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8 小狗包弟习题 新人教版必修1.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248415 上传时间:2020-02-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8 小狗包弟习题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8 小狗包弟习题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8 小狗包弟习题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8小狗包弟课后篇巩固提升随堂演练一、课内精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1966年8月下旬红卫兵开始上街抄“四旧”的时候,包弟变成了我们家的一个大“包袱”,晚上附近的小孩时常打门大喊大嚷,说是要杀小狗。听见包弟尖声吠叫,我就胆战心惊,害怕这种叫声会把抄“四旧”的红卫兵引到我家里来。当时我已经处于半靠边的状态,傍晚我们在院子里乘凉,孩子们都劝我把包弟送走,我请我的大妹妹设法。可是在这时节谁愿意接受这样的礼物呢?据说只好送给医院由科研人员拿来做实验用,我们不愿意。以前看见包弟作揖,我就想笑,这些天我在机关学习后回家,包弟向我作揖讨东西吃,我却暗暗地流泪。形势越来越紧。我们隔壁住着一位年老的工商业者,原先是某工厂的老板,住屋是他自己修建的,同我的院子只隔了一道竹篱。有人到他家去抄“四旧”了。隔壁人家的一动一静,我们听得清清楚楚,从篱笆缝里也看得见一些情况。这个晚上,附近小孩几次打门捉小狗,幸而包弟不曾出来乱叫,也没有给捉了去。这是我六十多年来第一次看见抄家,人们拿着东西进进出出,一些人在大声叱骂,有人摔破坛坛罐罐。这情景实在可怕。十多天来我就睡不好觉,这一夜我想得更多,同萧珊谈起包弟的事情,我们最后决定把包弟送到医院去,交给我的大妹妹去办。包弟送走后,我下班回家,听不见狗叫声,看不见包弟向我作揖、跟着我进屋,我反而感到轻松,真有一种甩掉包袱的感觉。但是在我吞了两片眠尔通、上床许久还不能入睡的时候,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包弟,想来想去,我又觉得我不但不曾甩掉什么,反而背上了更加沉重的包袱。在我眼前出现的不是摇头摆尾、连连作揖的小狗,而是躺在解剖桌上给割开肚皮的包弟。我再往下想,不仅是小狗包弟,连我自己也在受解剖。不能保护一条小狗,我感到羞耻;为了想保全自己,我把包弟送到解剖桌上,我瞧不起自己,我不能原谅自己!我就这样可耻地开始了十年浩劫中逆来顺受的苦难生活。一方面责备自己,另一方面又想保全自己,不要让一家人跟自己一起堕入地狱。我自己终于也变成了包弟,没有死在解剖桌上,倒是我的幸运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A.节选部分叙述了包弟被送到医院作解剖实验品的过程,显示了“文革”到来时令人恐惧的社会现实。B.隔壁年老的工商业者的遭遇让“我”胆战心惊,“我”担心包弟的叫声会给“我”家带来麻烦,不得已送走包弟。C.“我自己终于也变成了包弟”的“终于”一词,显示了在这场浩劫中,“我”与包弟一样,无法躲避摧残。D.节选部分有记叙,有议论,有抒情,一切都自然而然,记叙不露感情,议论深刻尖锐,抒情毫不做作。解析D项,节选部分没有“深刻尖锐”的议论,主要是记叙和抒情。答案D2.作者“有一种甩掉包袱的感觉”,可是又说“反而背上了更加沉重的包袱”是因为什么?解析在这两句话中,两次出现的“包袱”是理解的关键,前一个指包弟,而后一个是愧疚自责之情。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虽然丢掉了包弟,但“我”却受到良心的谴责,内心十分愧疚。参考答案说“有一种甩掉包袱的感觉”是因为不必担心目睹别人把包弟杀死,更不必担心狗叫声会把抄“四旧”的红卫兵引到“我”家来。而“反而背上了更加沉重的包袱”是因为“我”担心小狗包弟的命运,为保护不了它而愧疚,“我”的心灵备受折磨。3.如何理解“连我自己也在受解剖”一句话的含意?解析理解这句话,要抓住“解剖”一词的表里两层含义分析:肉体的摧残和灵魂的折磨。参考答案“解剖”本来是医学术语,在这里既指对肉体的切割,也有对思想灵魂深入分析、检讨的意味。即作者在“文革”中既受到了肉体的摧残,也受到了灵魂的折磨。二、语言运用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4字。