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通史复习 专题突破 现代史检测试题B卷 限时训练编者选题表知识点题号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1、2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3、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6、7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对外关系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9、10现代科学技术及文学艺术11、12综合13、14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xx哈师大附中联考)1920年英国工党秘书布克斯顿在访俄报告中写道:接待我的主人属于“中农”,占他们村的大多数,革命前他有8英亩土地现在他至少拥有85英亩的田地,而这些以前都是地主的。上述材料表明当时() A.解决土地问题是赢得内战的原因之一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使农民获得了土地C.苏维埃政权的存在以农民阶级为基础D.不同意识形态的差异加剧双方不信任解析:A材料中俄国革命前后农民拥有的土地数量变化显著,这归根于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权颁布的土地法令即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的土地政策,该政策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为内战的胜利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和群众基础,故A项正确。2.(xx赤峰统考)“社会主义原始积累”论认为,苏联工业经济的增长并不是基于工业部门内部的积累机制,而是运用行政力量以“剪刀差”等方式从农业中“抽取”剩余投入工业的结果。这一模式()A.调动了农民和工人的生产积极性B.吸取了西方资本原始积累的经验C.客观上有利于苏联的工业化D.推动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解析:C材料表明苏联采用行政力量牺牲农业、发展工业,是斯大林模式的体现。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所以无法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A项错误;西方原始积累的方式主要通过对外殖民扩张和工业部门内部的积累,从材料可以看出,B项错误;这种增长方式以牺牲农业为代价发展工业,虽然有利于苏联工业化的快速实现,但不具备可持续发展性,C项正确,D项错误。3.(xx年全国新课标文综,34)1935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其中规定凡年满65岁的退休人员,根据原工资水平每月可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与该规定属于同一法案的是()A.制订公平经营章程B.建立失业保险制度C.提供农副产品补贴D.规定最低工资水平解析:B材料信息反映了美国罗斯福新政时期的养老金制度,涉及这一规定的是1935年通过的社会保险法,故选B项。A项属于全国工业复兴法的内容,C项属于农业调整法的内容,D项属于1938年颁布的公平劳动标准法的内容。4.(xx郑州预测)1993年民主党人克林顿上台后,一个明显进步就是认识到,被民主党人推行了半个世纪之久的干预主义和共和党人推行的供应学派自由主义,那不是灵丹妙药,都有局限性。为此,他推行了一套被称之为“克林顿经济学”的经济政策,其基本特点是()A.市场调节,自由竞争B.政府干预,全面调控C.削减开支,增加福利D.宏观调控,微观自主解析:D“市场调节,自由竞争”是工业革命后自由主义思想的表现,故A项错误;“政府干预,全面调控”是19291933年经济危机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体制的表现,故B项错误;“削减开支”与“增加福利”本身是矛盾的,故C项错误;克林顿认为“干预主义”和“供应学派自由主义”都不是灵丹妙药,为此他把二者的优势结合起来,推行了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政策,被称为“克林顿经济学”,故D项正确。5.(xx鹰潭二模)1993年亨廷顿发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对世界未来走向亨廷顿描述如下图,以下对此评论正确的是()A.亨廷顿对世界的未来走向作出了精确的预测B.亨廷顿对中华文明的了解超过对日本的了解C.冷战后文明的冲突确实代替了意识形态冲突D.亨廷顿所谓文明冲突论依旧带有冷战的思维解析:D1993年两极格局已经瓦解,“冷战”已经结束,而亨廷顿对未来世界的描述依然以“冲突”为主,加之“西方”一词的出现,表明他的文明冲突论依然带有冷战的思维。6.(xx年浙江文综,23)二战后,国际货币体系与世界经济的发展休戚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欧元的问世反映了欧盟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有助于世界经济秩序的稳定C.世界银行的建立反映了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D.美元“等同黄金”标志其在金融领域霸主地位的确立解析:C本题为逆向型选择题,世界银行的建立反映的是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而不是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故C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7.(xx河南六市联考)金融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在金融领域的表现,它可以使融资者在世界范围内选择成本最低的资本,投资者则可以选择利润最丰厚的项目,从而实现全球范围内的最佳投资组合。