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化学 备考百强校小题精练系列 专题23 化学反应与能量 热化学方程式.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218640 上传时间:2020-02-1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化学 备考百强校小题精练系列 专题23 化学反应与能量 热化学方程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9年高考化学 备考百强校小题精练系列 专题23 化学反应与能量 热化学方程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9年高考化学 备考百强校小题精练系列 专题23 化学反应与能量 热化学方程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23 化学反应与能量 热化学方程式(满分42分 时间20分钟)姓名:_ 班级:_ 得分:_1下列有关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及对应表述均正确的是A 浓H2SO4与0.1 molL1NaOH反应:H(aq)OH(aq)=H2O(l) H57.3 kJmol1B 密闭容器中,9.6 g硫粉与11.2 g铁粉混合加热充分反应,放出19.12 kJ热量。则Fe(s)S(s)=FeS(s)H95.6 kJmol1C 已知1 mol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所放出的热量为285.5 kJ,则水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2H2O(l)=2H2(g)O2(g)H285.5 kJmol1D 已知2C(s)O2(g)=2CO(g)H221 kJmol1,则可知C的燃烧热H110.5 kJmol1【答案】B【解析】A. 中和热是强酸强碱的稀溶液反应生成1mol水放出的热量,浓H2SO4与0.1 molL1NaOH反应时,浓硫酸稀释也要放热,所以生成1mol水时放出的热量大于57.3 kJ,故A错误;B. 密闭容器中,9.6g硫粉的物质的量为: =0.3mol,11.2g铁粉的物质的量为: =0.2mol,二者混合加热发生反应:Fe(s)S(s)=FeS(s),0.2mol铁完全反应放出热量19.12kJ,则1mol铁完全反应放出热量为19.12kJ5=95.6kJ,热化学方程式为:Fe(s)S(s)=FeS(s)H95.6 kJmol1,故B正确;C. 已知1 mol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所放出的热量为285.5 kJ,则水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H2O(l)=H2(g)O2(g)H285.5 kJmol1,故C错误;D. 燃烧热指的是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放出的热量,碳燃烧生成的CO不是稳定的氧化物,故D错误;答案选B。22mol金属钠和1mol氯气反应的能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相同条件下,K(s)的(H2+H3)Na(s)的(H2+H3)B H4的值数值上和Cl-Cl共价键的键能相等C H5H5D H70,且该过程形成了分子间作用力【答案】D【解析】【详解】A.钠的熔沸点比钾高,相同条件下,钠气化需要的热量比钾多,即K(s)的H2Na(s)的H2,钾的活泼性比钠强,钾失去电子比钠更容易,即K(s)的H3Na(s)的H3,因此K(s)的(H2+H3)H5,故C正确;D. 氯化钠固体为离子晶体,不存在分子间作用力,故D错误;故选D。3雪是冬之精灵,在雪水冰的转化中能量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 H10,H20 B H10,H20C H10,H20 D H10,H20【答案】C【解析】【详解】雪水的过程需吸收热量,焓变是正值,故H10,水冰的过程需放出热量,焓变是负值,故H20,故选C。4下列叙述或书写正确的是A 2H2(g)+O2(g)=2H2O(g)H=-4836kJmol1,则1mol氢气的燃烧热大于241.8 kJmol1B H2(g)+F2(g)=2HF(g)H=-270kJmol1,则相同条件下,2molHF气体的能量大于1mol氢气和1mol 氟气的能量之和C 含200g NaOH的稀溶液与稀盐酸完全中和,放出287kJ的热量,则表示该中和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H=-574kJmol1D 500、30MPa时,发生反应N2(g)+3H2(g)2NH3(g) H=-386kJmol1。在此条件下将15molH2和过量N2充分反应,放出热量193kJ【答案】A【解析】【分析】A、水由气体变成液体要放出热量;B、反应吸放热由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的大小关系决定C、热化学方程式要标明物质的状态;D、N2(g)+3H2(g)2NH3(g)是可逆反应,反应物不能全部反应。