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乘法》教材分析.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216656 上传时间:2020-02-1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乘法》教材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9年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乘法》教材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9年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乘法》教材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乘法教材分析本单元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以竖式计算为主,先是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一般情况,然后是乘数末尾有0的特殊情况。在“想想做做”里还安排了口算,包括几百乘几十(如70080)、比较容易的几十乘几百几十或两位数乘几百(如30310、23300)等。结合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编排的一道思考题让学生结合计算过程进行逆向思考。在练习中编排的一道思考题让学生在计算中作出判断与调整,对学生有挑战性。编写的一篇“你知道吗”介绍我国古代是怎样计算乘法的。1 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计算知识和经验,主动学习新的计算内容。计算教学都是从简单到复杂螺旋上升的,最基础的计算原理和方法支持了这样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一方面表现在掌握了算法,能正确地计算,另一方面还表现为能运用已有的计算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数目更大、过程更复杂的计算问题。让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数学认识是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也是本单元计算教学的基本思路。(1) 例题鼓励学生自己算。学生已经能笔算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与三位数乘一位数相比,三位数乘两位数需要多乘一步,并把两次的部分积相加。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相比,三位数乘两位数只是其中的一个乘数从两位数变成三位数,竖式计算的方法完全可以从两位数乘两位数迁移过来。第1页例题和“想想做做”的编写有四个特点: 一是在写出竖式以后,让学生独立计算,不作任何提示或指点;二是计算以后要组织交流。交流的内容是计算时的思考,通过交流总结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三是在练习中带出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让旧知识在新的计算情境中得到应用;四是“想想做做”第6题里有四道题是三位数乘两位数,还有两道题是两位数乘两位数。把新旧知识结合在一起练习,体会计算时的相同点,促进认知同化,完善认知结构。(2) 整理学过的乘法口算,更好地把握计算要领。“想想做做”第5题是口算题,有几十乘几十和几百乘几、比较容易的两位数乘一位数与相应的两位数乘几十或几百几十乘一位数,这些口算是三年级陆续教学的。教材把这些口算汇集起来,并以题组的形式呈现,让学生体会同组口算题在思考时的相同处、算法上的联系点,从而在整体上掌握乘法口算。如,通过214、2140、2104这组题的计算和比较,体会后两题都要先想214。又如,609、6008、6050这组题都先用6的乘法口诀算,再在得数后面添0。学生具有了这些体会,就为后面教学用简便方法笔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作了准备。2 逐步加深对用简便方法笔算乘数末尾有的乘法的体验,培养计算技能。乘数末尾有0是乘法的特殊情况,既可以按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一般步骤计算,还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在得数的末尾添上适当个数的0。让学生掌握后一种算法,有助于算得对、算得快,教材第4页教学这个内容。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有三种情况: 第一个乘数(即乘号前的乘数)末尾有0、第二个乘数末尾有0、两个乘数末尾都有0。其中前两种情况已经在三年级教学过,第三种情况在本单元教学。(1) 温习旧知,初步体验。第4页例题在列出算式85015以后问学生“用竖式怎样算”,并要求学生先试一试,再和同学交流。学生间的算法是多样的,通过交流,感受用后一种竖式计算比较简便。(2) 创设情境,促进认知扩展。“试一试”85020两个乘数的末尾都有0,这种题的简便竖式以前没有教过,是这段内容的重点。由于首次教学,教材里写出了竖式,让学生思考“170的后面应该添上几个0”。教学这道题要注意三点: 一是引导学生研究教材里已经写出的竖式,两个乘数的位置是怎样安排的?“170”是哪里来的,为什么写在这个位置?从中体会用简便方法笔算的写法和算法。二是让学生在竖式上添0以后讨论为什么添两个0。在这里不是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演绎推理,学生还不具备这些数学知识。只是通过合情推理: 850的末尾有1个0,20的末尾有1个0,两个乘数的末尾一共有2个0,“170”的后面也添2个0。三是组织学生完整地说一说用简便方法笔算850的写法、计算步骤和注意点。教材考虑到学生初学两个乘数末尾都有0的乘法会有些困难,在“想想做做”里作了适当的安排。第1题在列出的竖式上计算,着重解决先算什么和得数末尾添几个0的问题。第2题才让学生写竖式,着重解决写法问题。这样安排的意图是合理配置教学资源,既突出重点,又分散难点。(3) 不断地体会,深入地理解。“想想做做”第3题通过同组三道题的计算和比较,体会在乘数末尾有0的时候都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在得数末尾添上适当个数的0,从而形成具有概括性的认识。