据此可以看出,金融全球化()A.有利于全球金融业自身效率的提高B.促进了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发展,推动世界经济增长C.加强了金融监管领域的国际协调与合作D.具有“双刃剑”作用解析:A题干材料提及“实现全球范围内的最佳投资组合”,因此金融全球化有利于全球金融业自身效率的提高,A项正确;B、C、D三项材料均无体现。8.(xx年山东文综,22)1950年1月,英国宣布承认新中国;1954年6月,中英互派代办;1972年3月,中英关系升格为大使级外交关系。在这一进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A.中美关系的发展演变B.冷战背景下中英两国的现实需要C.欧共体对华政策的变化D.中英两国意识形态对抗的逐渐消失解析:B在冷战背景下,虽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敌视、封锁新中国,但中英两国出于自身现实利益的需要,仍不断改善两国关系,故B项符合题意。中英关系发展取决于两国的利益需要,中美关系的发展演变不起决定作用,A项错误;1967年欧共体才成立,C项与材料信息不一致,错误;中英两国由于社会制度的差异仍存在意识形态的对抗,D项错误。9.(xx南昌一模)从1972年起,毛泽东、周恩来批准动用几十亿美元和200亿人民币,从西方和日本引进26个大型先进成套技术设备,建成了几十个冶金、化肥、纺织大型企业。这表明()A.毛泽东执政时开始启动对外开放B.外交突破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C.中国与西方经济往来的序幕拉开D.中国开始引进外资发展生产解析:B毛泽东执政时,中国仍然坚持计划经济体制,尚未启动对外开放,故A项错误;1972年中美关系缓和、中日邦交正常化,推动中国从西方、日本引进技术,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故B项正确;此时中国与西方的经济交流有限,1978年改革开放后与西方经济往来的序幕才真正拉开,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技术的引进,而非引进资金,故D项错误。10.(xx甘肃一诊)香港亚洲周刊引用辽宁省委组织部的数据说,该省在1992年前后有3.5万名官员辞职下海,另有700名官员“停薪留职”去创办企业。据中华工商时报的统计,当年度中国至少有10万党政干部下海经商。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A.中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的不断加深B.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C.进一步冲破“左”倾思想的束缚D.对外开放政策的吸引解析:A据材料可知1992年前后下海经商的党政干部增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不断打开对外开放的格局,有力地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推动了“下海”潮,故A项正确。11.(xx赣州摸底)我们日常生活所提及的“四维空间”,大多数都是指爱因斯坦在他的广义相对论和狭义相对论中提及的“四维时空”概念。根据这一概念,我们的宇宙是由时间和空间构成的。这说明()A.科学的发展带来人类思维方式的改变B.牛顿力学体系存在对宇宙认识的误区C.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揭示了宇宙的真相D.相对论推动了20世纪科学技术的进步解析:A相对论提及的“四维时空”概念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对宇宙的认识,材料意在强调相对论对人类的影响,故A项正确。12.1957年,小说在路上在美国出版,作者借书中人物之口发问:“你的道路是什么,老兄?乖孩子的路,疯子的路,五彩的路,浪荡子的路,任何的路。到底在什么地方、给什么人,怎么走呢?”下列作品与在路上风格一致的是()A.西风颂B.等待戈多C.人间喜剧D.十日谈解析:B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从时间和创作风格来看,该小说应该属于现代主义荒诞派文学作品。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其中13题25分,14题27分,共52分)13.(xx锦州质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远东法庭在惩处日本战争罪犯和消灭军国主义势力上是不彻底的。主要表现在,一是作为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的天皇没有被追究战争责任;二是美国从本国立场出发,主要追究的是对美太平洋战争的日本战犯;三是在审判后期,美国出于自己远东政策的需要,放松了对部分重大战犯战争责任的追究,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东京审判应达到的效果,使战后对日本军国主义和战争犯罪的清算并不彻底。苏智良远东审判六十周年祭材料二1945年9月,美国政府发表美国战后初期对日政策,该文件写明:“如果主要盟国之间发生意见分歧,美国政策应居主导地位。”如是,美国便确立对占领的领导权和间接统治方式。1951年,在旧金山召开了对日媾和会议:52个国家(中国、朝鲜排除在外)参加,49个国家(不包括苏联)在旧金山和约上签字,把扼制日本的政策改为扶植日本的政策。在旧金山和约签字的同一天,日本以独立国家的身份与美国签订日美安全条约。这个条约主要是确立和约生效后日本和美国的军事关系和美军在日本的特权。冯昭奎战后日美关系及其演变材料三2014年11月7日国务委员杨洁在钓鱼台国宾馆同来访的日本国家安全保障局长谷内正太郎举行会谈。杨洁指出中方一贯主张在中日四个政治文件基础上,本着“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精神发展中日关系。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中日关系持续面临严重困难局面,近几个月来,双方通过外交渠道就克服中日关系政治障碍进行了多轮磋商,中方重申了严正立场,要求日方正视和妥善处理历史、钓鱼岛等重大敏感问题,同中方共同努力推动两国关系改善发展。