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合川瑞山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204682 上传时间:2020-02-19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合川瑞山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重庆市合川瑞山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重庆市合川瑞山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庆市合川瑞山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1.有学者评述某项制度的实施:由姬姜二姓的亲戚各自率领武力常驻于若干要地,以这些“点”拉成几条“线”,来控制广袤的“面”,从而建立起“一个网络结构的模式”。该制度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加强了周王对地方的统治C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D有效地控制了诸侯国2.西周、春秋时期狱讼中有“代坐”制度,即贵族不亲自坐狱,坐狱之时命其僚属或子弟代之。这说明西周、春秋时期贵族A享有特权,免于诉讼 B享受保护,等级森严C集权专制,无视法律 D地位高级,免于处罚3.公元前489年,田恒自立为齐相,掌握齐国国政。八年后,田恒杀齐简公与诸多公族,另立齐平公,后来田恒的后代田和自立为国君,同年为周安王册命为齐侯。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A先秦诸侯斗争激烈B宗法制遭到破坏C周王任命各国官吏 D礼制的不断发展4.西周,以姬姓与姜姓封国迁移的路线来看,均由河南移往更东方或南方的新领土,为周王室建立新的藩屏。分封A加强了君主专制的权力 B强化了中央集权统治C推动了地域经济的开发 D推动了西周政权建立5.秦朝置吏律中规定:官府的主管官员,由此官府调往彼官府,只许其只身前往,不准把原任官府的官吏任用为新任官府的官吏。此规定是为A规范官府人员任用程序 B减少政府官员的数量C强化君主对官员的控制 D防范官员的职务犯罪6.历史上最早设县的是楚国和秦国。春秋后期各国县数骤增,到战国时成为较普遍的地方行政区划。秦汉时期推行全国,达千余县之多;春秋至秦汉时期郡县制的变迁A加强了君主专制 B拓展了中国疆域C实现了国家统一 D推动了官僚政治7.西汉宣帝时曾颁布诏令:“父子之亲,夫妇之道,天性也。自今子首匿父母,妻匿夫,孙匿大父母,皆勿坐。其父母匿子,夫匿妻,大父母匿孙,罪殊死,皆上请廷尉以闻。”这表明汉代法律A人情大于法制 B以礼入法伦理关怀C凸显皇权专制 D深受豪强地主影响8.唐初三省制下本无“中书门下”一职,“盖以中书出诏令,门下掌封驳,日有争论,纷纭不决,故两省先于政事堂议定,然后奏闻”,才在置政事堂后设立中书门下一职。由此可知,“中书门下”的出现A进一步加强了皇权专制 B奠定了唐代多相制基础C破坏了三省决策的机制 D调和了中枢机构的矛盾9.西汉初,皇后名义上可以参与国家事务,并在宫中设立专门机构,有一系列官吏。到了东汉,这些机构和官吏多被裁撤,剩余官员也改由宦官担任。这种变化说明汉朝A道德因素影响了权力分配 B君主权力逐渐转移至外朝C避免了外戚干政的可能性 D统治者更加重视行政效率10.明朝洪武年间,都察院下设13道监察御史,职纠内外官员。监察御史秩正七品,官阶虽低,威权甚重,外出巡按,号称“代天子巡狩”,“大事奏裁,小事立断”,“历代均不能望其项背”。这一官职的设置A以大驭小体现古代政治特色 B开启中国古代地方监察体制C是制约相权膨胀的理性措施 D是专制制度不断强化的产物111573年,张居正下令提高六科监察职能,以六科督促六部,以六部督促诸司以及地方,最后再由内阁直接控制六科,并实施随时考核、事事责成的稽查制度。这些措施A提高了六科的地位 B确立了内阁为国家最高行政机构C强化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机器 D加强了政府对官员的选拔12清会典记载:“每日钦奉上谕,由军机处承旨,其应发钞(抄)者,皆下于阁。内外陈奏事件有折奏,有题本,折奏或奉朱笔,或由军机处拟写随旨题本,或票拟钦定,或奉旨改签,下阁后,谕旨及折奏则传知各衙门钞录遵行。”这说明A军机大臣拥有一定决策权 B内阁变成军机处下属机构C军机处、内阁的分权制衡 D内阁变为传递文件的机关13.公元前546527年,庇西特拉图统治雅典期间,主持兴建了一大批新的建筑和公共工程,提供了许多就业机会,同时也主宰了主要的议事会。在他死后不久,新的改革家克利斯提尼为改变这一局面采取的措施是A授予外邦人的公民权 B削弱氏族贵族世袭特权C扩大公民大会的职权 D鼓励公民观看戏剧表演14.公元前5世纪末,雅典城邦在市政广场上建母亲神的圣殿,将城邦所有的法律、法令、公民大会和500人议事会的决议,以及收支账目俱存放于此,以供公民们查询。其目的在于A宣扬神权至上观念 B保障公民平等C增强公民参政意识 D维护贵族政治15.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同现代世界形形色色的民主政治并不一样。按亚里士多德的说法,个体只有在属于城邦时才具有存在的意义,不属于城邦的个体要么是鬼神,要么是兽类。这表明古希腊A群体的意志和利益高于其他一切 B雅典民主是少数人的民主C雅典公民没有个人自由缺乏个性 D雅典民主是“多数人的暴政”16古罗马法律规定公民对官员的惩罚决定拥有上诉权,公元前509年瓦勒里法规定“任何执政官不得处死或鞭笞已经提出申诉的罗马市民”。这反映出在当时的罗马A通过立法手段限制官员的权力 B少数法学家垄断立法和司法活动C政治对话的方式取代了暴力镇压 D行政实践中注重保护公民权利17.恩格斯说:“罗马法是纯粹私有制占统治的社会的生活条件和冲突的十分经典性的法律表现,以致一切后来的法律,都不能对它作任何实质性的修改。”