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1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讲义 新人教版必修3.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249762 上传时间:2020-02-2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1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讲义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7-2018学年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1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讲义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7-2018学年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1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讲义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学案1传统文化的继承走进生活目标导航春节、中秋节、端午节是我国的三大传统节日。春节,人们要全家团圆,贴春联,蒸年糕,包饺子,燃爆竹。中秋节,人们吃月饼,赏月。而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人们赛龙舟,吃粽子,插艾蒲。思考你还知道哪些传统节日?在你的家乡有哪些习俗?提示七夕节、重阳节、元宵节等。家乡习俗根据学生家乡特色列举回答。如北方过年会有扭秧歌、踩高跷等表演活动,南方则会表演舞龙舞狮1.识记传统文化的含义及传统文化的继承性。2.理解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重点)3.分析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4.理解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和意义。(难点)一、传统文化面面观1.传统文化的含义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2.传统文化的表现(1)传统习俗的继承。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2)传统建筑的继承。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中国古代建筑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3)传统文艺的继承。中国传统文艺,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4)传统思想的继承。中国传统思想已经成为中华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二、传统文化在今天1.传统文化的特点(1)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2)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2.传统文化的作用(影响)(1)积极作用: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2)消极作用: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1.传统文化的积极意义(1)对民族、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2)对个人: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2.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1)保持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2)改造剔除: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1.判断(1)传统文化就是指历史中的文化。()提示错误。传统文化不仅存在于历史中,而且要保留在现实生活中。历史中的文化如果没有被人类继承下来,那就不是传统文化。所以,不要认为传统文化就是指历史中的文化。(2)“乡愁”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提示错误。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3)保护好古村落有利于全盘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提示错误。对待传统文化应批判继承、古为今用。2.思考: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传统文化已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已经过时了吗?提示判断文化过时与否,要看它能否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这时它就是不过时的;反之,它就是过时的。探究点一传统文化的表现及特点探究导引“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德不孤,必有邻”随着万仞宫墙前2 000多人齐声诵读论语经典,丙申年祭孔大典28日在孔子故里曲阜孔庙举行,纪念这位先贤诞辰2 567年。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儒家思想的创始人,他所创立的儒家思想开启了中国及东方传统文化的先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的主干,至今仍然对中国乃至世界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今年的孔子文化节,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建设文明首善之区”为主题,目的就是追忆先贤圣哲,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使中华文化在新的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夺目的光彩。(1)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思想属于传统文化的哪种形式?儒家思想有什么作用?(2)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思想开启了中国及东方传统文化的先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的主干,至今仍然对中国乃至世界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这说明传统文化具有什么特点?答案(1)属于传统思想。传统思想是中华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2)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能够保留在现实生活中并继续发挥作用。核心归纳区分相对稳定性与鲜明的民族性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内涵不同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有些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被赋予新的内涵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侧重点不同相对稳定性是从纵向的角度及历史的角度来说的,是指一个民族的文化由过去到现在具有历史继承性鲜明的民族性是从横向角度来说的,是指一个民族的文化区别于其他民族文化的不同之处典型例题例1中国古代提倡“天人合一”,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发展低碳经济就是在践行古人“天人合一”的理念,这表明()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文化对人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A. B.C. D.答案C解析“发展低碳经济就是在践行古人天人合一的理念”,表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文化对人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符合题意。不符合题意;观点错误,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因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具有双重性质。故本题答案选C。探究点二传统文化的作用及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探究导引“天地苍苍,乾坤茫茫,中华少年,顶天立地,当自强。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9月28日上午,由渭南市委宣传部主办的“万条家训进万家”千名学子经典诵读活动在渭南市中心广场举行,学生们诵读经典,弘扬传统文化。渭南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自古就有重家规、传家训、正家风的优良传统。今年,坚持家风家训从娃娃抓起,组织开展了“好家风伴我成长”等系列活动,目前,家训家风教育已覆盖全市1 115所中小学校。有人认为,家训家风教育就是要从小培养孩子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认同,就是要全面继承传统文化。你赞成这种观点吗?请说出你的理由。答案不赞成。