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释道与中国文化.ppt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6210952 上传时间:2020-02-19 格式:PPT 页数:163 大小:5.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儒释道与中国文化.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63页
儒释道与中国文化.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63页
儒释道与中国文化.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 儒释道思想发展概貌及其基本特征二 历史上儒释道三教的冲突和融合三 儒释道思想对中国文化的主要影响 儒释道 一 儒释道思想发展概貌及其基本特征 一 儒家思想的形成及其发展 1 先秦时期 公元前21世纪 前221年 当今之世舍我其谁杨墨之道不熄孔子之道不著 孟子 2 秦汉时期 公元前221 220 刘邦 焚书坑儒 事件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秦始皇 汉武帝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 一是搜寻整理儒家经典 保存文化遗产 二是采取神学化的方式树立儒学的权威 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儒学 三是采取注疏的方式阐释儒学 提高儒家的学术地位 四是借助政权的力量维护儒学的权威 使儒学意识形态化 所谓政治制度化就是儒家思想与封建专制体制的结合 所谓宗教化 就是不断神化尧舜禹文王周公孔子 把他们看作是与众不同的神 所谓世俗化就是儒家思想深入到民间社会中 成为百姓日用而不知的思想行为准则 3 魏晋南北朝时期 公元220 589 魏晋玄学讨论的核心问题 一是名教与自然的关系问题 二是本末有无的关系问题 三是语言和思想的关系问题 四是肉体和精神的关系问题 4 隋唐时期 公元581 907 佛教出现了繁盛的局面 形成了众多的佛教流派 如天台宗 华严宗 唯识宗 禅宗等 5 宋明时期 公元960 1644 什么是宋明理学 宋明理学家充分利用释道资源 出入于佛老 以儒家思想为主 糅合了释道两家的思想而创立的一种新的哲学形态 宋明理学的奠基人是周敦颐 邵雍 张载 程颢 程颐 号称 北宋五子 周敦颐 邵雍 张载 程颢 程颐 三大流派 程朱 程颢 程颐 朱熹 理学 程颢 程颐 朱熹 陆王 陆九渊 王阳明 心学 陆九渊 王阳明 张王 张载 王夫之 气学 张载 王夫之 宋明时期还有两件值得关注的大事 依据经典的改变 宋明以前社会依据的经典是 五经 宋明以后依据的经典是 四书 对儒家创始人称谓的转变 宋明以前是 周公孔子 并称 宋明以后是 孔子孟子 并称 6 明清时期 1368 1911 反对空谈心性提倡经世致用反对封建专制提倡思想解放因而具有早期启蒙思想的性质 黄宗羲 主要代表人物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颜元唐甄傅山李二曲 乾嘉考据学也称乾嘉汉学乾嘉朴学 它以考据为主要治学方法 文风朴实简洁 重证据罗列 少理论发挥 以区别于宋明理学的抽象议论 乾嘉学术十论 龚自珍和魏源既是明清实学思潮的终结者 又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的先驱者 龚自珍 魏源 7 现代新儒学 20世纪20年代 21世纪初 四个发展阶段 开创期主要代表人物有梁漱溟 张君劢 熊十力等 梁漱溟 张君劢 熊十力 发展期主要代表人物有冯友兰 贺麟等 冯友兰 贺麟 成熟期主要代表人物有唐君毅 牟宗三 徐复观等 唐君毅 牟宗三 徐复观 复兴期主要代表人物有杜维明 成中英 刘述先等 杜维明 成中英 提示1 儒家思想发展的三大阶段汉武帝时代朱熹时代现代新儒家2 封建时代的三种指导思想法家思想黄老思想儒家思想3 任何一种思想要生存和发展 都必须与时俱进 4 进入社会主义阶段后 我们选择马克思主义作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二 道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1 道家系统2 道教系统 