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专题3 第10讲 铁、铜的获取及应用练习 苏教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227659 上传时间:2020-02-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专题3 第10讲 铁、铜的获取及应用练习 苏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专题3 第10讲 铁、铜的获取及应用练习 苏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专题3 第10讲 铁、铜的获取及应用练习 苏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0讲 铁、铜的获取及应用课时作业1新修本草是我国古代中药学著作之一,记载药物844种,其中有关于“青矾”的描述为“本来绿色,新出窟未见风者,正如琉璃烧之赤色”据此推测,“青矾”的主要成分为()ACuSO45H2OBFeSO47H2OCKAl(SO4)212H2ODFe2(SO4)39H2O解析:由题意知,青矾是绿色,经煅烧后,生成红色固体。符合要求的是FeSO47H2O,它是绿色晶体,经高温煅烧后生成红色Fe2O3粉末。答案:B2铜锌合金俗称黄铜,下列不易鉴别黄铜与真金的方法是()A测密度B测熔点C灼烧D看外观解析:黄铜和金的密度不可能相同,所以测密度可行,故A易鉴别;合金的熔点较低,真金的熔点高,所以测熔点可行,故B易鉴别;铜锌合金灼烧生成黑色的氧化物,而金性质稳定,颜色不变,可鉴别,故C可行;黄铜和金的颜色相同,故D不可行。答案:D3下列有关金属的工业制法正确的是()A制钛:用金属钠置换氯化钛(TiCl4)溶液中的钛B炼铁:用焦炭和空气反应产生的CO在高温下还原铁矿石中铁的氧化物C制钠:用海水为原料制得精盐,再电解纯净的NaCl溶液D炼铜:用黄铜矿经电解精炼得到纯度为99.9%的铜解析:钠与水反应,不能从溶液中置换出钛,A错;电解NaCl溶液得不到Na,C错;用粗铜电解精炼可得到纯度为99.9%的铜,而不是用黄铜矿,D错。答案:B4铁及其化合物是中学化学中的一类重要物质,下列关于铁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2Fe3Fe=3Fe2成立,说明氧化性:Fe3Fe2B25 ,pH0的溶液中,Al3、NH、NO、Fe2可以大量共存C5.6 g铁与足量的氯气反应失去电子为0.2 molD硫酸亚铁溶液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Fe22H2O24H=Fe34H2O答案:A5Fe、Cu都是重要的金属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者的单质放置在空气中均只生成氧化物B两者的单质都能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C常温条件下,两种金属都能溶解于浓硝酸中D制备FeCl3、CuCl2,均不能采用将其溶液直接蒸干的方法解析:Cu放置在空气中可生成Cu2(OH)2CO3,A项错误;铜为不活泼金属,不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B项错误;常温下,浓硝酸能够使铁钝化,C项错误;直接蒸干FeCl3、CuCl2溶液得到的固体分别是Fe(OH)3、Cu(OH)2,D项正确。答案:D6下列关于Fe3、Fe2性质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A用如图装置可以制备沉淀Fe(OH)2B配制FeCl3溶液时,先将氯化铁晶体溶于较浓的盐酸中,再加水稀释到所需要的浓度C向某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不变色,滴加氯水后溶液显红色,此现象不能确定溶液中含有Fe2D向FeCl2溶液中加入少量铁粉是为了防止Fe2被氧化答案:C7某溶液中可能存在Fe3、Fe2、I、HCO、Cl、NO六种离子中的几种。现进行下列实验:取少量溶液滴加KSCN溶液,溶液呈红色;另取少量原溶液滴加盐酸,溶液的棕黄色加深。据此可以推断,该溶液中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是()AI、HCOBFe2、HCO、NOCI、HCO、ClDFe3、I、HCO解析:由可知溶液中一定含有Fe3,有Fe3一定无I和HCO;由棕黄色加深可知溶液中Fe2被氧化为Fe3,所以一定含有NO,可能含有Cl。答案:A8纳米级四氧化三铁是应用最为广泛的软磁性材料之一。共沉淀法是目前制备纳米四氧化三铁的重要方法,其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保存溶液A时,应加入少量铁粉B其制备反应类型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C取滤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为黄色DFeSO47H2O和FeCl36H2O的物质的量之比最好应为21解析:Fe2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所以在保存含Fe2的溶液时,需要加入铁粉以防止其被氧化,A项正确;反应中无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所以不是氧化还原反应,B项正确;滤液中含有Na,所以进行焰色反应时火焰为黄色,C项正确;Fe3O4可写成FeOFe2O3,所以n(Fe2)n(Fe3)12,D项错误。答案:D9(2017海淀区期末)新制氢氧化铜存在平衡:Cu(OH)22OHCu(OH)(深蓝色)。