【详解】A、 2H2(g)+O2(g)=2H2O(g)H=-4836kJmol1,水由气体变成液体要放出热量,则1mol氢气的燃烧热大于241.8 kJmol1,故A正确;B、从热化学方程式H2(g)+F2(g)=2HF(g)H=-270 kJmol1可知,反应放热,即1 mol氢气与1 mol氟气的总能量大于2 mol氟化氢的总能量,故B错误;C、热化学方程式没有标明物质的状态,故C错误;D、H2的物质的量为1.5mol,完全消耗1.5mol氢气会放出19.3kJ热量,由于该反应为可逆反应,氢气不可能完全转化成氨气,所以放出的热量小于19.3kJ,故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燃烧热的定义、可逆反应对反应热的影响以及物质稳定性的判断,易错点D,N2(g)+3H2(g)2NH3(g)是可逆反应,反应物不能100%转化为生成物。5NF3是一种温室气体,其存储能量的能力是CO2的12 00020 000倍,在大气中的寿命可长达740年,如表所示是几种化学键的键能:化学键NNFFNF键能/kJ/mol946154.8283.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过程N2(g)2N(g)放出能量B 过程N(g)3F(g)NF3(g)放出能量C 反应N2(g)3F2(g)=2NF3(g)的H0D NF3吸收能量后如果没有化学键的断裂与生成,仍可能发生化学反应【答案】B【解析】【详解】AN2(g)2N(g)为化学键的断裂过程,应吸收能量,故A错误;BN(g)+3F(g)NF3(g)为形成化学键的过程,放出能量,故B正确;C反应N2(g)+3F2(g)2NF3(g) H=(946+3154.8-283.06)kJmol-1=-287.6kJmol-1,H0,为放热反应,故C错误;DNF3吸收能量后如果没有化学键的断裂与生成,无化学变化的发生,故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反应热与焓变。把握化学键与焓变、化学反应与键能的关系为解答的关键。本题的易错点为CD,C中要注意焓变等于断裂化学键吸收的能量减去成键释放的能量,D中要注意化学反应的本质。6几种物质的能量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C(s)+O2(g)=CO2(g) H =965.1 kJmol-1B 2CO(g)+O2(g)=2CO2(g) H =-221.2 kJmol-1C 由图可知,甲烷的燃烧热为779.7 kJmol-1D 通常由元素最稳定的单质生成生成1mol纯化合物时的反应热称为该化合物的标准生成焓,由图可知,CH4(g)的标准生成焓为+74.8 kJmol-1【答案】B【解析】【详解】A、根据能量关系,无法计算出C和O2生成CO2的焓变,故A错误;B、根据能量关系,CO(g)1/2O2(g)=CO2(g) H=(854.5965.1)kJmol1=110.6kJmol1,故B正确;C、根据图可知,甲烷的燃烧热为890.3kJmol1,故C错误;D、该反应为化合反应,属于放热反应,即CH4(g)的标准生成焓为(890.3965.1)kJmol1=74.8kJmol1,故D错误。7已知 X + Y M + N 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过程如图,则下列推断一定正确的是( )A X 的能量低于 M 的能量B Y 的能量低于 N 的能量C X 和 Y 总能量低于 M 和 N 总能量D 该反应是吸热反应,反应条件是加热【答案】C【解析】【分析】A由图可知,生成物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的总能量,而不是某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能量关系;B同A,由图可知,生成物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的总能量,而不是某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能量关系;C由图可知,X和Y总能量低于M和N总能量;D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是吸热反应,反应放热还是吸热与条件没有关系【详解】A由图可知,M和N的总能量大于X和Y的总能量,不能说明X的能量一定低于M的能量,故A错误;B同A,由图可知,M和N的总能量大于X和Y的总能量,Y的能量一定低于N的能量,故B错误;C由图可知,X和Y总能量低于M和N总能量,故C正确;D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是吸热反应,但是反应放热还是吸热与条件没有关系,故D错误。故选:C。