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总复习题含答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208387 上传时间:2020-02-19 格式:DOC 页数:85 大小:3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总复习题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2019年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总复习题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2019年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总复习题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总复习题含答案一、我来填一填:1地球内部有煤 . 石油 . 火山喷发物. 金属矿藏.等物体。2.地球从表面到中心可以划分为三层,分别是地壳. 地幔.地核. 3地球的内部结构就像一个煮熟的鸡蛋,蛋壳相当于地球的地壳,蛋白相当于地球的地幔,蛋黄相当于地球的地核.4地核是地球的核心部分,温度约为4700摄氏度。二当好小法官:1地壳在地球各处的厚度是不一样的,海洋部分薄,陆地部分厚。()2地幔内部的压力很大,是一种过热状态下的特殊的固态物质,温度大约有5000。()3科学家可以利用地震波、磁力等,对地球内部情况进行探知。()4地幔是地球最外面的一层,由坚硬的岩石构成。()5地幔和地核主要由铁构成,所以地球上的铁是取之不尽的。()三、我来选一选:1地幔的下面是B,它是地球的核心部分。A地壳 B地核 C地心2地壳是地球最外面的一层,它是由 A 组成的。A岩石 B沙子 C土壤3地核的半径约为C 千米。A3800 B3300 C 3400四、科学探究:地球越往内部温度越高,甚至高达几千度,为什么从地下挖出的石油、煤的温度却不高,而且没有燃烧掉呢?石油,煤只存在于地壳一层,不是存在于地球深层,所以温度不会很高,另外它们燃烧需要氧气,在地下没有足够的氧气供给它们燃烧。2火山一、我来填一填:1地壳深处的岩浆在巨大的 压力 下会沿着裂缝上升。上升的岩浆有的会在上升的过程中冷却下来,形成 岩石 ,有的则可能冲出地面形成 火山 。2火山石由火山喷发时落下的 火山灰、石块 、和涌出地面的岩浆 冷却而成的 岩石 堆成的锥形山。3有的火山喷发后一直没有再喷发,这样的火山叫做死火山 ,有的火山喷发后隔一段时间还会喷发,这样的火山叫做活火山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火山叫做休眠火山 。4火山喷发给我们造成灾难,也给我们带来益处,如在岩浆向上移动和喷发的过程中,会在地下形成铁 、 铜 等矿藏。5地壳越到深处,压力越大,温度越高。那里的物质热得像烧熔了的玻璃一样,叫做 岩浆 。二、当好小法官:1我国现已发现的600多座火山,全部是死火山。( )2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火山活动的星体。( )3火山喷发是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 )4地壳越到深处,压力越大,温度越高。( )5火山喷发是一种自然现象,对人类有百害而无一利。( )三、我来选一选:1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喷发的火山叫 A 。A活火山 B死火山2地壳厚薄不均,高山处地壳较厚,海洋下面地壳较薄,大陆地壳平均厚度有 B 千米。A20 B30 C403地球内部的温度 C 。A很低 B与地面一样高 C很高,能把岩石熔化4岩浆冷却后变成的是岩石,说明岩浆的成分A 。A与岩石接近 B与岩石完全一样5火山喷发是,岩浆是C 而沿着地壳岩层裂缝冲出地面的。A靠自己的力量 B靠地球的引力作用 C靠地球内部的压力作用3地震一、我来填一填:1地壳内部的岩层在地球内部的 压力作用下,会不断发生 变形 。3当产生褶皱的岩层进一步受到压力作用时,岩层可能发生 断裂 ,这时储存在岩层中的巨大能量释放出来,使大地震动,这就是 地震 。4我国是世界上研究地震最 早 的国家,早在1800多年前,科学家张衡 就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监测地震的仪器,它叫 地动仪 。二、当好小法官: 1构成地壳的岩层厚薄是均匀的,所以它们受到的压力也是均匀的。( )2岩层弯曲、褶皱会使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发生变化。( )3发生地震时,应拉开电闸,关掉天然气,灭掉炉火。( )4地震现象可以说明地壳的岩层也是在不断变动着的。( )5凡是地震,人都能感觉得到。( )三、我来选一选:1发生地震的主要原因是 B 。A岩层弯曲 B岩层断裂2如果发生地震,应该及时 B 。A进入室内B离开屋子,到空旷的地方去3地震发生前,常有 A 或 C 等前兆。A井水突然升降B天气转暖C动物惊慌D天降大雨四、科学探究:如果你居住在地震多发地区,请你与家人制定一个抗震方案,要求包括以下内容:发生地震时应该怎么办?需要准备哪些物品?如何关闭煤气管道?4做一块卵石一、我来填一填: 2高山上的岩石,由于昼夜、夏冬冷暖反复变化,会产生裂缝。3植物的根伸进石缝,不断生长,这时根会对岩石产生破坏作用,使岩缝扩大。4流水有力量,滚落河中的石块会被流水冲到很远的地方,这叫做流水的搬运作用。5石块在被流水搬运的过程中,受流水冲击,彼此相互碰撞摩擦,这叫做磨圆作用。二、当好小法官:1岩石是热的不良导体,在温度变化下,表层与内部受热不均,产生程度不同的膨胀或收缩,常常使岩石发生崩解破碎。()2植物根系的生长和穴居动物的活动等,也都可以对岩石起破坏作用。