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寡人之于国也》巩固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252098 上传时间:2020-02-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寡人之于国也》巩固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8-2019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寡人之于国也》巩固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8-2019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寡人之于国也》巩固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寡人之于国也巩固练习基础积累1.下列加红的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河内凶(有战乱); B邻国之民不加(增加)少;C填然鼓之(代词,代“鼓”);D弃甲曳(拖着)兵而走。 2.下面的加红的字意义不同的一组是( )A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春心莫共花争发B弃甲曳兵而走 斩木为兵C或五十步而后止 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D是亦走也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3.对下列各句中“之”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斯天下之民至焉;鸡豚狗彘之畜;树之以桑;未之有也; 邻国之民不加少。A/ / B/ / C/ D/ 4.下列各句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句是( )A请以战喻B寡人之于国也C王无罪岁D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5选出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尽心焉耳矣总算尽了心啦。B请以战喻请让我用打仗来作说明。C直不百步耳只是没有(跑)百步罢了。D斧斤以时入山林斧头按时进入山林。6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孟子(前372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现山东邹县东南)人。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曾受业于孔子。B孟子30岁左右收徒讲学。44岁开始周游列国,晚年回到家乡讲学著述,直到去世。后世统治者都把他作为尊崇的偶像,元文宗时封他为“亚圣”。C孟子共七篇,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分别为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各章又都分为上下两篇,涉及政治活动、政治学说以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等。D南宋时,朱熹把孟子与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以及论语合为“四书”,成为后世(如明、清两代)科举考试八股文的唯一的取材依据。阅读理解阅读下文,完成79题“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7下列不属于孟子发展生产措施的一组是()A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B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C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D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8填空(加引号的部分用课文原句回答)孟子所主张的“仁政”的内容,概括地说包括两个方面,即_与_。前者即“_”(用文中的话回答);后者即“_”(用文中的话回答)。9对本语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孟子认为只有实行“仁政”,才能以“王道”统一天下。B“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是孟子直接对梁惠王的批评。C孟子善用比喻说理,用“刺人而杀之”归罪于武器的荒唐,说明害民的不是荒年而是统治者的虐政。D孟子不仅主张教民,还主张养民:“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E连用“不可胜也”的句式,给人以吃不完,用不尽的感觉,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阅读下面一则文言小段,回答小题。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注释雪宫:齐宣王的离宫(古代帝王在正宫以外临时居住的宫室,相当于当今的别墅之类)。孟子 梁惠王章句下第四章10给画红句子断句。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11有关下列句子中加红词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非也贤者亦有此乐乎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A与相同,与不同 B与不同,与不同C与相同,与相同 D与不同,与相同12下列句子中不含特殊句式的一项是()A未之有也 B乐以天下 C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 D贤者亦有此乐乎1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孟子,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与孔子并称“孔孟”;他被尊称为“亚圣”。B孟子是记录孟子言行的书,由孟子及其弟子编成,全书共7篇,内容涉及政治、哲学、伦理、教育思想等,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C孟子是通过对话体展开论辩的说理散文,是语录体散文向专题性论文过渡的形式,有些篇章还保留着语录体的形式。D孟子与荀子一样,都是儒家学派的代表,都主张性善,都肯定人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而成善成圣。参考答案1.D (A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B加:更,更加。C之:衬词,无意义。)2.A (A打开粮仓,赈济百姓/开花;B兵器;C有的人;D这,这种做法)3.A (是结构助词“的”;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代词指“这种情况”。)4.C (“罪”名词作动词“归罪”。) 5.D (正确的翻译为“砍伐树木要按一定的季节”。) 6A(孟子是孔子孙子孔伋的再传弟子。) 7D(注意审题关键词“发展生产”。D是教民,属于精神文明范畴。)8养民/教民/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9BD( B项是孟子对整个统治者的批评,而非直指梁惠王,D项前后顺序颠倒。)10.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11.B(“非”,抱怨;不好;“乐”,名词,快乐;动词。)12.D(A项中,宾语前置,“未有之也”;B项,状语后置,“以天下乐”;C项中,状语后置,“齐宣王于雪宫见孟子”。)13.D(D项,孟子创“性善”论,强调养性;政治上,孟子主张法先王、行仁政;学说上,他推崇孔子,反对杨朱、墨翟。 他主张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荀子主“性恶”论,强调后天的学习。在吸收法家学说的同时发展了儒家思想。他尊王道,也称霸力;崇礼义,又讲法治;在“法先王”的同时,又主张“法后王”。)参考译文 齐宣王在雪宫接见孟子。宣王问道:“贤人也有这种快乐吗?”孟子答道:“有。人们得不到这种快乐,就要抱怨他们的君主了。(人们)得不到(快乐)就抱怨他们的君主,是不好的;作为百姓的君主却不与百姓同乐,也是不好的。君主把百姓的快乐当作自己的快乐百姓也就会把君主的快乐当作自己的快乐;君主把百姓的忧患当作自己的忧患,百姓也就会把君主的忧患当作自己的忧患。与天下的百姓同乐,与天下的百姓同忧,这样还不能称王于天下,是从来没有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