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设计2套.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216609 上传时间:2020-02-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设计2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设计2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设计2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设计2套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会分析人物形象和塑造人物方法能力目标:提高学生鉴赏小说的能力德育目标:使学生对别里科夫的形象引起憎恶,从而痛恨一切反对进步,阻碍社会发展的势力教学重点 分析别里科夫的人物形象教学难点 套中人的典型意义教学方法 启发探究式教学教学手段 计算机辅助教学教学步骤一、 导语设计本单元是我们非常喜欢的小说单元,前面已经学过几篇小说,相信同学们对鉴赏小说会有一定的心得,请同学们思考该如何去鉴赏一篇小说?生:可以从小说的三要素入手。分别为典型情节、典型人物、典型环境师:本篇小说的故事情节我们在本课前已经研究完成,关于典型环境文中很少涉及,我们主要从背景介绍获得。所以这节课主要任务是研究人物形象。二、 分析人物形象1、 读完这篇小说后,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个人? 别里科夫。2、 你认为别里科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用原文回答他是一个装在套子里的人。3、 从哪里体现出他是装在套子里的人? 他的外表,他的衣着打扮。4、 除了外表,他还有哪些生活习惯反映他是装在套子里的人?把雨伞、小刀等统统装在套子里;睡觉也蒙上头,坐上马车,支起车篷以及他的卧室布置。 作者虽然着墨不多,但这一人物“装在套子里”的特征已惟妙惟肖地刻画出来了,以上这些都是经过作者细致描绘所能看到的,是有形的套子。5、 有没有我们眼睛所看不到的套子呢? 职业上:教古代语言 老是歌颂过去 思想上:只相信政府的告示和报纸上的文章,对不合规矩的事闷闷不乐。 口头禅: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 可以说,这是他生活中的无形的套子。6、 在第一段中有这样一句:“事实上他所教的古代语言,对他来说,也就是雨鞋和雨伞,使他借此躲避现实生活。”为什么说别里科夫所教的古代希腊文也就是“雨鞋”和“雨伞”呢?这里面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暗喻。“雨鞋”、“雨伞”是他隔绝现实生活的套子,而他所教的古代语言也是为了躲避现实。实际上也是一种套子,只不过是无形的套子。 7、别里科夫为自己设置了那么多的套子,有有形的,又有无形的。为什么他总把自己装在套子里呢?请同学们联系当时的历史背景。 本篇小说写于19世纪末,当时的俄国革命风暴正风起云涌,行将灭亡的恐惧使沙俄政府及其代表的封建农奴主阶级更加残暴专制,实行高压统治,警察林立,密探出没,冤狱遍布国中,大批革命者被流放,进步报刊被查封,政府对舆论的钳制日益加紧,告密之风日益盛行,许多要求自由的人惨死于政治迫害。所以说别里科夫怕的是沙皇政府的高压政策以及新生事物,所有这一切,他只好把自己深藏于套子中。8、 别里科夫是否仅仅为自己设置了套子? 找生读出文中相关内容。(在教务会议上,他那种慎重,那种多疑)由此得出结论套子起的主要作用就是保护自己,再就是辖制别人。9、小说中描写别里科夫每天回到家都是什么状态?这样一个胆小如鼠,弱不经风的人,全城的人为什么都怕他呢?为什么他能辖制全城呢? 战战兢兢,六神不安。别里科夫代表的不仅仅是他自己,从他的无形的套子可以推断出他的言行和思想都与沙皇专制制度一致,是沙皇政府的忠实拥护者。虽然当时革命形势风起云涌,但旧势力还非常顽固,周围的人还没有勇气与他斗,所以都怕他,受他辖制。10、 通过以上分析,能不能试着概括出别里科夫的形象。 沙皇政府的忠实拥护者,反动知识分子的典型顽固保守、害怕变革维护旧制度,阻碍社会发展三、套中人的典型意义1、小说中的主人公就是这样一个人物。他是沙皇专制主义制度的产物,但是在世界文学画廊中,套中人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人,而是代表了一类人,你能不能根据别里科夫形象概括出这一类人具有怎样的特点。 因循守旧害怕变革畏首畏尾阻碍社会发展当我们再遇到这样的人,就知道他是典型的套中人,就要同这样的人作斗争。2、虽然说在当时全城的人都受别里科夫的辖制,但有没有人敢出来与之斗争呢?作者塑造这样的人物形象有什么意义呢?