第5题通过后四栏与第一栏的比较,体会积随着乘数的变化而变化,渗透了函数思想以及对积的变化规律的直觉感受,进一步巩固用简便方法笔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第8题比较乘数中间的0与末尾的0,进一步明确计算时“0”的处理方法是不同的。第10题从已经确定的积写出合适的乘数,换一个角度体会积末尾的0。同一个积可以写出不同的算式,如20、,这三道算式的两个乘数末尾都一共有2个0,积的末尾也是2个0。还可以写出320、,这些算式又告诉我们,积末尾0的个数不都是由乘数末尾有几个0决定的。教学的时候要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比较深入的思考,让学生对乘数末尾有的乘法有更深刻的体会和理解。3 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选择素材。教材充分注意了四年级学生的“现实”与第一学段时有所不同,他们的兴趣不再是游戏、童话和小动物,已经开始关注社会、关注生活。数学教学应该适应学生的变化,引导学生了解一些反映社会进步的信息,从中受到思想教育。(1) 联系现代化建设选取素材。第2页第7题是计算京沪铁路和京沪高速公路长度的问题,第7页第4题是有关京拉公路干线和京塘公路干线长度的问题。教学时可以在地图上简要介绍这些交通干线的地理情况和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2) 联系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选取素材。第3页第8题让学生计算xx年我国14个城市的家庭人均年收入。教学时要帮助学生理解家庭人均月(年)收入的意思,知道这些数据是什么时候用什么方法得到的。还可以补充一些我国家庭收入变化的资料,让学生从中得到教育。第5页第4题以保洁费为题材,反映了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教学素材的变化,开始时学生可能不太适应。要稍用一些时间帮助学生理解素材的背景与内容,引导他们逐渐适应。4 培养简便运算的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四年级(上册)教学了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本单元应用这些运算律结合三位数乘两位数进行简便运算。第8页第6题里有三组算式,前两组都与乘法交换律、结合律有关。通过计算和比较,体会这些运算律能使125、的计算简便,从而引导学生在第7、8题中进行简便运算。第三组算式的得数相同,因为它们都求501个20是多少。让学生初步感受这一点,为教学乘法分配律积累感性材料。结合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有两道题比较突出。第3页第10题商店里的玩具熊,先按原价卖出一部分,剩下的降低单价卖出。第9页第12题团购公园门票,人数越多,票价越便宜。这两题非常贴近生活,学生从中能进一步体会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联系,感受解决问题要寻找最佳的方案。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1)(p1-2)教学内容:苏教版第八册第1页第2页教学目的:1、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学生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的体会,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能主动总结、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类比以及分析、概括的能力。3、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2、出示情境图,并出示文字,学生默默读题。星星小区有15幢楼,平均每幢楼住44户。星星小区一共住了多少户?问:求星星小区一共住了多少户,可以怎样列式?指名学生列式4415= 说明,这是一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你会用竖式计算吗?指名板演,其余学生独立笔算。说说你是怎样算的?结合学生回答理解体会:先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5乘第一个乘数44,算出5幢楼房一共有多少户?再用十位上的1乘44,(追问学生:44写在什么地方?)算出10幢一共有440户,合起来一共有484户。并在板书上标出。3、师生共同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通过刚才的复习,你能说说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吗?学生交流:课件出示:先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乘第一个乘数;再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乘数;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二、新授:1、如果还有个小区月星小区也有15幢楼,平均每幢住144户,那么月星小区一共住了多少户?问:要求月星小区一共住了多少户,怎样列式?学生口答,教师板书横式。2、提问:这题和刚才的乘法有什么相同与不同的地方?先说说相同的地方是什么?再说说不同的地方,结合学生回答,得出第二个乘数都是两位数,现在第一个乘数是三位数,揭示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3、列竖式怎样算?(停顿几秒后)指名回答,学生说完他的想法后教师说:和他一样想的请举手。就按你们的想法列竖式计算。4、集体练习,指名板演。5、结合板演,全班交流。指名说说你是怎样想的?教师结合学生回答板书(略)。追问:720表示什么?1440表示什么?6、谁再来说说这题是怎样计算的?学生回答,教师课件演示计算过程。7、总结:今天新学的三位数乘两位数是怎样计算的?(课件再次出示计算方法)8、比较:三位数乘两位数与两位数乘两位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A、都是分别用第二个乘数的个位上的数与第一个乘数相乘,再用第二个乘数的十位上的数与第一个乘数相乘。(也就是乘的顺序相同)(B、第二个乘数的十位上的数与第一个乘数相乘时,所得的积的末尾都要与上次所得积的十位对齐。)C、最后都要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不同的是什么? 三、巩固提高,解决问题。 1、第1题的第1和3小题。