()3风化不能将巨大的山脉剥蚀成细小的沙粒。()4水、二氧化碳、氧气、生物有机体和酸雨也能风化岩石。()5卵石的形成显示了大自然的力量,说明了功到自然成的道理。()三、我来选一选:1渗入岩缝的水结成冰时体积会 A ,从而对岩石产生很大的破坏力。A胀大B缩小C不变2B C 属于风化作用。A流水冲击B温度变化C生物破坏D碰撞磨圆3岩石在受到烈日暴晒时,它的表层和内部受热情况是 B 。A一样B不一样的4高山上的岩石在风化作用下会变成 A 。A碎石B卵石5各种各样的矿物一、我来填一填:1通常人们把聚集在一起具有开采价值的矿物叫做矿产。2矿产的开采方法是不同的。分布于地表或埋藏得较浅的煤,可以露天开采;埋藏得较深的煤,需要地下开采。3在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的学说指导下,我国相继开发了一个又一个大油田,使我国的石油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4地球上矿产资源有限,又不可再生,必须有计划地开采、利用。二、当好小法官:1煤、石油、天然气都是重要的能源矿产。()2从金属矿产中提炼金属的过程十分简单,只要敲敲打打,挑出金属就行了。()3“石油”一词是我国地质学家李四光提出的。()4我国矿产资源丰富,许多矿产的储量居世界前列,但是我国人口多,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非常低。()5我国是一个矿产资源大国,因而可以尽量开采,放开使用()6地表的变化一、我来填一填:1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号称世界屋脊,科学家在这个地方发现了一些远古时代海洋生物的化石,说明这个地区亿万年前是一片汪洋大海。2化石是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化石可以告诉我们关于地球的历史及生物进化的许多信息,在科学研究上有着重要的作用。3引起地表变化的因素有地壳运动 风雨侵蚀地震等。二、当好小法官: 1地球内部和表面都在时刻不停地变化着。()2所有生物死后都能变成化石。()3人类活动不断地塑造着地表的形态。()4化石不但能帮助我们推测地表曾经的变化,还为研究古环境提供了线索。()三、我来选一选:1下列哪项不是自然因素对地表的影响?CA地震 B火山喷发 C修路架桥D板块的挤压2自然因素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主要表现形式有 ABCD。A风化作用B侵蚀作用C搬运作用D沉积作用7声音的产生一、我来填一填:1任何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2说话声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琴声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风声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流水声是由水振动产生的。3各种物体,只要振动就必然发出声音,若想让声音停止,就必须设法让物体停止振动。二、当好小法官:1物体不振动也能发出声音,如录音机播放的声音。()2只有固体振动才能发出声音,而气体、液体振动都不能发出声音。()3大海的波涛声是由海水振动而产生的。()4人的说话声是由声带振动而产生的。()5自然界的风声是由空气振动而产生的。()三、我来选一选:1对着空瓶子口吹气,就会听到一种声音,这声音主要是B振动产生的。A瓶子B空气2停止敲锣后,在一段时间内还能听到锣声,这是因为B。A耳朵的错觉B振动停止后,声音还会持续3把敲响的音叉放在水面上,会看到C。A水面十分平静B水向一个方向流C水面会振动起来四、科学探究: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那么人说话的声音是否也是由于振动而产生的呢?请试着解释一下。人说话的声音是由于声带的振动而产生的。2声音的产生与物体的振动有什么关系呢?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3怎样让鼓、锣、小提琴等物体发出的声音立即停止?用手按住鼓面、锣面,小提琴的琴弦,可以使正在发出的声音停止。因为这样能使正在振动的物体停止振动,从而使声音停止。8谁能传播声音一、我来填一填:1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2任何声音都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传播的方向是向着四面八方的。3铃声响了,校园各处的同学都能听到铃声,这说明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传播的方向是向着四面八方的。4把耳朵贴在桌面上,能听到用手轻轻挠桌底或桌腿的声音,这说明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5在游泳池中潜水时,能听到岸上的人们说话的声音,这说明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6在宇宙中,宇航员交谈要靠无线电,这说明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二、当好小法官:1只要有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见声音。()2任何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并且都是以声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出去的,这是各种声音的共同之处。