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小学数学考试说明.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211868 上传时间:2020-02-1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9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小学数学考试说明.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9年小学数学考试说明.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9年小学数学考试说明.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小学数学考试说明一、 考试范围本次考试主要考查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新教材基础知识的掌握,新教学理念的贯彻落实。包括三个内容: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课标要求的第一、二学段(一至六年级)的基础知识;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解读。二、考试形式 按县教委规定,考试形式为闭(开)卷笔试。三、 考试时间及分值试题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四、 试卷结构(一) 内容结构与比例试题中课程标准、教材教法、基础知识所占分数的百分比为10、30、60.(二) 题型结构 试卷由填空题、简答题、解答题、案例分析题、教学设计题等五种题型组成。填空题只要求直接填出结果;简答题只答出基本要点;解答题要写出文字说明、必要的演算步骤或推证过程;案例分析和教学设计的材料都选自现行一至六年级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在分析和设计时必须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在教学中的贯彻落实。五、 内容与要求(一) 课程标准1. 理解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的基本出发点。2. 正确认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的性质。3. 正确认识数学的意义和作用。4. 正确认识数学学习的内容和学习方式。5. 正确认识数学教学和教师角色。6. 正确认识数学教育评价。7. 正确认识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课程中的作用。8. 知道标准在各个学段安排的四个学习领域。9. 正确理解发展学生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的具体要求。10. 掌握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育的总体目标。11. 掌握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育的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的目标。12. 正确认识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的目标的关系。(二) 基础知识1.数与代数(1)数的认识 认识计数单位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掌握十进制计数法,能够正确读、写多位数,会用万和亿作单位表示大数。 认识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理解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意义,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互化。 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理解整数、自然数、倍数、因数、质数、合数、奇数、偶数的意义,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和因数,能找出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掌握2、3、5的倍数的特征。 结合现实情境,采用具体方法对大数量进行估计。(2)数的运算 能对简单的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进行口算。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 理解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笔算法则。 能正确地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并能根据运算律和性质进行简便运算。 会解决有关整数、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3)常见的量 认识长度、面积、体积(容积)、时间、质量等量的计量单位,知道同类量的计量单位间的进率关系。 会进行量的计算,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4)式与方程 能够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运算律和公式。 理解等式的性质、方程的意义,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 会用方程表示等量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5)比和比例 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知道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会求比值和化简比,能正确地解答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理解比例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能比较熟练地解比例 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正确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成正比例或反比例关系,能比较熟练地解答正、反比例的简单实际问题。(6)探索规律探求给定事物中隐含的规律或变化趋势。2.空间与图形(1)图形的认识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等形体,掌握它们各自的特征。 知道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了解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都大于第三边。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表面展开图。 认识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周角,知道它们的大小关系。 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条相交直线确定一个点,能区分直线、线段和射线,知道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了解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和相交(包括垂直)关系。 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2)测量 体会千米、米、厘米的含义,知道分米、毫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 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圆的周长公式。 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形的面积公式。 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锥的体积(容积)和表面积及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能用一些特殊方法进行实际测量,如测量纸的厚度、石头的体积等。 会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会画指定度数角,会用三角板画30度、45度、60度、90度的角。(3)图形与变换 认识图形的平移、旋转、对称现象,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平移或旋转90度,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能按一定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 能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4)图形与位置 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能用东、南、西、北和东北、西北、东南、西南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会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会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了解比例尺,会按给定的比例进行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换算。 