1 道家系统 老子思想以顺应自然 自然无为 无为而治 小国寡民等为思想特征 庄子以相对主义 怀疑主义 绝对自由主义等为思想特征 2 道教系统 张道陵在四川鹤鸣山创立了五斗米道 张角在冀州 今河北一带 创立了太平道 太平经 周易参同契 老子想尔注 三书是道教信仰和理论形成的标志 五斗米道以老子为教主以 道德经 为基本经典 太平道以 太平经 为主要经典 以生为乐以长寿为大乐以不死为极乐 道教形成以后 逐渐分为南北两派 北方道教称为 符箓派 南方道教称为 丹鼎派 北方道教体系主要是由寇谦之充实整理 南方道教经过葛洪 陆修静 陶弘景等人的努力 形成了丹鼎派的完整理论体系 著名的道士有葛洪 寇谦之 陶弘景 孙思邈 司马承祯等 洞天福地说 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 道教门派划分 从学理上划分 有积善派 经典派 符箓派 丹鼎派 金丹派 占验派五类 从地区上划分 有龙门派 崂山派 随山派 遇山派 华山派 老华山派 鹤山派 霍山派 武当派等 从人名上划分 少阳派 王玄甫 正阳派 钟离汉 纯阳派 吕洞宾 海蟾派 刘操 三丰派 张三丰 萨祖派 萨守坚 紫阳派 张伯端 伍柳派 伍冲虚 柳华阳 重阳派 王中孚 尹喜派 关尹 金山派 孙玄清 阎祖派 阎希言 吕洞宾 张三丰 云鹤派 何仙姑 金丹派 曹国舅 玉线派 樵阳真人 灵宝派 周祖 太一教 萧抱珍 全真教 王重阳 正一教 张宗演 真空派 鼓祖 铁冠派 周祖 先天派 广慧派等 八仙过海 全真七子 混元派 太上老君 南无派 谭处瑞 清静派 孙不二 金辉派 齐本守 正乙派 张虚静 清微派 马丹阳 天仙派 吕纯阳 玄武派 真武大帝 净明派 许旌阳 云阳派 张果老 虚无派 李铁拐 张果老 铁拐李 金元以后 中国道教主要有两大派 正一道 全真道 正一道祖师张道陵金身塑像 全真道创始人王重阳 两派的主要区别 正一道是荤素随意全真道一般吃素 正一道可以有家室全真道一般独身 正一道一般头上无髻全真道一般头上有髻 正一道一般散居在民间全真道一般生活在宫观 正一道主要以符箓斋醮祈福禳灾降邪驱鬼超度亡灵为主要活动形式全真道以清静无为去情去欲修心炼性养气炼丹等为内修形式以传道济世度人为外修形式 中国的根底全在道教 以此读史 有许多问题可迎刃而解 鲁迅 著名的四大道观 江西的龙虎山 湖北的武当山 四川的鹤鸣山 安徽的齐云山 道藏 是研究道教理论的百科全书 武当山道观 道教主要节日上元节 农历正月十五 中元节 农历七月十五 下元节 农历十月十五 玉皇圣诞 农历正月初九 王母娘娘圣诞 农历三月初三 吕祖 吕洞宾 圣诞 农历四月十四 老君圣诞 农历二月十五 三 佛教思想的形成和发展1 佛教的传入2 佛教的发展 1 佛教的传入 秦始皇时代 公元前二年 汉明帝永平年间 公元58 75年 东汉明帝永平十年 公元67年 2 佛教的发展 佛教理论和思维方式 众生平等 鸠摩罗什主要翻译作品 维摩诘经 金刚经 妙法莲华经 阿弥陀经 大品般若经 法华经 中论 百论 十二门论 大量佛教石窟的开凿龙门石窟云冈石窟麦积山石窟敦煌莫高窟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李商隐 天台宗法相宗华严宗净土宗密宗禅宗 六祖慧能 生死轮回因果报应众生平等神不灭 禅宗是流传最广 影响最大的 是佛教中国化 世俗化的典范和成熟的标志 前念迷即凡后念悟即佛识心见性自成佛道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担水劈柴皆成佛道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流 一灯能除千年暗一智能灭万年愚禅宗语要尽在五灯 禅宗两部重要经典 坛经 五灯会元 历史上的 三武一宗 灭佛北魏魏武帝北周周武帝唐武宗后周周世宗 随营大佛贱如柴大乐编钟满市排 元好问 杨文会 1837 1911 太虚 1890 1947 人间佛教人间佛教 是表明并非教人离开人类去做神做鬼 或皆出家到寺院山林里去做和尚的佛教 乃是以佛教的道理来改良社会 使人类进步 把世界改善的佛教 太虚法师 怎样来建设人间佛教 和谐社会从心做起 中国佛教三大系统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 中国佛教三大系统藏传佛教 藏传佛教 一是指在藏族地区形成和经藏族地区传播并影响其他地区的佛教 二是指用藏文藏语传播的佛教 主要派别 宁玛派 红教 萨迦派 花教 噶举派 白教 格鲁派 黄教 四大活佛转世系统达赖班禅章嘉活佛 内蒙古 哲布尊丹巴 外蒙古 西藏 布达拉宫哲蚌寺色拉寺扎什伦布寺等青海 塔尔寺隆务寺佑宁寺 