一个人抵抗逆境的“精神资本”有多丰厚,。读书能够实现“灵魂之壮游”“智慧之攀登”,从而体会到一种超然忘我的乐趣。读书的真正意义,。耶鲁大学教授布鲁姆认为,阅读最大的功用是帮助我们善用孤独和享受孤独。的确,。你需要的只是一本书和一盏灯而已。从这个意义上说,阅读在本质上和骨子里是在阅读社会、阅读时代、阅读人生。解析第处结合后面的“读书”可知,一个人的精神资本可以从读过的书看出来;第处结合后面“阅读最大的功用是帮助我们善用孤独和享受孤独”可知,在于提升自己;第处结合前面的“善用孤独”“享受孤独”可知,阅读是一种“独行”。参考答案从他读过的书能看出来就在于提升自己的境界高度阅读是一种“独行”5.下面是某市读书节标志的主体图案,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5字。解析对徽标的解说,要注意从整体着眼看构形,从细节入手揣摩意图。徽标整体呈“心”型,可以联想到“爱心”“用心”“真心”;又像一个飘动的丝带,寓含“联系”“相关”;徽标的右上角是书页,表达徽标的主题是读书节。串联相关寓意即可。参考答案该读书节标志由爱心、书本和纽带等元素组合变化构成。爱心和书本寓意热爱读书、用心读书。心形纽带寓意以读书(节)为纽带,齐心协力推动学习型城市的创建。课时作业一、基础巩固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面对足球暴力这个痼疾沉疴,包括中国足联在内的相关部门要想惩前毖后,首先要深入剖析足球暴力背后的问题根源。韩国电影出租车司机的票房仅是战狼2的十分之一,却将代表韩国角逐2018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而吴京主演的战狼2只能望其项背。随着5级飓风“厄玛”步步逼近,飓风沿线的国家和地区都已进入紧急状态,民众正拭目以待,准备迎接这场威力超强的飓风。植物激素跟人体激素的分子结构和作用机理都不一样,不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所以担心反季水果使人性早熟是杞人忧天。随着信用卡、电子支付逐渐成为主流,现金社会的发展已到顶点,无现金社会即将到来;届时纸币可能会成为明日黄花。党和国家对质量的强调已经到了无出其右的程度,各级党委政府必须统一到中央的大政方针上来,让打击假冒伪劣产品成为全国统一的行动。A.B.C.D.解析“惩前毖后”,吸取过去失败的教训,以后小心,不致重犯错误。“望其项背”,能够望见别人的颈的后部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句。此处应用“望尘莫及”。“拭目以待”,擦亮眼睛等待着。形容殷切期望或密切关注事态的动向及结果。此处可以用“严阵以待”。“杞人忧天”,借指为不必要忧虑的事情而忧虑。“明日黄花”,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无出其右”,指在某方面居领先地位,没有人能胜过他。用错对象。此处可用“无以复加”。答案D2.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黄海冷水团是我国东部陆架海最为突出的一个现象,对渔业影响巨大,但我国尚未形成对这一现象的多学科长期连续观测系统。B.中国高铁不仅运营规模大,而且还具有系统技术全面、造价低、建设速度快,成为“中国速度”“中国制造”的新名片。C.随着改革的有序推进,社会保险双轨制下“待遇差”的矛盾将逐步得到化解,社会保险更好地将体现制度公平、规则公平。D.覆盖城乡的文化设施网络基本建成,但我国公共文化服务总体水平仍然较低,不符合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解析B项,成分残缺,可以在“建设速度快”后面加“的优势”。C项,语序不当,把“社会保险更好地将体现制度公平、规则公平”改为“社会保险将更好地体现制度公平、规则公平”。D项,结构混乱,把“不符合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改为“与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或“不符合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要求”。答案A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命运是我怯懦时的盾牌,当我叫嚷命运不公最响的时候,正是我预备逃遁的前奏。命运像一只筐,。,我要提醒我自己这是命运的光环笼罩了我。