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仿真模拟(二)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205035 上传时间:2020-02-1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仿真模拟(二)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8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仿真模拟(二)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8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仿真模拟(二)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仿真模拟(二)(满分:90分,时间3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核糖体是细胞中重要的细胞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真、原核细胞共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细胞的差异性B核糖体由蛋白质和rRNA构成,它的形成离不开核仁C不同种类、不同代谢水平的细胞中所含核糖体的数量不同D一条mRNA上结合有多个核糖体,它们共同完成一条肽链的合成解析:核糖体是真、原核细胞共有的唯一一种细胞器,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细胞的统一性,A错误;原核细胞中没有核仁,也可形成核糖体,B错误;不同种类、不同代谢水平的细胞合成蛋白质的能力不同,蛋白质合成量多的细胞中核糖体的含量一般较多,C正确;一条mRNA可结合多个核糖体,每个核糖体独立合成一条肽链,D错误。答案:C2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A空间结构被破坏是造成酶活性低的根本原因B在酶活性最高时的温度不适合保存该种酶C同一种酶可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D酶能在常温条件下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解析:高温、过酸、过碱可以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酶永久性失活,A错误;低温条件下酶比较稳定,低温有利于酶的保存,B正确;同一种酶可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例如呼吸酶,C正确;酶具有催化作用的原理是常温、常压条件下,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D正确。答案:A3现用纯种黄颖燕麦与纯种黑颖燕麦杂交,F1全为黑颖,F1自交产生的F2中,黑颖黄颖白颖1231,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控制颖色的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BF2中非黑颖有六种基因型,纯合体占1/6CF2中黄颖自交后代中杂合子占1/2DF1测交,后代表现型比为211解析:纯种黄颖燕麦与纯种黑颖燕麦杂交,F1全为黑颖,说明黑颖为显性性状。在自由组合定律中完全显性情况下F2性状分离比为9(4种基因型)3(2种基因型)3(2种基因型)1(1种基因型),有时题目条件改变一下,可能会形成以下几种比例:961、1231、97、934、151等,这些情况均符合自由组合定律。该题中由F1自交产生的F2中,黑颖黄颖白颖1231,控制该性状的基因是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F2中非黑颖有三种基因型。由题可知F2黄颖燕麦中1/3为纯合子,2/3为杂合子,黄颖自交后代中杂合子占2/31/21/3;设F1的基因型为BbYy,F1测交(BbYybbyy),后代表现型比为211。答案:D4人体甲状腺激素具有多种功能。用动物做实验,移除其右侧甲状腺,则理论上将会造成多种影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全身代谢率会持续下降B左侧甲状腺会适度增生C移除初期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将会减少D移除初期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将会增加解析:移除右侧甲状腺后,血液中甲状腺激素量暂时减少,机体会通过下丘脑、垂体分泌相关激素,促进左侧甲状腺发育和分泌甲状腺激素,不会使全身代谢率持续下降,A错误。答案:A5下列关于细胞代谢的几个实验设计思路,正确的是()A测定绿色植物的呼吸速率可以直接在光下进行B在验证光合作用需要CO2的实验中,自变量是有无光照和CO2C蔗糖溶液浓度越高,就越容易观察到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现象D恩格尔曼的实验中,用好氧细菌检验O2产生的部位解析: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会影响对呼吸速率的测定,所以不能在光下测定绿色植物的呼吸速率,A错误;验证光合作用需要CO2的实验中,自变量只是有无CO2,B错误;蔗糖溶液浓度过高,会使植物细胞失水过度死亡,无法看到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C错误;恩格尔曼的实验中自变量是有无O2产生,好氧细菌可以精确地检验出O2产生的部位,D正确。答案:D6某林区在30年前发生过火灾,焚毁所有林木。火灾后该地区曾引入一种外地植物,引入物种的种群基因型频率变化如下表。现有一位生态学者对该地区进行调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基因型引入前,原地引入后5年,本地引入后8年,本地AA50%54%58%aa20%24%28%A.该林区30年间发生了次生演替B外地植物在引入前后发生了进化C研究该地区的范围和边界、种群间的关系,属于群落水平上的研究D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野兔种群密度时个别标志物脱落会导致调查结果比实际大解析:发生火灾后的林区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A正确;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引入前外地植物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50%1(150%20%)1/265%,a的基因频率165%35%,引入后5年外地植物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54%1(154%24%)1/265%,a的基因频率165%35%,引入后8年外地植物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58%1(158%28%)1/265%,a的基因频率165%35%,可见外地植物种群基因频率始终没有变化,说明外地植物在引入前后没有发生进化,B错误;研究该地区的范围和边界、种群间的关系,属于群落水平上的研究,C正确;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野兔种群密度时个别标志物脱落会导致调查结果比实际大,D正确。