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单元质量检测(四)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含解析)岳麓版必修2.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235772 上传时间:2020-02-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单元质量检测(四)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含解析)岳麓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单元质量检测(四)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含解析)岳麓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单元质量检测(四)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含解析)岳麓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元质量检测(四)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下图是国内生产总值构成图,从“一五”时期到“二五”时期,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发生了鲜明的变化。下列对这一变化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A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B开展“大跃进”运动的影响C党领导经济建设的经验不足D国民经济调整的八字方针2五年一规划,是中国经济安排的一大特色。“二五”计划大起大落,历程曲折,各年度的计划数字不断大幅调整变化,最后并无定稿。导致这种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建设方针出现偏差B经济发展形势不断变化C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D中苏关系的日益恶化3这一运动,首先从农村开始,小社并大社,自留地归集体,大搞公共食堂,广泛开展社会主义大协作。这一运动是()A土地革命B包产到户C人民公社化 D社会主义改造4民歌是时代的回音壁,反映了不同的时代特征。这是中国民间一首典型民谣:“稻堆堆得圆又圆,社员堆稻上了天。撕片白云揩揩汗,凑上太阳吸袋烟。”下列关于这首民谣的表述正确的是()A这首民谣最早出现在“文革”时期B这是新型杂交水稻研制成功带来丰硕成果C反映了改革开放后农业丰收的喜人面貌 D违背农业发展规律,是浮夸风的真实写照5“它通过渐进式的改革,对原来僵化的农业经济体制实行了自我完善,使之变为新型的农业体制,使亿万农民掌握了生产经营的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这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民的伟大创造。”上述材料评论的是()A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B“大跃进”运动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6某同学在设计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历史巨变网页时,设计了“思想解放的历程” “开放格局的形成” “一国两制的成就”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等几个并列的栏目。如果再增加一个栏目,最合适的应该是()A国有企业改革 B经济特区崛起C“九二共识” D联产承包后的农村 7.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A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B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C巩固了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D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8据统计,1992年全国辞去公职经商者达12万人,未辞职而以各种方式投身商海者超过1 000万人,这种现象被称为“下海潮”。这反映了()A市场经济改革成为社会共识 B多种经济成分开始共同发展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D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9下表反映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变化,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年份进口(单位:亿元)出口(单位:亿元)差额(单位:亿元)外贸总额占GDP的比例1951年8.211.2310.96%1997年1 432.61 827.0403.436.10%A.工业迅速发展 B.经济体制改革C对外开放 D出口增加10英国金融时报:“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催生这三个创业高潮点的动因分别是()A建立4个经济特区、邓小平“南方谈话”、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 B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三个代表理论的提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C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放开发上海浦东、确立党在新时期的基本路线 D扩大企业自主权、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111983年,有人针对杂志和日历的封面都是美女说:“难道不能用女英雄代替美女吗?为什么不登卓越的工人、农民或在工作中作出特殊贡献的妇女的照片呢?”这一质疑说明改革开放初期()A人们的审美情趣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B人们的思想仍受传统观念的束缚 C不尊重劳动妇女的旧观念有所抬头 D西方腐朽生活方式开始影响中国12我国休闲活动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休闲方式,下列对应正确的是()A民国时期:戏曲、逛游艺场、电影、集邮、聚赌、茶馆B新中国成立初期:卡拉OK、蹦迪、健身、泡吧、电视、收藏、旅游、探险C“文化大革命”时期:体育、交谊舞、集邮、电影、样板戏、喝咖啡D改革开放后:看样板戏、唱语录歌、跳忠字舞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13统计数字是一个时代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依据。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19531985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时间年均增长率19531957年4.5%19581962年4.3%19631965年11.1%19661970年3.9%19711975年4.0%19761980年5.1%19811985年8.1%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材料二1952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比较表。所有制性质经济成分1952年1956年公有经济国营经济19.1%32.2%合作社经济1.5%53.4%公私合营经济0.7%7.3%私有经济资本主义经济6.9%0个体经济71.8%7.1%材料三1978199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类别年份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集体工业城乡个体工业其他经济类型工业197877.6%22.4%199725.5%39.1%17.9%18.5%(1)根据材料一表中的相关数据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31985年期间两次农业总产值增长高峰出现的时间及主要原因。