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学预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197352 上传时间:2020-02-1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学预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9年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学预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9年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学预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学预案29、数星星的孩子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2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新词,并了解它们在本课中的意思。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能正确回答课后练习1的三个问题。3能按要求完成课后练习2,能说出课后练习3每组中的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5了解张衡能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是因为他从小就爱好天文,长大以后具有刻苦钻研的精神。培养自己观察、研究自然现象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学会本课12个生字。2启发学生观察研究自然现象的兴趣。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学会本课12个生字,掌握它们的音形义。(二)能正确认读本课生词并理解词意。(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四)指导书写生字。二、教学重点、难点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会本课12个生字。三、教学过程(一)写出课题。提示“数”(sh()的读音。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并标出自然段。2指名三人读课文,分别读13自然段,45自然段和第6自然段。说说这课主要讲了谁的什么事。(这课讲了张衡数星星的事。)3老师简介张衡生平事迹。张衡(公元78年139年),是我国汉朝伟大的科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河南南阳人。他在天文学方面表现了非凡的才能,创制了世界上最早用水力推动的观测天体的浑天仪和观测气象的候风仪。他创制了世界上最早测定地震方向的地动仪。他还是东汉六大画家之一。由于张衡在天文、地理、历法、地震、器械等许多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学者和科学家,政府于1956年重修了他的坟墓,科学院院长为墓碑题词: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属罕见,万祀千龄,令人敬仰。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就是张衡小时候的一件事。(三)学习本课生字词。1自学生字,了解音形义。2检查自学效果。(1)字音:数:它是一个多音字,在“无数”中读sh),在“数星星”中读sh(。斗:它是一个多音字,在“北斗星”中读d%u,在“斗争”中读du。(2)字形:最后一横略短些。楚:上半部分是一个“林”,注意两个捺都改成点,下边的笔顺是:(3)词意:一闪一闪:本课形容星星的光,忽明忽暗。之间:表示在两个事物或时间的中间。距离:在空间或时间上的相隔。在本课是指两颗星相隔。北斗星:由七颗明亮的星星组成的,分布呈勺子的形状。无数:难计算出数,形容非常多。清楚:事物容易让人辨认、了解。在本课中是“明白”的意思。3读生字,口头给生字组词。然后再读字词,记忆字音、字形、词意。4指导书写,让学生写字头。(四)作业。1写生字各一行。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 (一)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能正确回答课后练习1中的三个问题。(二)了解张衡从小爱好天文,喜欢研究,长大以后才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三)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二、教学重点、难点(一)理解课文第一至五自然段的内容,了解张衡在小时候是怎样爱好天文,喜欢研究的。