准确,表明诗人具体细致的观察力和驾驭语言的能力。总之,诗经的语言形式形象生动,丰富多彩,往往能“以少总多”“情貌无遗”(文心雕龙物色)。但雅、颂与国风在语言风格上有所不同。雅、颂多数篇章运用严整的四言句,极少杂言,国风中的杂言比较多。小雅和国风中,重章叠句运用得比较多,在大雅和颂中则比较少见。国风中用了很多语气词,如“兮”“之”“止”“思”“乎”“而”“矣”“也”等,这些语气词在雅、颂中也出现过,但不如国风中数量众多,富于变化。国风中对语气词的驱遣妙用,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生动性,达到了传神的境地。雅、颂与国风在语言上这种不同的特点,反映了时代社会的变化,也反映出创作主体身份的差异。雅、颂多为西周时期的作品,出自贵族之手,体现了“雅乐”的威仪典重;国风多为春秋时期的作品,有许多采自民间,更多地体现了新声的自由奔放,比较接近当时的口语。类文品悟淇水绝恋淇水河畔,一女子款款走来。她身着青衣,手持绢扇,眉清目秀,却满面愁容。她慢慢地走向亭子,抬头便看见了一条系在柳枝上粉色的巾帕,她的脸上略浮起一丝苦笑,但很快又被愁容遮了去。她轻轻取下巾帕,那上面绣着她和一个男子的名字,她将巾帕执在掌心,不禁吟道:“曾几何时,尔也温存,我也温存。岂料今日,水也迷茫,人也迷茫。”一阵风扬起她手中的巾帕,一段往事涌上心头。也是在这淇水河畔,他抱着布前来,对温柔美丽的她一见倾心,视线不肯离开她绯红的脸,她举起绢扇遮着,他低下头不语。一种莫名的又难以释怀的心绪在两人间萦绕。他终于忍不住开口了,希望和她结秦晋之好。她并没有答应。在相送途中,他更生爱意,并多次表示。她从袖里取出粉色的巾帕,绣上她和他的名字,并赠予他,以作信物。两人还约定了婚期,他就把这条巾帕系在了柳树枝头,让她等着他。她看着他上了马车,看着马车后扬起的尘土,看着渐渐模糊的背影,直到再也看不到什么。等待的日子是煎熬的心,那颗单纯的心苦苦地等待着她的归宿。她盼着,盼过了千辆马车,终于盼到了那张熟悉的脸,那个熟悉的声音。淇河的水流得如此欢腾。出嫁之日,莺歌燕舞,那颗单纯的心憧憬着美好的生活。可谁曾想,誓言只是一段敷衍了事的废话,苦苦的等待换来的只是无休止的悲痛。爱情不过是酒醉后的一场春梦,梦醒了之后就什么也不留下,那颗单纯的心受尽了委屈。往事不堪回首,泪水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诉说着一切,却无人听见。淇河的水啊,你可曾听见?忧愁让年轻的面庞堆满了风霜,悲剧却让那颗单纯的心变得坚强。淇水依旧安静地淌着,远处悠扬悦耳的琴声她听不见,偶尔几个孩童嬉戏着跑过,她也看不见。秋风把深秋最后的几朵花打落,花瓣浮散在水面上,她似自语道:“流水既无情,落花何有意?”她转身走去,手一松,那条粉色的巾帕随风吹落水面,随着流水漩涡,沉入河底。微感言:_素材运用学完诗经四首后,你发现本文哪些材料(包括作者)可以用到写作之中呢?仿照下面的示例,写出你对文本素材的发现和运用过程。运用示例诗经的整理各个时代从各个地区搜集来的乐歌,一般认为是保存在周王室的乐官太师那里的。他们显然对那些面貌互异的作品进行过加工整理,有所淘汰,有所修改。所以现存的诗经,语言形式基本上都是四言体,韵部系统和用韵规律大体一致,而且有些套句出现在异时异地的作品中(如“彼其之子”“王事靡盬”等)。古代交通不便,语言互异,各时代、各地区的歌谣,倘非经过加工整理,不可能出现上述情况。可以认为,由官方制作乐歌,并搜集和整理民间乐歌,是周王朝的文化事业之一,在诗经时代是不断进行着的。你的发现和运用:_提醒:完成作业第二单元第4课答案精析语言积累1.(1)通“非”,不是。通“脱”,摆脱。通“吁”,叹息。通“置”,放置。通“悬”,悬挂。通“修”,修理。通“”,贴身的内衣。“视”通“示”,昭示,显示;“恌”通“佻”,轻佻,奸巧。“燕”通“宴”,宴会,宴饮;“敖”通“遨”,游玩,游逛。(2)结构助词,的结构助词,居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它”“他”或“她”结构助词,居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结构助词,居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愿,请并且将要名词,兵器名词,士兵,军队动词,用兵器杀人名词,战争动词,砍动词,攻打名词,功业动词,夸耀动词,效法名词,准则副词,就是连词,就(3)mn,民,诗中女子对男子的称呼。mn,流氓。泪。鼻涕。