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六年级语文上册2郑成功教案苏教版本.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180393 上传时间:2020-02-1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六年级语文上册2郑成功教案苏教版本.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年六年级语文上册2郑成功教案苏教版本.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年六年级语文上册2郑成功教案苏教版本.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六年级语文上册2郑成功教案苏教版本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2.理解词语的意思,并能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3.能仿写第五自然段。4.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历史功绩,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重点难点1.理解词语的意思,并能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2.借助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历史功绩,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3.体会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全文中所起的作用。教学课时两课时知识点详解 郑成功民族英雄郑成功是福建省南安县人。句导读:“民族英雄”是对郑成功的历史评价,表达了人们对他的敬仰之情。 难句解析:表明仇恨、痛恨的程度非常深。这与前面的“残酷地奴役”密切相关,正因为侵略者把台湾同胞视为奴隶,摧残压迫,才使台湾人民“恨透”了他们。明朝末年,荷兰侵略者强占了我国的宝岛台湾。句导读:“强占”写出了侵略者贪婪成性,行为极其野蛮。他们残酷地奴役台湾同胞,台湾人民恨透了这伙强盗。“恨透”一词说明了什么?段导读:介绍郑成功收复台湾的背景,突出了台湾人民对侵略者的痛恨之情。当时,郑成功驻军厦门。一天,他 厦,此处读xi。登上军营附近的一座山头,临风眺望。郑成功指着东南方向问卫兵:“那是什么地方?”卫兵说:“是大海。”“大海那边呢?”卫兵说:“是宝岛台湾呀!”句导读:“宝岛台湾”四个字饱含着卫兵的无限深情,也使郑成功的内心变得无比激动。 眺望宝岛台湾,此时可以感受到郑成功心潮澎湃,对宝岛台湾充满了无限深情。郑成功在“眺望”什么?此时,他的心情怎样?郑成功慷慨激昂地 横,这里读hng。说:“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绝不允许侵略者横行霸道。我们一定要收复祖国的宝岛台湾!”句导读:郑成功的话有两层含意:一是台湾是中国的领土,不允许侵略者横行;二是决心收复台湾。 “慷慨激昂”表明郑成功充满斗志,精神振奋,态度激烈,决心坚定。郑成功“慷慨激昂”,说明了什么?段导读:郑成功下定决心要收复台湾。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介绍了郑成功及当时台湾的背景,写出了郑成功决心要收复祖国宝岛台湾的愿望。郑成功在厦门修造船只,聚集粮草,加紧操练海军。句导读:“修造船只”“聚集粮草”“加紧操练” 滔滔:形容大水滚滚。说明郑成功和他的军队把准备工作做得相当充分。这是战斗能够取得胜利的原因之一。渡海东征的这一天终于来到了。 绵延:延续不断。风帆蔽空:船帆遮蔽了天空,形容船只很多。句导读:“终于”一词说明“这一天”郑成功和他的士兵已经期待了很久。郑成功在一群将领的簇拥下,站在船楼上四处瞭望。这支在滔滔海浪中前进的庞大舰队,前后绵延十几里,风帆蔽空,战旗招展。 写出了舰队出征时的壮观场面。这一句写了什么?郑成功看到自己亲手训练的海军纪律严明,军容整肃,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表明他们准备充分,收复台湾的时机已经成熟了。这一句表明什么?段导读:郑成功为收复台湾做好了充分准备。荷兰侵略者凭借高大坚固的铁甲舰和舰上的大炮,企图负隅顽抗。句导读:在郑军官兵的强大的攻势面前,侵略者试图垂死挣扎。“负隅顽抗”写出了侵略者的丑恶嘴脸,揭示了其必然失败的命运。英勇的郑军官兵冒着敌人密集的炮火,驾着舰船向敌军舰队冲去。他们将敌舰团团围住,使敌人的大炮失去了威力。 “冒着、驾着、冲去”等词表现了郑军官兵的英勇顽强,“团团围住”则体现了官兵们的善战。句中哪些词表现了郑军官兵的英勇顽强和善战?随着“轰隆”一声巨响,所有的舰船都震动起来,海面上掀起十几丈高的水柱。原来是一个炮手瞄准敌舰放了一炮,刚巧打中了弹药库。那艘敌舰被炸成许多碎片,飞向天空。敌人惊恐万状,敌军舰队乱作一团。郑军官兵乘势用钩子钩住敌舰,一个个跳了上去。 “惊恐万状、乱作一团”表现了侵略者溃不成军的狼狈相。