(二)启发学生观察研究自然现象的兴趣。三、教学过程(一)先学第6自然段,知道这段主要内容。1课文的哪段直接告诉我们这个数星星的孩子是谁?(第6自然段直接告诉我们这个数星星的孩子叫张衡。)2读了这段你还知道了些什么?(张衡是汉朝人,后来成了著名的天文学家。)3齐读第6自然段。(二)学习1、2、3自然段。1学习第1自然段,体会夜空的美丽。(1)出示投影。(课文第一幅插图,即夜空的美景。)(2)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夜空的美丽。然后再读书里写夜空的话。(3)出投影,比较两句话有什么不同。(这两句话的意思基本一样,但第二句更具体、生动,因为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星星比作了珍珠那么美丽。)(4)范读这句,自己练读,齐读。2出示投影。(课文第二幅图。)(1)找书上有关的句子,说说谁在干什么?(2)指名有语气地读第1自然段。3学习2、3自然段。(1)指名读奶奶的话,说说为什么奶奶叫张衡“傻孩子”,“又”说明了什么?(“傻孩子”说明奶奶对张衡很疼爱,“又”说明了张衡是经常数星星的,他从小就对天体现象有浓厚的兴趣,所以他不止一次这样做。)(2)指名读张衡的话,说说他说了几句话。再指三人每人读一句并说出句意。(共说了三句话。第一句说能看得见就能数得清。第二句说星星不是乱动。第三句说两颗星之间总隔那么远。)问:从张衡说的这三句话中,你看出什么?(张衡不仅数星星,也注意到了星星的运行规律。)(3)指名分角色读奶奶和张衡的话,说说奶奶和张衡对星星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奶奶认为那么多星星乱动,根本数不清。张衡认为星星之间的距离是不变的,所以可以数得清。)(三)学习4、5自然段。1默读第4自然段,看看爷爷说了几次话。2指名读爷爷的第一次话,说说爷爷同意谁的观点,他告诉了张衡什么知识?(天上的星星是在动,它们之间的距离好像是不变的。)3指名读爷爷的第二次话,出示北极星和北斗星的投影。让学生根据爷爷的话找出北斗星和北极星。4出示投影,说说这组句子有什么不同。(第二句话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北斗星比作勺子,使句子更生动、具体了。)5齐读第4自然段,再说说北斗星和北极星的运行规律。6张衡听了爷爷的话后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从书上找出有关的句子读读。7张衡观察的结果是什么?“果然”说明了什么?8如有条件,用投影演示北斗星、北极星运转的情况。(四)总结全文。1指名分角色读全文,说说为什么张衡长大以后成了著名的天文学家。2总结:张衡长大以后之所以能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是因为他从小就爱好天文,具有刻苦钻研精神。我们要学习张衡这种精神,提高自己观察、研究自然现象的兴趣,长大才能成为有所作为的人。(五)作业。1写字词各三遍。2抄写课后作业(3)的句子。3读课文两遍。第三课时一、教学目标(一)巩固并听写本课生字词。(二)完成课后练习(2)。(三)有语气地朗读课文。二、教学重点、难点巩固本课所学生字新词,能看拼音填词语,完成课后练习2。三、教学过程(一)分角色有语气地朗读课文。(按小组读,全班读)再说说张衡为什么能成为天文学家。(二)巩固字词的训练。1看拼音写词语。(出示小黑板,指名一人到前边做,其他同学做在书上。)做完检查对一对这些词,再齐读两遍。2给下面的字换部首,组成新字,再组词语。锤()_祖()_ 棵()_炬()_ 3用多音字组词语。课件4选字填空。课件(填空之前,老师先带领学生查字典,说说每组字的字意,区别一下用法的不同。)(三)进行句子训练的设计。1照样子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例:蜜蜂采了蜜。蜜蜂飞进了蜂房。蜜蜂采了蜜飞进了蜂房。(1)张衡坐在院子里。张衡指着天空数星星。_ (2)天上的星星一闪一闪。天上的星星数也数不清。_ 2按课文原句填空。(1)满天的星星像()撒在()里。(2)那七颗星,连起来像()叫()。(3)北斗星总是绕着()转。(四)听写字词。(五)作业。1订正错字,各改三遍。2把课上没做完的练习题做完。30、爱迪生救妈妈教学目标:1、会认11个生字,会写9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悟,并注意积累词句。3、领会爱迪生的聪明可爱,有多动脑、多动手、善发现的意识。教学重点:在朗读中感悟,并积累词句,领会爱迪生的聪明可爱。教具:生字词语卡片、收集爱迪生的相关资料、课件教学时数: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11个生字,会写9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悟,并注意积累词句。一、揭题引课1、谈话:出示爱迪生挂图。