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四 第二板块 旅夜书怀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客至学案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216480 上传时间:2020-02-1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四 第二板块 旅夜书怀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客至学案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四 第二板块 旅夜书怀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客至学案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四 第二板块 旅夜书怀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客至学案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旅夜书怀咏怀古迹五首(其三)客至一、字音识记1万壑(h)2.青冢(zhn)3环珮(pi) 4.琵琶(p)(p) 5飧(sn) 6.旧醅(pi)二、词语释义1危樯独夜舟:高高的桅杆2星垂平野阔:星空低垂3名岂文章著:显著4生长明妃尚有村:即王昭君5一去紫台连朔漠:即紫宫,皇宫;北方沙漠之地6独留青冢向黄昏:即昭君墓7画图省识春风面:略识8花径不曾缘客扫:开满花的小路9蓬门今始为君开:蓬草做成的门,意思是房子简陋10盘飧市远无兼味:熟食11樽酒家贫只旧醅:未过滤的酒12隔篱呼取尽余杯:叫过来三、名句背诵1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2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3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4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对应学生用书P30旅夜书怀整体感知一、相关背景 “安史之乱”时,杜甫一度寄住在成都,靠朋友严武接济。唐代宗永泰元年(765),严武去世,在成都无所依靠,杜甫决意携带家人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在经过渝州(今重庆市)、忠州(今重庆市忠县)时,他写了这首诗。二、内容提要这首诗通过对旅途月夜景色的描写,勾勒出一种孤独、凄冷、绝望的境界,抒发了诗人身世不遇、漂泊无定的悲愤心情。三、写法借鉴1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前两联写景,诗眼在“独夜舟”三个字上,其余全属烘托。第一、二句展示了诗人的境况,第三、四句承“夜”字写诗人所见景色。诗人这时已到垂暮之年,他的好友李白、高適、严武等又相继去世,这使他的孤独感与日俱增。诗人的万千思绪都蕴含在这景物描写之中。2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相结合第五、六句写出了诗人极度愤慨之情。第五句说明作者志向未申,反而因文章而扬名;第六句诗人以自嘲口吻诙谐地说出自己政治理想不得实现的愤慨。末尾两句“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触景生情,以景自况,运用形象的比喻收束全诗。诗人以天地间一只形单影只的沙鸥来寄托自己功业未成的慨叹,表现了诗人内心漂泊无依的感伤和凄怆之情。重点揣摩1“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营造了怎样的意境?参考答案:孤弱的细草在无边的风里飘摇不定,孤立突兀的危樯和孤独的小舟对抗漫漫的长夜,作者通过写月夜江中行舟的所见所感,营造了一幅凄冷、悲凉的画面,表达了诗人的困苦、孤寂之情。2如何理解“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一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参考答案:诗人认为一个人闻名于世不能靠诗文写得好,应该靠为国为民的政绩。做官应到年老体弱多病才退休,而不应因受排挤而去职。这两句表达了对自己无法实现“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的悲愤心情。3“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一句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参考答案:塑造了一个孤独寂寞、漂泊异乡、苍老多病、穷愁潦倒的诗人形象。