这反映了罗马法A适应了西方列强的对外扩张 B体现了依法治国的理念C内容能够适应后来社会的需求 D保护私有制值得借鉴18.恩格斯指出:在英国,“资产阶级从来没有掌握过全权,甚至1832年的胜利,也还是让土地贵族几乎独占了政府所有的高级职位”。这反映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A具有妥协性和保守性 B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C保留了英王行政大权 D未使资产阶级获得成果19.约在12世纪初,英国的威斯敏斯特立法第1号第5条规定,代表的选举“必须自由进行,不受威吓”。同时,英格兰几乎所有的选举令状中都写着,郡长“应当号召从每个城镇选举两名市民和从每个自治市选举两名自治市民参加议会活动”。这些做法A推动了贵族政治发展 B提高了资产阶级地位C反映了英国具有民主传统 D有利于限制国王权力20.英国制度规定:任何阁员不能投票反对政府的政策,否则,他必须辞职或被解职;任何阁员不能发言反对,也不能不明确支持内阁的政策;每个阁员必须准备为所有的政策负政治责任。可见英国内阁制度A极大限制阁员的个人自由 B要求阁员政治上互相信任C保证了国王名义上的治权 D能有效减少立法上的失误21.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缔结任何条约,参加任何同盟或邦联”;“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对进出口货物征收任何进口税或关税”“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在和平时期保持军队或战舰。不得与他州或外国缔结协定或盟约”。这些宪法条文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确保美国国会在国家权力结构中的核心地位B确保美国国家机构的权威和职能的行使C美国的民主具有虚伪性D保证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机制的有效运转22.1787年5月,在美国费城会议通过了“同意新的法案需要获得13个州中的9个州的批准才能生效”,进而从事实上改变了独立战争后“只有所有州一致同意才能修改邦联条例”的规定。这一变化A直接确立了共和政体 B利于改变松散邦联体制C促进地方权力的加强 D推动了美国法治的建立23.关于美国1787年宪法,英国政治家说它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人类智慧和意志所创造出的最美妙的杰作。”但也有学者说:1787年“美国宪法”绝对是不民主的,甚至可以说是反民主的。这反映了A历史评价都不能准确再现历史原貌B学者的解释更符合宪法历史事实C历史评价都应坚持同一个评价标准D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评价24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如果总统对国会通过的法案不签署,参众两院可以再次进行表决,如果均达到2/3多数通过,法案即可生效。此规定A保证了国会绝对立法权 B体现了权力制衡的原则C表明总统无权否决法案 D防范了总统的专制独裁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第15题15分,共52分)25.(25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古代许多政治家、思想家对反腐倡廉都作过积极探索和深刻总结,并逐渐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理论及行之有效的举措。北宋开国之初,赵匡胤即颁布了盗窃律等一系列法律、法令,同时还从整饬吏治着手,连续惩办了一批贪官,连大将军桑进兴也因受贿罪被处死刑。在官职设置方面,监察权与行政权分离,增强监察机构的专门化和权威性。在监察制度方面,给监察官员以特殊地位与职权,他们秩轻而任重,官卑而位尊代表皇权监督各级官吏具有很大权威性。摘自王凡中国古代反腐倡廉的现代启示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美国出台了多部反腐败法案(见下表),对加强对公务员的制约与监督发挥了重要作用。法律名称主要内容政府道德法规定政府官员必须建立个人及亲属财产申报制度,并对其离职后的从业行为作了详细规定文官制度改革法规定要公开、平等选拔政府官员及政府雇员,必须奉公守法、不贪赃枉法、不以权谋私、不协从舞弊等监察长法规定监察长办公室是独立监督机构,未经参议院同意,总统不能随意罢免监察长,其职能主要是督查公务员欺诈、滥用职权等行为阳光下的政府法规定除法定免除公开的情形外,一切政府文件必须公开摘自何家弘美国反腐败法律制度(1)据材料一归纳古代中国反腐败的主要方式。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中国监察制度的积极作用。(12分)(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美国反腐的特点,并指出美国的反腐措施与古代中国反腐举措的共性。(13分)26. (12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在学习新课程必修一的时候,中国古代的专制制度与西方雅典、罗马的民主与法制形成了鲜明对比,学生就会不自觉地强化出这样的认识: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弊端太大、太多,远不如同时期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优越。选样,他们使产生了全盘否定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和历史、肯定西方古代的民主、法制和历史的认识倾向,绝大多数情况下,教师都会采取回避的态度,致使学生这样的认知冲突得以持续、强化,直至形成错误的认识。