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宁德市部分一级达标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251540 上传时间:2020-02-2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宁德市部分一级达标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福建省宁德市部分一级达标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福建省宁德市部分一级达标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宁德市部分一级达标中学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班级、姓名、座号填写清楚。2答案务必写到答题卷中。3考试结束,考生只交答题卷,试卷自己保留。一、语言基础题(16分,每小题2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是( )A黜陟(zh) 诛戮(l) 趑趄(zj) 嗫嚅 (ni r)B所怙(g) 遽去(j) 斗斛 (h) 尚飨(xing)C病偻(lu) 飧饔(sn) 挈挈(qi) 偃蹇(yn)D强聒(gu) 巉岩(chn) 夙愿(s) 攒蹙(c)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比得软脚病(等到) 使者妄称以应之耳(应付)B已去而复顾(照顾) 字而幼孩(养育) C率赂秦耶(一概)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几乎)D闻其言而壮之(壮胆) 所操之术多异故也(主张和方法)3下列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 B其莳也若子C才畯满前 D自余为僇人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挹山人而告之 赤壁之游乐乎?B飞鸣而过我者 羊肠九曲而获少平C不赂者以赂者丧 以此居齐安三年D其势弱于秦 将归于临皋5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相同一项是( )例句: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A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B大丈夫不遇于时者之所为也C饮酒于斯亭而乐之 D惟兄嫂是依6以下句中加点词语不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B草木无情,有时飘零C奔走于形势之途D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7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不相同的一组是( )A箕踞而遨 旦视而暮抚B天之于物,春生秋实 甚善,名我固当C望西山,始指异之 饮酒于斯亭而乐之D图久远者,莫如西归 掠予舟而西也8下列各项中,句子意思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据谏,以致天下怨谤也。译文:现在君实您之所以指教我的原因,是认为我(推行新法)侵夺了官吏们的职权,制造了事端,争夺了百姓的财利,拒绝接受不同的意见,因而招致天下人的怨恨和诽谤。B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译文:等到李牧因受诬陷而被杀死,(赵国都城)邯郸变成(秦国的一个)郡,可惜赵国用武力抗秦而没能坚持到底。C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译文:渺远广大与大气同在,无法看到它的边际,广大无垠与大自然同游,而不知它的尽头。D言有穷而情不可终,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译文:言语有穷尽的时候,而哀痛之情却无穷无限,这些你是知道,还是不知道呢?二、古诗文阅读(38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刘仁轨,字正则,汴州尉氏人。少贫贱,好学。值乱,不能安业,每动止,画地书空,寓所习,卒以通博闻。武德初,河南道安抚大使任瑰上疏有所论奏,仁轨见其稿,为窜定数言。瑰惊异,赤牒补息州参军。转陈仓尉,部人折冲都尉鲁宁者,豪纵犯法,县莫敢屈。