“举手投降”表明了侵略者的可耻下场。酋长:部落的首领。敌舰官兵无法逃脱,只好统统举手投降。句中哪些词语体现了侵略者的不堪一击?段导读:具体描写敌我两舰队作战的情景。 重点句解析:台湾人民因郑成功收复台湾,非常喜悦,所以送给官兵礼物,以表达自己的心意。“喜出望外”与开头的“恨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台湾同胞听说郑成功的军队到了,个个喜出望外。句导读:此句是本段的总起句,表达了台湾人民的喜悦之情。他们把粮食、海鲜、蔬菜和茶叶送来慰劳郑军官兵。高山族的酋长特地送来了鹿皮和兽肉,要见郑成功。台湾人民为什么“喜出望外”?郑成功赠给他们绸布和烟草,表示谢意。句导读:面对台湾人民送来的各种礼物,郑成功以“绸布和烟草”回赠,这一细节充分体现了郑成功对台湾人民的热爱与敬意。街头巷尾,鞭炮之声不绝,人们载歌载舞,欢庆胜利。 载,这里应读zi。段导读: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台湾人民喜出望外,欢庆胜利。第二部分(第46自然段):记叙了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经过。郑成功收复台湾以后,大力发展生产。他派人把汉族农民用的犁、耙、锄、镰刀等农具,送到高山族弟兄手里。高山族弟兄逐渐学会了农业生产的新技术,生活得到明显 改善:改变原有情况使好一些。改善。段导读: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大力发展生产。从祖国内地来到台湾的,有不少爱国的读书人,郑成功让他们办起了学校。他还规定高山族子弟读书可以免除徭役。 徭役:是指古代统治者强迫百姓从事的无偿劳动,包括力役、杂役、军役等。这样一来,高山族和汉族的关系更融洽了。段导读:郑成功兴办教育,鼓励高山族子弟读书。第三部分(第7、8自然段):简要介绍郑成功建设台湾的两件实事:发展生产和兴办教育。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伟大功业,是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的。 总结全文,点明中心。结尾有什么作用?第四部分(第9自然段):总结郑成功的丰功伟业,点明他给后人带来的深远影响。1.学习本课的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2.初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3.学习课文,感受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决心。1.课前搜集的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相关材料。2.本课的幻灯片或课件。一揭示题目,导入课文1.导语: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许多爱国将领和仁人志士。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课文是介绍民族英雄郑成功的。(板书课文题目:郑成功)2.你们听说过郑成功吗?学生交流有关郑成功的资料。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自由读课文,思考本文向我们介绍了郑成功的哪些事迹。2.检查生字、新词的学习情况。(1)出示词语卡片,请学生认读。奴役慷慨激昂允许街头巷尾融洽酋长注意提醒:“允许”一词中的“允”读作“yn”,不要读成“rn”。“融洽”一词中的“洽”读作“qi”。(2)注意字形。指导学生书写“街头巷尾”的“巷”,下面的笔顺是“横折、横、竖弯钩”。(3)指名读课文。(4)想一想这一课主要写了什么事。(课文主要记叙了明朝末年,民族英雄郑成功操练海军,打败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大力发展生产,建设台湾的历史事件。)(5)根据提示理清文章的脉络。你能说说郑成功的主要功业是什么吗?(一是收复台湾,二是建设台湾。)课文哪些自然段分别写了这两件事情?(课文第四至六自然段写了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经过,第七、八自然段写了郑成功是怎样建设台湾的。)三学习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1.指名读第一至三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这部分主要写了什么?(台湾人民痛恨侵略者,郑成功决心要收复祖国的宝岛台湾。)2.指导学生看图:郑成功眺望到什么?(大海)厦门和台湾之间隔着台湾海峡,郑成功虽然看不见台湾岛,但他的心中一直牵挂着台湾。出示句子,指名读。3.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抓住“自古以来、绝不允许、一定要”等词语,感受郑成功下定决心收复台湾的爱国之情。)4.