能用数对来表示位置,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3.统计与概率(1)简单数据统计 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排列和分类;在比较、排列、分类的活动中体验活动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能根据实际问题设计简单的统计活动,并使用适当方法收集数据,检验某些预测。 认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 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意义,会求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能从报刊杂志、电视等媒体中,有意识地获得一些数据信息,并能读懂简单的统计图表。 能解释统计结果,根据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并能进行交流。 初步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2)可能性 知道一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一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一些简单事件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能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并能根据指定的可能性要求设计方案,会阐述自己的理由。4.综合应用能综合运用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相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三) 教材教法1. 人教版数学课标实验教材结合教学内容,安排了很多的主题图。知道这些主题图的作用。2. 一年级(上)在“认识物体和图形”时,先安排认识物体,再安排认识图形,知道这样安排的依据。3. 一年级(上)在分类的教学中,有的学生分类的结果与答案不符,教师能够正确评价。4. 知道一年级(上)“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编排特点。5. 一年级(下)在教学“左右”的相对性时能正确把握教学尺度。6. 课标实验教材从二年级(上)起就开始安排估算的教学,以后几乎每册都有估算内容,能说出这样安排的理由。能正确指导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时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7. 在教学二年级(下)的“平移”时,能够正确地引导学生准确地数出图形平移的格数。8. 教学二年级(下)“旋转”时,学生如果说出“荡秋千”和“坐翘翘板”是旋转现象,能够准确解释。9. 教材从一年级(下)开始到三年级(下),几乎每册都安排“统计”的教学,能说出这样安排的目的。10. 学生在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时,有的学生从高位加起,能够正确处理。11. 能说出二年级(上)的“表内乘法”与原大纲教材的变化。12. 二年级(上)除教学“轴对称”以外,还要教学“镜面对称”。能正确引导学生理解“镜面对称”的性质。13. 知道二年级(下)的“除法的初步认识”在编排上的主要特点。14. 在教学三年级(上)“可能性”时,有的教师把一些事件是否会发生分为“一定、不可能、可能”三类,能对此作出正确判断。15. 在教学三年级(上)P106例3时,实验结果如果与理论发生矛盾,能够正确处理。16. 能够准确把握三年级(上)的“数学广角”的“排列组合”问题与二年级(上)的相关内容的教学层次。17. 三年级(上)“周长”教材编入了不规则图形的周长的计算,能说出这样安排的意图。18. 三年级(下)安排了“位置与方向”的教学,能正确引导学生在某地辨认出八个方向。19. 知道三年级(下)“面积”这一单元的编排特点。20. 四年级(上)对于亿这样比较大的计数单位,怎样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数感?21. 四年级(上)教材中介绍了计算器的使用,但实际教学中一般不允许使用计算器,应如何处理这一矛盾?22. 四年级(上)教材第60页的问题解决中,运用了乘法估算,并把两种估算方法加以比较。估算方法有好坏之分吗?应怎样展开估算教学?23. 四年级(下) “位置与方向”例2中要求“在平面图上标出校园内各建筑物的位置”,学生还没有学习比例尺的知识,如何进行教学?24. 四年级(下)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为什么改变“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的规律”中“扩大倍”“缩小倍”的说法?“扩大到倍”“缩小到分之一”的这种表述涉及到了分数,学生还没有学习分数运算的知识,如何进行教学?25. 五年级(上)明确“小数乘法”单元中例3和例4的教学要求,清楚积的小数位数的判定方法(比如,5.50.2的结果是几位小数?这里该填一位小数还是两位小数?)26. 五(上)“简易方程”教学时代入公式求值计算的结果要不要求写上单位名称?27. 五年级(上)“统计与可能性”教学例1时必须要让学生做试验吗?中位数要不要带单位?28. 五年级(下)教学旋转时应把握哪些要素?29. 五年级(下)新教材不教学分解质因数、短除法等,我们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时应该怎么办?30. 五年级(下)数学广角的教学需不需要用真的天平?31. 六年级(上)本套实验教材关于“位置与方向”的编排共有4次,如何把握这些教学层次?本册教材“位置”单元的教学着重注意哪些什么问题? 32. 六年级(下)根据新课标要求“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在教学中应注意的哪些问题33. 六年级(下)如何把握抽屉原理中三个例题各自的编排意途?34. 能在新教材的计算教学中体现算法多样化。35. 能说出人教版数学课标实验教材一至六年级中的“解决问题”与原大纲教材中“应用题”的变化。36. 能以数学课程标准为指导,分析给出的教材的编写意图、编排特点,制定教学目标,完成简明的教学设计。37. 能以数学课程标准为指导,分析给出的教学案例。六、 题型示例(一) 填空题数学课程标准按照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将九年的学习时间具体分为三个学段,分别是第一学段为 、第二学段为 、第三学段为 ,此刻我们所任教的小学是第 和第 学段。答题建议:填空题只要求直接填出答案(二) 简答题空间观念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答:能由实物的形状想像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像出实物的形状,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能根据条件做出立体模型或画出图形;能从较复杂的图形中分解出基本的图形,能分析其中的基本元素及其关系; 能描述实物或几何图形的运动和变化;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能运用图形形象地描述问题,利用直观来进行思考。答题建议:简答题只答出基本要点(三) 解答题 某城区正在进行白改黑工程,一个修路队已修了这条路的35%,如果再修1500米,已修长度与未修长度的比是3:2,这条马路全长多少米?(先画线段图,再解答) 答题建议:解答题要根据题目要求写出文字说明或图示,列式计算时写清必要的演算步骤或推证过程。(四) 案例分析这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100以内加减法(二)的第一道例题,请分析教材回答以下问题。1.请制定该例题的教学目标。2.该例题教学的重点、难点是什么?3.请分析学生学习该内容的认知基础。4.该例题的教学应采用哪些教学手段?5.该例题的教学学生可以采用哪些学习方式?答题建议:案例分析和教学设计的材料都选自现行一至六年级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或教学片段。在分析和设计时必须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在教学中的贯彻落实。注:考试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教师的学习。通过学习提高广大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有效地推进课程改革,是本次考试的初衷。对“教材教法”的学习,老师们必须认真研读人教版一至六年级数学课标实验教材和配套的教师用书,要能正确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和编写特点,掌握各部分内容的教学目标;要能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情,确定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科学、合理、有效地组织和安排教学活动。只有这样,才能从容面对考试。我们在考试说明中提到的内容,有的是课标实验教材新增的内容,有的是我们在调查中发现的教师在课程实施中经常出问题的内容,提出来让大家研究和讨论,澄清模糊认识,防止今后再出差错,但绝不是说只要解决了考试说明中提到的问题就能顺利地通过考试。学科教研员:王虎XX年3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