()3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与我们投入水中的石子激起的水波向外扩散的情形是完全一样的。()4声音在气体、固体、液体中都能传播,并且传播的速度是不一样的,其中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最快。()三、我来选一选:1我们听到打雷声,是B把声音传播到我们的耳朵里的。A水B空气B大地2我们在游泳时,如果潜入水中,仍能听到声音,这声音是通过A传播到我们耳朵里的。A水B空气C游泳池的墙壁或大地3如果把耳朵贴在墙上,能听到隔壁房间敲击墙壁的声音,这声音是通过C传播到我们耳朵里的。A水B水蒸汽C墙壁4声音是以B的形式传播的。A水波B声波四、科学探究:1为什么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然后才听到雷声?因为在空气中,光的传播速度快,大约每秒30万千米,很快能传到我们眼睛里,而声音的传播速度较慢,在空气中大约每秒340米,过一会才能传到我们耳朵中,所以我们就会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2当闹铃在真空密闭的容器中振动时,为什么我们听不到铃声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当闹铃在真空密闭的容器中振动时,我们听不到铃声。9怎样听到声音一、我来填一填:1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2中耳和内耳在头的内部,我们看不见。3外耳由耳郭和外耳道组成。中耳由鼓膜、等构成。鼓膜是椭圆形的、半透明的薄膜。内耳由耳蜗等构成。耳蜗与听神经相连。4声波通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振动,鼓膜的振动又通过听小骨传给耳蜗,连接耳蜗的听神经把声音信号报告给大脑,我们就听到声音了。5耳朵是人体的听觉器官,如果受到伤害,人的听力就会下降,甚至丧失。二、当好小法官: 1鼓膜被震碎后,声波就不能传到中耳、内耳,人就聋了。()2遇到巨大的声响,要紧闭住嘴,以保护鼓膜不受伤害。()3当想听的声音很远很微弱时,把手放在耳后,手可以帮助耳廓收集声波,声音就听得比较清楚了。()三、我来选一选:1耳廓的作用是A。A收集声波B传递声波2外耳道的作用是B。A收集声波B 传递声波3鼓膜的作用是A。A在声波的作用下,产生振动,并把振动通过听小骨传给耳蜗B收集声波四、填上耳朵的各个部分名称:五、科学探究:哪些动物的耳廓很大很长?这对这些动物有什么作用?答:蝙蝠的耳朵圆圆的,与身体相比显得很大。蝙蝠飞行时,耳朵像两只喇叭口,能接收反射回来的超声波,耳朵上的毛还能觉察到轻微的振动,比蜗牛的触角还灵敏。兔子的耳朵是竖起来的,只要有一点声响,它就能听见,而耳朵还能转向,听到四面八方传来的声音。(答案不唯一)10各种各样的声音一、我来填一填:1生活中,我们处处感受到声音的存在。打雷时我们听到了雷声,刮风时我们听到了风声,唱歌时我们听到了歌声,各种各样的声音构成了奇妙的声音世界。2声音有高低和大小的不同。3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出声音,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不同。现在我们知道声音与物体的振动有关系,没有振动就没有声音。4当物体振动快时,我们听到的声音就高当物体振动慢时,我们到的声音就低。5 声音的高低我们称为音调6人耳能听到的声波频率为20XX0赫兹。因此,当物体的震动超过一定频率,即高于人耳听觉的上限时,人们便听不到了,这样的声波称为超声波。7次声波就是振动频率在20赫兹以下的一种低频率声波。二、当好小法官:1没有物体照样能有声音。()2向瓶中吹气,能够发出声音主要是因为瓶子在振动。()3声音只有大小之分,没有高低之分。()4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5潜艇在航行时通常利用声呐技术提供定向导航信息。()三、我来选一选:1使劲敲鼓面,鼓发出的声音A,轻轻敲鼓面,鼓发出的声音B。A大B小2用同样的力敲打长短不同的两根铁管,长铁管发出的音调B,短铁管发出的音调A。A高B低四、科学探究:男人说话的声音一般比女人沉闷、浑厚,即音调一般比女人低。解释一下:为什么男女说话的声音不一样?女人的音调比男人的高,是因为女人的声带比较短,而且绷得比较紧。11噪声的危害与防治一、我来填一填: 1声音分为 乐音 和 噪音 。2被人称为污染环境“四大公害”的是噪声 污水 废气 垃圾.3噪声污染的主要来源有交通运输 车辆鸣笛 工业噪声 建筑施工 社会噪声如音乐厅等等。 4噪声的危害有:损害听力;损害人的心血管系统;使人急躁、易怒;影响睡眠,造成疲倦。5我在 医院 图书馆 博物馆 纪念堂等环境里见过“安静”的提示,在这些地方,我是这样做的:只用眼睛看,嘴巴不说话。6我们周围有许多噪声,如: 车辆鸣笛声 建筑施工的声音 高音喇叭 周围人的大声说话等,这些声音让我们感到心烦意乱。7在有些公共设施和公共场所附近安装了禁止鸣笛的标志,这样做的目的是 减少噪声的产生 。二、当好小法官:1只要是优美动听的声音,都称为乐音,对人的身体健康是没有危害的。( )2消除噪声的最好办法是在耳中塞上一小团棉花。( )3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 )4噪声就是妨碍人们工作、学习和休息,影响人的健康,降低工作效率的声音。( )5噪声的种类是很多的,无论哪一种噪声均有可能给人带来损害。噪声的损害不仅限于听觉系统,它对人身的其他系统同样有很大的损害。( )三、科学探究:1人们提倡在噪声大的地带多种些植物,有什么科学道理吗林木具有散射声波的作用,树干和树叶可阻挡声波。枝叶表面的气孔、绒毛,像电影院里多孔纤维吸音板一样,能吸收噪声。