联系上文,想一想郑成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适当引入荷兰侵略者强占台湾的背景资料,解读“残酷、奴役”两词荷兰侵略者强占了台湾,实行专制统治,把大批中国人抓到南洋当苦力,把土地占为己有,强迫台湾人民缴纳各种租税,还大肆掠夺台湾的大米、甘蔗等物产。台湾人民每年的辛苦所得,都变成了白花花的银子,一船船地运往荷兰。同学们,这些就是文中“残酷、奴役”的具体含意。5.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郑成功为什么要收复台湾了,想象一下郑成功说话时“慷慨激昂”的样子,有感情地朗读郑成功的话。出示句子:郑成功慷慨激昂地说:“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绝不允许侵略者横行霸道。我们一定要收复祖国的宝岛台湾!”6.朗读第一至三自然段。7.郑成功是怎样收复台湾的?又是怎样建设台湾的呢?我们下节课再学习。郑成功民族英雄1.在学生充分自读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抓住各段的关键词句。学生通过认真朗读、品味课文,体会到郑成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气节,从而接受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2.抓住课文精彩语段,引导学生感悟郑成功这一人物形象,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思维,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1.给下面的字加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主 注 (注意)合 恰 (恰好)住 (居住)洽 (洽谈)2.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慷)(慨)激昂(喜)出(望)外载(歌)载(舞)(惊)(恐)万状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郑成功是福建省南安县人。他是我们的民族英雄。(2)明朝末年,荷兰侵略者强占了我国的宝岛台湾。(3)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伟大功业,是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的。4.阅读下面的一段话,回答问题。当时,郑成功(住)军厦门。一天,他登上军营附(ff)近的一座山头,临风眺望。郑成功指着东南方向问卫兵:“那是什么地方?”卫兵说:“是大海。”“大海那边呢?”卫兵说:“是宝岛台湾呀!”郑成功慷慨激昂地说:“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决)不允(yrn)许侵略者横(hnhn)行霸道。我们一定要收复祖国的宝岛台湾!”(1)选择正确的字和读音,用“”表示。(2)从哪些地方能看出郑成功决心要收复祖国的宝岛台湾?答:从“慷慨激昂”“自古以来”“绝不允许”“一定”这些词能看出郑成功决心收复祖国的宝岛台湾。1.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历史功绩,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2.感受词语的感情色彩及在文中的作用。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1.相关的录像资料或电影资料。2.本课的幻灯片或课件。一激发情趣,导入课文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明朝末年荷兰侵略者强占了台湾,并且残酷地奴役着台湾人民。(播放录像资料)2.看到这一幕幕情景,你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发言,激发爱国热情。)3.当时驻军厦门的郑成功和你们有着一样的感受,他是如何做的呢?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二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的丰功伟绩,感受爱国之情过渡:郑成功是如何收复台湾的呢?他为什么能取得胜利呢?1.自由朗读课文第四至六自然段,找出郑成功胜利的原因,画出相关语句,想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2.学生交流。学生A:他们的准备工作充分修造船只,聚集粮草,加紧操练海军。学生B:他们充满了必胜的信心庞大的舰队前后绵延十几里,风帆蔽空,战旗招展,并且军队纪律严明,军容整肃。学生C:他们的官兵勇猛善战冒着敌人密集的炮火,驾着舰船向敌军舰队冲去。他们将敌舰团团围住,钩住敌舰,跳了上去。3.胜利属于正义之师,侵略者的下场只能是失败。课文是如何描写侵略者的狼狈相和可耻下场的?(负隅顽抗,惊恐万状,乱作一团,举手投降。)4.再次有感情地朗读第四、五自然段,要读出郑军官兵的威武气势。5.学习第六自然段。(1)同学们,被荷兰侵略者侵占了三十多年的台湾,终于被收复了!让我们一起再来感受一下台湾被收复时的场面。