仁轨约不再犯,而宁暴横自如,仁轨榜杀之。州以闻,太宗曰:“尉而杀吾折冲,可乎?”召诘让。仁轨对曰:“宁辱臣,臣故杀之。”帝以为刚正,更擢成阳丞。贞观十四年,校猎同州。时秋敛未讫,仁轨谏曰:“今兹澍泽沾足,百谷炽茂,收才十二。常日赘调,已有所妨。又供猎事,缮桥治道,役虽简省,犹不损数万,宜少延一旬,使场圃毕劳,陛下六飞徐驱,公私交泰。”玺书褒纳。拜新安令。累迁给事中,为李义府所恶,出为青州刺史。咸亨五年,为鸡林道大总管,东伐新罗。仁轨率兵绝瓠芦河攻大镇七重城破之进爵为公子及兄子授上柱国者三人州党荣之号所居为乐城乡三柱里永隆二年,加太子少傅。数乞骸骨,听解左仆射。武后临朝,复拜左仆射。上疏辞疾,因陈吕后、禄、产祸败事以规后,后遣武承嗣赍玺书慰勉。改丈昌左相、同凤阁鸾台三品。卒年八十五。诏百官赴哭,册赠开府仪同三司、并州大都督,陪葬乾陵。仁轨虽贵显,不自矜踞,接旧故如布衣时。尝为御史袁异式所劾,慢辱之,胁使引决。及拜大司宪,异式尚在台,不自安,因醉以情自解。仁轨持觞曰:“所不与公者,有如此觞。”后既执政,荐为司元大夫。然宦由州县至宰辅,善致声誉,得吏下欢心。(节选自新唐书刘仁轨传)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仁轨率兵绝瓠芦河/攻大镇七重/城破之/进爵为公/子及兄子授上柱国者/三人州党荣之号/所居为乐城乡三柱里/B仁轨率兵绝瓠芦河/攻大镇七重城/破之/进爵为公子及兄子/授上柱国者/三人州党荣之/号所居为乐城乡三柱里/C仁轨率兵绝瓠芦河/攻大镇七重/城破之/进爵为公子及兄子/授上柱国者三人/州党荣之号/所居为乐城乡三柱里/D仁轨率兵绝瓠芦河/攻大镇七重城/破之/进爵为公/子及兄子授上柱国者三人/州党荣之/号所居为乐城乡三柱里/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贞观”是唐朝太宗皇帝李世民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帝王用来纪年的一种名称。B“陛下”原来指站在宫廷台阶下的侍者,后来成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时对帝王的敬称。殿下,也是对皇上的尊称。C“迁”是表示中国古代官吏调动、升贬的常用词语。一般情况下,用“左迁”来表示贬官。D“乞骸骨”指古代官员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类似的词语还有“致仕”。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刘仁轨自幼好学,才华出众。每当空闲之时,他用手指在空中和地上写写画画,终成饱学之士。后来以其才华受到任瑰的青睐,被任命为息州参军。B刘仁轨不畏强暴,刚毅正直。在任陈仓县尉时,警告凶暴蛮横的折冲都尉鲁宁,鲁宁没收敛,就用刑杖将其打死。唐太宗得知此事后当即表示认可。C刘仁轨体恤百姓,直言劝谏。秋收还没结束,太宗想要到同州打猎,刘仁轨认为这时即使只按平常情况征用劳役,也会对秋收造成妨害,建议秋收后再出行。D刘仁轨谦恭待人,不计前嫌。他虽位极人臣,但接待亲朋故旧仍如从前。对于曾经得罪自己的下级袁异式表示不计私仇,后来还推荐他任司元大夫。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上疏辞疾,因陈吕后、禄、产祸败事以规后,后遣武承嗣赍玺书慰勉。 (5分)(2)尝为御史袁异式所劾,慢辱之,胁使引决。(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314题。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王维天官动将星,汉地柳条青。 万里鸣刁斗,三军出井陉。 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庭。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注】刁斗:军中用具,白天用来烧饭,夜间用于打更报警。井陉:井陉口,又名井陉关,唐时要塞,在今河北井陉县境内。取龙庭:借指誓歼敌虏。1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首联以“天官”“将星”点明人物身份和事情缘起,“柳”字暗点特定场景,言简意赅。B颔联描写军队行进中的气势,点出了进军的方位路线,与首句的“动将星”呼应。C颈联运用互文见义的手法,意思是无论是辞凤阙还是取龙庭,都下定忘身报国的决心。D诗歌前两联重在表现赵都督的耿耿忠心,后两联重在描写其英勇赴边的非凡气势。14诗歌的尾联“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有何含意?