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粤教版必修二《故乡的榕树》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182855 上传时间:2020-02-1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粤教版必修二《故乡的榕树》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2020年粤教版必修二《故乡的榕树》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2020年粤教版必修二《故乡的榕树》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教学目标(一)体会作者对于大陆故乡和乡亲们的真挚眷念的感情。(二)注意眼前景和故乡情的联结点,掌握文章情以物兴、寄情于物的写法。(三)体会文章语言的诗意。二、难点、重点分析(一)本文的结构与思路是怎样的?分析:全文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3段):由眼前的景物引出对故乡榕树的怀念。这三段是全文的引子,作者缓缓地把读者也带进了自己的回忆之中。第二部分(第410段)围绕故乡的榕树,描述了有关的人和事,寄托着作者的思乡之情。这一部分是主体,共分四个层次。第一层次(第4段)写故乡榕树四周的景色。这是一个过渡段。两个“我怀念”交待了榕树四周的环境:溪畔的景物,桥上的景物,这一段故乡景色的描写,清晰地烘托出榕树的背景:小溪、鹅卵石、洗衣和汲水的少女、鸭子、石桥、石碑、栏杆上的小石狮子写出这闽东农村特有的风光,为刻画榕树涂抹了一层底色。第二层次(第5、6段)具体而细致地刻画榕树。在着力渲染了榕树四周环境之后,作者马上回到榕树,写“站在桥头的两棵老榕树”。一棵略写,一棵详写。细致描绘了那棵被称为“驼背”的老榕树,接着再叙儿时和小伙伴把老榕树当作船划的趣事,“船”驶进了五彩缤纷的梦中,使文章充满了浓郁的诗情画意,寄托着作者无限的情思。第6段,进一步叙述这棵老榕树的传说:玉皇大帝用雷火烧死藏在树洞中的蛇精,给这榕树增添了美丽的神话色彩。因为是村中最老的老人说的,小时的作者深信不疑,字里行间,露出稚拙的童真,也唤起了读者的亲切感。第三层次(第7、8、9段)写有关榕树的人和事。对故乡榕树的怀念,其实是对故乡和亲人的怀念。第7段写母亲用榕树汁为“我”治癣和“我”奉祖母之命上树折枝的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对榕树的记忆联系着对亲人的记忆。祖母的形象着墨不多却生动感人。那蹑着小脚“笃笃笃”地走到石桥,“唠唠叨叨”的神态,慈爱善良,使人难以忘怀。第8段,写榕树给农人带来的好处。第9段,作者缘物生情,直接抒怀,通过拟人的手法,赞颂榕树的崇高品格。对榕树的赞美,其实是表达了作者对劳苦而纯朴的乡亲们的关切之情。第四层次(第10段)写自己儿时在榕树下度过的愉快的夏夜。这一段描写富有生活情趣。那简陋的卧具、神秘而恬静的气氛,似梦似仙的月夜景色,沉入梦乡那美妙的感觉都着意铺陈,创造出一个轻盈、静谧的意境。儿时的夏夜如此美丽、迷人,充分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生活的无限眷恋。