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版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单元检测试卷 新人教版必修4.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250814 上传时间:2020-02-2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版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单元检测试卷 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8-2019版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单元检测试卷 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8-2019版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单元检测试卷 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单元检测试卷(二)(时间:60分钟满分:70分)一、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填T,错误的填F)1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答案F。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2“稳中求进”体现了相对运动与绝对静止的统一。()答案F。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3人们可以驾驭规律,但不能创造规律。()答案T。4规律是客观的,意味着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答案F。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5有了人脑不一定就会产生意识。()答案T。6错误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答案T。7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的指导作用就是意识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答案F。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可见,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的指导作用并不是意识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而是借助于实践这一中间环节,并以此为媒介去促使客观事物的变化。8实践具有能动性,因此,盲目的实践是不存在的。()答案F。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没有意识支配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盲目的实践是指这种实践活动没有以正确的意识为指导,导致实践活动的失误以至失败。9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主观性。()答案F。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10真理与谬误是截然对立的。()答案F。人的认识都是对客观对象的反映,其中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认识就是真理,不符合的认识则是谬误。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但真理又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超出了真理适用的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转化为谬误。可见,真理与谬误并不是截然对立的。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4分)11美国航天局宣布,通过对火星一些陨坑坑壁上季节性出现的暗色冲刷条纹的研究,在火星表面发现了有液态水活动的“强有力”证据。这一发现说明()自然界中的事物都有自己的起源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自然物都是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自然物离开人的意识就难以存在A B C D答案D解析美国航天局通过科学研究在火星表面发现了有液态水活动的“强有力”证据,佐证了自然界的客观性,符合题意;不符合题意;否认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错误;故选D项。题点自然界的客观性12据科技日报报道,我国科研人员首次在自然界发现金属铀。这一发现不仅为揭示热液型铀成矿作用本质提供了关键性依据,而且对研究铀的来源、地球热的形成和演化均具有重大意义。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铀的发现依赖于人的意识铀能够被人的意识所反映铀的存在离不开人的意识铀存在于人的意识之中A B C D答案A解析铀作为一种自然物具有客观实在性,这种客观实在性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但又能被人的意识所反映,符合题意;是主观唯心主义的体现,观点错误;故选A项。题点物质的含义13中世纪哲学家托马斯说:“凡事物运动,总是受其他事物推动最后追溯到有一个不受其他事物推动的第一推动者,这是必然的。每个人都知道,这个第一推动者就是上帝。”对此观点的认识正确的是()这一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这一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承认运动,但否认物质是运动的主体认为事物的运动具有规律性A BC D答案D解析托马斯认为“事物运动的第一推动者是上帝”,他的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而不是主观唯心主义,错误,正确;客观唯心主义者承认运动,认为事物的运动具有规律性,但否认物质是运动的主体,认为是客观精神在运动,符合题意;故选D项。题点物质与运动的关系14当前,我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新常态之“新”,意味着不同以往;新常态之“常”,意味着相对稳定。材料中“新常态”的表述体现了()A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B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C物质和运动的辩证统一D运动和静止的辩证统一答案D解析材料中的“新”体现了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常态”体现了相对静止,所以“新常态”的表述体现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统一,故D项符合题意;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A项错误;B、C两项不符合题意。题点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15克拉底鲁说,“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僧肇说,“野马飘鼓而不动”。这两种观点()都否认了物质是运动的物质都片面夸大了运动的绝对性都割裂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统一是对运动认识的两种极端的倾向A B C D答案C解析“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的观点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了相对静止;观点“野马飘鼓而不动”只承认绝对静止,而否认了相对运动,这两种观点都割裂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统一,是对运动认识的两种极端的倾向,故符合题意;错误;故选C项。题点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16为了不让农作物遭害虫侵害。重庆璧山区采取“以虫克虫”的办法,即饲养农业害虫的天敌昆虫。在通过生物防治减少因农药带来的环境污染的同时,提高农产品安全性。到2020年将生产天敌昆虫5千万至1亿只,可辐射10万亩设施农业。“以虫克虫”的办法()说明人们可以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利用规律充分利用了害虫和其天敌之间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是人类创造害虫和其天敌之间的规律以造福人类是事物在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A B C D答案A解析害虫和其天敌昆虫之间存在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以虫克虫”的办法就是充分利用了这种联系为人类造福,符合题意;规律是客观的,人类既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消灭规律,错误;“以虫克虫”的办法是人类利用规律的表现,但其本身并不是规律,错误;故选A项。