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三)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10分)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小石潭记中表现地理环境使作者内心忧伤凄凉的句子是 , 。(2)岳阳楼记中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 , 。(3)陋室铭中表现作者对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是 , 。(4)关于荆轲刺秦王,历来颇多赞语,古人也有对此非议的,如宋朝的苏洵在六国论中就这样评论刺秦事件: , 。(5)秋声赋中从“秋气”这一角度描写秋状的句子是 , 。三、现代文阅读(24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清初三大儒之一的黄宗羲,关注教育,尤其重视学校建设,认为“学校之盛衰,关系天下之盛衰”,他对以科举为轴心的学校教育非常不满,痛斥之为名利争夺场。他理想中的学校,是超越功名利禄的文化传承与光大之地,是养士之所,又是涵育与推动思想解放与创新的精神家园。在黄宗羲看来,学校不仅是传播知识的场所,更是体现思想解放的创新家园。他断然否认皇权与真理的等价性,强调是非不是任何专断的意志所能独裁,必经理性辨析而后定。其间就隐含了黄宗羲对学校的不迷信、不盲从而唯在求真求是的创新寄意。黄宗羲曾痛斥科举祸国殃民,而其最大的危害则是“取士而锢士”,扼杀教育的启蒙与创新追求,使“经、训”俨然雷池,士人不敢越之半步,“世之庸妄者,遂执其成说,以裁量古今之学术,有一语不与之相合者,愕眙而视曰:此离经也,此背训也”。黄宗羲痛斥科举强化了这种盲从迷信的学术风气,使“传注再变而为时文,数百年亿万人之心思耳目,俱用于揣摩抄袭之中”,士林失去了思想的活力和探索的勇气,从而形成严重的“封己守残”。有鉴于此,黄宗羲大声疾呼要冲破迷信,“盖道非一家之私。圣贤之血路,散殊于百家,求之愈艰,则得之愈真”;要学贵独创,学贵自得:“学问之道,以各人自用得著者为真。凡倚门傍户,依样葫芦者,非流俗之士,则经生之业也。”黄宗羲倡导异质共存,他希望学校是实践、捍卫这一精神的场所;换句话说,他期待学校教育彻底摈弃科举的“锢士”之弊和“空华臭腐”的精神沉沦,而涵育独抒己见的勇气与冲破成见的创新活力。黄宗羲曾开宗明义地说过:“学校,所以养士也。”不过,这里的“养士”,绝非仅仅是培养一般的人才或是科场得意的人,其寄意所在是为国家培养和准备安邦与治天下的精英与栋梁。具体说来是像东汉太学生那样,“东汉太学三万人,危言深论,不隐豪强,公卿避其贬议”;是如宋代“伏阙捶鼓”的太学生那样,“宋诸生伏阙捶鼓,请起李纲将见盗贼奸邪慑心于正气霜雪之下!君安而国可保也”。可能正是在此安君保国的意义上,黄宗羲又强调学校有着使天下达于大治的重要功能,用他的话说即学校为“治天下之具”:“然古之圣王,其意不仅此也,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黄宗羲认为,学校固有“养士”之功能和职责,但“学校不仅为养士而设也”。在黄宗羲的教育设想中,学校还有改善社会风气和推进文明进程的义务,即“盖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黄宗羲认为,如果没有学校,人民将有陷于野蛮之虞。改变风俗主要有两种途径,一为厉禁,一为教育。就效果和功效来看,前者为末,后者为本。在黄宗羲看来,光有禁是难以变民风,改民俗的,“庶民未必通谙其丧服之制度,木主之尺寸,衣冠之式,宫室之制”;只有依靠教育才能从根本上移风易俗,即“学校之教明而后可”。因此他认为一地教育的主管者,对一地的风俗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故入其境,有违礼之祀,有非法之服,市悬无益之物,土留未掩之丧,优歌在耳,鄙语满街,则学官之职不修也”。黄宗羲还建议在世风民俗的建设上,以朱子家礼为蓝本和指导。值得注意的是,黄宗羲提出学校教育不仅有“革习俗”的文明进步的意义,也是富民的关键措施之一,“治天下者既轻其赋敛矣,而民间之习俗未去,蛊惑不除,奢华不革,则民仍不可使富也”。这里黄宗羲实际上已触及启民智与富民的关系,其本质是肯定了文化建设对经济发展的推动意义。 (摘编自胡发贵黄宗羲的“学校”观,光明日报)16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重视学校建设是黄宗羲关注教育的重点主张,他认为学校就应该是一个跳出名利、弘扬文化的地方,在学校里,至高无上的皇权也应该给真理让路。B黄宗羲深刻了解“科举取士”的祸害,认为科举制用“经、训”束缚士人的思想,学校教育动辄把不合之言视为“离经背训”,完全违背了教育的启蒙目标。