第三部分(第1113段)抒发了蓄积在心头的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和真挚眷念之情。第11段写从美好的回忆中回到现实中来。“仿佛刚刚从一场梦中醒转”,“这一觉已睡过了三十年”暗示离童年生活已过了三十载。作者身在异乡仍挂念着故乡榕树的遭遇,惦念着把树干当船划的小伙伴们。第12段,呼应开头。小儿子的话打断沉思,再写叶笛的哨音“弥漫成一片浓浓的乡愁,笼罩在我的周围”,把听觉感受到的当着视觉感受到的,更为形象。最后以设问结尾,把思乡之情引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表达了作者永远不忘故乡养育之恩,永做故乡儿子的一片诚挚之心,以“故乡的榕树呀”几个字独立成段作结,寓含了不尽的情思。(二)本文是怎样运用情以物兴、寄情于物的写法的?分析:这篇散文写久居异乡的“我”,带着小儿子在大榕树下散步,由眼前景引出故乡情,这眼前景和故乡情的触发点、联系点就是榕树,作者把对故乡和乡亲们的深情厚意都寄托在榕树上,通过对榕树的描写抒发思乡之情。情以物兴,寄情于物,首先要求作者有真情实感,“不精不诚,不能感人”。作者的感情是真挚的、热烈的、蓄积在胸,不得不发。榕树写得愈美,爱乡,思乡之情就愈加跃然纸上。虽是写景,却“句句是情、字字关情”。无论是写景、写物、写人、写事无不渗透着浓郁的思乡之情,从而形成整篇文章的基调,以情为经纬把故乡琐碎平凡的生活掠影贯串起来。(三)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分析:作者是诗人,擅长用诗一般的语言描摹事物、抒发感情。本文在描写景物时,善于绘声绘色,饱含感情,创造出诗一般的意境。如,第10段写儿时在榕树下度过的愉快的夏夜,有画面,有音响,有动作,有感情。写那睡意朦胧的感情,尤为精彩。又如,第4段,用“我怀念我怀念”等诗歌的语言,尽情铺叙故乡的景象,选取感情色彩浓郁,形象优美、能牵动情思的事物写景抒情,是景语,又是情语,情景交融、浑然一体。作者还善于运用诗歌的句式和多样的修辞手法写景抒情,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唤起读者的共鸣和联想。如文章最后抒情部分。(四)本文创造的意境有何特点?分析:意境深邃,是这篇散文的又一特色。散文贵有意境,有无意境,意境高下,是衡量散文作品优劣的首要标准。故乡的榕树开头描绘了一幅“我”的小儿子吹笛逗狗的富有动感的画面,接着写“我的心却像一只小鸟,从哨音里展翅飞出去”,奇思泉涌,妙绪纷披,向我们展示了故乡的风物土地。作品氤氲着幽婉清丽的艺术境界,与所要抒发的思恋之情极其和谐地照应,也把读者引入那不绝如缕的思绪之中。作品描写“我”在榕树下度夏夜的那一段,从儿童的眼中显现出那个神秘而恬静的夜晚,童稚的天真更使得环境蒙上了如诗如画的色彩。故乡的榕树下“似梦境,似仙境”,多么引人神往啊!作品这里用的笔墨越多,越见得作者思乡情之浓,意之切。深邃的意境,使得这篇散文洋溢着一种诗美,一种含蓄的美。三、教学过程设计(一)指导学生自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1查工具书,理解以下词语。袅袅:形容烟气缭绕上升。形容细长柔软的东西随风摆动。形容声音延长不绝。文中用来形容微风。清澈:(水)清而透明。澈:水清澄。汲水:从下往上打水。兀立:直立。兀,高耸突出的样子。汩汩:水流动的声音或样子。苍虬:像龙一样盘曲的青色枝条。