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个人吗?(引导学生借助课前收集的资料,介绍爱迪生的生平及发明。)爱迪生小时候是个怎样的孩子,你们想知道吗?今天我们就来共同阅读一篇爱迪生小时候的故事。(板题)2、演示:利用课件展示爱迪生的部分发明(如:电灯、电话、电报、电影机等)引导学生联想这些发明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让大家猜想它们的发明者是谁?引出爱迪生,自然过渡到课课文内容。二、初读感知1、自由读文,画出生字新词,难点字词多读几遍,读准字音。2、同座互读互查,生字掌握情况。3、(课件出示生字词)开火车读字、重点交流识字记字的方法,适当引导学生利用新学的汉字扩词。4、学生分组读课文,互相检查读文情况,读通顺流利。推举一名读得好的参加全班读文。5、指读课文,师生评议。教师相机指导重点词语和长句子的读法。6、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组内朗读展示。7、再读思考:通过阅读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三、朗读想像感悟1、出示挂图,引导学生看图思考,想想爱迪生是怎样想出办法救自己的妈妈的?2、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说话练习。3、汇报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理解“斥责、恍然大悟”等词语。(结合课文插图的特点,启发学生根据图画想像课文中发生的故事,进行练习说话,培养了学生的想像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结合重点词语的点拨,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四、指导写字1、出示“我会写”的中的生字词语。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窍门、借鉴已有知识分析看如何把字写好。2 、教师示范书写学生认为难点的字。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师生共议,展示优秀作业。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悟,并注意积累词句。2、领会爱迪生的聪明可爱,有多动脑、多动手、善发现的意识一、复习巩固1、复习生字词语。2、分段指读课文内容。回顾课文大意。二、研读理解1、教师引发学生思考:课文的最后一段里写道:爱迪生真是个聪明的孩子!”你从课文的什么地方看得出他是个聪明的孩子?找一找,读一读。2、学生自由读书,教师巡视启发学生抓住人物的表情、语言、神态等,认真阅读,仔细体会。如:从父亲对爱迪生前后的态度变化;从爱迪生的动作表现;从房间内的变化等方面理解。(随机演示镜子聚光实验)3、组织学生进行自由交流,师生共同研读相关的课文内容,深入理解爱迪生善于思考、观察、动手的好品质。(课件对比出示:爱迪生用镜子聚光的前后情景)4、分角色朗读课文。进一步让学生感悟不同人物的表情、动作和说话的语气,体会课文内容。三、讨论深化爱迪生之所以能想出办法救妈妈,原因是什么?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人物品质,在充分交流与理解中,受到教育和启发。)四、拓展延伸1、你还知道关于爱迪生的哪些资料?在全班交流。2、收集爱迪生说的名言警句,积累下来。3、你在生活中发现了哪些有趣的现象或做过哪些小实验说一说。五、总结、作业1、学了这篇课文你有哪些收获?2、把你观察到的有趣想象或做过的小实验写一篇日记。3、课外阅读有关爱迪生的书籍。31、恐龙的灭绝教材分析让我们和孩子们一起带着这些疑问阅读课文,在想象中漫游恐龙王国,在漫游中轻松愉快地朗读课文,同时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好奇心。不久的将来,这些谜团可能会被正在捧读本文的孩子们揭开。学习目标1.会认15个生字,会写9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积累词语。3.有对恐龙的灭绝等自然界现象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愿望。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会认15个生字,会写9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积累词语。一、谈话导入,了解恐龙1. 课件出示恐龙图。相机指导学生认读“恐龙”;学生自由发言,谈谈有关恐龙的知识。识记“恐”。2. 板书“恐龙的灭绝”,引导学生读课题。二、读好课文,提取信息自读课文,读准字音。1. 学生自由读课,指出朗读中的难点,字音或长句,师生共同练读;同桌互读,读通句子。2. 同桌互相检查朗读情况,再次练读。3. 读了课文,你了解到哪些信息?让学生随意说,及时纠正语音错误。对内容上不做严格要求。