C黄宗羲认为“养士”是学校必不可少的要求,也就是说学校应该为国家培养出能够安邦治天下的栋梁之才,学校的职责就在于此。D黄宗羲认为负责教育的地方官员在推动风俗、推进文明进步方面必须发挥重要的作用,责无旁贷,若地方风气不良,应问责失职的学官。17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本文大量采取了引证的方法,突出了材料的准确性和真实性,显得很严谨而有力度。B文章观点鲜明,前三段以“总分”的论证模式,依次展开论述,结构严谨,脉络清晰。C文章从正、反两个方面入手,论证了黄宗羲主张摒弃的科举制度在选拔人才上存在的不足。D作者认为,黄宗羲以革新为前提,指出了当时学校教育的弊端,论证了学校建设在强国利民方面的重要性。18据原文内容,下列关于学习教育的文句与本文观点相左的一项是( )(3分)A“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B“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C“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戈壁绝尘严风华在山水秀丽的南方,我们实在很难想象戈壁是什么样子。当我飞临甘肃的上空,从飞机舷窗往下一看,我立即目瞪口呆。飞机下面全是山,是我从没见过的如此辽阔无边、连绵成片的群山。但山山皆秃,没有林木遮掩,没有河水流淌,仿佛一群肌肉发达的或蹲或卧的虎豹全都被扒光了皮毛,光着身子任由太阳炙烤,而导致皮肤干裂,变得全身灰黄,毫无光泽和血色。噢,大西北,裸露的大西北,灰黄的大西北。落到地面,戈壁滩的苍茫赫然入目,我的感觉就不仅仅是目瞪口呆了。四周环顾,没有人影。天和地之间,是一条平直的线。遍地里,每一颗沙粒、石块,每一堆沙土、乱石,每一条干枝、枯草,忽然都活了起来,仿佛就是词典里挣扎着跳出来后散落一地的词,一个个都代表着孤寂、干渴、饥饿、迷失、慌乱、恐惧、死亡这样的词义。捡起来读,心会发毛,手脚颤栗。我知道我来到了曾经的古道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最早是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命名的。想必当年肯定是一条充满灵性充满浪漫的路吧,常常是驼队不断,马蹄声脆,绸缎拖地,五彩缤纷,轻柔而曼妙。也许我站立的地方,就曾经有驼队小憩过。夜色里,篝火灿烂,奶茶飘香,烤肉诱人,说不定地面上还残存着当年的残骨或木炭。望茫茫旷野,已经看不出半点当年的喧嚣,看不出轻柔而曼妙的景况。一种苍凉的气息如同空气一样,弥漫在戈壁的地面和上空。当我被戈壁的苍凉淹没了全身之后,很快就对这片辽阔的苍凉产生了敬意。我听到了脚步声,一阵一阵的,由远及近。西汉的张骞,第一个穿过了西域的苍凉。建元三年,张骞告别汉武帝,率随从百人,首次出使西域。张骞的队伍,一字排开,夹杂着马蹄声、驼铃声和人的脚步声,一路浩荡,经陇西,过敦煌,日行夜息,让这不曾出现过人烟的戈壁第一次留下了一串串人的脚印。元狩四年,张骞第二次奉命出使西域。张骞几经周折,前后花了数十年的时间,终于用脚步打通了中原通往西域的孔道,丈量出了一条惠泽四方的丝绸之路。张骞无疑成了功臣,名垂青史。但两千年了,丝绸之路的砾石、风沙早已把张骞的脚印埋没得毫无踪影。而且,这条古路也早已停止了运行,但张骞的故事依然流传在这一片辽阔的苍茫里。很幸运,在这条古道上,在这一片荒漠里,有一些事物竟能经受住风沙的冲刷,留下了足迹。玉门关玉树临风,最为坚贞和强悍,这是我的戈壁之旅最强烈的印象。玉门关是汉武帝为确保丝绸之路安全与畅通,大约于公元前121107年间下令修建的。这是一座四方形小城堡,周边无一建筑,唯见茫茫沙砾,空旷无人。尽管日月侵蚀,已经显出破败,但它那种孤傲和霸气,依然镶嵌于城墙中,巍然不动。唐边塞诗人岑参曾作玉门关盖将军歌:“五千甲兵胆力粗,军中无事但欢娱”其时,守关甲兵多达五千,其规模之大可以想见。但今天它难免寂寞了。当年的热闹不再,当年的雄关已成文物。它只能作为历史的见证,为后人努力地与日渐一日的衰败和冷清抗争。丝绸之路所经之处多是无边无际的荒漠,但因为有这么一些人的到来而变得热闹。自张骞之后,穿越过戈壁滩、大沙漠的人,还有大司马霍去病,西域第一任都护郑吉,西域行军司马班超,高僧法显、唐玄奘,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当然还有许多的无法记入史册的无名小卒。他们当中,有的是丝绸之路的开拓者、守护者,也有一些掠夺者、破坏者。正因为有了这些人,丝绸之路才有了悲喜交加的历史。但一切都归为苍凉。那些人来时,步履匆匆,搅得沙飞石走,尘烟骤起。但时间一长,尘埃终要落地。后来者,看着前人留下的废墟,一番唏嘘之后,却找不到他们的脚步了。谁都是戈壁的过客。我长久地站在那儿,感受着那一片苍茫,渐渐又被苍凉淹没。