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平遥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216354 上传时间:2020-02-1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平遥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山西省平遥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山西省平遥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平遥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历 史 试 题本试卷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33小题,每小题2分,共66分)1“它不仅是举世闻名的中国古代水利工程,也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区。20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效益,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它指的是A大运河 B郑国渠 C都江堰 D赵州桥2.北朝推行均田制,规定年满15岁男子依照制度占有一定数量的耕地,按户缴纳赋税,并要求男子达到l5岁、女子达到13岁,必须嫁娶,不得拖延。均田制的目的是A.抑制土地兼并 B促进人口增长 C增加财税收入 D.稳定个体小农3.北魏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总结出一套个体农户农副兼营的精耕细作农业模式,反复强调农户不要过度扩大耕种面积,“宁可少好,不可多恶”。这表明A.精耕细作的目的是追求农业收益的最大化 B.精耕细作农业遏止了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C.个体农户为主体的耕作模式限制农业的进步 D.人口与土地的尖锐矛盾导致耕作模式的转变4. 下面的郡县增置表可以反映出 汉至唐前期东南三区的郡县增置时期郡县数西汉西晋唐前期苏南浙江会稽郡北部31县5郡57县苏州等13州74县江西豫章郡18县6郡58县洪州等7州34县福建会稽郡南部1县建安、晋安2郡14县福州等5州28县A.江南地区不断得到开发 B.江西受隋末战乱影响最大C.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南方 D.福建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5江南农业经济在东晋南朝、唐后期五代及南宋三个时期得到很大发展其共同的原因是A.推广普及铁制农具提高生产效率 B.官府组织民众屯田扩大耕地面积C.政府改革税制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D.黄河流域人口因动乱大规模南迁6.据史记记载,汉中期以前,江南“地广人稀”,百姓“无积聚多贫”,而据宋书记载,南朝前期江南已经“地广野丰”,“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促成这一变化的 主要原因是 A.江南优越的自然环境 B经济重心的进一步南移 C.先进生产技术的传播 D.江南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7唐朝长安城内宣阳坊里开设有彩缬铺,延寿坊里有金银珠宝店,丰邑坊有出租丧葬用 具的店铺。这表明当时 A宅第逾制现象明显 B市民的商业观念发生了改立 C坊市分离制度难以维持 D工商业者与政府的矛盾比较突出8.唐宋之际,城市商业、手工业者职业分工更加细化,从事服务业、娱乐业的社会群体逐渐扩大,游手、闲汉、乞丐等无业人员活动在城市的各个角落。这表明当时的城市 A.经济功能明显增强 B.坊市制度已被打破 C.居民贫富分化加剧 D人口增多规模扩大9.宋代没有田产的客户(即佃户)不会被束缚在土地上,按宋代法律,客户退佃离开 时,地主不得阻挠。这表明宋代 A.政府户籍管理松散混乱 B.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减弱 C.租佃成为主要的经营方式 D.地主对农民的封建剥削减轻10下面为中国古代某时段的商税简表。年商税额指数995998年400万贯10010041008年450万贯1131058年700万贯17510641068年846万贯2121077年879万贯220它反映出A唐朝贯彻重农抑商政策 B宋代对商业活动课以重税C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D宋代时商业活动繁荣11.明朝万历年间的帝乡纪略卷5风俗女仪中记载:“今男人不勤农业,而专以耕事责之妇人,妇人不习纺织,而专以体肤勤之田亩”这表明当时在中国某些地区A.男女双方社会地位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已经趋于解体C.男耕女织的经济模式发生了变化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已经出现 12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列史实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A“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 B“佃农所获,朝登垄亩,夕贸市之廛”C“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 D“借间屋中人,尽去做商贾”13、汉武帝时实行“盐铁官营”,设置专门机构垄断食盐经营。清政府采取“引岸制”的食盐运销体制,赋予一些商人食盐营销的垄断权,国家只对盐商进行管理和征税。这一变化表明A政府放弃盐业专卖制度 B民营商业遭到政府打击C抑商政策执行有所松动 D富商大贾势力受到抑制14读下图,从中我们可直接得到的信息包括图 清代中期农业税与工商杂税变化趋势图 农业税相对稳定 工商杂税逐渐增长并超过农业税 商品经济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A. B. C. D. 15江浙地区,唐宋时期“所种惟稻”,明朝中后期“郊原四望,遍地皆棉”。