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县第一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249987 上传时间:2020-02-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宜宾县第一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四川省宜宾县第一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四川省宜宾县第一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秋四川省宜宾县一中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卷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第I卷 选择题(60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4分每题,共60分)1.古代中国有“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的谚语,农村家族组织历几千年而牢不可破,异姓间的互相排斥,宗族、村寨间的仇杀、械斗频发,这些均根源于( )A.农民的宗法观念 B.血缘亲族的团结C.“三纲五常”观念的流行 D.散漫自私的意识2.唐朝元和年间(806820年),主管财政的宰相皇甫鎛奏请减少内外官俸,诏书下达后被给事中崔祐驳回,皇帝最终采纳了崔祐的意见。崔祐所属的部门应是( )A.中书省 B.尚书省 C.门下省 D.参知政事3.剑桥中国秦汉史中写道:“撇开道德方面的考虑,秦朝不寻常的是,尽管昙花一现,它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传给了它的政治继任者”。文中“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 不包括( )A.皇帝制度 B.郡县制度 C.行省制度 D.三公九卿制度4.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 )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C.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 D.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5.梁启超曾把中国古代的某一机构比喻成“将留声机器所传之声,按字誊出的写字机器”。这一机构是( )A.汉朝的刺史 B.宋朝的通判 C.明朝的内阁 D.清朝的军机处6.起居注是由职业史官(记注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汉时,皇帝不允许观看起居注。唐朝开了观看起居注的先例。到宋朝,皇帝观阅成了惯例。清康熙帝甚至以“记注官泄密”为由,停止编纂起居注。 这主要反映出( )A.历朝皇帝关注先帝的言行举止 B.皇权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C.清代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顶峰 D.记注官记载的史料有误不实7.史书上载“益(当时一位部落首领)干启位,启杀之”。启这一做法,对我国古代政治制度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 )A.实行了禅让制 B.实行了分封制C.开创了王位世袭制 D.确立了皇权至上原则8.据左传记载,公元前506年,周王在封鲁公至鲁时,除分给他殷民六族,还“分之土田陪敦,祝、宗、卜、史,备物典策,官司彝器”;封康叔于卫时,不但确定封疆的四至界限,而且“授土,陶叔授民,命以康诰”,并教导他“启以商政,疆以周索”。可见分封制在当时( )A.传播了周文化 B.妥善安置了殷商遗民C.拓展了疆土封界 D.稳固了周天子的统治9.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第一次的“革命”主要是指( )A.宗法式家族制度形成 B.儒家学说成为统治思想C.中央集权制建立 D.王位世袭制确立10.有学者指出,秦朝以武力统一天下,却没有使原本属于各国的百姓感受到新政权带来的温暖,这成为秦朝短命而亡的“基因缺陷”。秦朝的“基因缺陷”指的是( )A.强力推行重农抑商 B.实行皇位世袭制度C.以郡县制控制地方 D.不合理的治理方式11.公元前127年,汉武帝下了一道法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可继承封地的一部分,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这项措施的影响是( )A.地方豪强势力膨胀 B.中央集权得到了加强C.分封制被彻底废除 D.地方取得较大自主权12.据记载,宋代御史之责是“纠察官邪,肃正纲纪,大事则廷辩,小事则奏弹”,从宰相到一般小吏,都在御史监察弹劾之列。在地方上,设通判负责对地方官的监察。同时,皇帝还常派遣路一级的官员到各地监察,这就是外任御史。对以上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御史的权力和地位超过了宰相 B.重视地方监察,加强中央集权C.重视制度建设,形成监察体系 D.御史有权廷辩,有效制约君权13.秦汉时期丞相一职由一人担当,到隋唐时期三省的长官都是丞相, 到了明代丞相被废除了,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专制皇权不断加强 B.民主政治得到不断发展C.丞相权力不断分散 D.中央对于地方控制的日益严密14.历史学家钱穆认为:“元代的行中书省并不是地方政府,而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换言之,是中央侵入了地方。”这一制度在历史上所起到的积极是( )A.标志着内阁政治机构的形成 B.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C.促使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D.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15.在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一个雅典公民不会碰到的事情是( )A.他可能被选举为执政官 B.他可能被流放国外10年C.他可以和妻子一道去参加公民大会 D.他可以对公职人员进行监督二、材料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共40分)16.(9分) 中国古代已形成一套完备的文官制度,在用人方面.各个朝代的选官制度趋于完善,不仅对自身统治乃至世界都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材料一 在古代封建世袭,天子之子为天子,公之子为公,卿之子为卿,大夫之子为大夫,做官人有一定的血统。但到秦汉时期便不同了。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四科取士。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四曰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自今以后,审四科辟召,及刺史、二千石察茂才尤异孝廉之吏,务尽实核,选择英俊、贤行、廉洁、平端于县邑,务授试以职。