然后蒙一块宿命的轻纱当我快乐当我幸福当我成功当我优越当我欣喜的时候当一切美好辉煌的时刻在这个环里,居住着机遇,居住着偶然性,居住着所有帮助过我的人我背着它慢慢地向前走,心中有一份心安理得的坦然我把对自己的姑息、原谅以及所有的延宕都一股脑儿地塞进去A.B.C.D.解析由横线前的“筐”到中的“塞”再到中的指示代词“它”,可知在一起;又根据结构对应原则以及从具体到概括的顺序,可知在前,在后,最后一个横线前有“光环”,因此决定了应排在最后。答案B二、类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46题。桂林的受难巴金在桂林我住在漓江的东岸。这是那位年长朋友的寄寓。我受到他的好心的款待,他使我住在这里不像一个客人。于是我渐渐地爱起这个小小的“家”来。我爱木板的小房间,我爱镂花的糊纸窗户,我爱生满青苔的天井,我爱后面那个可以做马厩的院子。我常常打开后门走出去,跨进菜园,只看见一片绿色,七星岩屏障似地立在前面。我初到桂林时,这个城市还是十分完整的。傍晚我常常在那几条整齐的马路上散步。过一些日子,我听见了警报,后来我听见了紧急警报。又过一些日子我听见了炸弹爆炸的声音。以后我看见大火。我亲眼看见桂林市区的房屋有一半变成了废墟。几条整齐马路的两旁大都剩下断壁颓垣。人在那些墙壁上绘着反对轰炸的图画,写着抵抗侵略的标语。我带着一颗憎恨的心目击了桂林的每一次受难。我看见炸弹怎样毁坏房屋,我看见烧夷弹怎样发火,我看见风怎样助长火势使两三股浓烟合在一起。在月牙山上我看见半个天空的黑烟,火光笼罩了整个桂林城。黑烟中闪动着红光,红的风,红的巨舌。十二月二十九日的大火从下午一直燃烧到深夜。连城门都落下来木柴似地在燃烧。城墙边不可计数的布匹烧透了,红亮亮地映在我的眼里像一束一束的草纸。那里也许是什么布厂的货栈罢。每次解除警报以后,我便跨过浮桥从水东门进城去看灾区。第一次在中山公园内拾到几块小的弹片;第二次去得晚了,是被炸后的第二天,我只看见一片焦土。自然还有几堵摇摇欲坠的断墙勉强立在瓦砾堆中,可是它们说不出被残害的经过。在某一处我看见几辆烧毁了的汽车:红色的车皮大部分变成了黑黄色,而且凹下去,失掉了本来的形态。这些可怜的残废者在受够了侮辱以后,也不会发出一声诉冤的哀号。第三次大轰炸发生在下午一点多钟。这是出人意外的事。以前发警报的时间总是在上午。警报发出,凄厉的汽笛声震惊了全市,市民狼狈逃难的情形,可想而知。我们仍旧等着听见紧急警报才出门。我们走进菜园,看见人们挑着行李、抱着包袱、背负小孩向七星岩那面张惶地跑去。我们刚走出菜园,打算从木桥到七星岩去。突然听见人们惊恐地叫起来,“飞机!”飞机!”一些人抛下担子往矮树丛中乱跑,一些人屏住呼吸伏在地上。我觉得奇怪。我仔细一听,果然有机声。但这不是轰炸机的声音。我仰头去看,一架飞机从后面飞来,掠过我们的头上,往七星岩那面飞走了。这是我们自己的飞机。骚动平息了。飞机声又响了。这次来的是轰炸机,而且不是我们的。人们散开来,躲在各处的树下。他们来不及走到山洞了。十八架飞机在空中盘旋一转,于是掷下一批炸弹,匆匆忙忙地飞走了。这次敌机来得快,也去得快。文昌门内起了大火。炸死了一些人,其中有一位是我们大家都知道的青年音乐家。第四次的大轰炸应该是最厉害的一次了。在那天,我看见了一个城市的大火。火头七八处,从下午燃烧到深夜,也许还到第二天早晨。警报解除后,我有两个朋友,为了抢救自己的衣物,被包围在浓焰中,几乎迷了路烧死在火堆里。这一天风特别大,风把火头吹过马路。桂西路崇德书店的火便是从对面来的。那三个年轻的职员已经把书搬到了马路中间。但是风偏偏把火先吹到这批书上。最初做了燃料的还是搬出来的书。不过另一部分书搬到了较远的地方,便没有受到损害。以后还有第五次、第六次的轰炸。但是我不想再写下去了。从这个城市你们会想到其他许多中国的城市。它们全在受难。不过它们咬紧牙关在受难,它们是不会屈服的。在那些城市的面貌上我看不见一点阴影。在那些地方我过的并不是悲观绝望的日子。甚至在它们的受难中我还看见中国城市的欢笑,中国的城市是炸不怕的。我将来再告诉你们桂林的欢笑。1939年1月中旬在桂林(有删改)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题目高度概括了所写的主要内容,意蕴丰富,既可指在日寇侵略下桂林遭受到的疯狂轰炸,也可指包括作者在内的桂林民众受到的深重灾难。B.“这些可怜的残废者在受够了侮辱以后,也不会发出一声诉冤的哀号”通过使用拟人手法,强烈而形象地表现了敌机的轰炸所带来的创痛之深。C.市民听到汽笛声就狼狈逃难的情形与“我们”等着听到紧急警报才出门形成对比,从中可看出市民遇到灾难时惊慌忙乱,无从应对,“我们”则心态成熟,临危不惧。D.文中写了四次大轰炸,每次写的侧重点略有不同,并通过比喻、拟人等修辞,动作、细节等描写,生动形象、具体真实地再现了战争的残酷。解析C项,“从中可看出我们则心态成熟,临危不惧”分析错误,曲解文意,文章只是在如实描写人们在轰炸中的表现。