这种变化造成的影响是A重农抑商政策被废除 B民众衣食结构彻底改变C导致生态环境遭破坏 D农村经济结构有所调整16两宋时期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而到明清时期“湖广熟,天下足”“买 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的谚语十分流行(苏湖地区指江浙地区,湖广地区指洞庭湖流域)。这种变化说明 A.江浙地区农村经济结构出现转型的趋势 B江南地区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湖广成为全国经济最发达之地 D.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巨大变革17据统计:1618世纪,中国向全世界出口的商品约有236种之多,其中手工业品有137种世界各地的白银源源不断流入中国。据此分析这一时段的中国:A闭关锁国政策名存实亡 B官营手工业发展迅速C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D存在着走向世界的动力18. 一位历史学家写道:“在欧洲的海外殖民扩张中起最重要作用的历史人物不是哥 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材料主要意在说明 A.企业家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重要的财政支持 B.企业家在远洋航行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C.企业家是鼓吹“寻金热”的主要代表人物 D.工商业的发展是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19. “即使哥伦布没有发现美洲大陆,达伽马没有绕好望角航行,在以后的几十年中其他人也会这么做。总之,西方社会已经达到起飞点,即将起飞;而它一旦起飞,必将扫清海路,不可阻挡地向全球扩张。”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哥伦布、达伽马发现新航路的历史不可信B.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C.欧洲向全球扩张的目的是为了“扫清海路”D.新航路的开辟对西方经济起飞的作用微乎其微20从全球史观的角度看,新航路开辟的重要意义在于A.促进资本原始积累 B.刺激殖民扩张不断加剧C.导致欧洲社会变革 D.推动人类走向整体世界21西班牙的物价在16世纪中叶开始上涨,17世纪初上涨四倍。英法的物价上涨晚于西班牙五十年,到17世纪中叶达到顶点。中国物价的上涨,比英法又慢一百年。与上述历史现象直接相关的是A工业革命在世界的扩展 B世界性大国的兴衰更替C闭关锁国政策带来的恶果 D白银在世界市场的流动2218世纪的英国,只有国王和议会才能够授予公司特许。19世纪中叶以后,国家对企业的设立逐渐摒弃特许主义,企业设立已经相当自由。只要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不需要任何机关的审批或核准,企业就可以设立。这反映了A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竞争加剧 B生产力发展导致生产组织形式演变C工业革命推动经济政策变化 D科学技术进步加强了政府经济职能23西方史学家指出“17世纪和18世纪初,西方人对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完全入迷了”。然而到了“18世纪末,欧洲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与引起兴趣变化直接相关的是A中国资源丰富 B新航路开辟 C工业革命的需求 D世界市场的形成24阅读下表1870-1900年美、德、法、俄在世界制造业产品中的比例(单位:%),数据说明,这一时期: 时间美国德国法国俄国187023.313.210.33.71887-189528.613.98.63.41896-190030.116.67.15.0A美国是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 B德国的增长速度始终要低于美国B俄国已经由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 D法国的经济已经出现严重负增长25. 在中国近代史上,出现了一个特殊的阶层“买办”。此词是葡萄牙语(prador“康白度”)的意译,原意是采买人员,中文翻译为“买办”。他的出现反映了A瓦解了传统社会经济结构 B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C西方对中国进行殖民侵略 D背离了中国传统文化26洋务运动期间,李鸿章等人大量购买外国装备来搞中国国防。原因有二:一是采购大吃回扣二是人力成本高很多有关系的中国人想方设法挤进“有钱途”的洋务单位,吃拿卡要。由此可见 A洋务运动实际上被外国控制 B封建官僚管理体制弊端明显 C洋务派借自强之名中饱私囊 D当时中国没有建立军工企业27.1881年投产的开平煤矿是中国第一个使用机械开采的煤矿,其章程规定:“进出煤铁银钱数目,每日有流水簿,每月有小结,每年有总结,(股东)可以随时查核。”说明开平煤矿A.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 B.产品主要远销国外,达到分洋利的目的C.具有近代企业制度的某些雏形 D.引进西方管理模式,采用中外合资经营 28有学者研究发现,1895一1911年间,民族资本工业发展速度年均15,比“一战” 期间的发展速度还略高一点。其主要原因是 A.列强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B.群众性爱国运动的推动 C.清政府调整了经济政策 D.国家加大对经济的干预29.下表是1912-1915年外资在华创办工厂数量变化表: 这种现象的出现 A.加速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B.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 C.