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词两首课件(上课用).ppt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6207147 上传时间:2020-02-19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2.4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轼词两首课件(上课用).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苏轼词两首课件(上课用).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苏轼词两首课件(上课用).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轼词两首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定风波 词牌 念奴娇 词牌名 又叫词调名 相传念奴是唐天宝年间的一个著名歌女 因其音调高亢悦耳 于是取为调名 这首词又名为 大江东去 大江东 酹江月 等 这是取苏轼这首词中的句子为调名 赤壁怀古 是题目 是词要咏怀的内容 这是苏轼被贬黄州团练副使 怀着抑郁的心情游览黄冈城西的 赤壁矶 后所作 一般认为三国赤壁鏖战的古战场在现在湖北蒲圻 怀古咏史诗 写景 陈迹 怀古 人事 抒情 感悟 大江 东去 浪 淘尽 千古 风流人物 故垒 西边 人道是 三国 周郎 赤壁 乱石 穿空 惊涛 拍岸 卷起 千堆雪 江山 如画 一时 多少 豪杰 遥想 公瑾 当年 小乔 初嫁了 雄姿 英发 羽扇 纶巾 谈笑间 樯橹 灰飞 烟灭 故国 神游 多情 应笑 我 早生 华发 人生 如梦 一樽 还酹 江月 本词的上 下阕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上阕 正面描写赤壁美景 以引起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怀念 咏赤壁 下阕 借对周瑜的仰慕 抒发自己功业未成感慨 怀周瑜发感慨 体会作者在词中的所见 所想 所忆 所叹 用简单的语言概括出来 所见 大江 故垒 乱石 惊涛所想 千古风流人物一时多少豪杰所忆 儒将周瑜所叹 人生如梦 1 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在全词中起什么作用 大江东去 是写赤壁的衬景 用以起兴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是 怀古 的点题 为下文写 三国周郎赤壁 埋下伏笔 这是先替 赤壁 造声势 替 三国周郎 出场烘托气氛 2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你觉得哪些字词用得好 为什么 这句词正面描写赤壁江山景色 勾勒了一幅雄奇壮丽的 长江胜景图 乱 穿 惊 拍 卷 五个词用得形象 把景物写活了 使读者感到赤壁就迫近眼前 长江的浪花就在脚下 涛声就在身边 赤壁美景的特点是 雄奇 乱 岩石山崖险怪 穿 山崖陡峭高峻 惊 江水之汹涌 拍 惊涛骇浪力度之大 卷 波涛巨大的力量 渲染磅礴宏伟的气势 夸张 对偶比喻 拟人 3 面对大江奇景 词人触景生情 发出深沉的感慨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这两句在全篇中起什么作用 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4 捕捉有关描写周瑜的句子 并分析周瑜的形象 小乔初嫁了 年轻得志 侧面衬托 雄姿英发 英俊潇洒羽扇纶巾 儒雅斯文谈笑间 作战指挥若定樯橹灰飞烟灭 足智多谋 5 下片着力塑造周瑜 为何要插入 小乔初嫁了 这一细节 1 说明周瑜当时年轻有为 才华横溢 2 以美人衬托英雄 更显周瑜潇洒的风姿 3 着力表现周瑜风流倜傥的儒将风采 6 下片塑造青年将领周瑜的形象有什么用意 我们能体会到词人怎样的情怀 仰慕英雄怀古伤己 周瑜 年龄 34生活 幸福美满外表 英俊儒雅职位 东吴都督际遇 功成名就对比当中 苏轼 年龄 47生活 屡遭不幸外表 早生华发职位 团练副使际遇 功业未就哀叹自我 7 有人说 全词结尾一句 