生长茂盛的草坪,草的叶面积是它所占地面积的19倍左右,茂密的叶片形成松软而富有弹性的地表,能像海绵似的吸收噪声和阻碍噪声的传播,减少噪声危害。2人们是怎么控制、消除噪声污染的? 12秋季星空一、我来填一填:1秋季星空的一个耀眼星座是 仙后座。它的5颗亮星构成一个M 形(或 W 形),好像一个美丽的 王后 坐在宝座上。2观察秋季星空时面对北斗七星上南 下 北 ,左西 右 东3秋天能够看到的星座有大熊星座、仙后座、飞马座、宝瓶座、双鱼座4北极星通常在天空的北天 位置。5人们为了便于观察和研究星星,把星空划分成很多区域,这些区域被称为 星座 。全天共分为个 88 星座。二、当好小法官:1北斗七星包括北极星。( )2用北斗星可以找到北极星。( )3仙后座在天顶时呈M形,在天边时呈W形。( )4秋季星空中最耀眼、最重要的星座就是猎户座。( 三、科学探究: )5北斗七星在天空中的位置是不变的。( )三、科学探究:秋季晴朗的夜晚,如果你在野外迷了路,你有几种方法找到回家的路?答:提示:利用仙后座或大熊座找到北极星确定方向。13冬季星空一、我来填一填:1猎户座是冬季上半夜 南 天显著的星座。它很像一个左手持着盾牌 、右手高举 大棒、腰间斜挂宝剑 的威武猎人。在猎人的两个肩膀、左脚、右腿部位,有四 颗亮星组成了一个不规则的四 边形,其中左脚部位那三颗星又白又亮;在猎人的腰带部位,有颗比较亮的星,斜着排成一排,这七颗亮星是识别猎户座的明显标志 。2我发现,在一天的不同时刻,星座在天空中的位置自东向西移动 。3冬季,从猎户座“猎人”腰部的三颗亮星向东南方向看去,全天最亮的恒星是 天狼星 。二、当好小法官:1在一天的不同时刻,猎户座在天空中排列的样子相同。( )2民谚“三星正南,就要过年”,就是根据“猎人”腰带部位比较亮的三颗星在天空中位置移动的情况来说的。( )3仙后座在一年中位置不会变化。( )三、科学探究:1通过观察,你发现冬季星空和秋季星空的不同之处有哪些?2从秋季到冬季,星空的变化有哪些规律?14木材一、我来填一填:1我知道木材的特点有: 易燃、木纹、软硬、 沉浮、不导电 。2木墩上的环形花纹叫 年轮 ,它记录了树木的 年龄 。3木材是 年龄 材料,人们可以用木材做 、 、 、 等。4我知道材料分 天然 材料和 人造材料两种。二、当好小法官:1我国的森林资源丰富,所以产品的包装应该多使用木材。( )2有些木材具有特殊的香味,有的还能驱虫,可用来制作名贵家具。( )3所有的木材在水中都不会下沉。( )4在北半球,通常树木朝南的年轮比朝北的年轮疏松。( )三、把木材的特点和与之相应的研究方法用线连接起来。四、科学探究:发现电线断落在地上,可以使用干燥的木棍将其挑开。这是利用木材的什么特点?这是利用干燥的木材不导电的原理。三、 把木材的特点和与之相应的研究方法用线连接起来。15纸一、我来选一选:1把同一种纸叠成几层,承受拉力的性能B 。A不变 B变大了 C变小了 2我们用宣纸写毛笔字,是因为宣纸有较好的B。A厚度 B吸水性 C透明度3我们用纸的时候C 。A用完随便扔掉 B买又贵又好的 C要注意节约4造纸术是C古代四大发明之一。A美国 B英国 C中国二、当好小法官:1最初的纸是由东汉蔡伦发明的。( )2节约纸张就是节约能源。( )3练习本的正面反面都要使用,这是节约纸张的具体表现。( )4废旧报纸的回收利用也是节约纸张的具体表现。( )三、科学探究:文具厂要做纸箱,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纸?科学探究:选择又厚又硬的纸。16陶瓷一、我来填一填:1陶瓷是 中 国的伟大发明之一。原始陶瓷制作距今约 7000 年。陶瓷的发明对世界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2中国是世界上出口陶瓷最早的国家,素有“瓷国 ”的美誉。3陶瓷史一种 人造 材料,有很多优点,但是易碎,使用时要特别小心。 二、当好小法官:1陶瓷既可作为日常器具使用,又可制成各种工艺品。( )2具有中国陶瓷之都美誉的城市是北京。( )3我国的制陶技术今后会有更大的发展,陶瓷用途会更广。( )三、我来选一选:1 陶瓷被用作污水管道,是利用了它的C特点。A耐高温 B易碎 C耐化学腐蚀2C是陶瓷的缺点。A易导电 B易传热 C易碎四、科学探究:很多输电设备用到陶瓷,这利用了陶瓷的什么特点?答:利用了陶瓷不导电的特点。17金属1把下列物质进行分类。碘、金、银、铅、氧、铜、锌、钨、水银、锡。金属:金,银,铅,铜,锌,钨,水银,锡。非金属: 碘,氧。2在日常生活中哪些用具是用下列金属制成的。金属铝银铜铁用品铝壶,铝箔耳饰,银针铜电线,铜雕塑铁锅,铁锁3金属可以做成导线,这是利用了金属的什么特点?这是利用了金属易导电的特点。4可以把铝加工成薄片,这是利用了金属的什么特点?答:这是利用了金属有延展性的特点。18玻璃与塑料一、我来选一选:1玻璃和塑料都属于B 材料。A天然 B人造2下列材料中,透明度较高,但易碎的是B;比较轻便,但是容易造成污染的是C;坚固耐用,但是容易生锈的是A。A钢铁 B玻璃 C塑料3塑料常被用作导线的外皮,这是利用塑料C的特点。A轻便 B结实 C绝缘4我对一次性塑料的认识是B,我准备D。A轻巧、方便 B轻便但容易污染环境 C多使用 D尽量少用二、科学探究:1哪些日常生活用品是用塑料做的?2哪些日常生活用品不是用塑料做的?为什么不用塑料来做?3在玻璃和塑料用品中,选出自己喜欢的一种,并说出为什么喜欢。19材料的分类一、我来选一选:棉花、木头、煤、塑料、陶瓷、人造革、天然气、石油、玻璃、人造纤维。人造材料塑料陶瓷玻璃人造革人造纤维天然材料棉花木头煤天然气石油二、当好小法官:1我们使用的材料,不论是人造材料还是天然材料,都直接或者间接来自大自然。( )2材料的使用,极大地丰富和方便了我们的生活,有百利而无一害。( )三、我来填一填:一次性纸杯子是用 纸 制成的;瓷勺是用 陶瓷 制成的;烧杯是用玻璃 制成的;信纸是用纸制成;塑料盆是用塑料制成的;炒菜锅是用金属制成的。四、科学探究:利用易拉罐或其他废旧材料制作一件饰品,美化和方便生活。20蒸发一、我来填一填:1水蒸气是一种没有颜色 没有气味 没有味道 透明的气体。2液体在蒸发时,要从周围吸收热量 。