布达拉宫 甘肃 拉卜愣寺卓尼寺四川 格尔底寺甘孜寺 甘孜寺 云南 格丹松赞林寺北京 雍和宫 雍和宫 中国佛教三大系统南传佛教 南传佛教 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斯里兰卡 四大佛教名山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 四大佛教名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 四大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 四大菩萨观音菩萨地藏菩萨 研究佛教的经典文献 大藏经 又称为 三藏经 佛教主要节日佛成道节 农历腊月初八 浴佛节 农历四月初八 盂兰盆节 农历七月十五 二 历史上儒释道三教的冲突与融合 中国对于外来文化的态度是坚持以我为主 为我所用的原则 一 先秦时期儒道思想的冲突和融合 先秦时期各派主要矛盾冲突 儒墨之争 仁爱与兼爱厚葬与节葬等 儒道之争 有无与无为道德与自然等 儒法之争 德治与法治性善与性恶等 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也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在忠臣 老子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荀子 以儒为主 融合道 法 兼采名 墨 易传 儒 道 阴阳思想相融合 韩非子 以法为主 融合道家 吕氏春秋 以道为主 兼儒墨合名法 二 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思想的冲突和融合 1 两汉时期 太平经 吸收了不少儒家的道理表现出儒道合一的思想特征 2 魏晋南北朝时期儒道的冲突与融合 儒道之争 名教与自然 佛道之争 夷夏之辨 儒佛之争 神灭与神不灭 2 魏晋南北朝时期儒道的冲突与融合 儒佛之争 魏晋玄学的开创者何晏 便竭力将儒家经典 论语 与 老子 沟通起来 他的 论语集解 就思想本质而言 就是以老解儒 以道解儒的典范 3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道的冲突与融合 佛道之争 南朝顾欢 夷夏论 4 魏晋南北朝时期儒佛的冲突与融合 佛道之争 晋人孙盛 刘宋学者何承天 报应问 答宗居士书 达性论 南朝萧梁时期范缜 神灭论 范缜 思想资源 荀子 形具而神生桓谭 薪火之喻何承天 形神相资 桓谭 何承天 荀子 神即形也形即神也是以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范缜 神灭论 一是开启了以儒释佛 儒佛互让的学术思潮 二是把儒家一些理论融入佛理 以期证明佛教义理不仅不妨碍儒教的推行 而且会有相当大的推动作用 刘宋名僧慧琳 均善论 梁人刘勰 灭惑论 梁和尚僧顺 释三破论 梁武帝萧衍 孔释兼弘三教并用 刘勰 三 隋唐时期儒释道的冲突和融合 1 隋朝 佛日也道月也儒五星也 李士谦 颜之推 颜氏家训 2 唐朝 唐高祖李渊父子君臣之际长幼仁义之序与夫周孔之教异辙同归弃礼悖德朕所不取 唐太宗李世民朕今所好者唯尧舜之道周孔之教以为如鸟有翼如鱼依水失之必死不可暂无耳 孔颖达 房玄龄 颜师古 五经正义 春秋 三传束高阁 场景一唐初政策 三教共存道先佛后 老教孔教此土先宗释教后兴宜从客礼令老先次孔末后释宗其僧尼道士女冠宜依其旧 李渊 若释家治化则释门居上 李世民 场景二傅奕反佛与名僧法琳的回应道士李仲卿著 十异九迷论 刘进喜著 显正论 反佛法琳著 破邪论 辩正论 广析疑论 等予以回应 辩正论 宋刻本 唐 法琳撰 广引形似之言备陈不逊之喻诽毁我祖祢谤谎言我先人如比要君罪有不恕 李世民 诘沙门法琳诏 有念观音者临刃健康不伤 法琳 场景三韩愈反佛唐武宗灭佛 韩愈 唐武宗 释教在道法之上僧尼处道士女冠之前 今之伽蓝制过宫阙穷奢极壮画缋尽工宝珠殚于缀饰壤材竭于轮矣 狄仁杰 王公士民瞻奉舍施唯恐弗及有竭产充施者有燃香臂顶供养者 资治通鉴 韩愈 谏迎佛骨表 口不道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历史上的 三武一宗 灭佛北魏魏武帝北周周武帝唐武宗后周周世宗 唐武宗灭佛 天下所拆寺四千六百余所还俗僧尼二十六万五百人收充两税户拆招提兰若四万余所收膏腴上田数千万顷收奴婢为两税户十五万人 武宗本纪 佛教 华严原人论 道教 太上感应篇 华严心诠 原人论 