题点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17中华传统文化在跌宕起伏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天人合一”精神,强调尊重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这是基于()规律是客观的,要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人对自然的改造顺应社会发展规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A B C D答案A解析题意强调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符合题意;强调人对自然的改造,与题意不符;题意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是人与社会的关系,与题意不符;故选A项。题点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18人类的文明意识就是人类用语言交往打破了动物封闭心理的产物。若没有语言,人类就无法突破动物心理的封闭向人类进化。因此,原始的人类心理和动物心理是完全相通的。只是到了后来,人类借语言文字创造了历史,这才进入了文明社会。由此可见()人类的意识是从动物的心理发展而来的纯粹动物的心理活动能够自发形成意识意识不仅是自然而且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是高等动物的心理A B C D答案C解析材料揭示了人类的意识是从动物心理发展而来的,在这一过程中,语言的产生起了重要作用,这说明意识不仅是自然的产物,而且是社会的产物,符合题意;纯粹动物的心理不会自发形成意识,错误;生物的反应形式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片面;故选C项。题点意识的起源19在科学真人秀最强大脑收官之战的比拼中,搭载百度人工智能的小度机器人,成功完成了通过父母照片推测儿女长相的跨代际人脸识别难题,而代表人类脑力前沿的世界记忆大师Alex却在同一任务中挑战失败,这成为国内人工智能产业的最新战果。这说明()人工智能就其本质而言是对人的思维的模拟人工智能在特定条件下有能动的创造性人脑的思维在前,人工智能的功能在后通过父母照片推测儿女长相,体现人工智能的社会性A B C D答案B解析人工智能就其本质而言是对人的思维的模拟,正确;主动创造性是人特有的,人工智能没有主动创造性,不选;人脑的思维在前,人工智能的功能在后,正确;实践具有社会性,人工智能没有社会性,不选,故选B项。题点意识的生理基础20中国传统艺术如绘画、诗词等都讲究意境。意境既是艺术家个人情感的流露,也是外在的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反映和再现,如“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等,这种情景相融的境界往往使人回味无穷。对意境理解正确的是()意识是移入人脑的客观存在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意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A B C D答案C解析意境既是艺术家个人情感的流露,也是外在的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反映和再现,体现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符合题意;“移入”人脑说明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机械反映,忽略了意识的能动性,错误;意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正确意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错误;故选C项。题点意识的内容和形式21美国布朗大学的约翰唐纳德首次成功将瘫痪病人的大脑信号转化为计算机代码,让一位因中风而丧失四肢活动能力的人用意识指挥一只机器手臂,将一杯咖啡准确而平稳地端到了自己的嘴边。这说明()人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并根据自身需要加以利用人类的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对客观存在的认识程度决定了实践的进程和深度意念也具有一定客观实在性并不断影响外部世界A B C D答案A解析材料揭示了由于实践的需要,约翰唐纳德首次成功将瘫痪病人的大脑信号转化为计算机代码,这体现了;实践的进程和深度决定了人们对客观存在认识的程度,错误;意识现象不具有客观实在性,错误;故选A项。题点意识活动的特点22针对当前中小型企业面临的困难,中央政府出台“营改增”、暂免征收小微企业22项收费等“放水养鱼”的政策。“放水养鱼”政策()说明物质决定意识,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突破了规律的制约,影响企业健康发展尊重事物客观规律,直接推动企业发展说明意识有创造性,可以把握事物本质A B C D答案B解析“放水养鱼”政策是由当前我国的经济形势决定的,是对当前我国经济形势的正确反映,符合题意;违背了规律的客观性;意识不能直接反作用于物质,错误;故选B项。题点意识活动的特点23北京科技大学组织416支团队、4 412名大学生、213名指导教师参加暑期社会实践,足迹遍布全国及12个境外国家和地区,完成各类公益实践活动300余项。下列有可能发展在其中的实践活动有()参与当地环保实践相互交流实践经验运用科技支持农业撰写暑期实践报告A B C D答案B解析实践的对象是客观世界,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符合题意;属于主观性的活动,不是社会实践活动,排除;故选B项。题点实践的含义24为了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整治校园环境,创建文明城市,合力打造文明整洁新兰州,兰州市某中学团委组织学生开展了“拒绝白色污染”的活动。“拒绝白色污染”的活动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主观的社会性活动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A B C D答案C解析由题干信息可知,“拒绝白色污染”的活动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这是一种客观的物质性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性活动,符合题意;否定了实践的客观性;社会实践是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排除;故选C项。题点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和能动性25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组织上百位专家就城镇化问题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形成了对城镇化问题的初步认识成果,主要体现了()A认识是实践发展的动力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D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答案B解析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形成了对城镇化问题的初步认识成果,主要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项符合题意;A项错误;C、D两项不符合题意。题点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6圣雄甘地曾经说过:“我们所有的哲学理念,如不能即刻转化为服务于生活的某种行为,都是枯燥乏味的。”这表明()A实践是认识的途径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答案C解析“我们所有的哲学理念,如不能即刻转化为服务于生活的某种行为,都是枯燥乏味的”,这表明实践是认识的目的,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题意。题点实践是认识的目的27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相结合,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中,进一步丰富了对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拓展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涵和实践外延。这说明()A认识能反作用于实践B实践与认识相互促进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实践是认识的唯一途径答案C解析材料表明在实践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加深了对规律的认识,拓展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实践的外延,说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认识对实践的影响,A不符合题意;只有正确认识才能促进实践的发展,B错误;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认识的途径是多样的,D错误。题点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绿色发展成为当今中国发展的必然选择。据此回答2829题。28有人大代表指出,建设美丽中国要引导公众树立绿色消费观,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把生态文明从理念转变为全民自觉行为。