(1)出示第1小题,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全班交流:让板演的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2)再来一题,看谁算得又快又好。展示学生作业纸,让学生说说计算想法。(3)提问:结合刚才的计算,谁再来说说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2、第4题,把苹果的“42千克”改成“41千克”学生读题,指名说图意。提问:要求每种水果各卖了多少元,就是求什么?怎样求总价?指名交流:总价=数量单价 学生独立计算、填表。交流时,重点讨论苹果的总价和橙子的总价。这个三位数有什么特点?(中间有0),在第一次所得的积中,十位为什么是0?而第二次所得的积中,为什么不是0?完成第1题的第2小题。指名板演,其余独立完成。3、第2题。(1)出示题目,要求学生先独立判断,在下面的括号内打“”或“”(2)全班交流:对还是错?错在哪里?(3)请你把错在旁边改过来。(4)展示学生作业。4、结合刚才的判断和改正错题的过程,你认为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时要注意什么?指出: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一要注意每次相乘积的末位与要乘数的哪一位对齐;二要注意三位数中间有0 时,不能漏乘;三要注意不能忘记每次计算时的进位。5、出示: 14213。组织学生讨论:14213怎样列竖式?你是怎么想的?指出:两个数相乘,一般把数位多的写在上面比较简便。独立计算,指名板演,集体校对。四、课堂总结,反思提高。我们是怎样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回想一下,你是通过以前学过的什么知识来学习今天的新知识的?看来我们可以根据原来的知识来学习新知识,那么现在学习了三位数乘两位数,你会算四位数乘两位数吗?在黑板上板书:214415,怎样算,谁来说一说?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到:只要乘数是两位数,都可以这样算。二次备课板书设计:三位数乘两位数4415= 660(户) 14415=2160(户) 21441544 144 15 15220 44 5720 144 5=72044 44 10144 144 10=1440660 2160 教后反思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2) (p2-3)教学内容:苏教版第八册第2页第3页教学目的: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2、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分别感受一些常见数量关系,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让学生体会计算在日常生活里的应用,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教学过程:一、口算练习 “想想做做”第5题。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指名学生口答。统计准确率,帮有错的同学分析错误原因,订正。讲解这些口算题目中大部分题目的特点。(乘数末尾有0)简单说说口算方法。二、笔算练习 1、集体练习78312(1)如何简便地列竖式,注意数位对齐。(2)怎样进行计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怎样?(3)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那么,两次乘得的积是多少?表示几个几?2、自己练习,每一排一小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34321 56212 34534 26456 13258 56712 89143 24523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板演。选2题让学生说说笔算的过程。统计正确率,帮有错的同学分析错误原因,帮助订正。三、解决问题 “想想做做”710第7题学生读题后试着独立解决。指名回答,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通过交流,学生明确:速度时间=路程。第8题读题后教师对“人均月收入”和“人均年收入”的含义略作解释。引导学生选择必要的信息独立解决问题。第10题学生读题看图了解题目所提供的信息及要解决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已卖出的”要按“每个16元”计算,而“剩下的”要按“每个13元计算”。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回答,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四、思考题学生尝试练习后教师讲解。不对所有的学生作要求。五、课堂作业 “想想做做”第6、9、10题。二次备课板书设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78312=2160 3 1 2 7 8 2 4 9 68个312 2 1 8 4 70个312 2 4 4 3 6 78个312教后反思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1)(p4-5)教学内容:苏教版第八册第4页第5页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乘数末尾有0的笔算经验,学会用简便方法计算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2、通过计算、比较,让学生在实际计算中感知积的变化规律,帮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简便算法的依据。教学过程:一、回忆乘数末尾有0的口算。P2 第5题。回忆昨天讲解的,这些题目的特点是什么?乘数末尾有0,你是怎样进行口算的?今天,我们要用这样的方法学习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板书课题)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出示挂图,提问:从图上知道些什么,要求“每天大约能释放出氧气多少克”算式怎么列?指名学生回答,板书:85015=三、尝试练习,解决问题。1、85015=? 用竖式怎样算,请同学们在自备本上试一试。学生尝试练习,教师了解学生做的情况。 指名学生板演(两种不同写法)提问:这两种方法都对吗?那么哪一种简便?我们通常都用这种简便方法表示。