(1)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在现实生活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我们要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2)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需要我们全面认识和对待。要批判继承传统文化,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所以传统文化进课堂,并非要培养孩子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也不是要全面继承传统文化。核心归纳正确认识和对待传统文化(1)是什么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什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是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2)为什么我们对待传统文化采取这种态度的原因(意义)。因为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具有两面性。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使国家兴旺发达,才能使自己全面发展。(3)怎么办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典型例题例2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对传统文化要“经过科学的扬弃后使之为我所用”。这说明()传统文化都是人类宝贵的文化财富对传统文化要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已基本消失传统文化要因时而变,同时保留基本特征A. B.C. D.答案B 解析“经过科学的扬弃后使之为我所用”,实际就是对传统文化批判地继承,对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要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要“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即传统文化要因时而变,同时保留基本特征,符合题意,应入选;说法都太绝对,应排除。1.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要加强对地方戏曲的保护与传承,将这一工作纳入“十三五”规划。之所以重视保护传统戏曲,是因为()传统戏曲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传统戏曲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传统戏曲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戏曲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A. B.C. D.答案A解析均是重视保护传统戏曲的原因,入选。传统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错误;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错误。2.“神舟”“天宫”“嫦娥”“玉兔”中国航天器的命名具有浓郁的中国古代神话色彩,引起了国人和海外华人的共鸣。这表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得以完全保留中华儿女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强烈认同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A. B.C. D.答案B解析中国航天器的命名具有浓郁的中国古代神话色彩,引起了国人和海外华人的共鸣,强调了传统文化的民族性和相对稳定性,也体现了中华儿女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符合题意。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说法错误;在材料中不能体现。3.中国传统文化重德治而轻法治。而中国共产党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作为治国方略。这是因为()A.只有抛弃传统文化,才能求得新发展B.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始终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C.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始终起着消极的阻碍作用D.传统文化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才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答案D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传统文化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从重德治轻法治发展到今天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说明D;A、B、C的说法都是错误的。4.写一手漂亮字是令人无比羡慕的技能。但随着数码产品的普及和信息网络的发展,人们渐渐扔掉了手中的笔,“提笔忘字”的情况也屡屡发生。这警示我们()A.对待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B.优秀的传统文化是财富,应该对其进行继承和发展C.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D.传统文化都是精粹,我们应该继承发展答案B解析书法是我国的国粹,是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对于书法,我们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故B正确。材料未涉及传统文化的糟粕,故排除A。传统文化不都是精粹,故D说法错误。C不是警示,不符合题意。5.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因此,对待传统文化,我们应该()A.保护和发扬 B.改造或剔除C.批判继承 D.顺其自然答案C解析题干表明了传统文化的作用有两面性,因而对传统文化中的不同内容要作具体区分,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即批判继承,C项正确。其余选项都没有辩证地看待传统文化。一、选择题题组一传统文化的含义及表现1.根据现存实证,开平碉楼在明代后期已经产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展成为表现中国华侨历史、社会形态与文化传统的一种独具特色的群体建筑形象,这说明()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并且存在于现实中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传统文化都是过时的、落后的文化传统文化都是优秀的文化,都是民族文化的精粹A. B.C. D.答案A解析开平碉楼从产生到成为“群体建筑形象”,这一过程既说明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并且存在于现实中,也说明了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故正确。说法都太绝对,对传统文化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全盘肯定,也不能全盘否定。2.每年端午节这一天人们都会吃粽子、赛龙舟。这说明()是对传统文艺的继承传统文化具有自己的民族色彩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传统习俗被称为凝固的艺术A. B.C. D.答案B解析题干主要讲传统习俗,与题意不符;传统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错误;传统文化具有自己的民族色彩,对人们的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符合题意。故选B。3.古装大剧芈月传,常有芈月用排箫吹奏“楚曲”的场景出现。“楚曲”属于()A.传统习俗 B.传统文学C.传统艺术 D.传统思想 答案C解析 结合课本可知“楚曲”属于传统艺术,故C符合题意;A、B、D均不符合题意。4.在浙、赣、皖的农村地区,明清古建筑买卖之风日盛。有专家认为,古民居里存留着历史的印迹,应该在当地好好保存下去。保存古民居是因为()传统建筑是展现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古民居体现中华文明的演进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必须在原地加以保护追求经济利益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A. B.C. D.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价值。保护传统文化不一定必须在原地,说法错误;追求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可以实现有效的统一,错误。保护古建筑有利于传承传统文化,展示人类文明的进程,故正确。题组二传统文化的特点及作用5.“每逢佳节倍思亲。”在中国, 尤其在春节来临之际,离家在外的游子眼中往往只有一个目标回到故乡,回到亲人身边。这说明()传统习俗对人的物质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传统习俗具有相对稳定性A. B.C. D.答案D解析传统习俗对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表述不恰当;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每逢佳节倍思亲”,说明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传统习俗具有相对稳定性。