8已知断裂1 mol H2(g)中的HH键需要吸收436.4 kJ的能量,断裂1 mol O2(g)中的共价键需要吸收498 kJ的能量,生成H2O(g)中的1 mol HO键能放出462.8 kJ的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断裂1 mol H2O中的化学键需要吸收925.6 kJ的能量B 2H2(g)O2(g)2H2O(g)H480.4 kJ/molC 2H2O(l)2H2(g)O2(g)H+480.4 kJ/molD H2(g)1/2O2(g)H2O(l)H240.2 kJ/mol【答案】B【解析】【详解】A生成H2O(g)中的1molH-O键能放出462.8kJ的能量,则断裂1molH2O(g)中的化学键需要吸收热量462.8kJ2925.6kJ,但题干中并未说明水的状态,A错误;B.反应热等于断键吸收的能量和形成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的差值,则2H2(g)+O2(g)2H2O(g)H436.4kJ/mol2+498kJ/mol-22462.8kJ/mol480.4kJ/mol,B正确;C.已知气态水转化为液态水放热,则2H2(g)+O2(g)2H2O(l)H480.4kJ/mol,由此可知2H2O(l)2H2(g)+O2(g)H+480.4kJ/mol,C错误;D.2H2O(l)2H2(g)+O2(g)H+480.4kJ/mol,则H2(g)+1/2O2(g)H2O(l)H240.2 kJ/mol,D错误;答案选B。【点睛】本题考查反应热与焓变,为高频考点,把握反应中能量变化、焓变的计算为解答的关键。注意气态水转化为液态水为放热;焓变等于断键吸收的能量减去成键释放的能量,且物质的量与热量成正比,互为逆反应时焓变的数值相同、符号相反,答题时需要灵活应用。9如图为氟利昂(如CFCl3)破坏臭氧层的反应过程示意图,下列不正确的是A 过程中断裂极性键C-Cl键B 过程可表示为O3+ Cl =ClO + O2C 过程中O + O = O2是吸热过程D 上述过程说明氟利昂中氯原子是破坏O3的催化剂【答案】C【解析】A、过程中CFCl3转化为CFCl2和氯原子,断裂极性键C-Cl键,选项A正确;B、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过程可表示为O3 + Cl = ClO + O2,选项B正确;C、原子结合成分子的过程是放热的,选项C错误;D、上述过程说明氟利昂中氯原子是破坏O3的催化剂,选项D正确。答案选C。10下列有关氢原子(用H表示)与氢分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化学能:2molH 1molH2 B H原子间发生碰撞就能转化为H2C 稳定性:HH2 D H22H的过程是吸热过程【答案】B【解析】【详解】由H转化为H2时要形成化学键,而形成化学键的过程会放出热量,故产物所具有的能量比反应物的低,物质具有的能量越低越稳定,A、C、D均正确,只有粒子间的有效碰撞才能引发反应,B错误;正确选项B。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CH4(g)+2O2(g)=CO2(g)+2H2O(g) H=-801.3kJmol1,结论:CH4 的燃烧热为H=-801.3kJmol1B 稀溶液中有 H(aq)+OH(aq)=H2O(l) H=-57.3kJ/mol,结论:将盐酸与氨水的稀溶液混合后,若生成 1mol H2O,则会放出 57.3kJ 的能量C Sn(s,灰)Sn(s,白) H=+2.1kJ/mol (灰锡为粉末状),结论:锡制品在寒冷的冬天因易转化为灰锡而损坏D C(s,石墨)+O2(g)=CO2(g) H=393.5kJ/mol C(s,金刚石)+O2(g)=CO2(g) H=395kJmol1,结论:相同条件下金刚石性质比石墨稳定【答案】C【解析】【分析】A.1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B.强酸和强碱的稀溶液完全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叫中和热;C.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进行;D.将题目所给两个方程式相减可得出石墨与金刚石的能量转化关系,物质所含能量越低越稳定。【详解】A、1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水为液态水时才是甲烷的燃烧热,故错误;B、强酸和强碱的稀溶液完全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叫中和热,H(aq)OH(aq)=H2O(l)H57.3kJ/mol,氨水是弱碱,电离需要吸热,反应放出的热量小于57.3kJ,故错误;C、降温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冬天温度低正反应吸热,平衡逆向移动转化为粉末状的灰锡而损坏,故正确;D、C(s,石墨)O2(g)=CO2(g)H393.5kJmol1;C(s,金刚石)O2(g)=CO2(g)H395kJmol1;-得C(s,石墨)=C(s,金刚石) H=+1.5kJ/mol,说明石墨变成金刚石要吸收热量,即金刚石比石墨能量高,物质所含能量越低越稳定,所以石墨更稳定,故错误;综上所述,本题选C。