3水慢慢变成 水蒸气 飞散到空气中,这种现象叫做蒸发。4对于发高烧的病人来说,最重要的是使体温迅速降下来,除了吃药打针外,我想还可以采取用酒精擦身体的降温措施,这是因为酒精的蒸发速度快,能迅速降温。5刚洗完澡,身上冷得很,是因为身上的水不断蒸发,水蒸发时要吸收热量的缘故 。6水的蒸发是由液态变成 气态的过程。7水蒸发的快慢与温度的高低、蒸发面积的大小、通风条件有关。二、当好小法官:1江河湖海等处的水,在有阳光照射后才开始蒸发。( )2水蒸发时需要吸收热量。( )3空气中没有水蒸气。( )三、科学探究:1夏天,酷热难当时,往地上洒些水,感觉是否会好些?你认为这是什么原因?夏天,酷热难当时,试着往地上洒些水,感觉会凉快多了。这是因为水在蒸发时要吸收热量的缘故。2洒水的面积、洒水的多少发生变化时,你会感觉到变化吗? 洒水的面积越大、洒的水越多,会感觉越凉快。21沸腾一、我来填一填:1我会用 绘制折线图 的方式来记录整理信息。2烧水时,我们常说“水烧开了”,科学的说法是 水沸腾了。3我知道给水加热到一定温度时,水就会沸腾,这时继续给水加热,温度不再继续升高。5水在沸腾前会有一些小气泡冒出,这些小气泡是 水蒸气 。6水在沸腾时会有大量的气泡冒出,这些气泡实际是 水蒸气 。7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见过一些液体和水一样能沸腾,比如水银醋花生油酒精钢水等。8把水加热到100,水会迅速变水蒸气从水面冲出,使水发生剧烈汽化,这种现象叫做沸腾。二、当好小法官:1水蒸发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还会继续上升。( )2酒精灯的火焰分为焰心、内焰、外焰,给物体加热时要用外焰。( )3酒精灯里装着酒精,酒精很容易燃烧,所以使用时要按要求去做,以免发生危险。( )4通过水的蒸发和沸腾现象可以看出,水的形态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可以发生变化。()三、科学探究:把一壶凉水放在火炉上,不一会儿,水壶里就发出了一种唱歌似的声音,等水壶不唱歌了,水就要开了。水壶里的歌声是从哪里来的呢?答:水壶里的歌声来自水泡的破裂。22凝结一、我来填一填:1水蒸气遇冷 可以变成 液态的水 ,这种现象叫做凝结。2下雨前,水缸或自来水管的外壁上,常有小水珠凝成。我知道这是因为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珠. 3.水在凝结过程中, 放出 热量。二、当好小法官:1太阳出来后,空气里才有水蒸气。( )2露水是天上掉下来的。( )3浴室房顶上的水珠、水杯盖上的水珠都是水蒸气凝结的结果。( )4水蒸气的凝结与空气的温度和湿度有很大关系。( )三、科学探究:1烧水时,从壶嘴等处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吗?为什么?不是。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极小的小液滴。2对着镜子或门窗上的玻璃哈气时,会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玻璃上的会出现一层雾气(即小水滴)。这是因为哈出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的缘故。3当饭熟的时候,我们揭开锅盖,锅盖上会有许多小水珠掉下来,它们是从哪里来的?锅盖上的小水珠是锅内的水蒸气遇冷凝结而成的。23水的三态变化一、我来填一填:1水结冰时的温度就是水的 冰点 。2当物质所处的环境的温度 发生变化时,物质吸收 或 放出热量,能够从一种状态转变成 另一种状态。3冰变成水或水蒸气时都需要吸收热量 。4水有液态、气态、固态三种状态,冰是固态的水。水蒸气是气态的水。5影响水的三态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温度 。二、当好小法官:1水的液态、气态、固态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水蒸气能直接变成冰,但冰不能直接变成水蒸气。( )3把一块冰放在那里,只要它不变成水,就永远不会减少。( )4在通常情况下,水在0及以下时就能结冰。( )5水的三态变化与我们的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三、下面是水的三态变化示意图,请你在箭头的旁边注明变化条件。四、科学探究:1俗话说“下雪不冷化雪冷”,请揭示其中的奥秘。雪化时,雪变成水蒸气或水的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所以温度会降低。2人们利用水的三态变化可以做哪些事?晒盐,晒粮食,人工降雪,对食物进行冷冻等。(答案不唯一)3寒冷的冬季,晾在院子里的衣服很快就会结冰,但是冰没有化成水,衣服却干了。这是怎么回事?晒盐,晒粮食,人工降雪,对食物进行冷冻等。(答案不唯一)三、下面是水的三态变化示意图,请你在箭头的旁边注明变化条件。24小水滴的旅行 一、我来填一填:1露和霜都是空气中的 水蒸气 在物体上凝结而成的,形成露的温度在 0以上,形成霜的温度在 0以下。2在水的各个循环环节中,海洋水进入大气所通过的环节是蒸发。3在夏季和秋季晴朗的早晨,我们常在草叶上或者其他物体上看到很多小水珠,这些小水珠叫做 露水 。它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而成。4冬季的早晨,有时在草木、地面上会看到一些白色的冰晶,人们把它叫做 霜 。二、当好小法官:1露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受冷(在0以上)变成的。( )2气温低的清晨一定有露。( )3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受冷(在0以下)变成的。