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新课标人教版3-5选修三18.6《重核的裂变》WORD教案2.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253615 上传时间:2020-02-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新课标人教版3-5选修三18.6《重核的裂变》WORD教案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2020年新课标人教版3-5选修三18.6《重核的裂变》WORD教案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2020年新课标人教版3-5选修三18.6《重核的裂变》WORD教案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新课标人教版3-5选修三18.6重核的裂变WORD教案2新课标要求1内容标准 (1)知道原子核的组成。知道放射性和原子核的衰变。会用半衰期描述衰变速度,知道半衰期的统计意义。 (2)了解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知道射线的危害和防护。 例1 了解放射性在医学和农业中的应用。 例2 调查房屋装修材料和首饰材料中具有的放射性,了解相关的国家标准。 (3)知道核力的性质。能简单解释轻核与重核内中子数、质子数具有不同比例的原因。会根据质量数守恒和电荷守恒写出核反应方程。 (4)认识原子核的结合能。知道裂变反应和聚变反应。关注受控聚变反应研究的进展。 (5)知道链式反应的发生条件。了解裂变反应堆的工作原理。了解常用裂变反应堆的类型。知道核电站的工作模式。 (6)通过核能的利用,思考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例3 思考核能开发带来的社会问题。 (7)初步了解恒星的演化。初步了解粒子物理学的基础知识。 例4 了解加速器在核物理、粒子物理研究中的作用。 2活动建议: (1)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常用的射线检测方法。 (2)观看有关核能利用的录像片。 (3)举办有关核能利用的科普讲座。新课程学习196 重核的裂变新课标要求(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核裂变的概念,知道重核裂变中能释放出巨大的能量。2知道什么是链式反应。3会计算重核裂变过程中释放出的能量。4知道什么是核反应堆。了解常用裂变反应堆的类型,了解核电站及核能发电的优缺点。(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核子平均质量与原子序数关系的理解,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及应用教学图像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2通过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查阅资料,培养学生归纳与概括知识的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求真理的激情,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素养,通过核能的利用,思考科学与社会的关系。2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和平利用核能及开发新能源的重要性。3确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变化的,而变化过程必然遵循能量守恒的观点。教学重点1链式反应及其释放核能的计算。2重核裂变的核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教学难点通过核子平均质量与原子序数的关系,推理得出由质量数较大的原子核分裂成质量数较小的原子核释放能量这一结论。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设备一套:可供实物投影、放像、课件播放等。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大家都知道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的时候,美国于1945年8月6日、9日先后在日本的广岛、长崎上空投下了两颗原子弹,刹那间,这两座曾经十分美丽的城市变成一片废墟大家还知道目前世界上有少数国家建成了许多核电站,我国也相继建成了浙江秦山核电站和广东大亚湾核电站等。我想,现在大家一定想知道原子弹爆炸及核发电的原理,那么,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裂变,通过学习,大家就会对上述问题有初步的了解。播放VCD光碟,展示原子弹爆炸的过程及原子弹爆炸后形成的惨景的片段。学生:观看原子弹爆炸的过程,并形成裂变能放出巨大能量的初步认识。