咏怀古迹五首(其三)整体感知一、相关背景 咏怀古迹五首是一组七言律诗,作于大历元年(766),是杜甫在夔州和自夔州赴江陵途中陆续写成的。此为第三首,是杜甫出川至归州(今湖北秭归)、江陵途中所作。二、内容提要 “咏怀古迹”就是“怀古”,“咏”“怀”二字都是动词,意为歌咏怀念,题目之意就是歌咏和怀念古迹。 这首诗通过写昭君的身世遭遇,突出昭君的怨恨,咏古迹以感己怀,在抒写昭君的怨情中,诗人也寄寓了自己怀才不遇的身世之慨。三、写法借鉴1借“人”寄“情”诗人当时正“漂泊西南天地间”,远离故乡,处境和昭君相似。虽然他在虁州,距故乡洛阳偃师一带不像昭君出塞那样远隔万里,但是“书信中原阔,干戈北斗深”,洛阳对他来说仍然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地方。他寓居在昭君的故乡,正好借昭君当年想念故土、月夜魂归的形象,寄托自己思念故乡的心情。2注重炼字炼句如首联中的“赴”将迤逦不绝的千山万壑陡然间写活了,既有飞动之势,又有变幻之姿。如颔联中的“一”与“独”同义互文,将昭君生前的寥落、死后的孤寂,写得入木三分。“紫台”对“青冢”,“连”对“向”,“朔漠”对“黄昏”,写尽了昭君一生的悲剧。重点揣摩1有人说首联“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中“赴”字用得特别妙。请加以赏析。参考答案:诗人采用拟人的写法,构想出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的雄奇壮丽的图景,这里则用一个“赴”字突出了三峡山势雄奇生动。2诗中王昭君的形象有何特点?杜甫写昭君的“怨恨”寄托了怎样的情怀?参考答案:本诗塑造了美丽、孤独、思乡和幽怨的女子形象。杜甫时年55岁,“美人迟暮”之感与日俱增。昭君入宫被妒,杜甫入朝被妒,遭遇何其相似,所以借王昭君之事抒写自己怀才不遇的悲愤。客 至整体感知一、相关背景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杜甫在友人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外的浣花溪畔建了一所草堂,暂时定居下来。因为有友人的接济,杜甫一家人的生活比较安定,充满了乐趣。春意盎然的一天,崔县令登门拜访,诗人喜出望外,于是写下了这首欢快明丽的客至。二、内容提要这是一首洋溢着浓郁生活气息的叙事诗,表现了诗人诚朴的性格和喜客的心情。三、写法借鉴1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诗人不惜以半首诗的篇幅描写待客情节,不仅具体展现了酒菜款待的场面,还出人意料地突出了邀邻助兴的细节,精彩细腻,语态传神,表现了诚挚率真的友情。诗人把门前景、家常话、身边情编织成富有情趣的生活场景,因而生活气息浓郁,处处充满了作者待客的一片深情。2全诗结构严谨,浑然一体诗的篇首以“群鸥”起兴,篇尾以“邻翁”作结。在结构上,作者兼顾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从空间上看,从外到内,由大到小;从时间上看,则写了迎客、待客的全过程。衔接自然,浑然一体。3语言质朴自然,明白如话综观全诗,语势流畅,除“盘飧”、“兼味”、“樽酒”之外,其余语句都没有太大的障碍,尤其是尾联虚词(“肯与”)和俗语(“呼取”)的运用,更是明白如话。另外,诗歌采用第一人称,表达质朴流畅,自然亲切,与内容非常协调,形成一种欢快淡雅的情调。重点揣摩1赏析“舍南舍北皆春水”中的“皆”字。参考答案:“皆”字写出春江水势涨溢的情景,给人以江波浩渺、茫茫一片之感。2“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描写景物,在空间上有何变化?体现了作者什么情感?参考答案:颔联由外转内,从户外的景色转到院中的情景,引出“客至”。用与客人谈话的口吻,增强了生活实感,表现了诗人喜客之至,待客之诚。对应学生用书P112一、基础巩固1下列诗句对仗最工整的一项是()A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B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C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D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解析:选CA项,“怪禽”为动物,“旷野”为自然景象,而“落日”和“行人”分别为自然景物和人物,不能与上一句一一对应,所以对仗并不工整。B项,“荷笠”为动宾结构短语,对应位置的“青山”为名词;“斜阳”为名词,与之位置相对的“归远”为动宾结构短语,对仗并不工整。D项,“山暝”为主谓结构的短语,而“沧江”为名词或偏正短语,“猿”为动物,“夜”为时间、时令类,在工对中也是不能相对的,故D项也不工整。C项,“感时”和“恨别”都为动作,同为动宾结构,“花溅泪”和“鸟惊心”都是描写花鸟类,“溅泪”和“惊心”词性和类别也很工整,且都巧妙地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对仗不但工整而且巧妙。