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师大附中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245126 上传时间:2020-02-2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9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师大附中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北京市师大附中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北京市师大附中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师大附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第卷一、单项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 下列属于北宋加强对地方管理的有转运使 通判 枢密使 参知政事A. B. C. D. 2. 下列图示呈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历程,其主题是A. 地方制度的沿革 B. 宰相制度的完善C. 选官制度的完善 D. 中枢机构的演变3. 19世纪末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口号,这反映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A. 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 B. 人民大众与专制清政府的矛盾C. 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列强的矛盾 D. 中国农民和外国传教士的矛盾4. 胡绳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说:“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这十年,是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并达到政治上成熟的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上“成熟”表现在A. 认识到发动工人运动重要性 B. 提出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C. 建立国共合作为基础的统一战线 D. 独立自主地探索中国革命发展道路5. 下列有关新中国50年代外交成就的表述,正确的是“一边倒”的政策打破了西方国家孤立新中国的企图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的身份参加了日内瓦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成万隆的亚非会议圆满成功A. B. C. D. 6. 假如你是英国人,要想当选为首相,必须具备的条件有成为某一政党领袖 议会选举中成为第一大党必须通过国王的任命A. 不正确,正确 B. 正确,不正确C. 正确,不正确 D. 均正确7. 颁布资产阶级的第一部成文宪法的国家是A. 英国 B. 德国 C. 法国 D. 美国8. 某学习小组在进行研究性学习中,搜集了如下资料。其研究课题应是A. 俄国十月革命影响探讨 B. 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出现C. 巴黎公社的成立和措施 D.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9. 二战后,美苏战时同盟关系走向破裂的根本原因是A. 国家利益的冲突 B. 社会制度的不同C. 意识形态的对立 D. 处置德国的分歧10. 下列重大国际关系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美国“911”事件 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A. B. C. D. 11. 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以下农作物最早由中国培植的是A. B. C. D. 12.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江浙地区是在A. 秦汉 B. 隋唐 C. 两宋 D. 明清13. 在中国古代的纺织、制瓷等行业,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占据主导地位是在A. 商朝 B. 唐朝 C. 宋朝 D. 明朝14. 苏州府风俗考中记载,明朝苏州“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从材料可知工匠技术高超 劳务市场出现 存在失业现象 实行计日工资A. B. C. D. 15. 与唐朝相比,宋朝城市商业活动发生变化的是A. 对经商区域的限制被打破 B. “草市”盛行,集镇兴起C. 出现了按地域集结的商帮 D. 政府加强对商业活动的监管16. 北宋四川地区通行的铁钱体重值小。大铁钱每十贯重120斤,小铁钱每十贯重65斤。买一匹绢,需用两万个小铁钱,重量达130斤,得用车载驴驮,极为不便。于是出现了A. 钱引 B. 交子 C. 关子 D. 会子17. 清代徐扬所绘盛世滋生图,全卷长达1225厘米,它完整地描绘了18世纪古城苏州的市井风情。画中仅客货船只就有400余只,各种可以辨认的商号招牌200余块。这体现了A. 苏州商品经济繁荣B. 农村集市贸易兴起C. 出现地域性的“商帮”D. 政府加强控制商业18. 商朝甲骨文中的“田”字被刻作等不同形状,这些田字的形状特征可以用于研究A. 井田制 B. 分封制 C. 均田制 D. 郡县制19. “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基于此言论,统治者采取的政策是A. 