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反映了苏轼思想上消极的一面 你是如何看待的 应该怎样面对人生中的挫折 苏轼虽遭贬斥 怀才不遇 但仍积极进取 渴望建功立业 虽有 人生如梦 的慨叹 但此属人之常情 不能因此而认为其情感的消极 一尊还酹江月 是要向 江月 倾诉壮志难酬的苦闷 人生短暂 生命易逝 而江月永恒 因而我们要珍惜时间 加倍努力 8 题目为 赤壁怀古 怀古包括哪些内容 怀古 的目的是什么 古迹 赤壁 古战场 景 壮丽 仰慕英雄 古人 周瑜 英雄 年轻有为风流倜傥 渴望建功立业 年岁已老壮志未酬 借古 抒怀 课堂小结 定风波 苏轼 宋神宗元丰五年 1082 的三月七日 时苏轼谪居黄州 今湖北黄冈县 已第三年 因自然现象 谈人生哲理 即景生情 而非因情造景 东坡志林 说 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 亦曰螺师店 予买田其间 因往相田 途中遇雨 便写出这样一首词来 于简朴中见深意 寻常处生波澜 莫听 穿林 打叶声 何妨 吟啸 且徐行 竹杖 芒鞋 轻胜马 谁怕 一蓑烟雨 任平生 料峭 春风 吹酒醒 微冷 山头 斜照 却相迎 回首 向来 萧瑟处 归去 也无风雨 也无晴 诵读感知 时间 三月七日地点 沙湖道中 环境 先雨后晴 事件 遇雨 人物 雨具 拿着雨具的仆人 同行 余 感觉 狼狈不觉故 交代写作缘由 小序交待了写作时间 地点 环境 人物 事件 三月七日 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 同行皆狼狈 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 故作此词 1 词的小序写了什么内容 2 词的上下片各写了什么内容 上片写风雨中的情景和心境 雨中事 下片写风雨后的情景和心境 雨后感 3 词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沉着 再大的穿林打叶声 都打不乱一个人既有的步伐 只要你视风雨为无物 照样吟啸徐行 豪迈 竹杖芒鞋不可惧怕 只要你以之为乐 一样可以轻胜过马 随意而安 料峭春风冷 山头斜照暖 气候不定 人生不定 祸福难晓 不如听其自然 通达 也无风雨也无晴 阴晴可以等同 盛衰荣辱 又何足挂齿 利害得失可以一并泯灭 从这首词中 可以看出词人是一个吟啸徐行 拄着拐杖 穿着草鞋 顶风冒雨 不畏艰难 镇定从容 旷达乐观的词人形象 雨中东坡 笑对人生风雨的达者 雨后东坡 看破人生晴雨的智者 4 思考 一蓑烟雨任平生 表现了怎样的品质 提示 自己平生任由各种各样的风吹雨打都是无所畏惧的 表现了词人无惧苦难 勇敢前行的意志品质 5 讨论 回首向来萧瑟处 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 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这句话的表层含义是回头看狂风大作 骤雨肆虐的情形 现在一切都归于平静 风雨和晴朗都无所谓的 其深层含义是无论人生遭遇多少苦难 只要坦然面对 一切苦难都会成为过去 这是一语双关的手法 以曲笔直抒胸臆 从生活小事件中见出人生大哲理 自然风雨 穿林打叶 莫听 何妨 吟啸 徐行 超然物外泰然自若潇洒安闲 人生风雨 晴 谁怕 任平生 搏击风雨 笑傲人生 泰然处之 无所畏惧 潇洒从容 回首 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心中无晴雨 宠辱偕忘超然物外 人生态度 旷达洒脱乐观 6 回首人生的风风雨雨 苏轼悟出了 也无风雨也无晴 的人生真谛 他决心从此 归去 用 一蓑烟雨任平生 的态度去抵抗纷扰的世界 你怎么看待苏轼的这种人生思想 面对人生的风雨 你会怎么做 人的一生 不论他处于什么朝代 都难免会遭受风雨 不幸和打击 正所谓 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 可以说 只要生活 就有可能遭受 风雨 就有可能遭遇不幸 怎样面对人生道路上的风风雨雨 怎样面对人生的种种不幸 当我们无法排解时 就让我们诉诸内心 诉诸文字 白居易说过 无论海角与天涯 大抵心安即是家 庄子也说过 顺适自然 则无物不可观 无物不可乐 苏轼的洒脱正是他寄托于内心 从中寻找到平衡点 这也正是我国传统文化在他身上的体现 懂得了这一点 我们便了解了与生活和谐相处的真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