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一 第15课 辛亥革命 (教案2).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252282 上传时间:2020-02-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一 第15课 辛亥革命 (教案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2020年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一 第15课 辛亥革命 (教案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2020年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一 第15课 辛亥革命 (教案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一 第15课 辛亥革命 (教案2)【教材分析】19世纪末,孙中山成立兴中会,首倡民主革命,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者。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广泛传播,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纷纷建立,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1905年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资产阶级革命派不断发动武装起义,促使革命形势不断高涨,革命时机日益成熟。革命首先在武昌爆发,各省纷纷响应。在此基础上,中华民国成立。革命爆发后,袁世凯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利用革命派和清政府之间的矛盾和各自的弱点,逼迫清帝退位,并当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推翻了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民主革命, 并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打开了道路。尽管辛亥革命未能改变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但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促成了中国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变革,为中国踏上近代化路程和民主化进程迈出了重要一步,是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极大地推动了20世纪中国历史的进步。【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孙中山创建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武昌起义、袁世凯篡夺革命胜利果实等历史基础知识,把握辛亥革命的整体过程,掌握辛亥革命伟大的历史意义。2、通过自主性和合作性学习,组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相关资料,探究辛亥革命的成败得失。使学生逐步掌握正确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途径和方法。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武昌起义的枪声,是辛亥革命志士不屈斗争精神的张扬,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意识。4、通过了解孙中山等革命先辈为了振兴中华,实现民族独立和富强,前仆后继投身革命的事迹,使学生的情感升华到“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理性高度来认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学过程】教学要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语1 出示中山装图片。2 问:这是什么款式的服装?由此导入新课。1与现实生活关系密切,学生较熟悉,气氛开始活跃,积极回答。清末资产阶级革命运动辛亥革命的背景2签定辛丑条约后,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清政府采取什么措施挽救其统治危机?其措施结果与洋务运动比较有何启示?2阅读课本、材料提取信息、共同探讨辛亥革命的背景。3出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数据,问:数据说明什么?为辛亥革命准备了什么条件?4、展示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成立简表问:这些组织的建立与辛亥革命的爆发是否有必然关系?5强调同盟会纲领,即三民主义,分组讨论,突出“三民主义”的分析。问:革命党人的理想社会是什么?与太平天国有和何区别?34阅读材料、概括归纳,得出这些资料说明辛亥革命的经济基础、阶级基础和组织基础。5积极参加讨论,代表发言,以认识三民主义的内容、手段、积极性和局限性。6同盟会领导的武装起义:如黄花岗起义;让学生读林觉民的与妻书,结合现实谈谈你对革命党人的献身精神有何体会?6积极发言,体会革命的艰难与曲折,发扬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的进程7观看影视资料,创设情景,以掌握武昌起义的基本史实。教师点评和表扬。7学生通过影视资料掌握革命基本史实,并加以讨论。8问:武昌起义后为什么要推举旧军官黎元洪为都督?情景再现:假如你是当时的一个革命党人领导人,你对推举黎元洪有何看法?你会怎么办?有何经验教训?引导学生了解武昌起义后的全国形势发展。8认清武昌起义后的形势(结合地图),认识旧官僚和立宪派的投机革命,使辛亥革命潜伏危机。帝制的终结和民国的建立中华民国的建立9被国人称为“国父”的谁? 主宰天下的“皇上”是什么时候退出历史舞台? 现在台湾采用的是“民国纪年”,而不是大家熟悉的“公元纪年”,如大陆的2004年,台湾则说“民国九十三年”,这是怎么回事?10观看中华民国成立的录象,引导学生掌握中华民国的建立标志着资产阶级旧民主革命达到高潮。9问题简单,由学生阅读课本内容回答,以掌握帝制的终结和中华民国建立的基本内容。10感受帝制的结束和中华民国建立的进步性所在。11出示材料:南京临时政府的法令和措施、临时约法部分内容,问:南京临时政府这些措施对当时社会有何影响?能否在全国范围推广?临时约法的性质和意义?探究美国1787宪法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反映资产阶级治国理念上的异同。11阅读材料、提取信息、讨论,得出结论:法为国根、民为邦本。为评价辛亥革命作伏笔。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12创设情景,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面对当时各种政治势力对待中国辛亥革命的态度,假如你是孙中山,你会怎样对待应付当时的形势?(分角色讨论)13学生展示图片资料,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过程。讨论:孙中山的退位是不是“一个历史的错误”?为什么?12积极思考和分角色分组讨论,掌握当时的革命形势发展。 13感性认识袁世凯的窃取革命果实的过程。讨论,以体会革命的曲折性和资产阶级的阶级局限性。14讨论:目前,关于辛亥革命的结局目前史学界的争论很多:有辛亥革命失败说、胜利说、有胜有败说、非胜非败说,请同学们根据所学知识和收集的资料,谈谈你的观点。14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进行讨论,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客观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小结练习作业15.小结: 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依旧黑暗,中国人民生活依旧贫困。中国出路何在?资产阶级的探索又失败了,革命的重任落在了无产阶级身上。五四运动揭开了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序幕,中国人民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进行着不懈的努力和顽强的抗争!16.练习:通过课前制作的幻灯片展示选择题与材料题,请学生回答。17.作业:搜集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先生为了国家的统一、民主、富强继续奋斗探索的史实。15.在教师的引导下回顾学习过的内容,同时加强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主义思想的理解。16.通过做题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17.课后查阅资料。【板书设计】第16课 辛亥革命一 、资产阶级阶级革命运动1 背景2 同盟会及其三民主义3革命党人的一系列武装起义二、武昌首义1 概况2 起义后的形势三、民国的建立和帝制的终结1 临时政府的建立2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3 袁世凯夺取革命果实过程及原因四、辛亥革命成果及历史意义1中华民国成立 1912.1.1 2清王朝灭亡,帝制结束 1912.2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1912.3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4意义:推翻 建立 观念深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