戈壁如果没有丝绸之路贯穿,那只是一片荒漠;丝绸之路要是没有那一群人走过,那条路就必然寂寞;那一群人如果没有留下悲喜,那就没有了苍凉;人要是没有经历苍凉,那就是苍白。苍凉是戈壁的神。(节选自2011中国年度散文,有删改)19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章以戈壁的“苍凉”贯穿全文,写出了作者在戈壁的所见所闻和感受,文脉清晰,形散而神不散。B“挣扎着跳出来后散落一地的词”比喻戈壁的沙石草枝等,形象写出作者初到戈壁时恐惧震惊的心情。C文章运用由近及远、虚实结合的手法描绘戈壁之景,作者对戈壁的深沉感慨借此表达得淋漓尽致。D文章结尾寥寥数字将戈壁最突出的特征凝练写出,收束有力,词简意丰,含义隽永,堪称画龙点睛之笔。20文章使用张骞出使西域和汉武帝修建玉门关等大量史料有何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21题目“戈壁绝尘”有多重意蕴,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四、语言文字运用(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224题。中科院物理所在成立90周年所庆和公众科学日之际,特意策划了井盖涂鸦活动。物理所的专家从上千个物理学知识点中 了物理公式让学生画在井盖上,“最有学问的井盖”也由此产生了。长期以来,“科学”在某种程度上是脱离了大众认知范围的,一些复杂的物理公式对于普通大众而言,颇有些 的神秘意味。其实,人们对科学知识的宣传普及,应当形成基本的共识。毕竟,科普知识不但是文明的需要,很多时候也是学习和应用的需要。而在此前,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的井盖如果说以“学问”而闻名,多如牛毛的“网红井盖”打的则是艺术牌。2014年11月,云南民族大学雨花校区内,数十个窨井盖上都被画上了鲜艳耀眼的图画, 的瓢虫、憨态可掬的小熊猫( )。这只是“井盖涂鸦”的一个缩影,很多大学、小区的井盖,都曾进行过艺术化改造,成为一道道让人 的风景。“学问井盖”“艺术井盖”,虽然卖点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体现了设计性与创意性。“最有学问的井盖”背后有创意大学问,城市街头需要更多“创意金手指”。街头创新多了,城市也就会因此不同。2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而在此前,如果说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的井盖以“学问”而闻名,更多的“网红井盖”打的则是艺术牌。B如果说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的井盖以“学问”而闻名,而在此前,更多的“网红井盖”打的则是艺术牌。C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的井盖如果说以“学问”而闻名,而在此前,多如牛毛的“网红井盖”打的则是艺术牌。D如果说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的井盖以“学问”而闻名,而在此前,多如牛毛的“网红井盖”打的则是艺术牌。2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极大地改变了人们对井盖的固有印象B对井盖的固有印象被人们极大地改变了C人们极大地改变了对井盖的固有印象D人们对井盖的固有印象被极大地改变了2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A百里挑一 处高临深 握拳透爪 流连忘返B精挑细选 处高临深 张牙舞爪 乐而忘返C百里挑一 高高在上 握拳透爪 乐而忘返D精挑细选 高高在上 张牙舞爪 流连忘返25根据下面这段文字,请给“精神亚健康”下定义。要求不超过70个字。(3分)“精神亚健康”的症状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这几个方面:一是对生活缺乏热情,活着的意义仅仅在于活着;二是对他人缺乏感情,淡漠、疏离,甚至于防范、欺骗;三是对事业缺乏激情,精神萎靡,庸碌无为;四是对社会缺乏责任感,社会的冷暖对他来说已经变得无足轻重。究其原因,是人们在精神追求方面失去正确标准,缺乏价值的支撑点。精神亚健康是 。五、写作(60分)26阅读材料,根据要求作文关于“绿色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时期有过不同的表述:十五年前,他说“什么时候闽东的山都绿了,什么时候闽东就富裕了”;十年前,他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今天,他说“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请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不得抄袭、套作。