答案C5.这篇散文的题目是“桂林的受难”,文章为什么要从“我”寄住在桂林的相关情况写起?请简要分析。解析答题时注意答出情节的内容,然后从结构、内容和读者的角度分析其作用。此题通过文中的句子“我爱木板的小房间我爱后面那个可以做马厩的院子”可知所写的内容是“初到桂林时城市完整无缺,自己住处的舒适,感受到的美好”;上文写“初到桂林,寄寓在朋友处”,下文写“桂林受到战火摧残,遭到破坏”,从结构的角度看,承接上文,和下文形成对比,为下文的内容做铺垫;从读者的角度感受“真实可信”;还可从内容的角度分析,表达对战争破坏美好生活的痛恨。答案文章开篇写“我”初到桂林,寄寓在朋友处,交代了人物活动及相关背景,顺理成章地引出在桂林的所见所闻,使文章更加真实可信。初到桂林时城市完整无缺,以自己住处的舒适、感受到的美好与下文桂林受到战火摧残、遭到破坏的情形形成鲜明的对比,强化了文章情感的抒发。开头的介绍为下文写在敌人的轰炸中,“我”走出菜园与桂林万千民众一起离家逃往七星岩避难等内容做了必要的铺垫。6.冰心曾评价巴金:“他是一个爱人类、爱国家、爱人民,一生追求光明的人。”请结合文章分析文中寄寓着作者哪些情感。解析此题注意探究的是作者在文中寄寓的情感,答题时结合文章的内容分析即可。答案对桂林深深的爱,对侵略者的仇恨。作者寓居桂林,觉得自己不像一个客人,享受着朴素、安定的幸福;日寇的轰炸毁了桂林的美好,使作者怀着一颗憎恨的心。对灾区充满极大的关切,对受难者充满同情。作者不顾安危,每次轰炸后都要进城深入灾区,并用充满感染力的文字真实记录下遭难城区、民众的情形。对战争前景抱着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国家、民族的未来充满希望。作者由桂林想到了其他城市,想到了当时中国的许多城市。在受难中,作者看到的是欢笑,是坚持,是希望。三、语言运用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修身,简单的定义就是修除个体身上的缺点。古人的修身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境界性,鼓励人们不要被当前状态击倒。即使,就如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也不改其乐。然而,现代人面临的是激烈的职场竞争压力,需要通过修身来达到心理等相对平衡的状态。因此,。解析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浏览语段,把握主要内容,然后要注意上下文的衔接和前后的照应。第处依据“不要被当前状态击倒”“即使”等内容,结合后文颜回的例子,可以推测出;第处依据“然而”“现代人面临的是激烈的职场竞争压力,需要通过修身来达到心理等相对平衡的状态”可以推测出;第处依据“因此”可以推测是对上文的总结,抓住关键词“现代人”“古人”“修身”。参考答案处于一种艰难的生存状态绝大多数现代人已经不为生计所忧现代人的修身与古人的修身不同8.将下面的句子改写成五个句意简单的短句。以物质消费为依托和前提、因需求的增长受制于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发展而使消费水平能够更直接、更突出地反映现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程度的文化消费是一种用以教育、文化娱乐、体育健身、旅游观光等为主要内容的文化产品或服务来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消费。解析作答时,先提取句子的主干,然后把附加成分变成分句。本句共有五个附加成分,所以主干句可以加一个定语,那就是“文化消费是一种用文化产品或服务来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消费”。然后把其余几个附加成分分别变成完整独立的句子。参考答案文化消费是一种用文化产品或服务来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消费。文化消费的内容主要包括教育、文化娱乐、体育健身、旅游观光等。文化消费是以物质消费为依托和前提的。文化消费需求的增长受制于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发展。文化消费水平能够更直接、更突出地反映现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程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