12已知热化学方程式:2SO2(g)O2(g)2SO3(g)HQ kJmol1(Q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相同条件下,2 mol SO2(g)和1 mol O2(g)所具有的能量小于2 mol SO3(g)所具有的能量B 将2 mol SO2(g)和1 mol O2(g)置于一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放出热量为Q kJC 增大压强或升高温度,该反应过程放出更多的热量D 如将一定量SO2(g)和O2(g)置于某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放热Q kJ,则此过程中有2 mol SO2(g)被氧化【答案】D【解析】【详解】A反应是放热反应,依据反应前后能量守恒,相同条件下,2molSO2(g)和1molO2(g)所具有的能量大于2molSO3(g)所具有的能量,选项A错误;B、HQkJmol1,Q的具体含义是:当2mol 的二氧化硫与1mol 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2mol 的三氧化硫时,放出的热量为QkJ ,但这是一个可逆反应,不可能完全反应,因此放出的热量小于Q kJ,选项B错误;C、增大压强,该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放出热量更多,升高温度,该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放出热量减少,选项C错误;D、如将一定量SO2(g)和O2(g)置于某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放热QkJ,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硫为2mol,故一定有2molSO2(g)被氧化,选项D正确;答案选D。13已知:C(s)H2O(g)=CO(g)H2(g) Ha kJmol1,2C(s)O2(g)=2CO(g) H220 kJmol1,HH、O=O和OH键的键能分别为436、496和462 kJmol1,则a为()A 332 B 118 C 350 D 130【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键能计算反应2H2(g)+O2(g)=2H2O(g)的H,再应用盖斯定律计算。【详解】根据H=反应物的键能总和-生成物的键能总和,反应2H2(g)+O2(g)=2H2O(g)H=2E(HH)+E(O=O)-4E(OH)=2436kJ/mol+496kJ/mol-4462kJ/mol=-480kJ/mol,将反应编号,2H2(g)+O2(g)=2H2O(g)H=-480kJ/mol(),2C(s)+O2(g)=2CO(g)H=-220kJ/mol(),应用盖斯定律,将(-)2得,C(s)+H2O(g)=CO(g)+H2(g)H=(-220kJ/mol)-(-480kJ/mol)2=+130kJ/mol,即a=+130,答案选D。【点睛】掌握反应热H的各种计算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反应热H的计算常用的方法有:(1)H=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2)H=反应物的键能总和-生成物的键能总和;(3)应用盖斯定律计算。14一些烷烃的燃烧热如下表:下列表达正确的是()A 乙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C2H6(g)7O2(g)=4CO2(g)6H2O(g)H1560.8 kJmol1B 稳定性:正丁烷异丁烷C 正戊烷的燃烧热大于3531.3 kJmol1D 相同质量的烷烃,碳的质量分数越大,燃烧放出的热量越多【答案】C【解析】【详解】A项,乙烷的燃烧热为1560.8kJ/mol,指1molC2H6(g)完全燃烧生成CO2(g)和H2O(l)放出1560.8kJ的热量,乙烷燃烧热表示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2H6(g)+O2(g)=2CO2(g)+3H2O(l)H=-1560.8kJ/mol,A项错误;B项,正丁烷和异丁烷互为同分异构体,1mol正丁烷和异丁烷完全燃烧都生成4molCO2(g)和5molH2O(l),正丁烷的燃烧热异丁烷的燃烧热,则正丁烷具有的能量异丁烷具有的能量,根据能量越低越稳定,稳定性:正丁烷异丁烷的燃烧热知,互为同分异构体的化合物支链多的燃烧热小,正戊烷的燃烧热2甲基丁烷的燃烧热,正戊烷的燃烧热大于3531.3kJ/mol,C项正确;D项,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多烷烃含碳质量分数逐渐增大,1gCH4、C2H6、C3H8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依次为55.64kJ(=55.64kJ)、52.03kJ(=52.03kJ)、50.49kJ(=50.49kJ),可见相同质量的烷烃,碳的质量分数越大,燃烧放出的热量越少,D项错误;答案选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