兵器。士兵。你。儿子。形容词,美的。名词,主旨。多年。三年。违背,差失。爽快,愉悦。白吃饭。素的饭食或点心。下衣。衣服。2.(1)形容词用作名词,贫苦的生活(2)名词作状语,在早晨,在夜里(3)数词的使动用法,使不专一(4)数词的使动用法,使三心二意(5)名词用作动词,披战袍(6)名词用作动词,弹奏(7)使动用法,使欢乐3.(1)否定判断,用“匪”表判断(2)句前省略主语“尔”(3)句前省略主语“吾”(4)“以秋为期”,宾语前置整体把握(1)叙事回忆追述对比恋爱婚变决绝追求自主婚姻和幸福生活(2)伐木奴隶们劳动生活繁重的劳动剥削者的不劳而获严厉的责问(3)英雄保家卫国、团结对敌、英勇献身(4)周王祝酒瑟笙和鸣琴瑟和鸣重点突破1.女主人公的性格:女主人公是一个纯朴、热情而又很幼稚的少女。(女主人公没能看破氓的虚情假意,一口答应了氓。于是,她不顾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明媒正娶的礼数也不管了,勇敢地许下了“秋以为期”的诺言,错误地把自己的爱情投在了一个骗子身上。)对氓一片痴情,以炽烈的感情热恋着氓。(“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女主人公勤劳善良、刚强决绝。(“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这是女主人公从自己被遗弃的遭遇中总结出来的血泪教训,她下定决心不再留恋过去,并告诫千万个姐妹,以免再蹈自己的覆辙。“及尔偕老,老使我怨”“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表达了她被遗弃后的愤恨决绝。)氓的性格:氓是一个满肚子欺世学问、极端自私自利、负心背德的小商人,是一个体现了奴隶社会夫权压迫的典型。(诗歌一开头就说明了氓是一个“抱布贸丝”的小商人,到女主人公这里来“贸丝”只是作为一个因头,目的是“来即我谋”。为了达到目的,他装出一副“蚩蚩”的忠厚面孔,来向少女求婚。“将子无怒”表明男子性情暴躁。氓在骗得了爱情和嫁妆之后,逐渐暴露出了他那冷酷的“二三其德”本性,女子成了过河的桥梁被无情地抛弃了,女主人公的追求也都像肥皂泡一样地破灭了。)2.进一步刻画了她纯朴热情的性格;另一方面也为以后的婚姻悲剧,为女主人公性格的发展变化埋下了伏笔。3.诗经所处的时期劳动人民的婚恋观念集中表现为:以忠贞不渝为尚,视二三其德为耻;男女对终身大事有强烈的自由意识;男女在相爱中,感情抒发炽热,语言表达大胆热烈,特别是女方比男方更为主动、直率,毫无顾忌;劳动人民的择偶标准是重视人的外在美与内在美的和谐统一,但首要条件还是看重人的内在美,即勤劳勇敢、善良和顺。4.结构篇章变更的词语每章节中包含的意思第一章伐檀、干、涟、廛、貆、餐伐檀造车的艰苦劳动第二章伐辐、侧、直、亿、特、食替剥削者种庄稼和打猎第三章伐轮、漘、沦、囷、鹑、飧反语嘲讽,点明主题,抒发怒火5.被剥削阶级意识的觉醒,愤懑的奴隶已经向不劳而获的寄生虫、吸血鬼大胆地提出了正义的指问!6.每章开头都采用了问答式的句法。一句“岂曰无衣”,似自责,似反问,洋溢着不可遏止的愤怒与愤慨,仿佛在人们复仇的心灵上点上一把火,于是无数战士同声响应:“与子同袍。”“与子同泽。”“与子同裳。”一问一答,使人不禁为诗中火一般燃烧的激情所感染,那种慷慨激昂的英雄主义气概令人心驰神往。7.诗共三章,每章八句,开头皆以鹿鸣起兴。在空旷的原野上,一群麋鹿悠闲地吃着野草,不时发出呦呦的鸣声,此起彼应,十分和谐悦耳。诗以此起兴,便营造了一种热烈而又和谐的氛围,如果是君臣之间的宴会,那种本已存在的拘谨和紧张的关系,马上就会宽松下来。通过宴会,消除君臣思想上的隔阂,沟通彼此的感情,使君王能够听到群臣的心里话。以鹿鸣起兴,则一开始便奠定了和谐愉悦的基调,给与会嘉宾以强烈的感染。美点赏析(1)“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比喻男女情意浓厚;借“桑叶”“斑鸠”起兴,引出下文对女子“无与士耽”的规劝,表达女主人公的悔恨之情。(2)“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比喻女子年长色衰,男女情意将尽;借桑叶色变起兴,引出后面的男女婚变,为下文的静思做铺垫。(3)“淇则有岸,隰则有泮”以洼地之有岸畔反喻男子反复无常,其感情却没有个定准,表达了女主人公对男子情感不专一的愤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