4. 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随机的引导。5. 学习课文第一小节。(1)出示第一句,读句子。说说你了解到哪些知识?知识点:“人类的历史三四百万年”“恐龙的历史大约两亿年”。 (2)你还读懂了什么?(人类的历史与恐龙的历史相比,可就短多了。)(3)朗读指导,练习。(4)教师引读,读好问句。三、以读代答,理解词句1. 师:“庞大的恐龙为什么会消失了呢?”课文告诉我们了吗?请你再仔细读读课文。2. 再次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比第一次读要有所进步。3. 朗读反馈,以读代答:(1)教师引读:庞大的恐龙为什么会消失了呢?请一名学生:一种说法是(朗读指导:借冬眠来躲避寒冷耐不住严寒)师继续引读:另一种说法是什么?请一组学生读:另一种说法是(朗读指导:长句:那些以植物为食物的恐龙和其他动物,渐渐地死去了。)师引读:还有其他的说法吗?请全体学生读:还有其他种种说法四、读中促悟,悟中积累词句师:恐龙灭绝的说法有很多很多,今天,我们重点来研究一下第一种和第二种说法。 “一种说法”。1. 自由读,充分尊重学生的朗读感悟。教师起好引导作用。第一句抓住“突然”一词。说明恐龙还来不及反应。第二句了解“恐龙没有冬眠的习惯”。第三句了解“恐龙没有皮毛来保暖”。师:因为以上的几点原因,恐龙耐不住严寒,慢慢地消失了。理解“耐不住、严寒”。2. 连起来说说“恐龙为什么耐不住严寒?”3. 出示本段出现的词语,借助词语介绍恐龙灭绝的说法。(词语:突然寒冷冬眠躲避保暖耐不住严寒消失)“另一种说法”1. 读读“另一种说法”,说说你读懂了什么?2. 这节有几句话,再读读,说说这些句子前后有联系吗?学生自由读后,谈自己的感受。3. 师生一起理清事物之间的关系,了解这种说法中恐龙灭绝的过程。4. 为检查学生是否真正搞清楚,让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研究。课件出示:(3)植物大量枯萎、死亡。(1)宇宙行星撞上地球。(4)以植物为食物的恐龙和其他动物渐渐死去。(2)地球一片黑暗。(5)食肉恐龙渐渐灭绝。读一读,请四人小组研究一下,该如何填序号?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解释。五、巩固字词,书写生字1. 出示本课要学写的4个生字:“亡、肉、耐、类”。2. 学生用编字谜等形式识记。(如“类”:“一种大米”或“一堆大米”。)3. 学生认为难写的字,教师范写指导。(如:“类”书写时要注意:米的最后一笔。教师范写,学生书写,点评。)4. 学生练写,展示佳作。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在文中巩固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有对恐龙的灭绝等自然界现象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愿望。一、导入:交流小朋友们在课下了解到的有关恐龙的资料。二、朗读感悟 1. 教师可提问导入:你想知道恐龙灭绝的原因吗?看看课文里告诉了我们几种说法 2.朗读全文,整体感知。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看谁最先知道课文中告诉我们的几种说法。这样处理是顺应学生想了解恐龙的急切心理。3.自由交流,引导学生感悟课文中的几种说法。为了引导学生仔细研读课文,可让学生先正确、流利地读一读介绍某种说法的段落,教师随机检查学生生字的学习情况,相机感悟理解一些重点词语。然后要求学生用一句简单的话概括恐龙灭绝的一种说法。4.引导学生质疑。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5.认识第四自然段末尾的省略号是什么意思,启发学生帮助科学家再想出一些可能的原因。可在小组里开展讨论。三、积累运用1.除课本后面“读读抄抄”中列出的词语外,建议再积累如下词语:庞大、冬眠、躲避、耐不住、尘埃、遮住、枯萎、哺乳动物、偷吃、传染病、孵出、雄性、书籍。2.在科学探究中,发现与揭示事物之间的联系非常重要,阅读教学中理解感悟一些科学小品文需要弄清楚有关事物之间的关系。学完本课后可让学生用线条将下列事情之间的关系连起来。地球上的条件变化引起一些事物的变化 结果地球变得十分寒冷偷吃恐龙蛋宇宙行星撞上地球恐龙耐不住严寒 恐龙灭绝地球上哺乳动物增多尘埃遮住太阳,动植物大量死亡全球气温下降不能孵出雌性的恐龙四、实践活动课后收集一些有关恐龙的资料、图片,在教室的一角举办一个小型展览。 32、阿德的梦学习目标:1、会认12个字。2、默读课文,知道课文大意。3、有科学幻想意识。学习重难点:通过品读课文,引导学生从阿德的梦中,体会少年儿童对未来世界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课前准备: 1、字词卡片2、课件(课文插图)、录音机、磁带。3、彩笔、白报纸。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会认12个字。2、默读课文,知道课文大意。