该人大代表的观点是基于()只有正确的消费观才能对实践起到指导作用思想意识来源于实践并能推动社会实践发展正确的意识能够在实践中转换为现实的力量社会实践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A B C D答案B解析引导公众树立绿色消费观,是基于正确的意识能够在实践中转换为现实的力量,正确;把生态文明从理念转变为全民自觉行为,是因为社会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正确;意识对社会实践起指导作用,并不只是正确的意识才起指导作用,错误;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会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错误;故选B项。题点意识的能动性;实践的社会历史性29从人类社会发展的纵向来看,生态文明将成为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第三种文明。生态文明的提出和实施,是人类对长期以来发展模式反思的结果,是人类发展观的一次飞跃,是人类文明理念的一次创新。这折射出()认识来源于实践 生态文明观是认识发展的产物认识具有无限性 生态文明观是认识发展的动力A B C D答案A解析生态文明的提出是人类对长期以来发展模式反思的结果,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说法正确;生态文明是人类发展观的一次飞跃,体现了认识具有无限性,说法正确;生态文明观是实践发展的产物,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说法错误;故选A项。题点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30在互联网无孔不入的今天,无论是信息流动速度还是信息传播方式都与以往发生了很大改变,有人由此认为“谣言重复一千遍就能变成真理”。对此,你的正确认识是()A人类认识发展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B客观与主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C真理最基本的属性在于它的客观性D真理与谣言之间存在着由此及彼的桥梁答案C解析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谣言传再多也不会变成真理,故C项符合题意;材料并没有涉及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故排除A项;B项说法错误,应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D项说法错误,真理与谣言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界限。题点真理的客观性31自古以来,火就是纸的“天敌”,“纸包不住火”。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已成功合成出一种高柔韧性、可耐1 000以上高温的新型无机材料纸张羟基磷灰石“耐火纸”,从此“纸也能包住火”。这说明()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真理是有条件的,都有自己适用的范围改变规律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人的意识可以改变客观世界的固有规律A BC D答案A解析材料说明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符合题意;“纸包不住火”有自己适用的范围,符合题意;规律具有客观性,人不能改变规律,错误;规律是客观的,意识不能改变客观世界的固有规律,错误;故选A项。题点真理的特征3218世纪,人们对热现象的认识,走上了一条曲折的道路。英国物理学家布莱克提出了系统的“热质说”,这种观点统治了上百年。越来越深入的实践,推动着人们对热本质的认识。19世纪中叶,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使“热质说”破产。1842年,德国医生迈尔,经过对前人实践成果的研究和亲自实践,提出了能量转化守恒的思想。这一过程表明()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到具体实践水平的限制世界上总有一些事物是人类终究不能认识的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总是经历一个先错误后正确的历程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其本质的展现需要一个过程A BC D答案D解析材料表明人们对热现象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反复的过程,这是因为认识受各种条件的限制,符合题意;是不可知论的表现;说法绝对化;故选D项。题点认识的反复性三、综合题(共16分)332017年4月1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贯彻新发展理念培育发展新动能”座谈会。会上,李克强指出,近几年,世界经济复苏艰难,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国内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动力、资源要素条件等都发生较大变化,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凸显,经济下行压力较大。面对错综复杂的形势,再走粗放型发展老路难以为继。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上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在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上迈出更大步伐。同时,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广大企业要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增强主动意识和紧迫感,因地制宜,敢为人先,奋发有为,真抓实干,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弘扬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以新旧动能转换的澎湃力量推动中国经济在转型升级中持续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结合材料,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知识,说明贯彻新发展理念,培育发展新动能的必要性。(6分)答案(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面对世界经济复苏艰难,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和国内经济增长动力、资源要素条件等都发生较大变化,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凸显,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复杂的形势,要求贯彻新发展理念,培育发展新动能。(2)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有利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上迈出更大步伐。(3)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广大企业要敢为人先,奋发有为,真抓实干,以新旧动能转换的澎湃力量推动中国经济在转型升级中持续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题点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34过去的房地产调控之所以难见成效,主要原因就是没有明确房子的定位,混淆了房子的投资属性与消费属性。中外研究和实践表明,房子尽管既有消费属性,也有投资属性,但主要功能是用于居住,不是用于投资。长期以来,由于我们背离了这个常识,产生了各种问题、矛盾和风险,由此形成的房地产泡沫化、经济泡沫化将会对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破坏作用。为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运用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的知识,分析我们对房子的属性和功能认识上的变化。(10分)答案(1)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对房子的属性和功能产生了不同的认识,但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2)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人们长期以来混淆了房子的投资属性与消费属性,通过中外研究和实践活动,我们重回常识。(3)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由于房子属性和功能的复杂性,人们对它的正确认识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不断发展。解析结合材料内容可以看出,对房子的属性和功能产生了不同的认识,但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体现了真理具有客观性;人们长期以来混淆了房子的投资属性与消费属性,通过中外研究和实践活动,我们重回常识,体现了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由于房子属性和功能的复杂性,人们对它的正确认识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不断发展,体现了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题点综合考查真理的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