不少于800字。高二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一、语言基础题(16分,每小题2分)1A(B 怙读h;C偻读l;D聒读gu )2C (A比:近来;B顾:回头看;D壮:赞许,推崇)3B(A羞通馐;C畯通俊;D僇通戮)4C(以:因为。A代词/的;B表修饰/表承接;D比/到)5B(B与例句都是定语后置句。A被动句;C状语后置;D宾语前置)6D(A古义:成长自立;B古义:按时;C古义:权势)7D(方位名词做状语,向西;方位名词做动词,向西飞;A 名词做状语 箕:像簸箕一样;旦:在早上;B名词做动词 实:结果实,名:命名,称呼;C意动用法 异:认为奇异,乐:以为乐)8A(所以:用来的,表示手段、凭借,而不是表原因。)二、古诗文阅读(38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9D(3分)(可根据主语、地名、句意等来断句。)10B(3分) (陛,是宫殿的台阶。古代臣子不敢直达皇上,就告诉在陛下的人,请他们转达,所以用“陛下”代称皇上。而“殿下”是对太子的称呼。)11B(3分)(唐太宗刚开始并不理解刘仁轨以下犯上,下诏诘问后才理解。)12(1)刘仁轨上奏疏称病辞职,乘机陈述吕后、吕禄、吕产祸乱败亡的事来规劝武后,则天皇后派遣武承嗣带上诏书慰问勉励他。(“因、规、赍”各1分,语意2分)(2)(刘仁轨)曾经被御史袁异式弹劾,袁异式轻慢他侮辱他,胁迫他自杀。(“为所”被动句式1分,“慢”“引决”各1分,语意2分)【参考译文】刘仁轨,字正则,汴州尉氏县人。少年时代家境贫困,爱好学习。遇上社会动乱,他不能安心学业,每当空闲之时,就伸出手指在空中、地上写写画画,来巩固学得的知识,终于以学识渊博而闻名。唐高祖武德初年,河南道安抚大使任瑰起草奏疏议论国事,刘仁轨看到那份草稿,替他修改了几句话。任瑰对他的才学感到惊异,下文书补任他为息州参军。后来改任陈仓县尉。官署里有个名叫鲁宁的折冲都尉,骄狂放纵违反法纪,县署里没有谁能制服他。刘仁轨警告他不得重犯,但鲁宁凶暴蛮横依然如故,刘仁轨用刑杖将他打死。州里的官员把这事报告了朝廷,太宗李世民说:“一个县尉竟打死了我的折冲都尉,这能行吗?”把他召进朝廷责问。刘仁轨回答说:“鲁宁侮辱我,我因此杀了他。”太宗认为刘仁轨刚毅正直,提升他任咸阳县丞。贞观十四年,太宗准备到同州打猎。当时秋收还没有结束,刘仁轨劝谏说:“今年雨水丰沛,各种庄稼都长得茂盛,现在仅仅收割了十分之二。只按平常情况征用劳役,就已对秋收造成妨害。还要为打猎做准备工作,维修桥梁平整道路,劳力即使尽量节省,还是不能少于几万人。稍微推迟十来天,让农民收割完毕,陛下的车驾从容出动,于公于私都得到安宁。”太宗发下诏书对他的劝谏表示赞同采纳。后来任命他为新安县令。多次升迁到给事中。他遭到李义府的憎恨,离京任青州刺史。咸亨五年,任鸡林道大总管,东征新罗国。刘仁轨率领军队横渡瓠芦河,进攻重镇七重城,攻克了这座城镇。进封爵号为乐城县公,他的儿子以及哥哥的儿子中有三个人被授予上柱国头衔,乡亲们为此感到光荣,把他住的地方称为“乐城乡三柱里”。永隆二年,任太子少傅。多次请求退休,朝廷同意他免去尚书左仆射职务。则天皇后主持朝政,又任命他为尚书左仆射。刘仁轨上奏疏称病辞职,乘机陈述吕后、吕禄、吕产祸乱败亡的事来规劝武后,则天皇后派遣武承嗣带上诏书慰问勉励他。改任文昌左相、同凤阁鸾台三品。终年八十五岁。则天皇后诏令全体官员登门哀悼,颁发诏书追认他为开府仪同三司、并州大都督,陪葬在乾陵墓地。刘仁轨虽然官高位显,但是从不自高自大,接待亲朋故旧跟当平民时一样谦虚恭敬。(刘仁轨)曾经被御史袁异式弹劾,袁异式轻慢他侮辱他,胁迫他自杀。等到他任大司宪时,袁异式还是宪台御史,心里惶惶不安,乘着酒性向他求情解释。刘仁轨手端酒杯说:“如果不和您友好共事,就让我跟这酒杯一样。”后来主管政务,推荐袁异式任司元大夫。他就是这样从小小县尉做到辅国大臣,善于博取声誉,得属吏部下的欢心。(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13D(3分)(应为诗歌前两联重在描写赵都督英勇赴边的非凡气势,后两联重在表现他的耿耿忠心。)14尾联的意思是哪里肯学那些书生之辈,终老窗前死啃一经。(2分)既表达诗人希望建功立业而又壮志难酬的隐衷,(2分)也借此表达对赵都督的赞扬之情。(2分)(答题时先答出诗句的字面意思,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分析情感。“岂学”表示不应该学、不想学乃至决不学的意思,表达王维也有希望建功立业而又壮志难酬的隐衷以及对赵都督的赞扬之情。)