( )4霜冻石一种自然灾害,特别是春季的霜冻,对农作物的危害很大。( )三、科学探究:1工业区天天冒出浓浓的烟雾,而在另一个地方却下起了酸雨。想一想,两地所发生的事情之间有什么关系。工业区冒出的黑烟经风吹散,到了另外的地区,黑烟中的酸性气体溶解到了云中,随雨水落了下来,形成酸雨。2清晨时大雾弥漫,为什么太阳出来后雾就慢慢散去了?太阳出来后温度升高,空气中的小液滴受热变成水蒸气,所以我们就看到雾慢慢散去了。3如果没有水循环,世界将会怎么样?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试题1课、地球内部有什么填空:1科学家利用(地震波)、(磁力)等提供的信息,对地球内部情况进行探知。2地球内部可以分为三层,分别是(地壳 )、(地幔 )、(地核 )。3地壳由(岩石)组成,厚(570)千米,地幔由(硅、铁、镁)组成,厚(2900多)千米,地核由(铁、镍)组成,厚(3400多)千米。简答:1人们是怎样了解地球内部情况的?答:是利用地震波、磁力等提供的信息,对地球内部情况进行探知。2认识地球内部的结构特点。答:地球内部划分为三层,分别是地壳 、地幔、地核。地壳是最外面的一层,厚570千米不等;地壳下面是地幔,厚2900多千米,温度在1200到XX之间;地幔下面是地核,厚3400多千米,温度可达5000。2课、火山1、地壳深处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沿着地壳裂隙向上升,在地壳比较薄的部位或者地壳裂缝距地面较近处,上升的岩浆在巨大压力下冲出地面,形成火山。2、火山喷发所带来的影响。(1)地表形态的变化。火山喷发形成火山口湖、圆锥形火山和火山岛。(2)火山喷发给人类带来的影响。火山喷发给人类带来灾难;同时火山喷发也会给人类带来许多益处。3课、地震1、XX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发生了里氏8.0级的强烈地震,震中位于阿坝州汶川县。试用你学过的科学知识解释这次地震的原因。答:地下的岩层在压力的作用下会发生变形。当受到的力大到不能承受时,岩层就会发生突然的、快速的断裂。岩层断裂所产生的地震波传到地表,就会引起地震。2、地震来了我们怎么办?答:地震发生时,应立即切断电源、可燃气源,打开逃生出口。来不及逃出时,应该选择到重心低、结实坚固的家具下躲避,在没有坚固家具可以藏身时,可用坐垫等物品保护好头部。3、地震前常发生一些异常的现象,如地下水位的突然改变,动物惊慌不安等。4、地震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地震所造成的直接灾害有: 建筑物的破坏。地面破坏。山体等自然物的破坏。 人员、牲畜的伤亡。4课、做一块卵石1、卵石是怎样形成的?卵石的形成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是高山上的卵石风化、崩塌;第二是在河水的搬运过程中磨圆。2、位于地壳表面或接近地面的岩石受到温度、水、植被等因素的影响,会发生破碎或成分变化,逐渐崩解、分离为大小不等的岩屑或土层,岩石的这种变化称为风化。引起岩石这种变化的作用称为风化作用。3、地表岩石受到温度、水、植被等因素的影响会发生风化作用。5课、各种各样的矿物1、 煤、石油、天然气等属于能源矿产。铜、铁等属于金属矿产。石墨、石英、硫黄等属于非金属矿产。2、 岩石由矿物组成,聚集在一起具有开采价值的矿物称为矿产。3、 人类对矿产的开采方法:采取露天开采、地下开采。像石油这样液体性质的矿产,采取管道开采。6课、地表的变化1、 化石是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化石可以告诉我们关于地球的历史及生物进化的许多信息。2、地球表面形态是不断变化的,火山、地震等地球内部运动改变着地表形态,地球外部运动,也在不断地改变着地表形态。地球的内部力量,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而地球的外力作用使高低不平的地表形态趋于平坦。人类活动也改变着地表形态。3、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古代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也是世界上开凿最早、里程最长的大运河。它南起杭州,北至北京,全长1794千米。4、 如何保护地表:不过量抽取地下水、停止毁林开荒、恢复天然牧场等。7课、声音的产生1生活中,声音(无时)不在,(各种各样)的声音构成了奇妙的声音(世界)。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答: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8课、谁能传播声音1、谁能传播声音?液体、固体和气体都能够传播声音2声波和水波的传播方向(不一样),水波向水平方向传播,而声波向(四面八方)传播。3、月球上没有空气,宇航员只能靠无线电话交谈。这说明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9课、怎样听到声音1、耳朵分为外耳、内耳、外耳三部分。内耳和外耳在头的内部。外耳由耳廓和外耳道组成。中耳由鼓膜和听小骨等组成。鼓膜是椭圆形的、半透明的薄膜。内耳由耳蜗等构成。耳蜗与听神经相连。2、声波通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振动,鼓膜的振动又通过听小骨传给儿蜗,连接耳蜗的听神经把声音信号报告给大脑,我们就听到声音了。3、怎样保护听力?一是尽量避开噪音。二是避免乱挖耳朵。三是听到巨大声响时要张口,以免震破鼓膜。四是鼻、咽部发生炎症时及时治疗,以免引起中耳炎。五是不让污水进入外耳道,避免外耳道感染。10课、各种各样的声音1.人耳听不到的声波有(次声波)和(超声波)2声音的大小与(振动幅度)有关,(振动幅度大)声音大,(振动幅度小)声音小。