农商并重 B. 重农抑商 C. 农本商末 D. 闭关锁国20. 明清统治者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其主要影响有保护了民族工业发展 妨碍中国海外市场的开拓避免了西方殖民侵略 阻碍了中外民间的贸易往来A. B. C. D. 21. 19世纪中期,中国经济结构的主要变化是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近代工业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小农经济完全破产A. B. C. D. 22. 下列企业中由李鸿章创办的是A. 安庆内军械所 B. 福州船政局C. 江南制造总局 D. 湖北织布局23. 甲午中日战争以后,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的发展,其发展的直接原因是A. 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B. 沿海通商口岸的开放C. 利用列强向中国输出的资本 D. 维新变法运动的影响24. 下图为20世纪20年代初期的火花(火柴商标)。火花图面四边写有“振兴国货,挽回利权”、“顶上国货”等字样。图中间用齿轮、麦穗组成圆形图案,内中有“五一”字样与工厂图。作为证据,它可以用于研究洋务运动兴起民国早期工人运动发展状况实业救国思潮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状况A. B. C. D. 25. 有学者这样描述中国近代经济的基本构成:“第一世界已是马达隆隆、汽笛长鸣,是工业文明曙光初现,而第三世界则依然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传统的畜牧业经济,第二世界则是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男耕女织,耕织结合的传统农业经济。”对此理解正确的是近代工业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 民族工业占据了绝对优势经济发展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别 形成均衡发展的经济格局A. B. c. D. 26. 下图是民国初年婚礼的照片。照片中的新娘身着上袄下裙的传统礼服,披西式头纱,手中捧花。这种搭配反映了中国传统习俗受到冲击中国新旧事物同时并存中国出现了西化的文明婚礼中国社会彻底摒弃传统婚礼A. B. C. D. 27. 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架设于A. 上海 B. 北京 C. 台湾 D. 天津28. 清末的一首竹枝词写道:“是非曲直报中分,一纸风行四海闻。振聩发聋权力大,万般提创总由君。”对该词的恰当解读是A. 当时报刊言论不受限制 B. 民众的文化水平普遍提高C. 报纸的社会功能已被认知 D. 报纸宣传反映社会生活29. 推动新航路开辟的最主要原因是A. 马可波罗行纪的流传 B. 欧洲社会出现“寻金热”C. 航海造船技术的进步 D. 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30. 下图中的路线序号分别对应的航海家路线是A. 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B. 达伽马迪亚士麦哲伦哥伦布C. 哥伦布迪亚士达伽马麦哲伦D. 迪亚士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31. 黑奴贸易盛行于:1519世纪的近四百年间。“三角贸易”路线的起点和终点分别是A. 非洲 欧洲 B. 亚洲 非洲C. 美洲 欧洲 D. 欧洲 欧洲32. 新航路开辟后出现了“三角贸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推动欧洲资本原始积累 给美洲带去廉价劳动力美国是最大的奴隶贩子 给非洲带来巨大的人口损失A. B. C. D. 33. 英国世界殖民霸权地位的确立,主要是先后打败哪三个国家实现的A. 西班牙、法国、德国 B. 荷兰、葡萄牙、美国C. 西班牙、荷兰、法国 D. 法国、葡萄牙、荷兰34. “新英格兰的清教徒,1703年在他们的立法会议上决定,每剥一张印第安人的头盖皮和每俘获一个红种人都给赏金40磅;1720年,每张头盖皮的赏金提高到100磅英国议会曾宣布:杀戮和剥头盖皮是上帝和自然赋予它的手段。”马克思这段记述是要说明西方殖民者在被征服地区进行野蛮屠杀的罪恶资产阶级标榜“自由、平等、博爱”的虚伪性西方殖民者的掠夺,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方殖民者的杀戮合法化,并得到国家的支持A. B. C. D. 35. 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A. 凯伊发明“飞梭” B. 珍妮纺纱机的发明C. 水力织布机发明 D. 改良蒸汽机的使用36. 下图反映了某时期某国的国民收入增长情况,该图是指(注:柱条代表某年的数值,每个柱条之间相隔十年)A. 16世纪的中国 B. 17世纪的意大利C. 18世纪的荷兰 D. 19世纪的英国37. “19世纪下半叶,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上述状况反映了A. 全球化趋势的加强 B. 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C. 殖民扩张的开始 D. 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38. 下列工业部门,兴起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的有汽车工业 航空工业 石油工业 电力工业A. B. C. D. 39.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垄断组织的出现,其实质是A. 