2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环珮空归月夜魂(这里指代王昭君)B千载琵琶作胡语(胡人的语言)C分明怨恨曲中论(诉说)D盘飧市远无兼味(重味,多种味道)解析:选BB项,“胡语”指胡人的乐曲。3下列各句中吟诵的对象是杜甫的一项是()A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B世上疮痍,诗中圣哲;人间疾苦,笔底波澜。C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D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金石录里漱玉词中文采有后主遗风。解析:选BA项是李白,C项是白居易,D项是李清照。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杜甫旅夜书怀中“_,月涌大江流”,写景雄浑阔大,历来为人所称道。(2)_,天地一沙鸥。(3)画图省识春风面,_。(4)_,分明怨恨曲中论。(5)花径不曾缘客扫,_。(6)_,隔篱呼取尽余杯。答案:(1)星垂平野阔(2)飘飘何所似(3)环珮空归月夜魂(4)千载琵琶作胡语(5)蓬门今始为君开(6)肯与邻翁相对饮二、拓展阅读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客从杜甫客从南溟来,遗我泉客珠。 珠中有隐字,欲辨不成书。 缄之箧笥久,以俟公家须。 开视化为血,哀今征敛无。注泉客珠:指珍珠。泉客,传说中的人鱼,相传它们流出的眼泪能变为珍珠。佛教传说,有些珠子中隐隐有字。箧笥:指储藏物品的小竹箱。(1)这首诗讲述了一个故事,请简述这个故事。答:_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这首诗的主题相对隐晦,诗歌讲述了一个故事,以象征手法来谴责统治集团的苛刻搜刮。解答本题时,既要简述诗歌讲述的故事的梗概,还要揭示诗中“欲辨不成书”“哀今征敛无”两个关键诗句蕴含的深意。 答案:有客人从南海来,送我珍珠;珍珠里隐约有字,想辨认却又不成字;我把它久久地藏在竹箱里,等候官家来征求;但日后打开箱子一看,珍珠却已化成了血水,可悲的是我现在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应付官家的征敛了。 (2)从全诗看,“珠中有隐字”、珍珠“化为血”各有什么寓意?答:_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这首诗通过讲述“泉珠化血”的故事,对统治者搜刮民脂民膏的行为做出了血泪控诉。“珠中有隐字”“开视化为血”语带双关,寓意深刻。考生在分析时,应抓住“隐字”和“化为血”这些关键词,联系诗歌的主题思想来阐述。答案:“珠中有隐字”,寓意为百姓心中有难言的隐痛。珍珠“化为血”,寓意为官家征敛的实为平民百姓的血汗。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发 阆 中注杜甫前有毒蛇后猛虎,溪行尽日无村坞。江风萧萧云拂地,山木惨惨天欲雨。女病妻忧归意速,秋花锦石谁复数?别家三月一得书,避地何时免愁苦?注此诗作于763年(安史之乱末年)秋冬,杜甫由阆中回梓州(今四川三台)途中。(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首联二句写蛇虎为患,人烟稀少,无村落可歇息躲避。B颔联二句写溪行之景,风狂云低,山树悲惨,即将下雨。C颈联中“秋花锦石”说明作者此时很欣赏两岸及水中景物。D杜甫为避难而流寓异地,辗转已多年,故有“何时”之叹。E从诗中可知,诗人的女儿病了,自己又流寓异地,其情甚苦。解析:选BCB项,对颔联中的“惨惨”理解错误,当解为“昏暗、阴森的样子”。C项,“很欣赏两岸及水中景物”错误,后文“谁复数”说明作者没有心情欣赏。(2)“愁苦”是本诗的诗眼,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愁苦”之情的?请联系全诗简要分析。答:_答案:以景衬情,首联以毒蛇猛虎之景,颔联以云迷雨暗之景衬托愁苦之情;叙事抒情,颈联叙“女病妻忧”之事,尾联叙“别家三月一得书”之事,抒发愁苦之情;直抒胸臆,尾联“避地何时免愁苦”直接表达结束辗转流浪之愁苦的愿望。三、语言表达7根据具体语境在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诗句。随便翻阅杜诗,都可以读出大把大把的泪水来:杜甫为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而哭,“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为百姓颠沛流离、家破人亡而哭,“_”;为国家烽烟四起、兵革不断而哭,“_”;为英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而哭,“_”;为壮士赴汤蹈火、万死不辞而哭,“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他的泪水是滔滔雄波滚滚岩浆,一滴滴都是沥血大爱,一声声都是冲霄大恨,不哭则已,一哭,往往成为虎吼龙吟,感天动地的绝唱!