别里科夫代表的是沙皇专制统治的旧势力。柯瓦连科代表的是向往民主与自由的进步力量,是新思想的代表。二人的冲突反映的正是新旧思想的斗争。斗争结果是柯瓦连科取得胜利,象征着进步力量对反动势力斗争的胜利。 四、幽默讽刺艺术 像别里科夫这样深入人心的形象又是怎样塑造的呢?1、 人物形象的漫画化。2、 反差鲜明的对比五、探究与思考 在现实生活中,是否也有这样那样的“套子”?该如何正确对待社会中的各式套子?六、总结 本节课主要分析了别里科夫的人物形象,认识到当时沙皇统治的反动与黑暗,并且领略了作为批判现实主义大师-契诃夫驾驭语言的深厚功力。让我们从这个可笑怪诞的外表认识到他所代表的保守腐朽思想,对于我们如何对待现实中的套子,给予有益启示。七、作业 运用幽默讽刺手法描写生活中的一个人物。八、板书 装在套子里的人 套子 有形 别里科夫 无形 讽刺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1、了解作者及背景。 2、熟读课文,分析结构。 3、了解沙皇统治下御用文人的丑恶嘴脸。 教学重点:了解背景,熟记文学常识。 教学难点:理清层次并准确概括层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学过的小说,塑造了行侠仗义,该出手时就出手的花和尚鲁智深;聪明敏感的千金小姐林黛玉;温柔善良的水生嫂;受封建压迫的苦命的祥林嫂;可悲可叹的孔乙己;中举发疯的范进形形色色,林林总总,都免不了打上时代的烙印。今天,我们还要学习这样一位被时代烙印了的人装在套子里的别里科夫。 二、作者简介:契诃夫(18601904)是19世纪俄国最后一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优秀的短篇小说家和剧作家,一生创作了3470多篇小说,有“短篇小说之王”之称。著有第六病室、带阁楼的房子套中人、姚内奇。剧本万尼亚舅舅樱桃园。 三、背景介绍:19世纪末。正处在无产阶级革命前夜,工人运动逐渐展开,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刺身亡,三世即位后加强了恐怖统治,警察和暗探密布俄罗斯,大批革命者被流放,进步报刊被查封,政府对舆论钳制日益加深,告密之风日益盛行,许多要求自由的人惨死于政治迫害,在这种禁锢的比罐头还严密的专制制度下,沙皇政府的忠实卫道者,也极力维护沙皇的反动统治,他们死守着旧有的阵地,仇视和反对一切新鲜事物,这种人不但出现在官场上,而且出现在知识界,契诃夫的套中人描述的就是这样一个人物形象。 四、疏通字词: 1、查词典完成下列词语解释 辖制:(管束)孤僻:(孤独怪僻) 歹毒:(阴险狠毒)讥诮(冷言冷语嘲讽) 安然无恙:(平安,没有什么毛病和事故) 祈祷:降服谗言噩梦滑稽 周济:对穷困的人给予物质上的帮助。 撮合:从中介绍促成。 讥诮:冷言冷语地讥讽。 六神不安:形容惊慌焦躁不安宁。 六神:道教指心、肝、肺、脾、胆、肾六神。 五、读课文疏通情节: 一、介绍别里科夫及其套子(1-5) 序幕生活套(1)、思想套(2)套己 二、别里科夫的恋爱 (637) 开端:怂恿(67) 发展:漫画、骑车(817) 套人 高潮:争吵(1836) 结局:失败(37) 三、别里克科夫之死(3840) 尾声 套死 六、分析主题:揭示沙皇政府的黑暗,别里科夫的愚昧,呼唤自由的空气。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1、了解别里克科夫形象,体会文章主题。 2、学习文章抓住外貌、语言、动作刻画任务的方法。 3、了解沙皇专制制度的本质。 教学重点: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主题。 教学难点:学习文章抓住典型语言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步骤: 一、导入: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来反映现实生活的,要使一个人物活化必需借助于手段:肖像、语言、心理、动作等正面刻画以及环境等外在因素的侧面烘托,那“小说之王”是如何活化别里克科夫这个套中人呢?我们来共同探讨装在套子里的人。 二、分析人物形象 1、谈谈你眼中的别里克科夫? 他是沙皇制度下的忠实良民、忠心拥护者、卫道士,他守旧、落后、严守规矩,害怕出乱子,害怕变革现有的一切,而他的所作所为在客观上起着为沙皇助纣为虐的作用。他用僵化的思想模式,道德规范辖制着大家,他既是受害者又是害人者。他是一个受沙皇专制制度毒害的可怜又可悲,可憎又可恨的人。 2、小说怎样塑造这个人物? 集中表现在他的套子。 服装套:雨鞋、伞、棉大衣、表、小刀、脸、眼、耳朵。 思想套:告示、报纸、法令、常规、规矩 行为套:摇摇头、低声说、心慌、一个劲、慎重、多疑、唉声叹气、垂头丧气 语言套: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 环境套:卧室、床、帐子、被子、门、炉子、厨房 3、这些套子对他有什么影响? 