摘编自王生给学生真实的历史:关于认知冲突问题的处理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对东西方古代政治制度的看法,并运用相关史实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27(15分)选官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生态的重要环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隋唐科举彻底打破了六朝以来“平流进取,坐至公卿”的不合理现象。这种完全用考试的方法取代过去察举推荐的科举制度,成为选拔人才、任用官吏的主要渠道。为了給应试者提供学习的条件,京师建立了在国子监指导下的学校系统。几千名学者和学生从各道进入长安,京师到处举办经史的讲习。教育领域的这种活跃气氛必然导致经学解释上的各种矛盾,结果,唐太宗不得不下令编撰正统的经籍注疏,为唐代的儒家经典教育奠定了基础。据剑桥中国隋唐史中国科举制度研究等资料整理材料二 康熙皇帝,在清代诸帝中,是一个最喜欢研究学问的人。他非常善于学习和创新,尊重汉族文化传统。凡儒家经典,程、朱著作,乃至历代史书,无不研习。一心想以古先圣贤及其学术来作厚风俗、正人心的工具。所用大臣多理学家,且都有卓特之行,扬名于一时。周谷城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平流进取,坐至公卿”体现的是什么选官制度,并分析其“不合理”之处。概括科举制对当时文化教育事业产生的积极影响。(9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康熙帝是如何尊重汉族文化传统的,并分析上述举动起了什么作用。(6分)重庆大一中18-19学年下期高2020届第一次月考历史 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小题,每小题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1. (2018广东肇庆一模)有学者评述某项制度的实施:由姬姜二姓的亲戚各自率领武力常驻于若干要地,以这些“点”拉成几条“线”,来控制广袤的“面”,从而建立起“一个网络结构的模式”。该制度 (B)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加强了周王对地方的统治C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D有效地控制了诸侯国解析根据材料中“由姬姜二姓的亲戚各自率领武力常驻于若干要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西周的分封制,它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A项错误;分封制下,加强了周王对地方的统治,故B项正确;确立贵族世袭特权的是宗法制,故C项错误;分封制下,诸侯的离心力很强,不利于周王对地方诸侯国的控制,故D项错误。2. (2018广西桂林、柳州模拟)西周、春秋时期狱讼中有“代坐”制度,即贵族不亲自坐狱,坐狱之时命其僚属或子弟代之。这说明西周、春秋时期贵族 (B)A享有特权,免于诉讼 B享受保护,等级森严C集权专制,无视法律 D地位高级,免于处罚解析根据题意,西周、春秋时期的贵族享有特权,本人可以免受惩罚,并未出现免受诉讼之说,故A项错误;“享受保护,等级森严”与题目中“贵族不亲自坐狱,坐狱之时命其僚属或子弟代之”相符,故B项正确;根据题目中的时间“西周、春秋时期”,此时并未出现专制和集权,故C项错误;根据题目中“贵族不亲自坐狱,坐狱之时命其僚属或子弟代之”得出贵族地位高级,可由僚属或子弟代其受罚,故D项错误。3. (2018吉林统考)公元前489年,田恒自立为齐相,掌握齐国国政。八年后,田恒杀齐简公与诸多公族,另立齐平公,后来田恒的后代田和自立为国君,同年为周安王册命为齐侯。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B)A先秦诸侯斗争激烈B宗法制遭到破坏C周王任命各国官吏 D礼制的不断发展解析先秦时期诸侯斗争激烈是对材料现象的表述,与问题本质不符,故A项错误;宗法制是以血缘亲疏关系为纽带的政治制度,维护的是分封制的等级秩序,材料反映的是诸侯争权,打破了分封制的等级制度,本质是宗法分封制瓦解,故B项正确;材料不仅反映了周王任命官吏,还反映了诸侯争权斗争,故C项错误;西周的礼制是维护分封等级的,与材料中田恒篡权争夺诸侯之位不符,故D项错误。4. (2018河南八市测评)西周,以姬姓与姜姓封国迁移的路线来看,均由河南移往更东方或南方的新领土,为周王室建立新的藩屏。分封 (C)A加强了君主专制的权力 B强化了中央集权统治C推动了地域经济的开发 D推动了西周政权建立解析西周时期,天子没有形成专制权力,故A项错误;西周时期,地方有相当大的独立性,故B项错误;材料中提及姬姓与姜姓封国由河南(中原地区)移往远方,为周朝建立新的屏障,并开发边远地区,故C项正确;西周建立后,周武王最先进行分封,其后周公进一步进行分封,故D项错误。5. (2018湖南益阳、湘潭调研)秦朝置吏律中规定:官府的主管官员,由此官府调往彼官府,只许其只身前往,不准把原任官府的官吏任用为新任官府的官吏。此规定是为 (D)A规范官府人员任用程序 B减少政府官员的数量C强化君主对官员的控制 D防范官员的职务犯罪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秦朝对官府的主管官员的任职和调动的规定主要是为了预防结党营私,党同伐异,即防范官员的职务犯罪,D项正确。题干强调该做法是为了防范官员的职务犯罪,与规范官府人员任用程序无关,排除A项。题干没有体现减少政府官员的数量,而是强调该做法防范官员的职务犯罪,排除B项。题干强调该做法是为了防范官员的职务犯罪,与强化君主对官员的控制无关,排除C项。6. (2018广西柳州调研)历史上最早设县的是楚国和秦国。春秋后期各国县数骤增,到战国时成为较普遍的地方行政区划。