6.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祭祀扫墓。将清明节法定化,增进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这说明()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历史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中华儿女对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A. B.C. D.答案D解析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将清明节法定化,增进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说明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中华儿女对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故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文化是世界的,不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文化遗产,故排除。答案选D。7.“在和西方人打交道时,别动不动就一脸羡慕的样子,一厢情愿地去套近乎,还是要培养一下自己的文化优越感。”这种观点()A.错误,缺乏对其他民族文化的尊重B.错误,违背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C.正确,看到了民族文化是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D.片面,不懂得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答案C解析观点强调要重视我们自己民族的优秀文化,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认识错误。8.洛杉矶时报的一篇评论指出,中国人自古就有着团圆的情怀,所以他们会尽可能地在春节时回到家人身边。“一种叫做年夜饭的东西把他们牢牢地拴在一起,表面上是一顿饭,但实际上则是根深蒂固的精神寄托。”这说明()传统文化具有稳定不变的特点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必须大力弘扬民族文化A. B. C. D.答案B解析相对稳定不等于稳定不变,错误;中国人对春节的特殊情怀体现了;民族文化有精华和糟粕之分,要弘扬民族文化中的精华部分,摒弃民族文化中的糟粕部分,错误。故本题选B。9.“以房养老”就是老人通过抵押房屋产权,定期取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老人去世后,银行或保险公司收回住房使用权。但受“养儿防老”传统观念的影响,这一模式在我国举步维艰。这告诉我们()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是亘古不变的文化发展是文化继承的必然要求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传统文化应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A. B.C. D.答案D解析 受“养儿防老”传统观念的影响,“以房养老”这一模式在我国举步维艰,这告诉我们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应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符合题意;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是错误的;说法正确但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故本题选D。题组三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10.祭祀是华夏礼典的一部分,是儒教礼仪中主要部分。儒家祭祀祖先的意义是为了“追养继孝,民德厚望”,绝非仅仅是驱逐鬼神之类。这启示我们()A.传统文化是精华B.传统文化是糟粕C.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D.必须全面继承传统文化答案C解析“儒家祭祀祖先的意义是为了追养继孝,民德厚望,绝非仅仅是驱逐鬼神之类”,说明传统文化具有双重性,既有精华,也有糟粕,所以我们要批判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正确对待祭祀文化,故C符合题意,故A、B、D错误。故选C。11.中国是“礼仪之邦”,注重“礼尚往来”,“礼尚往来”本指礼节上应该有来有往,时至今日,古语“礼尚往来”已逐渐演变为“礼上往来”,即礼物上的往来。对此现象正确的说法有()“礼”文化的演变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和重要见证中华传统文化元素对当代社会始终发挥着积极影响随着社会生活的变迁,注重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要结合社会生活的实际,辩证地看待传统文化的变化A. B.C. D.答案 C解析题干是说“礼”文化演变中的消极影响,与题意不符;中华传统文化元素对当代社会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说法表述错误;题干中“礼尚往来”本指礼节上应该有来有往,时至今日,已逐渐演变为礼物上的往来,说明随着社会生活的变迁,我们要注重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要结合社会生活的实际,辩证地看待传统文化的变化,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C。12.漫画埋儿奉母给我们的启示是()埋儿奉母A.一个国家和民族,只要发挥传统文化的作用,就能兴旺发达B.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C.孝文化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D.中国孝道文化值得我们继承答案B解析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我们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埋儿奉母启示我们对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选B;A过于绝对,C、D与漫画主旨不符。二、非选择题13.城市发展带动了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建设成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引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上海徐家汇是著名的现代商业区,同时又富有极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到处是名人故居和历史建筑。近年来,该地在城市建设中强化特色,着力延续历史文脉,留住城市“灵魂”。有效利用徐家汇自然景观和历史人文资源,在文化上保持海派历史文脉,让沿路街景、民宅都与现存的无数幢历史保护建筑相协调,保留人们喜爱的老上海城市风貌,充分展现徐家汇具有历史发展脉络、人文特色和丰富内涵的巨大魅力。结合材料,运用传统文化继承性的有关知识,分析徐家汇的经验对城市建设的启示。答案(1)传统建筑是展现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城市建设要注重对传统建筑的保护,为继承传统文化提供物质载体。(2)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城市建设要注重保护本地历史和文化特色,以增强人们的认同感。(3)对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同时要体现时代精神。城市建设既要不失传统风格,又要与现代化建设相协调。解析 回答本题,需要认真审读材料,归纳总结徐家汇城市建设的具体做法:徐家汇注意保持海派历史文脉,让沿路街景、民宅都与现存的无数幢历史保护建筑相协调,保留人们喜爱的老上海城市风貌。根据这些做法,回答时可结合传统建筑的重要性、传统文化的特点、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等知识,简要分析对城市建设的启示。14.唐诗三百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国内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投入1 000多万元,把唐诗三百首做成了动画片,影片设定了三个主要角色,一个是古代老学究的形象,另外两个(一男一女)是古代学生的形象,通过他们三个人物的活动对每一首诗都进行了精辟的解读。在设计初期,他们除了翻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和古籍资料,还走访了一些专家学者,在服饰、场景、器物上,尽可能地呈现历史的本来面目。把中国传统文化拍成动画片,既是对我们文化遗产的一种保护,也是对传统文化的开发和利用。结合材料,说明我们今天怎样才能使传统文化更好地为现实生活服务。答案(1)对待传统文化,我们要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2)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唐诗的学习和宣传,正是对传统文化中积极、有益的因素加以利用的表现。(3)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如果不加分析地加以继承和利用,就不能摆脱传统文化的消极影响。利用动画片来展现唐诗,是变革唐诗的呈现方式,方便人们理解、加深人们的感性认识的表现。解析本题考查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首先回答理论,即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然后结合材料从正、反两个方面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