杜甫哭父老乡亲艰难苦恨,哭山河破碎国家分裂,哭英雄志士抱负成空唯独不哭自己,他心中装着祖国和人民,他忘记了个人的生死安危。杜甫是一个大英雄,巨笔写信史,铁肩担道义,壮哉杜诗!答案: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8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德国的集中供暖采取分户热计量收费。供暖公司根据数据收费,多用多交,少用少交。因此在德国,人们都习惯在出门前或入睡前调小暖气用量,如果家里长时间没人就直接关掉暖气阀门,这样既能省钱也能避免浪费。可见,只有分户热计量收费才能够解决浪费热资源的问题。我国的集中供暖存在一定程度的资源浪费问题,这一定会影响我国的市政供暖温度。如果采用分户热计量收费的方式,就一定会带来我国供暖温度的大幅度提升,因此,分户热计量收费的事要尽快提到日程上来。不是只有分户热计量收费才能够解决浪费热资源的问题。_解析:题干要求指出文段中推断存在的问题,在分析时要从逻辑关系的角度切入,要注意因果之间的逻辑关系,资源浪费与供暖温度之间并无因果关系,所以集中供暖存在资源浪费问题,并不一定会影响我国的市政供暖温度;采用分户热计量收费的方式,可以避免资源浪费,但并不一定会带来供暖温度的大幅度提升。答案:(示例)集中供暖存在资源浪费问题,并不一定会影响我国的市政供暖温度。采用分户热计量收费的方式,并不一定会带来我国供暖温度的大幅度提升。素材一杜甫的政治忧患,根源于他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根源于“再使风俗淳”的理想。杜甫面临的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是唐王朝由盛而衰的转折时期。一切不合理的现状,都进入了他忧患的视野。而国家民族的衰微,则是他忧患的核心。杜甫的政治忧患反映了一种社会良知的责任感和忧国忧民的情怀。应用角度该材料可应用于与“忧患意识”“社会良知”“责任”“遭受冷遇”等相关的作文的写作中。以天下为己任的杜甫,怀着“再使风俗淳”的理想,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里,国家民族的衰微,自然成为他忧患的核心。他的忧患反映了他的责任感和忧国忧民的情怀,他虽因多种原因并没有得到执政者的重视,但仍是入世者的楷模。素材二“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杜甫热爱人民,关心民众生活,为他们的不幸而忧患重重。在中国文学史上,并不乏关心民生的诗人,那些伟大的或优秀的诗人们,常常都表现出对人民的关心和热爱之情。但是,像杜甫这样,由感同身受而引发的对人民苦难的深切了解和关心的却并不多见。应用角度该材料可应用于与“关心民生”“理解”“为他人着想”“换位思考”等相关的作文的写作中。杜甫博大的胸怀,关注的是社稷苍生。“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想的是穷苦百姓;“安得广厦千万间”念的是天下寒士;“剑外忽传收蓟北”盼的是战乱尽平。素材三安史之乱,民不聊生,诗人避乱蜀地,草堂三间,枣树一株,不设樊篱,任邻家老妇打枣充饥,后杜甫离去,亲戚便设了围墙,不让老妇进入。杜甫给亲戚写信道:“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应用角度该材料可应用于与“人格”“善良”“悲天悯人” “人文精神”等相关的作文的写作中。儒家提倡“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而杜甫的伟大之处在于:“穷”也兼济苍生。自己的茅屋为秋风所破,辗转漂泊,却对一个处于社会最底层“无食无儿”的老妇人如此同情体恤,这是何等高尚的人格!这是何等善良淳厚的赤子之心!素材四杜甫始终不忘自己是儒家的信徒,“儒冠多误身”、“乾坤一腐儒”,他反复这样强调。他可能够不上政治家,但能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忠心耿耿为朝廷效力,这种使命感和责任感穷尽了杜甫的一生。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备受后人赏爱,可是又有谁知道,那每一个字都是他眼中的泪呢?他“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自己再怎么穷途潦倒,也要为百姓的疾苦呼吁,当人们都在为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生离死别洒下同情的泪水时,杜甫却看到了石壕村里这对老夫妻的生离死别,他们不善于吐露无法承受的悲哀,只会默默地哭泣,因为他们是弱者。杜甫捧着时代的血泪,反复提炼,用沉重的笔触写出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世界上只要还有不合理的贫富对立,这两句用红宝石拼成的诗句,就将永远使人警醒。