苍,青色。虬,盘曲如虬龙。虔诚:恭敬而有诚意。虔,恭敬。祈求:恳求地希望或请求。战战兢兢:形容害怕而小心的样子。战战,恐惧的样子;兢兢,小心谨慎的样子。留恋:不忍舍弃或离开。黝黑:黑黑的。黝,淡黑色。习习:形容风轻轻地吹。粗犷:粗野,粗鲁。粗豪,豪放。本文是第二个意思。苦涩:又苦又涩的味道。形容内心痛苦。本文是第二个意思。庇护:袒护,保护。恬静:安静。温馨:温暖馨香。馨,芳香,特指散布很远的香气。安然无恙:形容平安无事,没有受到什么损害。恙,疾病;伤害;忧患。荫庇:大树枝叶遮蔽阳光,宜于人们休息。比喻尊长照顾着晚辈或祖宗保佑着子孙。庇,遮蔽,掩护。文中的“荫庇”用的是本义。2辨音。(3)辨形。(二)讨论以下问题,深入理解文章。1从文章前后所写事情的空间和时间关系来看,文章可分为几个部分?分析:文章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3段),由眼前住所附近的景物,引出对从前故乡榕树的怀念;第二部分(第410段),围绕从前故乡的榕树,描述有关的人和事,寄托作者的思乡之情;第三部分(第1113段),抒发蓄积在心头的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和真挚眷念之情。本文作者黄河浪,福建省长乐县人,1975年9月赴香港定居。三个部分从时间看,分别写眼前、过去、眼前;从空间看,分别写香港、福建、香港。2回忆故乡的部分,内容较散,但读起来并不觉得杂乱。这一部分的材料是按怎样的顺序,用了哪些过渡性语句组织起来的?分析:文章回忆故乡的部分是按以下顺序写的:作者用“而我的心却像一只小鸟”一句过渡到对故乡的怀念。用“我怀念从故乡的后山流下来,流过榕树旁的清澈的小溪”一句作为过渡句,写故乡榕树四周的景色,如小溪、鹅卵石、洗衣和汲水的少女、鸭子、石桥、石碑、栏杆上的小石狮子这些闽东农村特有的风光,为刻画榕树涂抹了一层底色。用“站在桥头的两棵老榕树”一句过渡到对榕树具体细腻的刻画,特别是详细描绘了与那棵被称为“驼背”的老榕树及有关的传说。接着,文章又写了有关榕树的人和事,如母亲用榕树汁为“我”治癣,“我”奉祖母之命上树折枝,农人在树下纳凉,自己儿时在树下过夜。在叙事的基础上,作者感物抒怀,抒发了对故乡榕树和故乡亲人的眷念之情。全部以榕树为线索“物一事一情”的次序组织起来,状物、记事、抒情都紧紧围绕着故乡的榕树,不枝不蔓。(三)精读重点段落,理解其深刻含意及在全文中的作用。1“而我的心却像一只小鸟,摇落一串串晶莹的露珠。”分析:这一段是由眼前景象到回忆的过渡。“我的心却像一只小鸟,从哨音里展翅飞出去”,“小鸟”之喻,充分表现了心情的轻快、愉悦和联想的迅捷。“飞过迷蒙的烟水,苍茫的群山,停落在故乡熟悉的大榕树上”,照应自己千里万里远离故乡的实际,并借助飞鸟的“飞”与“停”,巧妙地引出了故乡的榕树,文笔自然,不露痕迹。“我仿佛又看到那高大魁梧的躯干,卷曲飘拂的长须和浓得化不开的团团绿云”,紧紧抓住了故乡榕树的主要特征,字里行间充满了赞美之情,“浓得化不开”,给人以“凝碧”之感。如果说这个分句主要写榕树的形的话,“看到春天新长的嫩叶,迎着金黄的阳光,透明如片片碧玉,在袅袅的,风中晃动如耳坠,摇落一串串晶莹的露珠”,则是绘色绘声地展现了榕树的美。这一段文字虽短,却渗透着浓烈的乡情,奠定了全文基调。2“我深深怀念在榕树下度过的愉快的夏夜。搁浅在乱石滩上”分析:这一段写自己儿时在榕树下度过的愉快夏夜,描写富于生活情趣。从卧具来说极为简单:一床被单,席地而卧;几块床板,搁在长凳和桥栏杆上。