(三)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10分)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2)浮光跃金,静影沉璧(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4)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5)其气慄冽,砭人肌骨三、现代文阅读(24分)16. A(3分)(B原文是“世之庸妄者此离经也,此背训也”,选项偷换为“学校教育”;C原文“学校不仅为养士而设也”;D原文中并没有提到“应问责”,无中生有。)17. C(3分)(文章并没有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证科举取士“存在的不足”。)18. C(3分)(A强调“养士”;B强调推动风俗推进文明;D强调学习与解放思想相结合。C项强调的是苦读儒家经典以求科举成功以实现平生抱负。)19.C(3分)(“由近及远”不恰当,改为“由远及近”。)20.这些史料体现了戈壁曾经的热闹繁华,与如今的衰败冷清形成对比,突出丝绸之路的昔盛今衰。表达作者对丝绸之路悠久历史和曾经创造的辉煌成就的敬意和礼赞,以及对如今沧桑巨变的惋惜和感慨。运用大量的史料虚实结合,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加了文化底蕴。(3点,每点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21.茫茫戈壁已不再是商品运输的交通要道,丝绸之路已经消失。(2分)丝绸之路上悲喜交加的悠久历史和丰富灿烂的文化都归于沉寂。(2分)表达了作者对丝绸之路繁华不再的深沉慨叹和无限惋惜之情。(2分)(3点,每点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四、语言文字运用(12分)22B(3分)(A项,不合逻辑,“而在此前”应在“更多的”之前。C项,关联词位置不当,“如果说”应放在“中国科学院物理所”之前;且“多如牛毛”形容极多,用在此处,与前后句的语气不连贯,同样道理可以排除D项。故选B。)23A(3分)(B项,“印象”成为陈述对象,不能与前文的“窨井盖”保持一致;C项,“人们”成为陈述对象,不能与前文的“窨井盖”保持一致;D项,“印象”成为陈述对象,不能与前文的陈述对象保持一致。)24D(3分)(百里挑一:一百个里挑出一个,形容十分出众。精挑细选:精心细致地挑选。处高临深:处在显贵地位,好比面临深渊。旧时指官职高了常有危险性。高高在上:原指地位高,现在形容领导者不深入实际,脱离群众。张牙舞爪:形容猖狂凶恶的样子。握拳透爪:两拳紧握,指甲把手掌穿透了。形容勇猛或愤怒的样子。乐而忘返:快乐得忘记了返回。流连忘返:十分留恋,忘记返回。)25精神亚健康是人们因精神追求失去正确标准,缺乏价值支点(1分),表现出对生活、他人、事业和社会缺乏热情、感情、激情和责任感(1分)的一种精神状态。(句式1分)五、写作(60分)26试题分析:具体立意方向有:(1)绿化我们的家园;(2)保护环境,人人有责;(3)守望绿色,守望家园;(4)保护自然生态,创造绿色生活;(5)留住绿水青山,留住美丽乡愁。等等。具体写作时要选好观点,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口,从自己的心灵出发,立足真实生活,抒写真情实感,表达真知灼见,同时,要善于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注意多重的开掘层次,写出深度和广度来。可以说,对生活的观察是否独到,体验是否深入,思考是否深刻,应该是本题作文内容上的区分尺度。作文明确要求写议论文,那就需要从现实中选择一个有意义的视点,展开想像、思索和论述,其突破口是“绿色”,“生活”和“发展”也可以融进去,形成在论述链上的比较或渗透。写作时要注意文体意识,中心要明确、集中,不宜模糊、松散,论证尽可能严密、具体,结构要做到严谨。这道题抓住当前的热点问题进行命题,具有极强的时代性和前瞻性。命题选用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时期关于“绿色发展”理念的不同表述,让考生把握时代脉搏,思考当下生活,寻找精神皈依。前两句话主要强调我们要保护好自己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让绿水青山成为发家致富的源泉。后一句话则更深一层,要求我们不但我守望绿水青山这一自然环境,更要守望家园,守望我们的乡愁。审题时可以依据前两句立意,也可依据后一句立意,或者综合这三句话,确立文章的主旨。