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一日有一恶三年天必降之祸 六道轮回图 大足石刻 五台山的普化寺内建有道教玉皇阁临汾姑射山洞中建有佛教观音阁 昆明西山龙门道教三清阁的慈云洞内塑有观音像 敦煌石窟中有太清观 大同观音堂内有三真殿塑儒 释 道三位真人像 大同悬空寺最高层的三教殿里 释迦牟尼 孔子 老子同居一室 儒释道 云南的悬空寺儒 释 道三圣 从左至右依次是 太上老君 如来佛祖 诸葛孔明 蓬莱三仙山和气大殿供奉的是儒释道的三位教祖 取三教合一 一团和气之意境 佛教把皇帝和外国人引入罗汉的行列 北京香山碧云寺 成都宝光寺 广州华林寺都把乾隆皇帝的御像塑为五百罗汉之一如康熙皇帝被塑为成都宝光寺五百罗汉中的第295尊夜多尊者 昆明练竹寺罗汉堂中有基督教的耶稣罗汉像 广州华林寺罗汉堂中有意大利旅行家马可 波罗的罗汉像 四 儒释道三教冲突和融合留给我们的启示 1 任何一种文化的沟通和交流 都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 而不是单向的文化移植 鉴真东渡 达摩西来 2 中国文化对外来文化的吸收 并不是良莠不分 全部吸收 而是以我为主 有选择地借鉴和吸收 一切众生皆可成佛 人人皆可成尧舜不离烦恼而得涅槃 注重现世注重当下普渡众生 关注民生的入世精神 3 在借鉴和吸收外来文化的基础上 进行适合中国国情和中国文化的改造 菩萨 形象的演变格义说 无 空生死 轮回无为 涅槃 4 历代统治者大都认为 只要不危及其统治 儒释道三教都需要 采取三教兼容的政策 以儒治世以道治身以佛治心 中庸讲疏 老子讲疏 梁武帝萧衍 孝经注 道德经注 金刚经注 唐玄宗李隆基 三 儒释道三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一 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1 在哲学领域 2 在文学领域中国佛教史上四大翻译家 鸠摩罗什真谛不空玄奘鸠摩罗什 维摩诘经 金刚经 妙法莲华经 中论 百论 十二门论 魏晋时期的鬼神志怪小说王嘉的 拾遗记 干宝的 搜神记 唐代的传奇小说沈既济 枕中记 任氏传 李公佐 南柯太守传 白行简 李娃传 蒋防 霍小玉传 陈鸿 长恨歌传 南柯太守传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王维 终南别业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王维 过香积寺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白发终难变黄金不可成欲知除老病惟有学无生 王维 秋夜独坐 钱载 秋夜独坐 立轴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琴诗 苏轼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布袋和尚 世界无常如实实际平等现行刹那相对绝对觉悟大千世界清规戒律一针见血 3 艺术领域 书法东晋的王羲之隋朝的智永唐朝的怀素怀仁贯休 绘画东吴的曹不兴西晋的卫协顾恺之南朝的张僧瑶北朝的曹仲达唐代的阎立本吴道子 吴道子 送子天王图 顾凯之 女使箴图 卷2 塔寺建筑河南嵩山嵩寺砖塔山西五台山南禅寺佛光寺木构建筑应县大木塔泉州开元寺石造东西塔 山西五台山南禅寺 4 民俗领域正月十五元宵节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透 欧阳修 生查子 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 青玉案 5 在天文 医药等领域 星象图 佛教是印度对中国的贡献 并且 这种贡献对接受国的宗教 哲学和艺术有着如此令人震惊能导致大发展的成果 以至渗透到中国文化的整个结构 英 戴维森 二 道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道教老子 1 文学领域汉代刘向的 列仙传 晋代葛洪的 神仙传 西游记 佛 道两个系统 水浒传 张天师祈禳瘟疫 宋公明遇九天玄女 公孙胜斗法破高廉 三国演义 预断凶吉 呼风唤雨 红楼梦 形影相随的一僧一道 2 科技领域葛洪 抱朴子内篇 金匮药方 肘后备急方 神仙服食药方 药王孙思邈 食疗优先药食并用 谢谢电话 628092061370106225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