人与自然紧紧融为一体。仰望黝黝树影,“用心灵与天上微笑的星星交流”,没有烦恼,没有痛苦,身心愉快。月色朦胧之中,睡意朦胧之时,嫦娥悄然飞过,桂香轻轻飘洒,流水静静唱曲,催人沉入梦乡,这种诗情画意般的描绘,意境优美,想象丰富,刻画细腻,美丽迷人,正是一首对故乡风情永难忘怀的乡恋之歌。“早上醒来”,才发现枕头不见了,“原来是掉到溪里,吸饱了水,涨鼓鼓的,搁浅在乱石滩上”,这些文字里不见任何懊恼,相反情趣盎然,令人忍俊不禁,特有的故乡风情尽在其中。 2019-2020年粤教版必修二故乡的榕树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同“课堂教学设计”)(二)培养高效阅读能力。二、难点、重点分析(同“课堂教学设计”)三、教学过程设计(一)速读测试。1本文的题目是_,作者是_(地方)的_,出处是_。2本文是以_为主题的散文,抒发了_的感情。3本文第1段就透露了作者对榕树的感情,是哪一句?找出来。4“我仿佛又看到那高大魁梧的躯干,卷曲飘拂的长须和浓得化不开的团团绿云;看到春天新长的嫩叶,迎着金黄的阳光,透明如片片碧玉,在袅袅的风中晃动如耳坠,摇落一串串晶莹的露珠”。两个“看到”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不同?5“我怀念(从故乡后山流下来,流过榕树旁的清澈的)小溪,(溪水中彩色的)鹅卵石,(到溪畔洗衣和汲水的)少女(在水面嘎嘎嘎地追逐欢笑的鸭子,)”不用括号里的定语成分句子也通顺,那么为什么要用呢?6写了几个伙伴把“驼背”当船“划着”,又写“在儿时的梦里,它顺着溪流把我们带到秧苗青青的田野上。绕过燃烧着火红杜鹃的山坡,穿过飘着芬芳的小白花的桔树林”写这些有什么作用?7“这故事是村里最老的老人说的,他像老榕树一样垂着长长的胡子。我们相信他的年纪和榕树一样苍老,所以我们也相信他的话”。这样的表达好在哪里?8母亲给孩子治癣,把榕树的乳白液汁涂在患处,“过些日子,那癣似乎也就慢慢地好了。”“似乎”二字,用在这里有什么好处?9“在睡意朦胧中,有嫦娥驾一片白云悄悄飞过,有桂花的清香自榕树枝头轻轻洒下来。而桥下的流水,静静地唱着甜蜜的摇篮曲,催人在夜风温馨的抚摸中慢慢沉入梦乡”。为什么“嫦娥飞过”会有“桂花的清香”?109题所引一段中的叠字,如“悄悄”、“轻轻”等在表达上能起什么作用?测试记录:阅读速度:_字/每分钟理解率:_阅读效率:_字/每分钟(二)激疑质疑。1本文是表现作者对故乡的深切怀恋的感情的。那么题目为什么不用故乡的怀念之类,而要用故乡的榕树呢?2本文回忆故乡的内容很散,而且多是些琐屑的生活掠影,然而读起来并不感到繁冗杂乱,反而觉得清新入胜。为什么作者能写出这样丰富多彩的内容?为什么会收到这样理想的表达效果呢?(三)精读导引。1精读全文,把握作者的感情和榕树的关系,从而考虑题目的重要;然后考虑本文不用故乡的榕树为题,能否写得如此集中、具体、精彩、引人。2本题应联系同学自己的写作实际考虑:为什么自己有时觉得“难为无米之炊”,而本文作者却能有如此丰富的材料?为什么自己有时又觉得材料太多,“剪不断、理还乱”,硬写出来,连自己也没信心读下去?本文可做借鉴。(四)疑难讨论。1题目就像人的脸面,文章就像人的身段。“脸牌”不“亮”,身段白俏,因为“读者”往往第一眼就看“脸牌”。可见,写文章时,题目不可不慎。故乡的怀念这个题目,就像“谁都像,又谁都不像”的脸,平淡、空泛,故乡的榕树则不然,它有具体形象。