说明了政府对外资政策的改变 D.改变了民族工业的结构30.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到:“中国近代产业工人的人数,辛亥革命前不过5060万人,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即达到了200万人。”透过产业工人人数的变化,可以窥见A清末洋务运动的足迹 B民国初年实业推进的步伐C一战时期世界局势的动荡 D20世纪初期工人的觉醒31. 据统计;1922年全国华商纱厂的纱锭数量大约38集中在上海,14集中在天 津,10%集中在武汉,广大内地所占比例极少。出现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资本受外国资本压制的程度不同 B.社会自然条件的制约 C.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的不同 D.民众接受西方思想程度的差异32.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张謇创办的民族工业发展很快,但很快走下坡路,从根本上是由于A. 中国资产阶级软弱性 B. 清政府的压榨C. 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 官僚资本的侵蚀3319世纪中期,来自西方的自行车在中国销售很是有限,但到了20世纪20年代以后,富商巨贾、电影明星等纷纷加人到骑自行车的行列中来。这主要反映出当时A.社会风气逐渐开放 B.民族工业迅速发展C.实现了交通近代化 D.民众思想完全西化试卷(34分)34(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宋朝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的意义。商业革命的根源在于中国经济的生产率显著提高。经济活动的迅速发展增加了贸易量。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上原来互相隔绝的地区沟通起来,这是世界各个地区之间联系加强的第一步。美洲的许多农产品,如玉米、马铃薯等农作物传到欧亚大陆,改变了粮食生产结构;非洲的咖啡传到欧美,改变着欧洲人的消费方式和文化特点,而烟草的传播更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麦子、水稻等作物以及先进的生产方式,则随着欧洲移民一起进入美洲,极大地影响了美洲人的经济生活。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世界历史资料选辑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宋朝和欧洲商业革命的表现。(10分) 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朝商业革命的影响不同于欧洲的社会原因。(6分)35.(18分)随着中国大门被迫打开,西方先进的机器生产方式使中国人眼界顿开,先进的中国人引进进了西方先进的科技和生产方式,中国近代化从此开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十九世纪中叶,西方资本主义以炮舰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此后,中国于十九世纪后半期创建新式工业。当时,西方拼命地向中国推销纺织品和鸦片,而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的却是“机船矿路”。“机”主要指兵器,“船”主要指战船,“矿”主要指煤矿,“路”指铁路从封建统治集团分化出来的开明派部分地捕捉到时代脉搏,认识到这些基础产业和设施对中国“求强”、“求富”的重要意义。 董志凯从“机船矿路”到“瓶颈产业材料二(1893年有人写信给张之洞说)方今机器之利,粤人知其益者,十之八九;两江闽浙,十之二三;河洛以北,万不得一。名卿巨公,以为是者半,以为非者亦半。 汉冶萍公司材料三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简况表年 份新办民族工业总数家新增民族工业资金总额万元平均每年设厂数家平均每年新增资本万元1869189450多500多142141189519001004500167750190119113005600315101912191960013000751625(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化开始的标志。归纳材料一中当时中国工业化的特点。(8分)(2) 材料二反映了19世纪末中国近代工业发展中存在哪些问题?(6分)(3)材料三中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哪一时段发展最为显著?指出影响该时段发展的外部因素。(4分)平遥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历史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6分)1-5 CCAAD 6-10 CCABD 1115 CCCBD 1620 ADDBD 2125 DCCAC 2630 BCCBB 3133 CCA 34(1)宋朝:商品经济的繁荣(最早的纸币交子。)城市经济功能增强(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经营时间不受限制 ,晓市、夜市、草市兴盛)(5分) 欧洲: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商品种类增多;商路、贸易中心转移。(5分)(2)原因:政治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经济上,自然经济(个体小农)占主导地位;思想上,重农抑商。(6分)35(18分)(1)标志:洋务运动。(2分)特点:在外国侵略下起步;侧重发展重工业;设备、技术等严重依赖外国;主导阶层来自于封建统治集团;以自强、求富为目的。(任答3点,6分)(2)问题:地区发展不平衡;对发展近代工业认识不一;存在抵触心理。(6分)(3)时段:19121919年。(2分)外部因素: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