秦汉时期推行全国,达千余县之多;春秋至秦汉时期郡县制的变迁 (D)A加强了君主专制 B拓展了中国疆域C实现了国家统一 D推动了官僚政治解析“春秋后期”没有确立“君主专制”,故A项错误;“春秋后期各国县数骤增,到战国时成为较普遍的地方行政区划”并没有使疆域得到空前的扩大,故B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是分裂的时期,故C项错误;“春秋后期各国县数骤增,到战国时成为较普遍的地方行政区划。秦汉时期推行全国,达千余县之多”可知,在郡县制下,官员由国家统一安排,并从春秋至秦汉,逐渐形成了一整套体系,故D项正确。7. (2018河北石家庄模拟)西汉宣帝时曾颁布诏令:“父子之亲,夫妇之道,天性也。自今子首匿父母,妻匿夫,孙匿大父母,皆勿坐。其父母匿子,夫匿妻,大父母匿孙,罪殊死,皆上请廷尉以闻。”这表明汉代法律 (B)A人情大于法制 B以礼入法伦理关怀C凸显皇权专制 D深受豪强地主影响解析根据材料“子首匿父母,妻匿夫,孙匿大父母,皆勿坐。其父母匿子,夫匿妻,大父母匿孙,罪殊死”可知,晚辈替长辈隐匿无罪,而长辈替晚辈隐匿就“罪殊死”,说明并不是人情大于法制,而是强调封建的伦理秩序,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子首匿父母,妻匿夫,孙匿大父母,皆勿坐”说明汉代把伦理观念引入了法律,强调尊卑等级,下级要维护上级,有利于统治,体现了以礼入法伦理关怀,故B项正确;皇权专制是指皇帝独裁专断,材料强调的是汉代法律中的礼的观念,没有涉及皇权专制,故C项错误;材料并未提及豪强地主,故D项错误。8. (2018安徽皖南八校联考)唐初三省制下本无“中书门下”一职,“盖以中书出诏令,门下掌封驳,日有争论,纷纭不决,故两省先于政事堂议定,然后奏闻”,才在置政事堂后设立中书门下一职。由此可知,“中书门下”的出现 (D)A进一步加强了皇权专制 B奠定了唐代多相制基础C破坏了三省决策的机制 D调和了中枢机构的矛盾解析材料反映的“中书门下”设立的原因,中书省与门下省争论不断,没有体现皇权加强,故A项错误;中书、门下长官都是宰相,唐代实行多相制,但与材料中设立中书门下的原因无关,故B项错误;从材料“故两省先于政事堂议定,然后奏闻”可知,唐朝还是实行中书决策、门下审议机制,故C项错误;从材料可知在政事堂设立中书门下,是为了避免中书门下的争论分歧过多影响决策,故D项正确。9. (2018广东湛江调研)西汉初,皇后名义上可以参与国家事务,并在宫中设立专门机构,有一系列官吏。到了东汉,这些机构和官吏多被裁撤,剩余官员也改由宦官担任。这种变化说明汉朝 (A)A道德因素影响了权力分配 B君主权力逐渐转移至外朝C避免了外戚干政的可能性 D统治者更加重视行政效率解析根据材料“西汉初,皇后名义上可以参与国家事务到了东汉,这些机构和官吏多被裁撤”,西汉时期,这一现象是由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推广新儒学所致,故A项正确;根据所学,外朝是指以丞相为首的官僚队伍,故B项错误;这一变化只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外戚干政,但不能根本解决,故C项错误;这一变化不一定会带来行政效率提高,更多出于男女尊卑考量,故D项错误。10. (2018河北石家庄模拟)明朝洪武年间,都察院下设13道监察御史,职纠内外官员。监察御史秩正七品,官阶虽低,威权甚重,外出巡按,号称“代天子巡狩”,“大事奏裁,小事立断”,“历代均不能望其项背”。这一官职的设置 (D)A以大驭小体现古代政治特色B开启中国古代地方监察体制C是制约相权膨胀的理性措施D是专制制度不断强化的产物解析根据材料“监察御史秩正七品,官阶虽低,威权甚重”可知是以小驭大,而不是以大驭小,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在明朝之前就早已有地方监察体制(例如西汉时的刺史,宋代的通判),所以说“开启”不正确,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都察院设于洪武十五年,是在明太祖废丞相后设置的,主要是监察地方官员,不是制约相权的措施,故C项错误;明太祖废丞相后,六部直属皇帝,皇权加强,而监察官是为皇权服务的,这一官职是皇权加强的体现,是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强化的产物,故D项正确。11(2018江西六校联考) 1573年,张居正下令提高六科监察职能,以六科督促六部,以六部督促诸司以及地方,最后再由内阁直接控制六科,并实施随时考核、事事责成的稽查制度。这些措施 (C)A提高了六科的地位B确立了内阁为国家最高行政机构C强化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机器D加强了政府对官员的选拔解析题干中的意思是加强了六科的职权,而不是提高了其地位,故A项排除;B项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故排除;D项的说法与题意不符,因为题干中的史实是涉及到了对官员的监察,而不是官员的选拔,故排除D项;题干中所涉及的是加强中央政府对各部门的监察和稽查,故C项符合题意。12(2018河南中原名校联考)清会典记载:“每日钦奉上谕,由军机处承旨,其应发钞(抄)者,皆下于阁。内外陈奏事件有折奏,有题本,折奏或奉朱笔,或由军机处拟写随旨题本,或票拟钦定,或奉旨改签,下阁后,谕旨及折奏则传知各衙门钞录遵行。”这说明 (D)A军机大臣拥有一定决策权B内阁变成军机处下属机构C军机处、内阁的分权制衡D内阁变为传递文件的机关解析军机大臣参与决策,但没有决策权,决策权属于皇帝,故A项错误;材料中内阁和军机处各司其责,内阁没有变成军机处下属机构,故B项错误;材料中内阁和军机处各司其责,没有体现出军机处、内阁的分权制衡,故C项错误;材料“其应发钞者,皆下于阁”,内阁变为传递文件的机关,故D项正确。13. (2018河南许昌、平顶山一模)公元前546527年,庇西特拉图统治雅典期间,主持兴建了一大批新的建筑和公共工程,提供了许多就业机会,同时也主宰了主要的议事会。