齐读第六自然段。(2)在这激动人心的场面中,你又感受到了什么?(3)设想一下,台湾同胞在幸福激动的时刻,他们紧紧地握住郑成功的手,老人、青年、孩子分别会说些什么呢?请选择一个角色,写一两句心里话。三了解郑成功建设台湾的丰功伟绩,感受爱国之情1.默读第七、八自然段,思考:郑成功是怎样建设台湾的?2.学生交流后概括:大力发展生产,兴办学校。3.齐读第七、八自然段。四学习课文第九自然段1.齐读第九自然段。2.说说人们为什么永远也不会忘记郑成功。(因为他不仅收复了台湾,还积极地建设台湾,所以人们永远也不会忘记他。)3.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总结、概括的作用。)4.是啊,对这样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台湾同胞怎能忘记?每一位中华儿女又怎能忘记?出示音像资料。(展示几个网页:郑成功塑像、郑成功陵墓、郑成功纪念馆)面对这样一位顶天立地的民族英雄,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学生A:郑成功,你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学生B:郑成功,你是台湾人民的大救星!学生C:郑成功,你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学生D:不管过去了多少岁月,人们都将记住一个永恒的名字郑成功。五总结全文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伟大功业,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终将回到祖国的怀抱。六练习复述课文1.根据段意,抓住重点词语,练习复述课文。2.指名复述课文。3.小结:复述课文时可按照一定的顺序,把重要的环节复述清楚。七仿写第五自然段1.课文第五自然段写得特别精彩,让我们一起看看它精彩在哪儿。出示句子:荷兰侵略者凭借高大坚固的铁甲舰和舰上的大炮,企图负隅顽抗。英勇的郑军官兵冒着敌人密集的炮火,驾着舰船向敌军舰队冲去。他们将敌舰团团围住,使敌人的大炮失去了威力。随着“轰隆”一声巨响,所有的舰船都震动起来,海面上掀起十几丈高的水柱。原来是一个炮手瞄准敌舰放了一炮,刚巧打中了弹药库。那艘敌舰被炸成许多碎片,飞向天空。敌人惊恐万状,敌军舰队乱作一团。郑军官兵乘势用钩子钩住敌舰,一个个跳了上去。敌舰官兵无法逃脱,只好统统举手投降。2.学生交流。3.小结。总的来说,写战斗场面时一般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抓住场面中的主要人物。写时,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等进行描写。第二,既要勾画出场面的整体情况,又要着力描写其中一些精彩的镜头,以突出场面的激烈。第三,要穿插描写战斗时所处的环境,烘托出战斗的气氛。1.在学习不同段落的过程中,抓住不同的感情线索展开教学。学习第二自然段,体会“恨透”的心情;学习第三自然段,激发出“慷慨激昂”的心情;学习第四自然段,体会“激动”的心情;学习第五自然段,体会“大快人心”的心情;学习第六自然段,激发出“高兴”的心情;学习第七自然段,要产生“敬仰、崇敬”之情。这样,学生才能用“心”去读,用“心”去悟,才能荡起情的涟漪,受到感染。2.本文的主题非常明确,通过指导学生朗读及复述课文,让学生深切地体会到郑成功的英勇顽强和爱国主义情怀,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1.写出“兵”的不同意义。一兵一卒(士兵)短兵相接(兵器)兵荒马乱(战争)纸上谈兵(用兵策略)兵贵神速(用兵)兵不厌诈(用兵打仗)2.用下列词语造句。喜出望外听妈妈说要带我去海边玩,我喜出望外。惊恐万状敌人看到神勇的八路军,惊恐万状。3.阅读下面一段话,回答问题。荷兰侵略者凭借高大坚固的铁甲舰和舰上的大炮,企图负隅顽抗。英勇的郑军官兵冒着敌人密集的炮火,驾着舰船向敌军舰队冲去。他们将敌舰团团围住,使敌人的大炮失去了威力。随着“轰隆”一声巨响,所有的舰船都震动起来,海面上掀起十几丈高的水柱。原来是一个炮手瞄准敌舰放了一炮,刚巧打中了弹药库。那艘敌舰被炸成许多碎片,飞向天空。敌人惊恐万状,敌军舰队乱作一团。郑军官兵乘势用钩子钩住敌舰,一个个跳了上去。敌舰官兵无法逃脱,只好统统举手投降。(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负隅顽抗:指荷兰侵略者倚靠险要地势和大炮顽固抵抗。(2)请用“”画出表现郑军官兵英勇杀敌的词语。(3)扩句。郑军官兵冲去。英勇的郑军官兵冒着敌人密集的炮火,驾着舰船向敌军舰队冲去。敌舰官兵投降。敌舰官兵只好统统举手投降。郑成功简介郑成功(16241662),明清之际收复台湾的名将。本名森,字大木,福建南安人。永历十五年(1661年)率领将士数万人,自厦门出发,经澎湖,于台湾禾寮港(在今台南境)登陆,围攻荷兰总督所在地赤嵌城(今台南市西安平),经过8个月的战斗,康熙元年(1662年)二月一日荷兰总督揆一投降,台湾重回祖国怀抱。他在台湾建立行政机构,推行屯田,促进了台湾社会经济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