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政治《专题九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复习学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244133 上传时间:2020-02-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政治《专题九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复习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三政治《专题九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复习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三政治《专题九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复习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政治专题九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复习学案一、中国先进文化的求索发展先进文化,是近代以来中国文化建设的必然选择,是大批先进知识分子艰苦求索的产物。二、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1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目标,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3在当代中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就是牢牢把握发展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4(1)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原因有三: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为人类进步、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我们的文化建设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两种制度共存、多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环境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动摇,是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健康发展的需要。(2)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同社会主义文化的多样性是统一的,反对指导思想的多元化。(3)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新世纪新阶段,最根本的就是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深入理解】1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方向,就是要按照先进文化的要求,不断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这是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性质的界定。2牢牢把握发展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还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等。3马克思主义是引领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永不褪色的旗帜。【应用典例】在新世纪新阶段,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根本的就是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没,指导各方面文化工作,衡量和检验文化工作的成果,发扬与时俱进的精神,积极推动文化创新。这是因为( ) 它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在当代中国的继承和发展它进一步明确了,先进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为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建设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它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它决定着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实践 A B C D 答案:A三、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目标1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使人们的思想感情得到熏陶,思想觉悟得到启发,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意识得到增强,道德境界得到升华。2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是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这也是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深入理解】1正确理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先进文化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关系:这三者之间就其主要内容来说是一致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或先进文化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侧重点上又有所不同,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来说的,精神文明则是相对于物质文明而言的。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它会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3作为新时期培养人的目标,“四有”全面反映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对全体公民的社会政治理想、道德情操、科学文化素养、民主法制和纪律观念全面发展的要求。【应用指导】联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如“希望工程”、“送温暖”、“手拉手”、“村春蕾计划”、“贫困生救助”等公益活动,分析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社会的全面发展以及每个公民的意义,增强自觉参加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意识。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重在建设1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1)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把教育和科技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积极促进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2)不断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见第十课)。(3)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不断进行文化创造;广大人民群众应积极参与,创造丰富多彩的形式;青年学生要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做新时期中国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和建设者。【指点迷津】1正确区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文化事业是指弘扬主旋律,提倡高雅文化的文化产品,例如公益性宣传,教育的产品等,作为公共的大众文化事业来建设。文化产业是指属于群众个性喜好,愿意花钱享受,有市场,能盈利的项目。2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应用指导】要求能从国家、人民群众、青年学生多角度说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知识测评】A组一、最佳选择题:1.近代,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C.改革开放 D.“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2.建设中国当代先进文化应当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为目标 以 “三个面向”和民族性科学性大众性为时代品格 以社会主义为核心要求 ( )A. B. C. D.3.2007年3月5日,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是( )A.坚持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 B.坚持人民民主专政C.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D.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4.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文化多样性”、“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内在联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文化多样性统一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尊重文化多样性不能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尊重文化的多样性A B C D 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根本,核心价值体系的首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因为马克思主义是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根本指针 判明各种文化真理性的主要标准 推动各种文化创新的动力和源泉 引领社会思潮的旗帜、抵制各种错误思潮的武器A B C D6.2006年5月21日光明日报载文指出,文化建设,要处理好一元化与多样性的关系,提高用马克思主义一元化指导思想引领、整合多样性社会思想的本领。对指导思想一元化与多样性的关系认识正确的是指导思想一元化同多样化是统一的 指导思想一元化不符合多样化发展的要求 既要坚持指导思想一元化,又要提倡多样化 指导思想一元化妨碍多样化的发展A. B. C. D.二、综合探究7.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和谐文化倡导“多音和鸣”、“琴瑟和谐”,强调多样和谐,追求共存共生。 因此,有人认为,“建设和谐文化,就要尊重文化差异,包容多样。”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这种观点。1.B 2.D 3.D 4.C 5.C 6.A7、(1)文化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是: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不同民族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样性。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因此,建设和谐文化,必须尊重文化差异,包容多样。 (2)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弘扬主旋律,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动摇,才能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健康发展;不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文化建设就会混乱、失误、受挫,就会失去正确的方向和生命力,社会就会失去共同的思想准则。因此,建设和谐文化,既要弘扬主旋律,又要提倡多样化。(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建设和谐文化必须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 以上说法是片面的。 B组一、最佳选择题:1.某村有一“风水宝地”,村民担心耕种会引来灾祸。村干部不信邪,带头承包了“风水宝地”,不仅没有遭灾,反而获得了可观的收入。针对上述情况,当地政府应该( ) A.认真贯彻宗教信仰自山政策 B.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C.完善土地承包经营责任制 D.加大对农业的投入2.中共中央、国务院相继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要求各地各部门大力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上述举措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这表现为是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需要 是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基础 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题中之义 是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需要( )A. B. C. D.3.报考普通高校不再受年龄和婚否的限制,这不仅体现了我国高等教育已在向大众化发展,而且体现了终身教育的思想,说明我国正在向学习型社会迈进。活到老,学到老,已不仅是一种美德,而且是一种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关于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 发展教育事业必须加大教育投入 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 发展教育事业必须深化教育改革( )A. B. C. D.4.2005年7月6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要坚持以马克思为指导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之所以要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是因为哲学社会科学是( )A.引领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永不褪色的旗帜 B.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C.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 D.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有力武器5.中国有些历史文化资源成为外国文化产业资源,如日本版三国演义、美国版花木兰等。这启示我们 A.文化遗产是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标志 B.应该大力发展我国的文化产业C.用法律手段遏制外国的文化掠夺 D.应该坚持正确的文化发展方向6.不用塑料袋不是一件大事,但展现的却是现代文明的新理念。治理污染没有局外人,保护环境没有旁观者。这告诉我们()A.要开辟新时期职业道德建设的新途径B.要创造多种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形式C.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创建精神文明D.要积极投身于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二、综合探究7.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说明,如何建设和谐文化?1.B 2.D 3.A 4.B 5.B 6.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