在他死后不久,新的改革家克利斯提尼为改变这一局面采取的措施是 (C)A授予外邦人的公民权 B削弱氏族贵族世袭特权C扩大公民大会的职权 D鼓励公民观看戏剧表演解析授予外邦人公民权并不能断绝僭主政治的出现,故A项错误;根据史实可知,庇西特拉图时期的雅典是僭主政治而非氏族贵族控制下世袭的君主制,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公元前546527年,庇西特拉图统治雅典期间,主持兴建了一大批新的建筑和公共工程,提供了许多就业机会,同时也主宰了主要的议事会”可知,为了杜绝僭主政治在雅典重现的可能,必须进一步提高公民大会在国家机构中的地位与作用,并防止出现凌驾于其之上政治人物,故C项正确;鼓励公民观看戏剧表演只能提高雅典公民的文化素养而根本不能杜绝僭主政治在雅典的重现,故D项错误。14. (2018广东惠州一模)公元前5世纪末,雅典城邦在市政广场上建母亲神的圣殿,将城邦所有的法律、法令、公民大会和500人议事会的决议,以及收支账目俱存放于此,以供公民们查询。其目的在于 (C)A宣扬神权至上观念 B保障公民平等C增强公民参政意识 D维护贵族政治解析材料讲述的是雅典城邦公开政务和财务,不涉及宣扬神权至上观念,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城邦保障公民对政务的知情权,不涉及保障公民的平等,故B项错误;材料讲述雅典城邦通过在公共建筑内公开法律、法令、决议以及收支账目等,培养公民参政素质,增强公民的参政意识,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城邦政务和财务的公开,有利于平民政治,不涉及维护贵族政治,故D项错误。15. (2018河南中原名校联考)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同现代世界形形色色的民主政治并不一样。按亚里士多德的说法,个体只有在属于城邦时才具有存在的意义,不属于城邦的个体要么是鬼神,要么是兽类。这表明古希腊 (A)A群体的意志和利益高于其他一切B雅典民主是少数人的民主C雅典公民没有个人自由缺乏个性D雅典民主是“多数人的暴政”解析材料强调“个体只有在属于城邦时才具有存在的意义”,群体的意志和利益高于其他一切,故A项正确;材料强调城邦利益至上,与雅典民主的实质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城邦利益至上,但并不排斥个人自由,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城邦利益至上,与雅典民主的弊端无关,故D项错误。16(2018湖南益阳、湘潭调研)古罗马法律规定公民对官员的惩罚决定拥有上诉权,公元前509年瓦勒里法规定“任何执政官不得处死或鞭笞已经提出申诉的罗马市民”。这反映出在当时的罗马 (A)A通过立法手段限制官员的权力B少数法学家垄断立法和司法活动C政治对话的方式取代了暴力镇压D行政实践中注重保护公民权利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瓦勒里法规定了执政官不得处死或鞭笞已经提出申诉的罗马市民,限制了执政官的部分权力,这说明了罗马通过立法的手段限制官员的权力,A项正确。题干中没有关于法学家的相关描述,故无法得出“少数法学家垄断立法和司法活动”这一结论,排除B项。题干中没有关于“暴力镇压”的相关叙述,因此也就无从谈起以“政治对话的方式取代了暴力镇压”,排除C项。题干中叙述的是关于古罗马法律的相关内容,与行政实践无关,排除D项。17. (2018广东肇庆一模)恩格斯说:“罗马法是纯粹私有制占统治的社会的生活条件和冲突的十分经典性的法律表现,以致一切后来的法律,都不能对它作任何实质性的修改。”这反映了罗马法 (D)A适应了西方列强的对外扩张B体现了依法治国的理念C内容能够适应后来社会的需求D保护私有制值得借鉴解析材料反映的是罗马法的本质内容,与西方列强的扩张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罗马法的地位,结合所学可知罗马法从本质上是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不能体现依法治国的理念,故B项错误;罗马法的内容是奴隶社会的产物,因此不能适应后来社会的需求,故C 项错误;根据材料中“罗马法是纯粹私有制占统治的社会的生活条件和冲突的十分经典性的法律表现,以致一切后来的法律,都不能对它作任何实质性的修改”说明罗马法中承认并维护私有制的法律思想受到后来社会的借鉴,故D项正确。18. (2018河南安阳一模)恩格斯指出:在英国,“资产阶级从来没有掌握过全权,甚至1832年的胜利,也还是让土地贵族几乎独占了政府所有的高级职位”。这反映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A)A具有妥协性和保守性 B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C保留了英王行政大权 D未使资产阶级获得成果解析根据材料“恩格斯指出:在英国,资产阶级从来没有掌握过全权,甚至1832年的胜利,也还是让土地贵族几乎独占了政府所有的高级职位”可知,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并未实现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完全决裂,而是双方一种相互的妥协与退让,故A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涉及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故B项错误;同样,材料中也没有涉及英王行政大权,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不难看出,资产阶级只是从来没有掌握过“全权”而并非毫无所得,故D项错误。19. (2018江西百所名校诊断)约在12世纪初,英国的威斯敏斯特立法第1号第5条规定,代表的选举“必须自由进行,不受威吓”。