他用套子套己也套人。有他在,人们不能自由言论,因为他把一切不合“规矩”的言行报告校长。此外,他反对一切新生事物。同事骑车交游。他认为大逆不道,怕教室吵闹出乱子就建议开除“彼得洛夫和叶果落”。他就象是一只背着重重的壳的蜗牛,胆小、多疑、封闭、守旧,整天战战兢兢、六神无主总是害怕生活中的新事物,害怕社会变革,害怕动摇了旧秩序。极力维护现行的秩序,当外界发生变化的时候他就缩进自己的壳里 4、全城的人又为什么都怕这个胆小如鼠弱不经风的人呢?为什么他能管制全城呢? 全城的人怕他,向他妥协,(课文第4段的原句用了八个“不敢”,“全城人战战兢生活了10年到15年” ,让学生咀嚼体味)是因为他的言行与思想都是与沙皇专制制度一致的,他自觉维护着旧制度旧思想。周围的人还没有勇气敢与他斗,所以都怕他,受他辖制。别里科夫的可恨在于,他不但要把自己装在套子里,而且还想把周围的一切也装进“套子”里。这两种“怕”表面上是矛盾的,但只要我们结合当时的情况想一想,就会发现总根源都是沙皇专制制度。别里科夫所依附的沙皇统治,一方面是极力加强反动统治,在全国造成了沉重压抑的气氛;另一方面又是行将灭亡,摇摇欲坠。革命的风暴还未到来,大多数人还感到迷茫,不敢起来斗争,所以别里科夫还能“辖制”全城。 5、别里克科夫最后的结局怎样? 他死了。最终死在自己的套子里了。 6、小说通过怎样的矛盾冲突来展示他的悲剧? 恋爱。通过恋爱时间来展示“套子”的危害。 学生阅读第二部分,讨论别里科夫结婚的原因? 别人撮合,华连卡表示好感。 华连卡长得不坏,招人喜欢,出生较高有田产。 华连卡是第一个待他诚恳而亲热的人。 小结:以上种种均为外在因素或外在诱惑,不是他内心真正产生爱意,他准备结婚只是昏了头。 7、这件婚事成了吗,为什么? 答:没有。因为有人画了幅漫画。华连卡骑自行车。这触犯了别里科夫的套子,他不能接受新事物,与生机勃勃的现实生活格格不入。所以,迂腐、多疑、慎重的别里科夫就一本正经地找华连卡,妄图用自己的套子去套住她。结果华连卡不在,一向讨厌他的科瓦连科与他谈话,话不投机被科瓦连科推下楼梯,所以婚事失败了。更致命的是这一幕恰好被回来的华连卡看到,率真的她大笑三声,别里科夫的命运在这笑声中结束了。他永远地装进了自己的套子中。 小结:小说集中笔墨刻画了别里科夫婚事的波折,将两个性格截然不同的人放在一起,让保守落后的别里科夫承受新事物的冲击,让最怕出乱子的人承受了他认为的最大乱子,将别里科夫送入自己的套中牢牢地被套住,再也拔不出来。就在这一推一笑,一滚一死中展现了新旧良种势力的斗争,新势力轻而易举地灭掉了旧势力,表现了旧势力的必然灭亡和新势力的旺盛力量。 8、自读与讨论最后两段 学生个别朗读最后两段,学生画下关键语句,并思考其含义。 提问:(1)别里科夫死后,大家有什么反应? 明确:大快人心,从心里感到自由。 (2)但为什么一个礼拜没完生活又恢复旧样子了呢?课文最后一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 讨论归纳:只要沙皇专制度没有推翻,就会在这块土壤上不断滋生出新的别里科夫,所以生活还是老样子。作者启迪人们,沙皇专制统治不推翻,腐朽的思想不铲除,就永远存在着别里科夫这样的人物,生活就不可能自由快活。必须从根本上推翻沙皇的腐朽反动的统治。 9、讨论小说塑造这个人物的意义何在? 揭示沙皇专制制度对人们思想的禁锢毒化,号召人们推翻沙皇专制统治。6、讨论课文中三、写法分析 讽刺手法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请同学结合课文中的实例来讨论讽刺手法的运用。 归纳:讽刺是用漫画或嘲讽的语言描绘刻画对象,以达到否定和贬斥的效果。课文中的讽刺有以下一些特色: 夸张的语言和漫画式的勾勒,如大热天穿雨鞋带雨伞,穿暖和的棉大衣,从楼上摔下却安然无恙。反映人物的迂腐可笑。 揭示人物荒谬的生活逻辑。如别里科夫将教师骑自行车与学生用脑袋走路联系起来,反映他腐朽落后,害怕变革的思想。 含蓄的对比,如别里科夫辖制着全城,人们都战战兢兢,反过来他自己又是战战兢兢不能入睡。这些描绘和刻画真是入木三分,暴露和批判了别里科夫腐朽丑恶的灵魂。同学们读这类文章,笑过以后要将目光深入到人物的内心,认真进行思考,才会有所悟,有所得。 除了讽刺以外,作者还用了一些传神的细节来表现人物,这和前面守财奴的写法有异曲同工之妙,请大家找一两个例子作说明。 四、总结归纳,提升认识 对照本课教学目的,再回到前面认真阅读预习提示,加深理解,每一位同学作简短的自我学习小结。 教师点拨要点: 别里科夫形象及其时代意义(主要内容见预习提示)。 讽刺手法及细节描写的运用。 简短的篇幅里包含了深刻的思想内容,平凡的故事里表现了有重要意义的主题。 五、拓展作业 1、用幽默讽刺的手法描写生活中的一个人物或描述自己或身边的人身上的“套子”,学习使用幽默讽刺的手法来表现生活。 2、课外选读读本上或其他文学刊物上两篇反映生活现实的微型小说,并作简要的评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