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1、谈话:同学们,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一个动听的故事。你们愿意听吗?(愿意)2、创设情境,揭示课题(放课文录音)快快竖起你的神耳朵,仔细听,认真想: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板书课题)二、默读全文,感知梦境。要求:(1)第一遍默读速度稍慢,注意圈出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然后借助拼音默默地读几遍,并找出不同的词语作上记号。(2)第二遍默读,速度要加快。思考:A、从哪个自然段可以看出是一场“梦”?B、阿德梦见了什么?(3)小组交流读文体会。三、看图读文,感悟“梦”的奇。1、随连环画逐段读文,想想课文中说的事情,哪些与现实说的不一样。2、课文中哪些新科技给你留下很深的印象?(生答,师板书)3、同桌交流读书体会。四、课文排序,积累词语。1、课件出示课文连环画,让学生自读全文后按顺序排列。2、小组交流识字经验,发现识字方法。3、找出难认的字,和同学一起讨论用什么办法一起记住。4、小组汇报识字方法。五、朗读全文,整体感知。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复习12个字。2、有科学幻想意识。一、复习检查1、抽读生字卡片。2、指名分段读课文。二、朗读感悟,激趣升华。1、朗读全文,说说从阿德的梦境中,自己想到了什么?2、说说你心中的未来世界是什么样的。3、闭眼做个“白日梦”然后用彩笔画出自己心中的“梦”。三、实践活动。1、创办“我心中的未来世界”专栏。2、课外阅读科学幻想故事。 语文园地八一、我的发现 1、出示三个句子,学生自读体会,观察,看看发现了什么? 2、组内交流发现,教师巡视点拨。 3、启发:像这样的句子,你还能举几个例子吗?二、日积月累 读读认认 1、出示四组同音形近字,引导学生观察,理解题意。 2、自主完成题目填写。 3、组内交流,互相检查,重点交流识字方法。 4、利用字卡,教师强调重点字的识记,引导学生通过读词和分析字形结构,巩固生字的识字。 我会读 1、出示句子,引导学生细细品味句子的共同特点。 2、组内交流读后的发现,教师点拨认识句子的特点,引导学生认识句子中“把什么比成什么”。 3、引导学生思考:类似这样的句子,你还知道吗?说给大家听,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三、读读背背 1、出示名言,学生自读,读通顺,读流利。 2、组内交流:这几句名言有什么含义? 4、说说自己最喜欢的一句名言。 5、采用自己的方式背诵,积累这些名言警句。四、口语交际课前准备:布置同学搜集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反映身边科学现象的图片或多媒体资料。把学生他成若干个小组。 1、创设情境:出示图片,组织学生观察发现。引导学生阅读短文,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活动内容。 2、组内交流:根据提示学生把课前搜集到的科学现象,讲述给同组的同学们听。推选出本组表现最佳的同学,向全班汇报。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认识这些身边科学的奥秘。 3、启发拓展:课下把同学们搜集到的资料,办一期“科学奥秘在身边”的小报。同学间互相介绍有关科学常识的书报,把学生的活动热情引向课外,提高阅读探究的兴趣。五、“写一写” 这次练习提示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写自己这学期的收获;二是写假期的打算。教学中可引导学生理解好学习伙伴的提示,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然后动笔练习。 1、出示学习伙伴的提示,引导学生边读边想,确定自己想写的内容。 2、组内交流,说说自己想写的内容。 3、自主练笔,教师巡视点拨。 4、互读展示,师生简评。六、展示台 1、教师启发谈话,引导学生借助学习伙伴的提示,认识本次活动的内容。 2、小组合作,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课外搜集的科普图书,和小组创办的“身边的科学”的手抄报。选出优秀书籍和作品,准备在全班展示。 3、全班展示,教师适时鼓励评价,启发学生投入到课外的读书和探索当中。七、宽带网 1、出示短文,学生自读,了解短文介绍的内容。 2、谈话:你们还了解哪些我国古今著名的科学家、发明家和他们的成就?试着在组内交流一下,小组内适当整理,向全班汇报。 3、启发:我们还能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去了解更多的科学家和科学成就呢?交流搜集的方法和途径。 4、学生读书,搜集。(可以延伸到课外)适当时机,组织学生进行搜集的展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