(8分)(2)分析材料二, 指出1952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变化的主要原因和意义。(6分)(3)材料三中的“其他经济类型工业”应该是什么类型工业?与1956年相比,1997年的经济成分有何变化?出现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6分)14人的姓名不仅携带着每一个家庭的盛衰信息,而且携带着社会发展过程中一系列信息。姓名文化成为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说文:“名,自命也,从口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见,故以口自名。”材料二上世纪50年代,中国不少人用“斯、基、娜、娅、莎”等俄文音译字为孩子起名儿;“李解放”“王建设”“张抗美”“孟跃进”等名字也是那一时代的代表。上世纪60年代的“陈坚强”“齐移山”“杨文革”“周卫红”,70年代的“文爱武”“徐拥军”“房永红”“高改革”等等,都是一些经典姓名。历代姓名趣谈材料三当第一批中国白领把取英文名“能弱化论资排辈”的理念付诸实践时,为这些外企、私企打扫卫生的阿姨都被叫做了“Mary”。在毕业生到外企去求职时,他们总忘不了在简介里取上一个“受欢迎的英文名”,比如“Amanda”“Sarah”“Nicole”等。武汉有一对小夫妻为追求个性,给刚出生的孩子取名为“赵”,意思是“赵康”。罗满元姓名自由宣言(1)材料一反映了人起名的原因是什么?有何作用?(4分)(2)材料二20世纪50年代的名字能够反映出我国怎样的外交方针?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中的姓名概述我国当时的经济建设情况。(6分)(3)材料二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姓名反映出我国经济建设出现了怎样的变化?对我国经济建设产生了什么影响?以后我国经济建设又有怎样的新发展?(6分)(4)材料三中姓名变化的原因有哪些?(4分)单元质量检测(四)1选D材料图片反映出的变化是第一产业产值比重明显下降,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大幅度增加。这是由于在这一期间,国家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1958年开展了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大跃进”运动;党领导经济建设经验不足等。A、B、C三项均正确。八字方针主要是调整国民经济农、轻、重三者的比例,适当增加农业和轻工业的比例,降低重工业的比例,与题干中变化的原因不相符合,故选D。2选A根据题中“二五”计划最后并无定稿,可知此时约在1957年或1958年前后。联系所学知识,可判断由于“大跃进”的兴起,导致计划数字不断大幅调整变化,最后并无定稿。故A项正确。3选C本题考查分析判断能力。“小社并大社,自留地归集体,大搞公共食堂,广泛开展社会主义大协作”表明公有化程度越来越高,集体化规模越来越大,这正符合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特点。4选D据关键信息“稻堆堆得圆又圆,社员堆稻上了天。撕片白云揩揩汗,凑上太阳吸袋烟”可知应是“大跃进”运动时期的歌谣。根据所学可知D项正确。5选D据材料关键信息“农民掌握了生产经营的自主权”可知答案选D。6选D注意题干中的栏目均为并列关系。A项所述可纳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栏目中;B项所述可纳入“开放格局的形成”栏目中;C项所述可纳入“一国两制的成就”栏目中。D项可单独作为一个栏目与题干中的栏目并列,故正确答案为D。7选B本题以新经济政策与中国20世纪80年代改革的实质为切入点考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新经济政策最大的特点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调整经济,20世纪80年代中国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故选B。A项表述明显有误,排除;我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执行于1978年,苏联农业集体化出现于斯大林时代,排除C项;新经济政策有利于经济的恢复,但并未达到D项所表述的结果,排除。8选A从时间信息入手,联系“南方谈话”重要史实分析,“南方谈话”带来了一场思想解放,认识到计划与市场仅是一种手段,A项正确。B、C两项与题干所处的历史阶段不符;D项说法错误。9选C改革开放后,经济迅速发展,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尤其是1992年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进一步促进了进出口贸易的增长。故C项正确。10选D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把增强企业活力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故选D。11选B根据材料提示,“杂志和日历的封面都是美女”表达的是人们对于人性美的追求,而质疑之声反映的是受传统思想的束缚。故选B。12选A新中国成立初期,物质生活水平较为落后,不可能出现卡拉OK、蹦迪、健身等休闲方式,B项说法错误;“文化大革命”时期,各种娱乐活动大大减少,C项说法错误; “看样板戏、唱语录歌、跳忠字舞”出现在“文化大革命”时期,D项说法错误。由所学可知A项正确。13解析:第(1)问,从材料一表格可以看出有两个高峰,即19631965年、19811985年,依据时间确定原因。第(2)问,由表格分析可知,从19521956年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变化是公有制经济占主体,从中国正进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分析原因和意义。第(3)问,从表格上分析,公有制经济比重下降,而个体等其他经济类型比重上升,由此判断类型;依据时间信息可知,改革开放后,外资和中外合资企业得到发展;其原因根据所学分析。答案:(1)时间:19631965年,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较高。原因:国家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政策,促进了农业的恢复和发展。时间:19811985年,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大幅度提高;原因:国家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2)原因: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意义: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基础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3)外资或中外合资。变化:非公有制经济得到发展。原因:改革开放的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4解析:第(1)问,注意对题干材料的研读,根据材料归纳即可。第(2)问,结合20世纪50年代我国参加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回答中国的外交方针;结合“一五”计划等知识回答经济建设。第(3)问,分别结合“文化大革命”和改革开放回答我国的经济建设的变化及影响;“新发展”直接回答市场经济体制即可。第(4)问,要联系经济全球化和当代科技发展对人们观念的影响来回答。答案:(1)原因:区分身份、进行交流。作用:作为个人标记。(2)外交方针:“一边倒”。经济建设:“王建设”反映的是“一五”计划、“三大改造”等;“孟跃进”反映的是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3)变化及影响:20世纪6070年代:“左”倾错误思想扩展到经济领域,导致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劫难;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施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新发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人们观念的改变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