有非其人,临计过署,不使习官事,书疏不端正,不如诏书,有司奏罪名。并正举者。宰府孝廉,士之高选,不可求以虚名,但当察其真伪,以加黜陟。近者每以辟召不慎,切责三公,孝廉杂揉,试之以文 后汉书百官志注 材料三 汉廷每诏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之士,简称则曰“贤良”“孝廉”为孝子廉吏之简称,武帝元光元年,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是为汉室令举孝廉之始此项制度之演进,一面使布衣下史有政治上的出路,可以奖拔人才,鼓舞风气;一面使全国各郡县常得平均参加中央政局,对大一统政府之维系尤为有效。而更重要的,则在朝廷用人,渐渐走上一个客观的标准,使政府性质确然超出乎王室私关系之上而独立。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四 本是想替当时用人定一客观标准但后来却变成拥护门第,把觅取人才的标准,无形中限制在门第的小范围内,这便大错了。唐代针对此弊把进仕之门扩大打开,经由个人各自到地方政府报名,参加中央统一组织的考试。这种制度,大体说来,较以前是进步的西方在其选举政治领袖之外,还得参酌采用中国的考试制度来建立他们的所谓文官任用法。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1)材料一表明先秦时期人才选拔的标准是什么?材料二与材料一的选官制度相比,有何进步性?(2)据材料三,指出汉代选官制度的标准并概括这一制度产生的影响。(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四中“这便大错”所指的选官制度的名称并指出该制度的弊端。根据材料四指出,较之于这一制度,隋唐实行的选官制度有哪些进步意义?17.(15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今立中正,定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之权势。爱憎决于心,情伪由于己。随世兴衰,不顾才实,衰则削下,兴则扶上。或以货赂自通,或以计协登进;附托者必达,守道者困悴。无报于身,必见割夺;有私于己,必得其欲。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唐)房玄龄等晋书刘毅传材料二:唐高宗以后进士科尤为时人所重。唐朝许多宰相大多是进士出身。常科考试最初由吏部考功员外郎主持,后改由礼部侍郎主持,称“权知贡举”。进士及第称“登龙门”,第一名曰状元或状头。常科登第后,还要经吏部考试,叫选试。合格者,才能授予官职。韩愈在考中进士后,三次选试都未通过,不得不去担任节度使的幕僚,才踏进官场。摘自百度百科科举制材料三:所以说无约束的皇权是万恶之源,无论多么缜密的监督网络,如果漏掉了皇帝这条最大的鱼,监督体系最终都会变成一种摆设。而当监督体系完全失效之后,就是新的一轮农民起义、王朝更替。然而,曾经强盛的明王朝,同样也因官员的腐化走向了灭亡,并没有逃脱封建王朝历史轮回的命运。其兴也吏治,其败也吏治,实在是值得我们深思。浅析明朝监察制度的成败(1)材料一说的是哪种选官制度?其主要弊端是什么?(2)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唐代读书人要得到正式官职一般需通过什么途径?由此分析该制度的影响。(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主要设置的监察机构。如何评价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18.(16分)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纵说它有变动,却不能说它有建立。 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二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摘自贞观政要政体材料三:自古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穏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明会典卷二皇明祖训材料四: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寺(宦官)不得参,即承旨者(军机大臣)亦只供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清史稿军机大臣年序表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什么?(2)据材料二、三分析,唐太宗与明太祖在丞相作用的看法上有何不同?概括其主要做法?(3)依据材料四,指出军机处的职能,它的设置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4)综合材料二、三、四你能看出古代中国政治发展的什么趋势?2018年秋四川省宜宾县一中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1.A 2.C 3.C 4.A 5.D6.B 7.C 8.A 9.C 10.D11.B 12.C 13.A 14.B 15.C二、材料题16.答案:(1)标准:血缘世袭(或门第)。进步:注重品行、才学,打破“世卿世禄”制(世袭制度)。(2)标准:孝廉(或德行)影响:有利于下层人才参政;维护国家统一,加强大一统;选官标准趋于客观公正。(3)制度:九品中正制。弊端:门阀士族垄断官场。意义:打破世家大族对仕途的垄断,扩大官吏来源(或扩大统治基础);加强中央集权;为西方文官制度提供借鉴(或为西方选官提供参考)17.(1)九品中正制。 权操于上,以官举士;封闭性,民意无从体现;任人唯亲,不利于选拔真正的人才,压抑人才;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2)考试、科举考试积极影响:破除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把读书、考试、做官结合起来,有利于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提高办事效率;从追求公平正义的角度来看,有一定的合理性;利于形成重学风气;加强中央集权。消极影响:八股取士,被选拔的人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的人(3)刺史、御史大夫、都察院、御史台等 利:一定程度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止官员贪污腐败。弊端:为皇权服务,皇权不受限制,效能有限: 18.(1)秦汉: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的确立、三公九卿、郡县制);唐朝:完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三省六部制)(2) 不同:唐太宗认为,设置宰相有利于提高中央的行政效率,避免君主独断,造成决策失误而亡国;而明太祖认为,设置宰相是政治动乱的根源,应集权于皇帝一身。做法:唐太宗:宰相先集体议政,皇帝最后决断。 明太祖:废除丞相。(3) 职能:军机处只能秉承皇帝的旨意办事(跪受笔录、传达皇命)时代特征:明清时期封建制度渐趋衰落。(4)相权逐渐遭到削弱,君权逐步强化,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巩固并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