3声音的高低与(振动频率)有关,(振频快)声音高,(振频慢)声音低。4、人耳能听到的声波频率在20XX0赫兹。5、次声波在传播过程中性质稳定,能量衰减幅度小,穿透力强,可用于定向导航。6、次声波不依靠其他辅助设备,能在地球上传播很远的地方。7、蝙蝠利用超声波探测障碍物,医院用B超探测病灶,潜水艇利用声纳导航。11课、 噪声的危害与防治1、声音分(乐音)和(噪音),(乐音)给人以美的享受,(噪音)对人造成危害。2(噪音)、(污水)、(废气)、(垃圾)被称为污染环境的四大公害。3噪音的来源有哪些?答:(1)交通工具 (2)工业生产 (3)社会生活4、噪音有哪些危害?答:(1)影响听力。(2)影响工作、学习、休息。5、如何消除噪音污染?答:(1)消音。如在交通工具上安装消音器。(2)隔音。如戴特殊的耳罩。(3)吸音。如植树造林。6、在学校里,要减少噪音,你是怎样从我做起的答:如:轻声关门、阅览室里不大声喧哗、楼道里放轻脚步12课、秋季星空1、 人们为了便于观察和研究星空,把星空划分成很多区域,这些区域称为星座。全天共分为88个星座。2、 仙后座是秋季中一个耀眼的星座,星座中的五颗亮星构成一个“M”形。好像一个美好的王后坐在宝座上。3、 大熊星座是北方天空中最醒目、最重要的星座。大熊星座中的七颗亮星组成一个勺子的形状,这就是著名的北斗七星,俗称勺子星。4、 观察南天时,上北下南,左东右西。5、 观察北天时,上南下北,左西右东。13课、冬季星空1、冬季上半夜在南天最引人注目的是猎户座。猎户座主要由七颗亮星组成,猎户座像一个猎人,在猎人的两个肩膀左脚右腿部位,有四颗亮星组成组成一个不规则的四边形,其中右腿的那颗星又白又亮;中间横着的三颗星为猎户的腰带。2、从猎户座猎人腰部的三颗星向东南方向看去全天最亮的星就是天狼星。14课、木材一填空:1(棉花)、(木头)、(竹子)、(煤)、(石头)是非人工合成的(天然)材料。2、(玻璃)、(塑料)、(陶瓷)、(人造纤维)、(人造革)是人工合成的(人造)材料。3、我们把木块连接到电路中,来研究木头是否能(导电),我们可以用小刀刻不同的木块,来研究各种木头的(硬软)程度,我们可以把不同的木块放入水中,来研究各种木头的(沉浮)情况。二简答:1木头有什么特点? 答:(1)在水中能沉浮(2)有纹理(3)能燃烧(4)有硬有软(5)干木头不导电。2生活中有哪些物品是木头做的?答: 桌、椅、凳、门、窗、床、农具的把儿等都是木头做的。15课、纸1、造纸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2、我们从光滑程度、软硬程度、厚度、透明度、吸水能力、承重性能等方面研究纸;3、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方法,用树皮、麻头、破布和旧渔网为原料,造出了可供书写的纸,被称为蔡侯纸。4、在纸发明以前,人们把文字刻在龟甲兽骨上,后来又用竹简或木简做书写材料。5、我国古代四大发明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和造纸术。16课、陶瓷一填空:1中国的原始陶器制作始于距今约( 七千 )年前。2中国是世界上出口陶瓷最早的国家,素有(瓷国)美誉。3陶瓷属于(人造 )材料。4在高压线杆上用到陶瓷,是因为陶瓷有(不导电)的特点,应用于航天飞机上是因为陶瓷有(耐高温)的特点,应用于底下管道是因为陶瓷有(耐腐蚀)的特点。二简答:1陶瓷有什么特点?答:陶瓷有不导电、耐高温、耐腐蚀、不怕水、较坚硬的特点。2世界各国为什么把陶瓷作为中国的代名词?答: 因为中国素有瓷国美誉,世界各国人民通过陶瓷了解了中华文明。17课、金属一填空:1金属是(人造)材料,是由天然金属矿(开采)、(冶炼)而来。2.将废旧金属物品回收,冶炼加工就可得到(再生)金属,所以金属是可以(再生)的材料。3所有的导线都用金属制成,这是因为金属易(导电)。4把金属勺放入热水中,金属勺很快就会变热,这说明金属易(导热),用铁锤砸钉子,钉子形状发生了变化,但没折断,说明金属有(延展性)。二、简答:1、金属特点?答:(1)有金属光泽(2)有延展性(3)易传热(4)易导电2、金属从哪里来?答;(1)来自金属矿,经开采、冶炼获得(2)来自回收站,将废旧金属冶炼、加工获得。18课、玻璃与塑料一、填空:1、我们用玻璃器皿盛酸、碱溶液,是因为玻璃有(耐腐蚀)的特点。2、玻璃和塑料有很多共同点,把它们分别联入电路中,我们发现它们都(不导电),它们都是人工合成的(人造)材料。二、简答:1、玻璃、塑料各有什么优、缺点? 19课、材料的分类一、填空:1、对材料进行分类,首先要确定分类的(标准),然后再按材料的(不同)给材料分类。2土是(天然 )材料,而用土烧制的砖块则属于(人造)材料,这说明(人造 )材料来自于(天然)材料。3纸使用后还可以回收加工变成新的纸张,这说明纸是(可再生)材料。4回收废旧物品,可以变废(为宝),(美化)生活。二简答:1怎样给物体分类?答:(1)天然材料(2)人造材料(3)再生材料(4)不可再生材料2材料的使用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答:(1)有利方面:带来好处和方便。(2)负面影响:造成环境污染,使资源贫乏。20课、蒸发一 填空:1水慢慢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中,这种现象叫(蒸发)。2水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蒸发)。3水蒸发时要吸收周围的(热量),使温度(下降)。4水分蒸发快慢与(温度)、(蒸发面积)、(风速)有关,加快蒸发的办法是(加热)、(增大蒸发面积)、(通风)。5刚刚从游泳池里出来时身上会感到很冷,因为(蒸发)需要吸收热量。二简答:1.用棉纱将温度计的液泡包住,蘸上小许水温度计有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答:温度计的温度下降。这说明水蒸发时要吸收周围的热量。2、怎样才能使水蒸发得更快些?说说你的办法。