点评:激发起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欲望,从而为下一步进行教学活动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二)进行新课1核裂变(fission)提问:核裂变的特点是什么?让学生阅读课本核裂变部分内容,分小组讨论。每一小组由一位同学陈述小组讨论的结果。学生回答:重核分裂成质量较小的核的反应,称为裂变。教师总结:重核分裂成质量较小的核,释放出核能的反应,称为裂变。提问:是不是所有的核裂变都能放出核能?让学生阅读有关核子平均质量有补充材料。分小组讨论。每一小组由一位同学陈述小组讨论的结果。学生回答:只有核子平均质量减小的核反应才能放出核能。点评: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式学习的能力。知识总结:不是所有的核反应都能放出核能,有的核反应,反应后生成物的质量比反应前的质量大,这样的核反应不放出能量,反而在反应过程中要吸收大量的能量。只有重核裂变和轻核聚变能放出大量的能量。点评:个人及小组的竞争,活跃课堂气氛,激活学生思维,增加学习的趣味性。2、铀核的裂变(1)铀核的裂变的一种典型反应。提问:铀核的裂变的产物是多样的,最典型的一种核反应方程式是什么样的?让学生阅读课本核裂变部分内容分小组讨论每一小组由一位同学陈述小组讨论的结果。学生回答:(2)链式反应:提问:链式反应chain reaction是怎样进行的?学生回答:这种由重核裂变产生的中子使裂变反应一代接一代继续下去的过程,叫做核裂变的链式反应。点评: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基本正确即可。(3)临界体积(临界质量):提问:什么是临界体积(临界质量)?学生回答:通常把裂变物质能够发生链式反应的最小体积叫做它的临界体积,相应的质量叫做临界质量。(4)裂变反应中的能量的计算。裂变前的质量:kg, kg裂变后的质量:kg,kg,kg,学生计算:质量亏损:kg,J=201MeV知识总结:由重核裂变产生的中子使裂变反应一代接一代继续下去的过程,叫做核裂变的链式反应。裂变物质能够发生链式反应的最小体积叫做它的临界体积。铀核裂变的产物不同,释放的能量也不同。 3、核电站提问:核核反应堆各组成部分在核反应中起什么作用?让学生阅读课本核电站部分内容,分小组讨论。每一小组由一位同学陈述小组讨论的结果。学生回答:铀棒由浓缩铀制成,作为核燃料。学生回答:控制棒由镉做成,用来控制反应速度。学生回答:减速剂由石墨、重水或普通水(有时叫轻水)做成,用来跟快中子碰撞,使快中子能量减少,变成慢中子,以便让U235俘获。学生回答:冷却剂由水或液态的金属钠等流体做成,在反应堆内外循环流动,把反应堆内的热量传输出,确保反应堆的安全。学生回答:水泥防护层用来屏蔽裂变产物放出的各种射线,防止核辐射。教师(提问):核能发电的优点、缺点?学生回答:优点:污染小;可采储量大;比较经济。缺点:一旦核泄漏会造成严重的核污染;核废料处理困难。点评: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基本正确即可。教师(补充):了解常用裂变反应堆的类型:秦山二期、大亚湾二期是压水堆,秦山三期是沸水堆。4、例题例题1、下列核反应中,表示核裂变的是( )A、B、C、D、分析:核反应中有四种不同类型的核反应,它们分别是衰变、人工转变、重核裂变、轻核聚变。其中衰变中有衰变、衰变等。是衰变,是衰变,是人工转变,只的C选项是重核裂变。学生回答:解:表示核裂变的是C点评:培养学生的扩散散性思维。例题2、秦山核电站第一期工程装机容量为30万kW,如果1g铀235完全裂变时产生的能量为8.21010 J,并且假定产生的能量都变成了电能,那么,每年要消耗多少铀235?(一年按365天计算)学生回答: 解:核电站每天的发电量为W=Pt=3108243600 J=2.5921013 J.每年的发电量W总=365W=9.461015 J而1 g铀完全裂变时产生的能量为8.21010 J.所以,每年消耗的铀的量为点评:培养学生推理及公式演算的能力。注意速度单位的换算,运算过程中带单位运算。适当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三)课堂小结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主要让学生知道核裂变的概念,知道什么是链式反应,会计算重核裂变过程中释放出的能量,知道什么是核反应堆,了解核电站及核能发电的优缺点。本堂课的学习主要采用让学生自学阅读、小组相互交流、师生共同概括,学生讨论等方式来组织教学,主要培养学生合作式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让学生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素养。(四)作业:(1)请学生课后阅读课本内容,巩固课堂学习的知识。(2)请学生课后阅读“STS原子弹与科学家的责任”,并上网收索“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了解核泄漏对环境会造成严重的核污染。(3)请学生课后探讨课本第99页“问题与练习”中的25题。教学体会本节内容比较抽象,应让学生多思考、多总结、多归纳,体验知识的获得过程,加强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严谨、踏实的科学素养,通过核能的利用,思考科学与社会的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