2、完成“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板演。小组交流:像这样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竖式怎样写比较简便。通过交流,学生明确:像这样的题目,可以先用0前面的数相乘,再根据两个乘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几个0。四、巩固提高。完成“想想做做”的题目1、第1题。重点让学生说说积的末尾0的个数是怎样确定的2、第3题。要求学生一组一组对比着计算。指名学生回答,交流每组题的不同点,使学生认识到:几十几乘几百,几百几十乘几十都可转化成几十几乘几十来计算。3、第4题。读题,告诉我们什么?要求什么?你会列式吗?学生自己列式。五、课堂作业:“想想做做”第2、4题。二次备课板书设计: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85015=两个竖式(略)教后反思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2)(p5-6)教学内容:苏教版第八册第5页第6页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乘数末尾有0的笔算经验,学会用简便方法计算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2、通过计算、比较,让学生在实际计算中感知积的变化规律,帮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简便算法的依据。教学过程:一、口算。学生独立完成P6 第7题。学生开火车核对答案,统计全对的同学。重点说说口算方法。二、对比练习。1、完成第6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和同桌说说每一组题目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核对答案,说说计算方法。以第1组题目为例,比较并引导小结:(1)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2)两数相乘,一个因数扩大若干倍,另一个因数缩小相同的倍数,积不变。2、完成第5题。学生自己完成表格。再按题目要求进行对比。引导发现:一个因数有什么变化?另一个因数有什么变化?积有怎样的变化?小结:两数相乘,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A倍,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B倍,积就扩大或缩小AB倍。补充:1400200,看看是否有这样的规律。三、综合练习。1、完成第9题。读题,分析题目的数量关系。学生自己提问题。2、完成第10题。学生交流。四、布置作业。第8、10题。二次备课板书设计: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后反思练习一(1)(p7)教学内容:苏教版第八册第7页教学目的:1、进一步熟练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2、通过估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1、第1题 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 小黑板出示题目,指名学生回答,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 提问:谁来说一说,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怎样口算比较简便。 小结:乘数末尾的0先不看,把0前面的数相成,有几个0不看就在所得的积的后面添几个0。 2、第2题 学生在自备本上独立做,指名学生板演。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提问: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时要注意些什么? 3、第3题 小黑板出示题目 每个同学选一题估计一下结果大约等于多少? 指名回答,并说说是怎样估计的? 提问:三位数乘两位数我们一般怎样估计结果? 小结:把接近整十整百的数看作整十、整百数。 4、第4、5、6题 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让学生说说想的过程,帮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5作业设计笔算下面各题 35253 6746554176 46342 8746528434 二次备课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练习一(2)(p8-9)教学内容:苏教版第八册第8页第9页教学目的:1、进一步熟练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2、通过估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的多样化。教学过程:一、口算练习 20500 2510021043230 31201046040800 40200 13300 2007060900 10050 学生直接说得数 指名学生说,选3题让学生说说口算的方法。 提问: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怎样口算较简便? 二、完成练习1的710题 1、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要求分组做。 指名学生说得数 比较第1、2组题,说说每组两道题之间有什么联系? 引导学生说出:一个数连续乘两个数就等于乘这两个数的积。 比较第3组题。 引导学生说出:501个20相加,可以先算500个20是多少,再加上1个20。 2、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回答,集体订正,对运用第7题的方法进行简便计算的同学要给予表扬。如:36250=25049 12564=12588 3、第9题 读题后,帮助学生理解:一套单人课桌椅是指一张课桌和一把椅子。 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 4、第10题 指导学生看懂表格。 学生选择合适的信息解决问题。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让学生说说想的过程。5、作业设计:补充习题二次备课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