经济区域化的进一步发展 B.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C. 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 D. 经济全球化最初的发展阶段40. 由下表可以推知,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表年代1870189619001913比例78%74%72%A. 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盛极而衰 B. 世界各地的工业化有所发展C. 世界各国工业发展差距明显缩小 D. 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第卷二、非选择题(共2道题,共计40分)41. (20分)中国古代经济非常发达,近代被迫进行经济转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最小的空间内用最简单的耕作方式养活尽可能多的人是中国的终极目标,为此,他们将土地分成小块,劳动者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比他的房子大不了多少倍的那块土地上面。约罗伯茨十九世纪西方人眼中的中国(1)材料一反映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基本特征是_。(2分)结合所学,从改进生产工具、耕作技术和水利灌溉的角度,分别列举一例证明这一特征。(6分)材料二 宋统一南方后,于公元971年在广州设置市舶司。这是沿袭唐制设置的第一个市舶司。以后又在杭州、明州置市舶司,与广州市舶司合称“三司”。元丰市舶法的颁布更加有利于海外贸易的发展,中外商人往来频繁,商品交易量大增,市舶收入也随之增加。摘编自霍贺浅析宋代的对外贸易(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宋朝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 (6分)材料三 自强之道,练兵、造器固宜次第举行,然其机括则在于急造铁路。铁路之利于漕务、赈务、商务、矿务以及行旅、厘捐者,不可殚述。而于用兵一道,尤为急不可缓之图。 刘铭传1880年筹造铁路以图自强折(3)依据材料三,概括刘铭传的主要观点,(2分)并说出其观点的指导思想。(4分)42. (20分)近代以来,世界经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材料一 从1500至1763年的近代初期是人类历史上一个较关键的时期。正是在这一时期里,地理大发现揭示了新大陆的存在,从而预示了世界历史的全球性阶段的来临。也正是在这一时期里,欧洲人凭借他们在海外活动中的领导能力,上升到世界首位。(1)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新航路开辟的影响。(10分)材料二 以往城市的规模取决于周围地区所能生产的粮食的数量。因而,人口最稠密的城市都分布于流域地区。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和工厂体系的建立,大批的人涌入新的工业中心。巨大的城市人口因为能从世界各地获得粮食而得到供养。技术和医学上的进步有可能消除以前曾大批害死城市居民的瘟疫,甚至有可能使城市生活变得较合意。因而,世界各地的城市以极快的速度发展,到1930年,城市人口已达4.15亿,占人类总人口的五分之一。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两次工业革命与城市化的关系。(10分)【试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234567891011ADADBDDDABC1213141516171819202122CDDABAABDAC2324252627282930313233ABBACCDDDCC34353637383940BBDDCBB二、非选择题(第41题,20分;第42题,20分。共40分)41. (1)基本特征:精耕细作。(2分)列举:改进生产工具:铁犁牛耕、耧车、曲辕犁等。(答出一点即给2分)改进耕作技术:垄作法、代田法等。(答出一点即给2分)改进水利灌溉:都江堰、漕渠、翻车、筒车等(答出一点即给2分)(2)原因:宋朝政府设置专门机构并通过立法保障贸易发展;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进步;宋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 (任意3点得6分)(3)观点:认为修建铁路不仅有利于发展经济,更重要的是巩固国防。(2分)指导思想:洋务派“自强”“求富”的主张。(4分)42. (1)新航路开辟及随之而来的早期殖民扩张,使分散的古代世界逐渐走向整体的现代世界;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各国家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联系日益紧密;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有力地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欧洲出现商业革命;价格革命;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每点各2分,答出5点得10分)(2)工业革命改变了城市的空间分布,从以粮食生产为依托转变为以工业生产为依托;工厂制的建立,为城市工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交通工具的变化使得城市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科学技术的进步改善了城市生活环境;城市化进程推动工业革命的发展。(每点3分,答出4点得10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