某同学进行下列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中出现蓝色沉淀B中现象是Cu(OH)22OHCu(OH)正向移动的结果C中现象证明葡萄糖具有还原性D对比和可知Cu(OH)2氧化性强于Cu(OH)答案:D10.A、B、C三种物质中均含有同一种元素M,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A为一种金属单质,其产量直接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反应均为化合反应,反应为置换反应。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中所加试剂可能是氯气B中需要加具有氧化性的试剂CA与稀硝酸反应一定能实现元素M在中发生的价态变化D元素M在中发生的价态变化也能通过加碘化钾溶液实现答案:C11向一定量的Cu、Fe2O3的混合物中加入300 mL 1 molL1的盐酸,恰好使混合物完全溶解,所得溶液中不含Fe3,若用过量的CO在高温下还原相同质量的原混合物,固体减少的质量为()A2.4 gB4.8 gC6.4 gD1.6 g解析:加入盐酸后先后发生:Fe2O36HCl=2FeCl33H2O,2Fe3Cu=2Fe2Cu2,由可得n(O)3n(Fe2O3)n(HCl)0.310.15 mol,由质量守恒可得,固体减少的质量为Fe2O3中氧的质量,为0.15162.4 g,A正确。答案:A12某稀溶液中含有Fe(NO3)3、Cu(NO3)2、HNO3,向其中逐渐加入铁粉,溶液中Fe2的浓度与加入铁粉的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溶液中Fe(NO3)3、Cu(NO3)2、HNO3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A111B131C338D114解析:依次发生的反应是Fe4HNO3(稀)=Fe(NO3)3NO2H2O,2Fe(NO3)3Fe=3Fe(NO3)2,Cu(NO3)2Fe=Fe(NO3)2Cu。答案:D13为探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与氧化还原反应规律的联系,某同学通过改变浓度研究“2Fe32I2Fe2I2”反应中Fe3和Fe2的相互转化。实验如下:(1)待实验溶液颜色不再改变时,再进行实验,目的是使实验的反应达到(2)是的对比实验,目的是排除中_造成的影响。(3)和的颜色变化表明平衡逆向移动,Fe2向Fe3转化。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原因:_.(4)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该同学推测中Fe2向Fe3转化的原因:外加Ag使c(I)降低,导致I的还原性弱于Fe2,用如图装置(a、b均为石墨电极)进行实验验证。K闭合时,指针向右偏转,b作_极。当指针归零(反应达到平衡)后,向U型管左管中滴加0.01 molL1 AgNO3溶液,产生的现象证实了其推测,该现象是_.(5)按照(4)的原理,该同学用上图装置进行实验,证实了中Fe2向Fe3转化的原因。转化原因是_.与(4)实验对比,不同的操作是_.(6)实验中,还原性:IFe2;而实验中,还原性:Fe2I,将(3)和(4)、(5)作对比,得出的结论是 答案:(1)化学平衡状态(2)溶液稀释对颜色变化(3)中加入Ag发生反应:AgI=AgI,c(I)降低;中加入FeSO4,c(Fe2)增大,平衡均逆向移动(4)正左管产生黄色沉淀,指针向左偏转(5)Fe2浓度增大,还原性增强,使Fe2还原性强于I向U型管右管中滴加1 molL1 FeSO4溶液(6)该反应为可逆氧化还原反应,在平衡时,通过改变物质的浓度,可以改变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并影响平衡移动方向14(2017江西上高联考)铁矿石是工业炼铁的主要原料之一,其主要成分为铁的氧化物(设杂质中不含铁元素和氧元素,且杂质不与H2SO4反应)。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某铁矿石中铁的氧化物的化学式进行探究。()铁矿石中含氧量的测定按如图组装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将5.0 g铁矿石放入硬质玻璃管中,装置B、C中的药品如图所示(夹持仪器均省略);从左端导气管口处不断地缓缓通入H2,待C装置出口处H2验纯后,点燃A处酒精灯;充分反应后,撤掉酒精灯,再持续通入氢气至完全冷却。(1)装置C的作用为_.(2)若将H2换成CO,则还需补充_.装置。(3)测得反应后装置B增重1.35 g,则铁矿石中氧的百分含量为_。()铁矿石中含铁量的测定(1)步骤中加热煮沸的作用是_.(2)步骤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_。(3)下列有关步骤的操作中说法正确的是_。a因为碘水为黄色,所以滴定过程中不需加指示剂b滴定过程中可利用淀粉溶液作为指示剂c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可以直接装液d锥形瓶不需要用待测液润洗e滴定过程中,眼睛注视滴定管中液面变化f滴定结束后,30 s内溶液不恢复原来的颜色,再读数(4)若滴定过程中消耗0.500 0 molL1的KI溶液20.00 mL,则铁矿石中铁的百分含量为_。()由()、()可以推算出该铁矿石中铁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答案:()(1)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和CO2进入B中,影响测定结果(2)尾气处理(3)24%()(1)赶走溶液中溶解的过量Cl2(2)250 mL容量瓶(3)df(4)70%()Fe5O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