双方就处理和改善中日关系达成以下四点原则共识人民日报(2014年11月08日第3版)(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战后对日本法西斯势力惩处不力的原因有哪些。(10分)(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日关系发展的障碍有哪些。(12分)并概括我国政府在克服这些障碍方面所持的主张。(3分)解析:第(1)问战后对日本法西斯势力惩处不力,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美国从自身利益出发,利用单独占领日本的优势,特别是出于冷战开始后遏制中国与苏联的需要,放弃或者放松对包括天皇在内的战犯追究战争责任;中国等是弱国,而且准备不足;日本则极力讨好美国。第(2)问第一小问“障碍”,包括对侵华历史缺乏反思,二战后,日本追随美国威胁中国安全,当前在台湾问题、钓鱼岛及其周边海域权益的争端中损害中国利益。第二小问“主张”,据材料三中“在中日四个政治文件基础上”“本着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精神发展中日关系”“通过外交渠道就克服中日关系政治障碍进行了多轮磋商”“正视和妥善处理历史、钓鱼岛等重大敏感问题”概括即可。答案:(1)原因:战后美国单独占领日本,使得对日本处置很大程度上掌握在美国手中。战后国际形势变化,出于自身利益考虑,美国对日本政策从遏制转为扶植。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对于审判和处置日本法西斯缺乏充分准备。作为受害的中国、朝鲜等国处于弱国地位,缺乏话语权。作为战败的日本,极力讨好美国,极力逃避惩处。(10分)(2)障碍:日本否认或美化对华侵略历史的问题。(或答日本军国主义抬头)日美同盟威胁了中国安全。(或答美国出于自身利益考虑而破坏中日关系)在台湾问题上有违一个中国原则。围绕着钓鱼岛及其周边海域权益的争端。(12分)主张:严格遵守中日建交以来签署的四个政治文件。本着“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精神发展中日关系。双方应正视和妥善处理钓鱼岛等敏感问题,防止局势恶化。双方应通过政治、外交等进行安全对话,而不以武力方式解决中日之间矛盾。(每点1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共3分)14.(xx临沂二模)就业问题是工业革命后因雇佣劳动而产生的社会经济现象,与民生息息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工业革命使农业文明逐渐演化为工业文明,雇佣劳动成为普遍现象。在市场经济发展初期,以供求、价格和竞争为核心的自由市场机制在劳动力资源配置中发挥着主导作用。20世纪30年代以前,“供给创造需求”等经济观点大行其道。1929年到1933年,全球经济出现大萧条,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失业率超过20%。1936年,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提出“有效需求不足”理论。曾湘泉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世界就业变化趋势材料二制造业中的就业趋势19701994年间的增长率(%)全部制造业技术性非技术性全部制造业技术性非技术性OECD19国0.30.l-0.7OECD19国0.30.1-0.7加拿大0.30.30.3日本0.20.9-0.2丹麦-0.8-0.3-1.3荷兰-1.5-1.1-2.1芬兰-1.3-0.3-2.1挪威-1.5-0.8-2.1法国-1.2-0.4-1.8瑞典-1.5-0.8-2.4德国-0.8-0.5-1.1英国-2.3-1.7-2.9意大利-0.7-0.4-0.9美国-0.10.0-0.3材料三1952xx年我国三大产业就业人数比例图(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关于就业政策的变化及其理论依据。(8分)(2)据材料二,19701994年,各国制造业中技术性和非技术性就业有何不同?(6分)(3)据材料三,19581960年我国就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动的原因是什么?结合上述趋势图,分析我国整体就业结构的基本特点。(9分)(4)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影响就业的因素。(4分)解析:第(1)问“变化”, 依据材料一中“以供求、价格和竞争为核心的自由市场机制”从市场机制角度回答,理论据“供给创造需求”归纳;第二个变化依据材料中“大萧条,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失业率超过20%”从“政府干预,充分就业”角度思考,理论据“有效需求不足”来归纳。第(2)问依据表格内容对比分析即可。第(3)问第一小问“原因”,结合19581960年,我国大炼钢铁导致第二产业就业人口比例变化来回答;第二小问“特点”,依据表格中三大产业变化信息从“第一产业就业人口比例一直不断减少、第二三产业就业人口比例不断增加以及就业结构不断优化”的角度回答。第(4)问从产业结构的变化、科技的进步程度、国家就业政策和税收政策以及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进展等角度分析作答。答案:(1)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前,依靠市场机制自动调节就业,理论依据是“供给创造需求”;危机后开始实施政府干预,以促进充分就业,理论依据是“有效需求不足”。(8分)(2)不同:技术性就业增加,非技术性就业减少。(6分)(3)原因:“大跃进”时期,大量人口投入到“大炼钢铁”中,第二产业就业人口比例出现了短暂高峰。(4分)特点:第一产业就业人口比例一直不断减少,第二三产业就业人口比例不断增加,(3分)就业结构不断优化。(2分)(4)产业结构的变化;科技的进步程度;国家就业政策和税收政策;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进展;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收入分配状况的合理程度;市场经济对效率与公平关系的处理。(4分,答出四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