因而,故乡有榕树的人看了,可立即联想到自己故乡的榕树,故乡没有榕树的人看了,也想看看他人故乡的榕树。作为题目,就得有这么点儿诱惑力。另外,就本文讲,作者的思乡之情是由眼前的两棵榕树引起的,榕树是乡思的契机;作者的思乡之情又是通过榕树把故乡的人、事、物联系在一起,表达出来的,榕树是乡情的寄托。触物生情,又借物抒情,这就是人的感情逻辑,违背它,就不能产生应有的效果。2作者之所以会有如此多的材料;写出如此丰富的文章,是运用了联想。是联想把与榕树有关的人、事、物,以及传说、梦幻都粘系在榕树的周围,才构成了有着榕树标志的故乡的绚丽多彩的风景画面和生活画面,也只有这样,才足以表现作者浓郁、真挚的乡情。在这个意义上讲,无联想就无文章;硬写出来,也是“瘪三儿”。至于那些琐屑的生活掠影,并不使人感到冗乱腻味,而倍感清新入胜,则是“神统其首”的结果,“神”就是作者久居异乡而积郁于心的对故乡的爱恋。这爱恋之“神”,统率着那些琐碎、零散的材料,把爱恋之情注入每个材料,使材料皆着“神”的感情染色,使文章达到了“形散神不散”。因而材料虽多,但并不觉得散乱。正因为这些材料“皆着神的感情染色”,所以作者笔下的一草一木、一水一石、一人一事,以及风土民情都变得多彩、多情。那清澈的小溪,彩色的卵石,汲水的少女,欢笑的鸭子;那苍老魁梧的古榕,那鲜嫩、透明的碧叶,以至那怪诞的传说,迷信的遗风,神奇的梦幻,等等,是那样古朴淳真,然而又那样可亲可爱,都是作者的笔满蘸着“情”写出来的,使文章达到了“情景交融”。另外,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描景叙情,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是本文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速读测试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1故乡的榕树,香港,黄河浪,福建青年(1980年6月号)(共8分,各2分)2思乡怀旧,深切而真挚的思恋故乡。(共10分,各5分)3“也许是对榕树有一份亲切的感情罢”。(共10分)4前“看到”是从整体着眼,用粗线条勾勒;后“看到”是从局部着眼,用工笔描摹。(共12分,各6分)5之所以要用那些定语,是要让景物具体、形象、有声有色、生动感人。(共10分)6作用是,给古老的榕树画上背景,同时也是充实故乡的整个风景画面。(10分)7这是作者稚拙的童真之情的流露,也表现出作者对榕树爱得真、爱得深,以至有些爱树及人。(10分)8既表现了作者对树汁治癣的不信,又表现了作者对淳朴而愚味的故乡人的“卫护”。都是出于对故乡的爱。(共10分)9传说月亮上有桂树,因而想象久寓月宫的嫦娥一定会带来桂花的清香。(10分)10“悄悄”、“轻轻、”静静”、“慢慢”等形容词的叠用,能表现出音韵美;同时把动作表现得轻柔,衬托出环境的静谧,准确地刻画出“似仙境”、“似梦境”的境界。(10分)小资料(一)作者简介。黄河浪,原名黄世连。曾用笔名洪荒等, 1941年3月 27日生于福建省长乐县。中学时代,就读于长乐一中,酷爱文艺。擅长丹青,他有许多画被中国保卫儿童委员会选去参加东欧、英国等地举办的国际少年儿童画展,并获了奖。1960年考入福建师院中文系,便从诗歌起步,走上文学道路。他的作品先后在人民文学、福建文艺、人民日报等报刊上发表,并获好评。其中两代人等诗还被译为英文和法文。