答案:B二、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9题第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7、3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39分)29(9分)如表为某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为探究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所做的实验。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容器植物部位照光光质光照强度(klx)温度()O2增加速率(mL/8 h)1紫罗兰叶红2022802紫罗兰叶黄2022103紫罗兰根红202284天竺葵叶红20221205天竺葵叶黄2022156天竺葵根红202210(1)该实验共设计了_个(自)变量。(2)1号容器紫罗兰实际产氧的速率是_mL/8 h。(3)2号容器O2增加速率小于1号容器,是因为紫罗兰吸收的黄光比红光少,还是紫罗兰在黄光下呼吸速率比在红光下大?为了探究这一问题,还要增加7号容器实验组,这组实验的设计为_。(4)对比分析表中的数据可知,在相同条件下,生长速率较快的是哪种植物?_。(5)取4号容器天竺葵的叶做“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经过纸层析,在滤纸条上,最宽的一条色素带所呈现的颜色是_。(6)第3、6两容器植物所消耗的O2参与生理作用的机理是_。解析:(1)从表格可以看出:植物、照光部位和光质是自变量,光照强度和温度不变,所以一共3个自变量。(2)氧气增加量是净光合量,1号容器紫罗兰的净产氧速率为80 mL/8 h,3号容器中紫罗兰照光部位是根,根不进行光合作用,只有呼吸作用,耗氧速率为8 mL/8 h。由于真光合量净光合量呼吸量,1号容器紫罗兰实际产氧的速率为88 mL/8 h。(3)另增加7号容器实验组,该组实验的设计仅将3号容器的红光改为黄光,测紫罗兰在黄光下的呼吸速率。(4)很明显看出在相同条件下天竺葵的净光合速率更大,所以生长速率较快。(5)绿叶中的光合色素中叶绿素a含量最多,呈蓝绿色。(6)第3、6两容器植物所消耗的O2参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与H结合生成水,同时释放大量的能量。答案:(1)3(2)88(3)仅将3号容器实验的光质改为黄光,其他条件不变(4)天竺葵(5)蓝绿色(6)与H结合生成水,同时释放大量的能量30(10分)果蝇体色灰身(B)对黑身(b)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眼色的红眼(R)对白眼(r)为显性,位于X染色体上。(1)体色基因B、b是一对_,遗传时符合_定律。(2)与体色不同的是,眼色性状的表现总是与_相关联。控制体色和眼色的基因遗传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判断依据为_。(3)缺刻翅是X染色体部分缺失的结果(用XN表示),其缺失片段较大,连同附近的R(r)基因一同缺失,染色体组成为XNXN和XNY的个体不能存活。请根据图示的杂交组合回答问题:果蝇的缺刻翅属于染色体_变异。由上述杂交组合所获取的F1果蝇中,红眼白眼_。若F1雌雄果蝇自由交配得F2,F2中红眼缺刻翅雌蝇占_。解析:(1)体色基因B、b是一对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其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2)控制眼色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果蝇眼色表现与性别相关。控制体色和眼色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其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3)果蝇的缺刻翅是染色体部分片段缺失导致的,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图中雌果蝇(XRXN)与雄果蝇(XrY)交配,F1果蝇基因型为XRXr、XNXr、XRY、XNY(不能存活),所以F1中红眼白眼21。若F1雌雄果蝇自由交配得F2,F2的基因型及比例为1XRXR、1XRY、2XRXr、2XrY、1XRXN和1XNY,其中XNY致死,占1/8,所以红眼缺刻翅雌蝇(XRXN)占1/7。答案:(1)等位基因基因的分离(2)性别这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不同对、两对)染色体上(3)结构211/731(10分)接种疫苗是一项预防疾病的重要措施。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无意间,手指碰到灼热的物体会立即缩回,来躲避刺激,这个反射活动的中枢位于_;而接种疫苗时,人却没有躲避,这说明_。(2)接种疫苗的实质是向被接种者注射_,引起机体产生_,为机体迅速抵抗病原体打下坚实的基础。(3)用一定浓度的福尔马林或其他化学试剂处理病毒,使之失去致病性,可以制成灭活疫苗,_(填“能”或“不能”)用加热杀死病毒的方式制备灭活疫苗,理由是_。(4)健康人注射疫苗H5N1后,体内产生的抗体_(填“能”或“不能”)对H7N9流感病毒产生作用。解析:(1)无意间,手指碰到灼热的物体会立即缩回,来躲避刺激,这个缩手反射活动的中枢位于脊髓;而接种疫苗时,人却没有躲避,这说明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脊髓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2)接种疫苗的实质是向被接种者注射灭活的抗原,引起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为机体迅速抵抗病原体打下坚实的基础。(3)用一定浓度的福尔马林或其他化学试剂处理病毒,使之失去致病性,可以制成灭活疫苗;由于加热可使病毒的蛋白质变性,从而影响其抗原性,故不能用加热杀死病毒的方法制备灭活疫苗。(4)由于H5N1和H7N9的结构不同,是两种不同的抗原,故健康的人注射疫苗H5N1后,体内产生的抗体不能对H7N9流感病毒产生作用。