同时,英格兰几乎所有的选举令状中都写着,郡长“应当号召从每个城镇选举两名市民和从每个自治市选举两名自治市民参加议会活动”。这些做法 (C)A推动了贵族政治发展 B提高了资产阶级地位C反映了英国具有民主传统 D有利于限制国王权力解析据材料“应当号召从每个城镇选举两名市民和从每个自治市选举两名自治市民参加议会活动”可知,这些做法有利于维护市民的利益,故A项错误;材料中说的市民阶层,没有涉及资产阶级,故B项错误;材料“约在12世纪初,英国的威斯敏斯特立法第1号第5条规定,代表的选举必须自由进行,不受威吓。同时,英格兰几乎所有的选举令状中都写着,郡长应当号召从每个城镇选举两名市民和从每个自治市选举两名自治市民参加议会活动”的信息,这些反映了英国具有民主传统,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关于国王的任何信息,故D项错误。20. (2018湖北重点高中联考)英国制度规定:任何阁员不能投票反对政府的政策,否则,他必须辞职或被解职;任何阁员不能发言反对,也不能不明确支持内阁的政策;每个阁员必须准备为所有的政策负政治责任。可见英国内阁制度 (B)A极大限制阁员的个人自由 B要求阁员政治上互相信任C保证了国王名义上的治权 D能有效减少立法上的失误解析英国内阁制度下内阁成员集体负责,在大政方针上必须保持一致,这与个人自由并不冲突,在政策未达成共识前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只是在政策出台后必须支持,故A项错误;根据“任何阁员不能投票反对政府的政策”、“每个阁员必须准备为所有的政策负政治责任”等信息可知阁员政治上必须保持一致、互相信任,故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国王,故C项错误;立法权掌握在议会手中,这种集体负责、保持一致的制度也不利于减少立法上的失误,故D项错误。21. (2018江西六校联考)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缔结任何条约,参加任何同盟或邦联”;“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对进出口货物征收任何进口税或关税”“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在和平时期保持军队或战舰。不得与他州或外国缔结协定或盟约”。这些宪法条文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A确保美国国会在国家权力结构中的核心地位B确保美国国家机构的权威和职能的行使C美国的民主具有虚伪性D保证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机制的有效运转解析题干材料中,美国各州不得缔结盟约、参加同盟或邦联,美国各州税收问题、军队问题、外交问题均需国会批准,这些都说明该宪法条文的规定在极力维护联邦政府的权威和权力,故A项正确。根据所学史实,美国总统、国会、联邦法院分别行使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三权分立互相制约,国会并不处于国家权力结构的核心地位,故B项错误。C项并没有反映出实质问题,排除C项。题干材料内容涉及的重点是联邦与各州的关系,并未强调三权分立,故D项错误。22. (2018河南八市测评)1787年5月,在美国费城会议通过了“同意新的法案需要获得13个州中的9个州的批准才能生效”,进而从事实上改变了独立战争后“只有所有州一致同意才能修改邦联条例”的规定。这一变化 (B)A直接确立了共和政体 B利于改变松散邦联体制C促进地方权力的加强 D推动了美国法治的建立解析材料反映的是通过新法案所需要的标准,没有直接涉及确立共和政体,故A项错误;从材料中13个州中9个批准就能通过新法案,可知一定程度上分化了各州之间的关系,便利了中央法律的颁布,有利于中央权力的加强,故B项正确;从材料中原来各州一致才能修改邦联条例,变为9个州就可以修改宪法,方便了中央法律的确立,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对法律的修改完善,不是推动法治的建立,故D项错误。23(2018河南八市测评)关于美国1787年宪法,英国政治家说它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人类智慧和意志所创造出的最美妙的杰作。”但也有学者说:1787年“美国宪法”绝对是不民主的,甚至可以说是反民主的。这反映了 (D)A历史评价都不能准确再现历史原貌B学者的解释更符合宪法历史事实C历史评价都应坚持同一个评价标准D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评价解析历史评价首先应该恪守求真的原则,即该评价应客观如实,应符合对该人该事的总体描述。为达到这个目的,历史主义地看问题,即发展变化地看问题、设身处地地看问题是必需的。且A项中出现了绝对性词语“都不能”,故A项错误;美国宪法是资本主义代议制的典型体现,这是史学家公认的,故B项错误;历史评价因阶级立场、史学家见识、资料丰富与否等条件限制,不可能一致,也不可能采用同一标准,故C项错误;对于1787年美国宪法,英国政治家和历史学家的观点几乎对立,故D项正确。24(2018皖南八校联考)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如果总统对国会通过的法案不签署,参众两院可以再次进行表决,如果均达到2/3多数通过,法案即可生效。