1975年9月黄河浪赴港定居,从事绘画工作,坚持业余创作,先后在海洋文艺、文汇报、新晚报、七十年代和内地当代、作品、花城、海峡等报刊上发表大量诗歌和散文,此外,还同他爱人合作以连云的笔名发表了一些反映香港现实生活的短篇小说,如失落的珍珠、大乡里进医院和香港式的烦恼等,1980年6月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他的第一本诗集海外浪花,1986年冬又出版了第二本诗集大地诗情。1979年,黄河浪的散文故乡的榕树荣获香港第一届中文文学奖散文组冠军。故乡的榕树获奖后,被海内外十多家报刊转载。(二)关于榕树。1最大的连体榕树。榕树是我国华南地区重要的树木。当你初次见到它的时候,一定会惊讶不已。因为它除去中央的主干部分外,还从侧枝上伸出许多离奇的气根,直扎入土中,远远望去,一棵树就仿佛是一片树林。这种气根由于具有极大的支持作用,所以又称支柱根。每根支柱根之间的距离很大,往往可以畅通汽车。唐代诗人许浑的“松盖环清韵,榕根架绿荫。”正是榕树的生动写照!榕树除去有庞大的树冠,离奇的气根之外,在它身上还寄生着多种其他植物,有苔藓、石藓、兰草、藤蔓它们的枝条从大榕树的顶梢像头发一般披散下来,又钻入土中。有的寄生植物缭绕盘结在大榕树的主干上,一簇簇的热带兰花生在大榕树的树叉里,飘落下阵阵幽香,真仿佛是一座“空中花园”!花园自然引来小鸟,于是又成了鸟类的天堂。在广东新会县城东南十多公里的天马河上,有一个绿色小岛,岛上就有这样一棵被称为“小鸟天堂”的巨榕。这棵榕树气势磅礴,浓荫蔽日,树冠覆盖着15亩多宽的地面,中间栖息着不可胜数的喜鹊、黄莺、麻雀、灰鹤、白鹤、黑鹤,它们早晨、黄昏,进进出出,热闹非凡。当年著名戏剧家田汉曾来这里赋诗曰:“三百年来榕一章,浓荫十亩鸟千双,共肩差许木棉树,立脚长依天马江。新枝更比旧枝壮,白鹤能眠灰鹤床,历难经灾全不犯,人间毕竟有天堂。”这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大的一棵连体榕树。奇妙的榕树带来奇妙的古迹。云南德宏傣族景颇自治州的首府芒市,有一处榕树抱佛塔的奇观。相传五六百年前,一位僧人在这里修建了一座小佛塔。不知过了多少年,塔顶长出一棵小榕树。小榕树渐渐长大,它的根须顺着塔缝向下延伸,扎入土中,渐渐发育成粗壮的树干,把塔紧紧地箍在中间。其中有些根须还扎在泥砖结构的佛塔躯体里,在佛塔的腹心中发展起来。在风蚀雨剥和大榕树的袭击下,佛塔最后开裂倾斜了,而大榕树却枝繁叶茂,将高达8米的佛塔全身包裹,人们称之为树抱塔。在广东省顺德县容奇镇桂州乡还有一座“树桥”的景观。据传说,在2000多年前,当地人考虑以木搭桥未必耐久,便在河边种了一株小叶榕树,并用大毛竹穿引它的气根,延伸到河的对岸,共有三根,后来,三根气根渐渐长得粗壮,人们便在上面铺搭木板,成为一座异趣盎然的风景桥。奇怪的是,后来,这株榕树自身又伸出一条四米多长的气根跨向对岸,高出桥面约70厘米,成了一道天然而又别具一格的桥栏杆。四方慕名远道而来的游客,莫不为这大自然的巧工称叹!董源编中国植物之最2榕树桑科,常绿大乔木。干生气根,多而下垂,如长入土中粗似支柱。叶草质,深绿色,卵形,长48厘米,基部楔形,全缘,基出脉三条,侧脉五或六对,隐花果生于叶腋,近扁球形,直径约8毫米。我国分布于浙江南部和江西南部以南各地区,喜酸性土。用种子或扦插繁殖。木材褐红色,轻软,纹理不匀,易腐朽,供制器具、薪炭等用。果可食,根、叶树汁均可药用。节自简明生物学词典(文长曾 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