答案:(1)脊髓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2)灭活的抗原抗体和记忆细胞(3)不能加热可使病毒的蛋白质变性,从而影响其抗原性(4)不能32(10分)北极苔原生态系统是人类干扰较少的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稀少。生产者主要是地衣,但也有矮小的灌木、多年生禾草、苔藓等,消费者有旅鼠、驯鹿、北极狼等。如图表示部分物种间的关系,请回答:(1)驯鹿与旅鼠的种间关系是_。相对于热带雨林,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差的原因是_。(2)调查驯鹿和北极狼的种群密度可采用_法。(3)北极狼能够依据驯鹿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后者,驯鹿同样也能够依据北极狼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可见,信息传递能够_。(4)驯鹿与北极狼虽为捕食关系,但二者却能够长期共存,不断发展,这种现象叫作_。(5)北极狼同化的能量中仅有部分用于_,其余在呼吸作用中最终以热能的形式散失。解析:(1)驯鹿和旅鼠都捕食植物,两者为竞争关系。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稀少,或营养结构简单,抵抗力稳定性较差。(2)驯鹿和北极狼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常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3)驯鹿与北极狼二者能够长期共存,不断发展体现了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4)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5)生物同化的能量去掉呼吸作用消耗的就是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答案:(1)竞争动植物种类稀少,食物网(或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差(2)标志重捕(3)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4)共同进化(5)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二)选考题:请考生在第37、38两道题中任选一道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37生物选修 1:生物技术实践(15分)临床使用抗生素前,有时需要做细菌耐药实验。实验时,首先要从病人身上获取少量样本,然后按照一定的实验步骤操作,以确定某致病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回答下列问题:(1)为了从样本中获取致病菌单菌落,可用_法或_法将样本接种于固体培养基表面,经过选择培养、鉴别等步骤获得。(2)取该单菌落适当稀释,用_法接种于固体培养基表面,在37 培养箱中培养24 h,使其均匀生长,布满平板。(3)为了检测该致病菌对于抗生素的敏感性,将分别含有A、B、C、D四种抗生素的滤纸片均匀置于该平板上的不同位置,培养一段时间后,含A的滤纸片周围出现透明圈,说明该致病菌对抗生素A_;含B的滤纸片周围没有出现透明圈,说明该致病菌对抗生素B_;含C的滤纸片周围的透明圈比含A的小,说明_;含D的滤纸片周围的透明圈也比含A的小,且透明圈中出现了一个菌落,在排除杂菌污染的情况下,此菌落很可能是抗生素D的_。(4)根据上述实验结果,为达到抗菌目的,最好应选用抗生素_。解析:(1)将细菌接种到固体培养基上的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2)由(1)获取的致病菌单菌落,经过适当稀释,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至固体培养基表面进一步培养。(3)在检测致病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实验中,若含A种抗生素的滤纸片周围出现透明圈,说明周围的致病菌死亡,该致病菌对A种抗生素敏感;若含B种抗生素的滤纸片周围没有出现透明圈,说明致病菌对B种抗生素不敏感;若含C种抗生素的滤纸片周围的透明圈比含A的小,说明该致病菌对C的敏感性比对A的弱;若含D种抗生素的滤纸片周围透明圈也比含A的小,说明A、B、C、D四种抗生素的杀菌效果最显著的为A。透明圈中出现的菌落为耐药菌。(4)根据(3)中分析,为达到抗菌目的最好选用抗生素A。答案:(1)平板划线稀释涂布平板(2)稀释涂布平板(3)敏感不敏感该致病菌对C的敏感性比对A的弱耐药菌(4)A38生物选修 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在荧光素酶中加入正确的荧光素底物就可以发荧光。荧光素酶及其合成基因在生物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请回答下列问题:(1)荧光素酶基因可以人工合成,也可以从_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荧光素酶基因是利用_的原理。(2)限制酶是切割DNA的工具酶,主要从_中分离纯化出来。下表为4种限制酶的识别序列和酶切位点,下图为含有荧光素酶基因的DNA片段及其具有的限制酶切点。若需利用酶切法(只用一种酶)获得荧光素酶基因,最应选择的限制酶是_。限制酶MspBamHMboSma酶切位点(3)荧光素酶基因常被作为基因工程中的标记基因,其作用是将_筛选出来。荧光素酶基因也可以作为目的基因转入某些动植物细胞中表达产生荧光素酶。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的技术中,应用最多的是_。(4)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目前常用的目的基因载体是Ti质粒,目的基因需插入该基因载体的_上。导入荧光素酶基因的植物细胞可经过_形成转基因植株。解析:(1)目的基因可以从基因文库中获取或用化学方法人工合成;PCR技术扩增的原理是DNA复制。(2)限制酶主要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3)在基因工程中,标记基因的作用是筛选出含有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技术。(4)Ti质粒的TDNA转移到受体细胞中可整合到受体细胞的染色体DNA上。含有目的基因的植物细胞经过植物组织培养可以形成转基因植物。答案:(1)基因文库DNA复制(2)原核生物Msp(3)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显微注射技术(4)TDNA植物组织培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