此规定 (B)A保证了国会绝对立法权 B体现了权力制衡的原则C表明总统无权否决法案 D防范了总统的专制独裁解析材料不仅反映了国会有立法权,还反映了国会有制约总统的权力,故A项不是对材料的全面表述,故A项错误;从材料中总统有权不签署国会的法案,国会可通过多数票通过的方式宣布法案生效,反映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权力制衡原则,故B项正确;从材料“总统对国会通过的法案不签署”可知,总统有权否决法案,故C项错误;材料中既有总统对国会的制约,也有国会对总统的制衡,故D项不是对材料的全面表述,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第15题15分,共计52分)(25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古代许多政治家、思想家对反腐倡廉都作过积极探索和深刻总结,并逐渐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理论及行之有效的举措。北宋开国之初,赵匡胤即颁布了盗窃律等一系列法律、法令,同时还从整饬吏治着手,连续惩办了一批贪官,连大将军桑进兴也因受贿罪被处死刑。在官职设置方面,监察权与行政权分离,增强监察机构的专门化和权威性。在监察制度方面,给监察官员以特殊地位与职权,他们秩轻而任重,官卑而位尊代表皇权监督各级官吏具有很大权威性。摘自王凡中国古代反腐倡廉的现代启示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美国出台了多部反腐败法案(见下表),对加强对公务员的制约与监督发挥了重要作用。法律名称主要内容政府道德法规定政府官员必须建立个人及亲属财产申报制度,并对其离职后的从业行为作了详细规定文官制度改革法规定要公开、平等选拔政府官员及政府雇员,必须奉公守法、不贪赃枉法、不以权谋私、不协从舞弊等监察长法规定监察长办公室是独立监督机构,未经参议院同意,总统不能随意罢免监察长,其职能主要是督查公务员欺诈、滥用职权等行为监察长法规定监察长办公室是独立监督机构,未经参议院同意,总统不能随意罢免监察长,其职能主要是督查公务员欺诈、滥用职权等行为阳光下的政府法规定除法定免除公开的情形外,一切政府文件必须公开摘自何家弘美国反腐败法律制度(1)据材料一归纳古代中国反腐败的主要方式。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中国监察制度的积极作用。(12分)(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美国反腐的特点,并指出美国的反腐措施与古代中国反腐举措的共性。(13分)答案(1)方式:立法反腐;严惩腐败官吏;建立权力制衡机制,设立专门监察机构。(3点3分)作用:古代中国监察体制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止官员贪污腐败;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维护君主专制等。(其他表述言之有理也可,3点分)(2)特点:将政府官员的行为准则法律化(或从政道德法制化);改革文官选拔制度;建立独立的廉政监察机构;增加政府透明度(或鼓励全民监督);进行综合性多角度的监督。(任答三点即可分)共性:都注重立法监督(或健全法制);建立独立的专门监察机构。(点分)解析(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可以从立法、惩治、行政体制等角度归纳;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经济、政治等角度入手,具体从防腐、维稳、提高行政效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等层面归纳。(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从法制化、文官制度、监察独立化、行政透明化等角度归纳;第二小问,综合材料一、二,可以从法制化、独立性等角度归纳。(12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在学习新课程必修一的时候,中国古代的专制制度与西方雅典、罗马的民主与法制形成了鲜明对比,学生就会不自觉地强化出这样的认识: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弊端太大、太多,远不如同时期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优越。选样,他们使产生了全盘否定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和历史、肯定西方古代的民主、法制和历史的认识倾向,绝大多数情况下,教师都会采取回避的态度,致使学生这样的认知冲突得以持续、强化,直至形成错误的认识。摘编自王生给学生真实的历史:关于认知冲突问题的处理请休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对东西方古代政治制度的看法,并运用相关史实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示例1:看法:全盘肯定古代西方民主和法制不可取。 论证:雅典式民主政治只是少数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广大妇女、儿童,外邦人及奴隶被排除在外;古罗马时期,很长一段时间实行军事独裁的君主制,而非民主制;时间漫长的中世纪,欧洲各国普遍实行君主制,形成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特权阶层广泛存在;天主教实行神权统治,思想专制明显。示例2:看法:中国众多优良政治传统值得传承。论证:秦朝开始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有力地保障了国家的稳定,古代中国有着较为完善的监察制度;郡县制、行省制等合理高效的地方行政体制影响至今;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隋唐开创的科举制,体现出相对公甲的选官制度,提高官员文化素养,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形成等。