答:(1)加热(2)増大蒸发面积。(3)加快空气流通。3、水蒸发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答:(1)有利方面:晒粮食,晾湿衣服。(2)不利方面:造成干旱。21课、沸腾一、填空:1、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液体被加热到一定温度时,内部出现大量的气泡。气泡迅速胀大,上升到液面后放出大量蒸气,整个液体发生剧烈汽化,这种现象叫沸腾。2、水加热到100时,会发生(沸腾)现象,这种现象的明显特点是:水迅速变成(水蒸气),并不停地(翻腾)。3、蒸发和沸腾都是(水)变成(水蒸气)的现象,在变化过程中都要(吸热)。4、水沸腾以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不会上升)。5、水开始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一般是(100)。6、瓦特制造了第一台性能优良的蒸汽机7、我们给水加热会有什么发现?答:加热一会水开始向上冒气泡,把水加热到一定温度它就开始不停地翻腾起来,说明水开了。8、在不同天气、不同地点给水加热,有什么发现?答:水的沸点不同。9、液体在蒸发和沸腾的过程中,都需要吸收热量。10、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而沸腾是液体在一定温度(沸点)下才能发生。11、蒸发时液体温度会下降,而沸腾中液体温度保持不变22课、凝结一、填空:1、水蒸气遇(冷)可以变成(液态的水),这种现象叫做(凝结)。2、医药上可以利用水和水蒸气之间的互相变化制取(蒸馏水)。3、在装有热水的两个杯口上分别盖上冷、热玻璃片,在(冷)玻璃片上会出现水珠。二、简答:1、对着镜子哈气会有什么现象?这是什么原因?答:镜子会表面会模糊不清。 原因是水蒸气遇冷变成了小水珠。2、冬季汽车玻璃内壁上常结有小水珠影响司机视线,你能用什么办法防止它的出现?答:车内安装空调或打开暖风。3、说说生活中的凝结现象。答:露水、霜、窗花等。4、阳光下冰雪融化时,人为什么感觉比下雪时冷?答: 因为下雪时放热,化雪时要吸热。23课、水的三态变化一、填空:1水在(0)开始结冰。水结冰时的温度就是水的(冰点)。2水有三种状态,分别是(液态)、(固态)、(气态)。3水的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 转化 )。二、简答:1冬天,结了冰的湿衣服也会慢慢变干,衣服里的水经历了哪些状态的变化?答:衣服里的 水经历了液态、固态、气态三种状态变化。2说说影响水的三态变化的因素是什么?答: 温度(吸热或放热)3水的三态变化与我们的生活关系怎样?答:(1)有利影响:冷冻物品,晒盐、粮食,人工降雨、雪浇灌农作物。(2)负面影响:冻坏农作物,冻裂水缸、水管。4目前地球气温逐渐升高,使南北两极冰雪融化,海平面上升,这样下去将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答:引发洪水,陆地毁灭。24课、小水滴的旅行一、填空:1在空中喷洒制冷剂,使云中的小水点或小冰晶(增大),形成雨,这就是(人工降雨)。2水蒸气遇冷,温度高于0变成(露),低于 0变成( 霜 )。3气态的水叫做(水蒸气),霜是( 固态)的水。4空气中的(水蒸气)受(冷)会结成许多(小水珠)或小冰晶,聚集在一起,飘浮在空气中,在低空的是( 雾),在高空的是(云)。5冬季,有时候在草木、砖瓦、地面上会看到一些冰晶,这些冰晶叫(霜 )。6雪来自云中的(小冰晶 )。7雪可以保护(庄稼),冻死地下(害虫)所以说瑞雪兆丰年。8(江)、(河)、(湖)、(海)、(地面)等处的水,时刻都在蒸发,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中,在空中受冷变成(云),(云)随风飘动,变成(雨)、(雪)等落下,降落在地面后,有的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中,有的流到江、河、湖中,有的渗入地里成为(地下水),部分地下水又会流出地面形成泉水,流到江、河、湖中,江、河、湖水日夜不停地流入(海洋),水在(地面)、(海洋)和(空中)之间的循环运动永不停息。9露对农作物起(保温)作用,霜能(冻伤)庄稼。二、简答:1冬季门窗玻璃上的冰花,草木、地面上的霜是从哪里来的?答: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0以下变成的小冰晶。2简述水在自然界里是怎样循环运动的?答:地表的水一部分流到海洋,一部分蒸发到空中。海洋里的水不停地蒸发到空中,空中的水蒸气受冷变成云,云层加厚,又变成雨、雪等降落到地表。水就是这样在地表、海洋、空中循环运动,永不停止。3用什么方法制造露和霜?(写出简单实验过程)答:(1)用酒精灯加热烧杯里的水,一会儿离烧杯口5厘米左右的瓷盘上会出现小水珠,这些小水珠就是制造的露。(2)用一小塑料桶装上冰块,再倒一杯热水并靠近塑料桶放一会,会看到桶外壁上有一层小冰晶,这就是制造的霜。4小水滴为什么会以不同的状态在自然界中出现?答:温度变化(受热或受冷)5。小水滴在自然界里会变成什么?答:小水滴在自然界里会变成 露、霜、雾、云、雨、雪等。6怎样制造雾?(写出实验过程)。答:用酒精灯给烧瓶加热使水沸腾,这时从烧瓶中的玻璃管口冒出“白气”,这白气就是制造的雾。7模拟降雨,写出实验过程。答:加热烧杯,烧杯内的水受热变成水蒸气上升,遇到杯口盛有冰块的瓷盘凝结成小水滴,小水滴聚集多了就滴下形成雨。8雨和雪是怎样形成的?答:(1)云层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聚集滴下形成雨。(2)云层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冰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