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岷县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253279 上传时间:2020-02-2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7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岷县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甘肃省岷县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甘肃省岷县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岷县二中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卷高二化学满分:100分 时间:100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量:C:12 H:1 O:16 注意:选择题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卡上,否则不得分,非选择题答在试卷上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下列各图表示相应反应的能量变化,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2.沼气是一种新能源,它的主要成分是。0.5,完全燃烧生成和液态时,放出445热量,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 B. C. D. 3.反应A+BC(H0) XC(H”“”或“ =”)238.6。2.使和)通过灼热的炭层,生成和,当有1 参与反应时释放出145 热量,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3.火箭和导弹表面的薄层是耐高温物质。将石墨、铝粉和二氧化钛按一定比例混合在高温下煆烧,所得物质可作耐高温材料:4Al(s)+3TiO2(s)+3C(s),=-1176则反应过程中,每转移1 电子放出的热量为_。三、实验题(每空2分)24. 500.50 盐酸与500.55 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回答下列问题: 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仪器有_。2.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_。3.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热数值_(填“偏大”“偏小”“无影响”)。4.实验中改用600.50 盐酸跟500.55 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_(填“相等”“不相等”),所求中和热_(填“相等”“不相等”),简述理由_。5.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代替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_;用50 0.50 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_。(均填“偏大”“偏小”“无影响”)高二化学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1.答案:B解析: 金属与酸的置换反应、物质的燃烧反应及氢气与氯气的反应均是放热反应,生成物的能量低于反应物的能. A、 C和D项错误;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的吸热过程,B项正确: 2.答案:C解析: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应为负值,A、B 项错误;1完全燃烧放出热量为890 , C项正确;0. 5完全燃烧对应的,D 项错误。3.答案:D解析:因总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为吸热反应,反应为放热反应,所以反应放出的热量比反应吸收的热量多。选项A,图中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为吸热反应,且总反应为吸热反应,错;选项B,图中反应和反应均为吸热反应,错;选项C,图中反应和反应均为放热反应,错。4.答案:A解析:生成物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的总能量的反应为吸热反应,反之,就是放热反应。5.答案:C解析:A和D都是放热的氧化还原反应,C是吸热的氧化还原反应,B是吸热反应,但不是氧化还原反应,答案选C。考点:考查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判断点评:该题是基础性试题的考查,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常见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了解情况,意在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该题的关键是记住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即一般金属和水或酸反应,酸碱中和反应,一切燃烧,大多数化合反应和置换反应,缓慢氧化反应如生锈等是放热反应。大多数分解反应,铵盐和碱反应,碳、氢气或CO作还原剂的反应等是吸热反应。6.答案:D解析:中和热是以生成1mol H2O(l)所放出的热量来定义的,故书写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时,应以生成1mol H2O(l)为标准来配平其余物质的化学计量数。7.答案:B解析:考查热化学方程式的正误判断。热化学方程式是表示化学反应与反应热关系的方程式。书写和应用热化学方程式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明确写出反应的计量方程式,各物质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系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各物质化学式右侧用圆括弧()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可以用g、l、s分别代表气态、液态、固态。