本题考查的是对待东西方古代政治制度特征的看法,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分析思辨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对古代中国和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可从两个角度解答,看法一:全盘肯定古代西方民主和法制不可取。理由(汇总古西方政治制度弊端):雅典式民主政治只是少数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广大妇女、儿童,外邦人及奴隶被排除在外;古罗马时期,很长一段时间实行军事独裁的君主制,而非民主制;时间漫长的中世纪,欧洲各国普遍实行君主制,形成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特权阶层广泛存在;天主教实行神权统治,思想专制明显等等。看法二:中国众多优良政治传统值得传承。理由(汇总古中国政治制度的优点):秦朝开始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有力地保障了国家的稳定,古代中国有着较为完善的监察制度;郡县制、行省制等合理高效的地方行政体制影响至今;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隋唐开创的科举制,体现出相对公甲的选官制度,提高官员文化素养,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形成等。其次,要理解古代中、西不同政治制度形成的必然性,形成包容不同制度文化的心态。政治制度也是一种文明,任何一种政治制度都有其存在、发展的必然性和特定的背景。独特的经济生活习俗、文明典制、宗教信仰以及地域因素、历史传统等等都是影响政治制度文明产生的因素。小国寡民的社会体制、独特的地理环境、发达的工商业经济、长期沉淀的平等互利观念、充满活力的城邦制度等等共同孕育、造就了古希腊的民主制度。而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大一统思想观念的熏陶、大国众民的社会体制、发达的农耕文明等等共同造就了古代中国的专制制度。因此,我们不能脱离这些客观条件和因素而对政治制度做出简单的评价,任何一种制度都深刻地反映、体现着背后的独特文化性征,都有其存在的合理理由,都应该得到最大限度的尊重。政治制度文明也具有多元性的特征,我们不能以某种制度来否定其他的制度,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态度来对待、包容不同制度的差异。古代中、西方不同的政治制度都是不同区域文明发展道路的重要源头,都为人类政治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提供了宝贵的经验。(15分)(2018浙江金华联考) 选官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生态的重要环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隋唐科举彻底打破了六朝以来“平流进取,坐至公卿”的不合理现象。这种完全用考试的方法取代过去察举推荐的科举制度,成为选拔人才、任用官吏的主要渠道。为了給应试者提供学习的条件,京师建立了在国子监指导下的学校系统。几千名学者和学生从各道进入长安,京师到处举办经史的讲习。教育领域的这种活跃气氛必然导致经学解释上的各种矛盾,结果,唐太宗不得不下令编撰正统的经籍注疏,为唐代的儒家经典教育奠定了基础。据剑桥中国隋唐史中国科举制度研究等资料整理材料二康熙皇帝,在清代诸帝中,是一个最喜欢研究学问的人。他非常善于学习和创新,尊重汉族文化传统。凡儒家经典,程、朱著作,乃至历代史书,无不研习。一心想以古先圣贤及其学术来作厚风俗、正人心的工具。所用大臣多理学家,且都有卓特之行,扬名于一时。周谷城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平流进取,坐至公卿”体现的是什么选官制度,并分析其“不合理”之处。概括科举制对当时文化教育事业产生的积极影响。(9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康熙帝是如何尊重汉族文化传统的,并分析上述举动起了什么作用。(6分)答案(1)制度:九品中正制。不合理之处:封闭性:以官举士、权操于上,无从体现民意。积极影响:促成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形成社会重学之风气;完善学校教育系统;推动儒学的发展及地位的提升。(2)史实:亲至曲阜祭孔,亲书“万世师表”悬于孔庙;崇尚儒家文化,恢复开科取士,延揽汉族文士。作用:缓和满汉民族矛盾,加快满族文化发展步伐。解析(1)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平流进取,坐至公卿”的选官制度是九品中正制。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从九品中正制弊端(强调血缘门第、行政能力缺失、不利于政治统治等方面)的角度分析即可。第三小问,根据材料“唐太宗不得不下令编撰正统的经籍注疏,为唐代的儒家经典教育奠定了基础”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有利于读书风气的形成、完善学校教育、推动儒学发展等方面思考作答。(2)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关于康熙帝是如何尊重汉族文化传统,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曲阜祭孔、亲书“万世师表”、 恢复开科取士、延揽汉族文士等方面作答即可。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从缓和阶级矛盾,推动文化发展的角度作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