诗人总是这样推己及人,使自己从被苦难压扁的目光中撑出一片树荫,苦苦地为别人遮风挡雨,于是有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千古名句。诗人用如此广大的心胸关怀最底层的穷人时,他自己也正是一个无靠的穷人,最终就穷死在湘江上的一条船里。应用角度上述材料可应用到与“爱国”“责任”“博爱”“信仰”“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大与小”等相关的作文中。素材五杜甫的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应用角度这是杜甫在血气方刚、意气风发的二十四岁时写的言志诗。这首诗含蓄地揭示出青年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自信满怀,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可用于与“自信”“信念”“不怕困难”“雄心和气概”等相关的作文里。浣花溪畔落沙鸥有这么一位诗人,他有豪情万丈,志在报国,他渴望“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然而苍天弄人,他一生数起数落,郁郁不得志,在友人的庇护下,于蜀中浣花溪畔看尽群鸥翻飞。这就是你吗,一代诗圣,壮志凌云的杜甫?你少年好学,漫游吴越,遍览齐赵,过着“裘马轻狂”的生活,真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已过而立,进京赶考,终因小人阻挠而功名难就。长安十年,困顿潦倒,三次献赋,一片至诚。安史之乱,兵荒马乱,仍未能消除热情,只身一人,迢迢千里,奔赴灵武,只为能在新即位的肃宗之前一展才华。拜得左拾遗之职,是你的夙愿,也是你的执着,然而你为人耿直,重情重义,便是你遭人攻击的一个致命弱点。当房琯获罪,被贬入狱时,你急疏肃宗,竭力相救,于是,你冒犯龙颜,你触怒小人,直至被贬为华州司马参军,是你的宿命、你的无奈。遭遇的坎坷至此,便只能挥别朝廷,经秦入蜀,在蜀地找一片属于自己的无奈天空。成都草堂中,你似乎找到人生的快乐。“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在浣花溪的潺潺流水中,你送走了五载春秋。你不再需要四处觅封侯,不再需要提防小人。“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其乐融融,不亦乐乎。严武之死,将这恬淡宁静的生活终结。告别浣花溪,你开始新的漂泊。一叶孤舟,载着孤寂的你,别蜀出峡,漂泊于长江之上。“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月夜,你一人站在船头上,眺望远方,你是否想起了浣花溪畔的日子,你是否记起了家人,你是否记起了严武君?回首往日,你还有雄心壮志,吟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吗?在唐朝由兴盛急遽走向衰败的时代,你崇高的政治理想、伟大的才情抱负,终究还是被碰得头破血流。你饱尝现实社会的冷酷,悲叹自己命运的多舛,真可谓“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是的,你一生就像沙鸥,四处游荡,有家难回,骨肉分离,仕途坎坷,屡被贬黜。你没有李白那样洒脱,能“斗酒十千恣欢谑”;你也永远不会豪迈地宣告“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因此,你只能沉郁,你只能压抑,只能在儒家忠君思想的禁锢下,一面同情百姓的疾苦,一面又常常为帝王辩护,你的人生就是在这样的痛苦矛盾中磨砺着。当你拖着病体独自登上江边的高处时,九九重阳,一派萧条,“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大气磅礴,更是悲凉沉郁。当你再逢李龟年时,江南风景依旧,但已是物是人非。“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无尽沧桑无尽凄苦全在其中。一生的落魄潦倒,最后的孤单飘荡,最终只能在江湘舟中默无声息地终结。你走了,告别了人世间的冷酷辛酸,这对于你,是一种释然吗?点评杜甫是一个悲苦的诗人,他见证了大唐王朝由兴而衰。作为一个热爱国家、关心民众疾苦的知识分子,他有过“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壮志情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抱负和理想,也有过“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处处潜悲辛”的忍辱和辛酸。他饱尝颠沛流离、孤身漂泊之苦,在朋友的接济之下安身于草堂。然而,苍天弄人,连一难挡风遮雨的草堂也吝于给他,他只能继续游走在人生的路途中,孤独而凄凉地漂流在长江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