固体有不同晶态时,还需将晶态注明,例如S(斜方),S(单斜),C(石墨),C(金刚石)等。溶液中的反应物质,则须注明其浓度,以aq代表水溶液,(aq) 代表无限稀释水溶液。反应热与反应方程式相互对应。若反应式的书写形式不同,则相应的化学计量系数不同,故反应热亦不同。 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明反应的浓度、温度和压力等条件,若在常温常压时可省略。氢气燃烧应该是放热反应,H应该小于0,所以选项B不正确,其余选项都是正确的,答案选B。8.答案:A解析:燃烧热是指1mol可燃物充分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B中H2O为气态,C中H2为2mol,D中氧化剂为Cl2。故只有A正确。9.答案:A解析:化石燃料只有在适当的温度和有氧气存在的情况下才能燃烧。化石燃料不经处理直接燃烧可产生CO、SO2等有害气体。化石燃料(煤)经深加工后变为气体燃料,不仅减少了SO2对大气的污染,而且能提高燃烧效率。10.答案:B解析: 三式相加得: ,B正确。11.答案:C解析: 根据题意写出热化学方程式为 。令1 键断裂时吸收热量为,则根据键能与反应热的关系,得,解得。故选C。12.答案:D解析:将题干中的三个热化学方程式依次编号为、,-得C(s)+H2O(g)=CO(g)+H2(g) H=+131.2kJmol-1,A项错误;H2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中H2的化学计量数应为1,B项错误;由2得到2H2(g)+O2(g)=2H2O(g)H=-483.4kJmol-1,反应放热,则其逆反应水蒸气的分解应为吸热反应,其H=+483.4kJmol-1,C项错误;-得H2O(g)=H2O(l) H=-44.1kJmol-1,D项正确。13.答案:D解析:利用“盖斯定律”,结合题中反应, 反应反应得: ,由题意得,即,解得.14.答案:A解析:根据丙烷的燃烧热可知, ,即生成水时,放出的热量为2215,则生成1.8水时,放出的热量约为55,故选A。15.答案:D解析:根据盖斯定律,2-可得目标热化学方程式:2N2H4(g)+N2O4(g)=3N2(g)+4H2O(g)-1076.7kJmol-116.答案:C解析:由题图甲可知,合成甲醇的反应是放热反应,H1=-(b-a)kJmol-1,A项错误;由题图乙知,2mol H2(g)和1mol O2(g)的总能量比2mol气态水的能量高483.6kJ,B项错误;CH3COOH为弱酸,电离时需要吸收热量,所以NaOH与CH3COOH反应放出的热量较少,但H0,故1mol NaOH与1mol CH3COOH反应的更大,C项正确;汽油燃烧时化学能除转化为热能外还有光能等,D项错误17.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煤燃烧是化学能部分转化成热能,一部分转化成其他能量,故错误;B、化石燃料和植物燃料,放出能量最终来自于太阳能,故正确;C、是化学能转化成热能的过程,故错误;D、光合作用是把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故错误。考点:考查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等知识。18.答案:A解析:A、能量的转化不一定都是100%的,所以原电池工作时化学能不可能全部转化为电能,A不正确;B、工业上电解氧化铝制备铝,属于电解原理,电能转化成化学能,B正确;C、镁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因此化学能不只转变成热能,C正确;D、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生成葡萄糖,太阳能转变成化学能,D正确,答案选A。19.答案:D解析: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根据新能源的含义,电力一般要靠火力发电或水力发电,不属于新能源定义,A 、B、C均属于新能源。考点:考查化学能与电能的应用20.答案:B解析:A、中和热的实验中需要大小两个烧杯,不是大小相同的两个烧杯,故不选A;B、实验的关键是保温,所以用保温杯代替是可以的,故选B;C、在每次的实验中都要测量盐酸和氢氧化钠的原来的温度,和反应后的温度,但通常实验要反复做2-3次,所以至少是6次,故不选C;D、实验中使用的稀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稍大于盐酸,保证盐酸完全反应,则所测得的中和热数值不变,故不选D。二、填空题21.答案:-128.8解析:该合成甲醇反应的H=1032kJmol-1+2436kJmol-1-3414kJmol-1-326.8kJmol-1-464kJmol-1=-128.8kJmol-122.答案:(2a+b+2c)解析:将题给热化学方程式依次编号为I、II、III,根据盖斯定律,由I2+II+III2得2H2O(g)=2H2(g)+O2(g) H=(2a+b+2c)kJmol-123.答案:1.-285.8 kJ/mol; -2220 kJ/mol2.4725.8 kJ; 3.3:1解析:1.根据燃烧热的概念知、的燃烧热分别为-285.8 、-2220 。2.释放总热量的计算式为: .3.设、的物质的量分别为、,则有:解得在相同时.24.答案:1. ,3.98kJ解析:1.甲醇燃烧生成和属于不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少,故。3.所给反应中转移12个电子,故每转移1 电子放出的热量为。三、实验题25.答案:1.环形玻璃搅拌棒; 2.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 3.偏小; 4.不相等; 相等; 因为中和热是指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所放出的能量,与酸碱的用量无关5.偏小; 偏小解析:1.本实验成败的关键是准确测量反应后的温度。因此所用装置必须保温、绝热且可使体系温度尽快达到一致,故缺少的仪器应为环形玻璃搅拌棒。2.碎纸条的作用为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3.不盖硬纸板会损失部分热量,故所测结果偏低4.由中和热的概念可知,中和热是以生成1mol水为标准的,而与过量部分的酸碱无关5.由于弱酸弱碱的中和热等于与生成时的反应热,加上其电离时吸热,故所测数值会偏小。因在空气中易吸收空气中的使参加中和反应的减少,故要使稍稍过量来达到以盐酸的量为标准进行反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