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生物下册《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思路 人教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224010 上传时间:2020-02-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9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一生物下册《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思路 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一生物下册《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思路 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一生物下册《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思路 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一生物下册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思路 人教版2013年5月8日上午,在屯昌中学举行的xx年全省生物学科课堂教学评比活动中,儋州市第一中学符月玲老师、琼中中学杨宵老师、文昌市华侨中学陈燕平老师,上了一节课题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同课异构课。三位老师的课都能遵循高中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学生自学、小组合作、教师引导等多种不同的教学方式,课堂上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 听了三位老师的课,发现了一些问题值得深思的问题,如教学重难点定位不准确。本课的教学难点应为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但有位老师却把教学难点定为: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而这位老师上这个内容时三言两语就带过去了。三言两语能带过去的知识能是“难点”吗?此外,三位老师都没有真正的理解好“假说演绎法” 的科学方法。必修二第7页说得很清楚“假说演绎法是指在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像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果。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果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假说演绎法步骤: 观察现象(实验)、发现(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提出假说 演绎推理 设计实验、验证假说 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总结规律)。听课过程重发现,有的老师把分析实验做为演绎推理,或者把做测交实验为演绎推理。其实,演绎推理是如果我做测交实验,结果会怎样。设计实验、验证假说就是做测交实验和得到实验的结果。如何上好这节课,我的教学思路是这样的,供参考。1、萨顿的假说美国科学家萨顿用蝗虫细胞作材料,研究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发现核基因与染色体存在平行关系。核基因与染色体存在平行关系?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2728页。看核基因与染色体存在哪些方面的平行关系。杂交过程中: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体细胞中存在形式: 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染色体也成对存在。配子中存在形式:配子中只有成对基因中的一个,染色体也只有成对染色体中的一条。体细胞中的来源: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中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成对染色体也是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形成配子时组合方式: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也自由组合。从基因与染色体存在平行关系,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萨顿把看不见的基因和看得见的染色体的行为进行类比,根据其惊人的一致性,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这种科学研究的方法叫做类比推理。通过类比推理得出的结论真的正确吗?引导学生完成课本P28页思考与讨论。引导学生进行一个有趣的类比推理:加拿大外交官朗宁曾在竞选省议员时,由于他幼儿时期吃过中国奶妈的奶水一事,受到政敌的攻击,说他身上一定有中国血统。朗宁反驳说:“你们是喝牛奶长大的,你们身上一定有牛的血统了。” 从这个类比推理我们可以看出:类比推理并不具有逻辑的必然性,其正确与否,还需要观察和实验的检验。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简单介绍摩尔根:美国生物学家摩尔根曾经明确表示不相信孟德尔的遗传理论。对萨顿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学说更持怀疑态度,认为这是主观的臆测,缺少实验证据。他一直琢磨着设计一个实验,看看生物的遗传与染色体到底有什么关系,基因又是怎么回事。用什么作实验材料呢?腐烂水果周围飞舞的果蝇吸引了他和他的学生们的注意。从1909年开始,摩尔根开始潜心研究果蝇的遗传行为。一天,他偶然在一群红眼果蝇中发现了一只白眼雄果蝇。白眼性状是如何遗传的呢?为此,他采用“假说演绎法”,做了著名的果蝇眼色遗传实验,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摩尔根的果蝇眼色杂交实验简单介绍果蝇:果蝇是昆虫纲双翅目的一种小型蝇类,果蝇易饲养,繁殖快,10多天就繁殖一代,一只雌果蝇一生能产生几百个后代,所以生物学家常用它作为遗传学研究的实验材料。 观察实验、发现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发现问题:1、F1全为红眼,说明红眼对白眼为显性。2、F2红眼和白眼之间的数量比是31,这样的遗传表现符合分离定律,表明果蝇的红眼与白眼是受一对遗传因子控制的。3、F2红眼有雄有雌,白眼只有雄果蝇才有。发现问题白眼性状的表现总是与性别相联系?提出假说、解释实验 “F2红眼有雄有雌,白眼只有雌的才有”,说明果蝇的红眼与白眼这对相对性状,与性别有关。引导学生分析雌、雄果蝇体细胞染色体组。人的性(X、Y)染色体雌果蝇性染色体为XX,雄果蝇性染色体为XY。假设果蝇的红眼基因和白眼基因在性染色体上,就可能有三种情况第一、红眼基因和白眼基因位于X、Y的同源区第二、红眼基因和白眼基因位于X的非同源区第三、红眼基因和白眼基因位于Y的非同源区引导学生分析:假设一、若红眼基因和白眼基因位于X、Y的同源区结果:F2红眼和白眼之间的数量比是31,白眼只有雄果蝇才有。假设二、若红眼基因和白眼基因位于X的非同源区结果:F2红眼和白眼之间的数量比也是31,白眼只有雄果蝇才有。假设三、若红眼基因和白眼基因位于Y的非同源区究竟是第一种假设,还是第二种假设?后来摩尔根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否定了第二种假设。于是,摩尔根做出了这样的假说:若控制白眼基因(w)在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上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摩尔根用这个假说,解释了果蝇眼色遗传实验 演绎推理:如果进行测交,后代会是什么结果? 设计实验、验证假说:进行测交实验,得到实验结果。 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总结规律) :基因在染色体上3、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孟德尔所说的遗传因子就是基因,基因就在染色体上。引导学生回顾,什么是基因的分离规律,什么是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让学生把基因的分离规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中的“遗传因子”换成“染色体上的基因”,就是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P7: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基因分离定律的现代解释: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P11:孟德尔的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现代解释: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