例文展示(一)呼唤绿色 留住乡愁是生命的蓓蕾,在白皑皑的雪地里从灰丫丫的枝头挣出,绽放了米粒大小的绿意。这是每年严寒的冬季即将过去时,我在树梢上读到的信息春的消息。“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我们读着励志的长歌行也如青翠挺拔的向日葵迎着阳光、沐浴朝露一日日茁壮起来。绿色真的是一种很有生命力和感染力的颜色。春天的时候,你站在田际,一望无垠的绿意铺天盖地地向你席卷而来,绿的海洋,让你怡然,让你陶醉,身与心从头濯洗了一遍。绿色似乎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根,千年间挺拔有节、谦和恭顺的竹子。生活在这片华夏文明大地上,我们诗意地栖居着。然而,现代化的步伐在迈进的同时,同样也严重威胁到这份优雅的绿。恶魔般的GDP践踏于这片绿色之上,它残忍地扼杀了那些春泥里正待破土的嫩芽。无数的森林顷刻间被铲倒,无数生灵的哭泣响在黄沙漫天的荒土里,然而比之更为可怕的是我们那颗被利益蒙蔽掉的心。我们在漠视,在默许这种事情的发生。每每看到有人高高兴兴地从超市里拎走那些标志着“绿色食品”的商品时,我就没由来地感到悲哀,这就是我们想要的生活?绿,青青葱葱的绿,欣欣向荣的绿,充满生机意趣的绿就这样折损在我们手中了吗?或许,你会摇摇头说,事情并没有你想得这么糟,你看那些防护林啊,绿化带啊不正在取得一些功效吗!再者,北京奥运还强调绿色奥运注重环保呢。但是,人总是在尝到苦头后才后知后觉地采取措施。如今仍然看到无数的悲剧发生。家乡的天空从湛蓝变成灰蓝也就这些年吧,水泥地铺掉了原来长着嫩草的土壤,屋旁的大松树上再也没有看到松鼠灵活的身影了,门前那一片绿野渐渐为工业废渣所吞没,为废气所污染,为酸雨所腐蚀,为沙尘所掩盖。更有甚者,例如某地垃圾焚化的场地偷偷转移、谎报污染程度一系列的悲剧仍然发生在一些“鼓吹绿化”的光鲜外表之下!很多时候,我只能无奈地眼睁睁地看这绿色逐渐从我身边消失。日本人在纸巾上标注“请放心使用,这是用回收的废纸再次生产的,并不是来自可爱的大树”。看到这里更该深思了,丢失了生命色彩的我们还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呢! 习总书记说得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留住绿色,就是留住金山银山;留住绿色,就是留住亲切的乡愁;留住绿色,就是留住美好的未来。梭罗曾经说过:“野地里蕴含着这个世界最后的救赎。”不要让绿色退出我们的眼帘,不要让世界成为土黄色,不要让我们的眼里常含悔恨的泪不要让故土成为泛黄的纸页上一段冰冷的历史。(二)心中的绿有一片绿是那样的遥远又亲近,有一片绿在我心中永远勃发着旺盛的生机。常年在外的游子回到家乡总是会有一种陌生而熟悉的感觉,我也不例外。住在高楼林立的城市里,我不知已多久没见过绿油油的稻田了,我见到的都是坚硬的钢筋混凝土组合的建筑。街上的名车后面总是拖着一条尾巴,社区旁总是堆满过多的垃圾,一切的一切,都在摧毁着人们的心灵或许有人会说,城市里有人工湖,公园里有假山,路两旁还种着行道树,找绿色何必去山里,确实如此吗?城市不过是戴了一张绿色的面具,你瞧,行道树蒙着厚厚的灰尘,人工湖里的是一滩没有源泉的死水,假山上的石头只能让我们看到人工的伪装。我厌倦这种自欺欺人的假自然,厌倦这种没有灵魂的绿色。在工业文明高速发展的今天难道就再也找不到自然了吗,难道工业与绿色是势不可俱生的对立吗?城市越来越拥挤,人群越来越密集,慢慢地我们要重新学会呼吸。代表自然的绿色,渐渐地退到钢筋水泥的建筑之外,那乡间的小径还存在吗,那僻静的小巷还存在吗,我们那曾经记忆里的大片大片的绿野还存在吗?我不知已多久没见过绿油油的稻田了,家乡给我的印象便是一个“绿”字,那里有满山青翠的竹林,遍地开满蒲公英,回首往昔,在山间奔跑的场景历历在目。我清晰地记得,春日青草上的追逐,伴着风筝连着线;夏日绿树下纳凉,伴着外婆听着故事;秋日苍松间的游戏,伴着胜负的倔强;冬日翠柏下的仰视,伴着独立的渴望。绿,流淌在我的儿时回忆里。那棵树干还浸着泪水,那个枝桠还留着挥别,那片绿叶依然留着一横一竖、歪歪倒倒的字句,一切仿佛是昨日。可今日再见却是人是物非。原本的田地建上了楼房,原本的竹林被砍成了平地,原本美丽的田野也早已寻不到飞蓬的踪迹,这不禁让多年未归的爷爷老泪纵横。难道绿色真的不复存在了吗?曾几何时,青山不再,蓝房四起;曾几何时,清水不再,浓烟四起;曾几何时,花香不再,垃圾四起;曾几何时,记忆中的美好不再,现实的伤痕早已触目惊心。我渴望逃脱,我想找回最初的自己,我想找回记忆中的家园,我想找回心中的那片绿。清夜,月光格外皎洁。我静静聆听祖父吹奏竹笛,我不禁想起那片绿叶,那片竹林,也许,它们早已将我的心染上了绿色,我相信,只要不放弃那生机勃勃的绿,时光就永远青葱。我安然入梦。梦中,一片叶子落在心灵柔软的土壤上,蔓延成了一片生机勃勃的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