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III).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6174056 上传时间:2020-02-1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II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II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II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III)一、单选题(每题2分,30小题,)1有学者把周王朝实行的某种制度称为“亲属等差递减制度”,并认为这一制度虽然不能根绝但至少成功地阻止或避免更多的阴谋、流血和战争,它的力量影响中国社会达三千年之久。该学者评价的制度是A 礼乐制 B 宗法制 C 分封制 D 中央集权制2秦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朝建立后汲取前代教训,为加强对天下的统治而采取的措施是A 焚书坑儒 B 推行郡县制 C 统一度量衡 D 设三公九卿3下列官职或机构,具有监察职能的是( )秦朝的御史大夫 两汉的刺史 北宋的通判 清朝的军机处A B C D 4“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古代中国许多知识分子的追求,隋唐以后他们实现这一理想的主要途径是A 等待中正官评定品级 B 参加科举考试 C 投笔从戎戍边 D 投做官吏幕僚5雅典的民众法庭判决阶段以陪审员投票结果决定审判的意见,投票开始是公开进行,后来发展到无记名的秘密投票。这一变化A 有利于审判的公正 B 纠正了直接民主的弊端 C 有利于维护贵族利益 D 反映了主权在民的理念6罗马法史记载:“十二表法中包含一些以和异邦人的复杂关系为前提条件的规范,比如涉及要式买卖,意思是说,对异邦人不适用时效取得制度,人们永远可以针对异邦人行使追夺权。”这反映了十二表法A 只处理与异邦人的关系 B 不保护异邦人权利 C 优先保护罗马人的权利 D 调节帝国经济纠纷7有人说17世纪的英国国王开始被套上“紧箍咒”。这里的“紧箍咒”主要指A 光荣革命的胜利 B 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C 权利法案的颁布 D 进行议会改革8历史学家帕尔默认为,“宪政主义、联邦主义和有限政府在欧洲倒不是新颖的思想,它们溯自中世纪美国革命使这些思想变成进步的思想。”其中,将“宪政主义”思想付诸实践的是A 颁布1787年宪法B 形成总统制C 确立联邦制D 实行三权分立9“从世界历史的观点看,美国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其中“类型”主要是从哪个角度考虑A 国家性质B 政治体制C 社会发展阶段D 阶级属性10马克思认为,德意志帝国实质上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来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其中“粉饰门面”是指A 由皇帝任命帝国宰相B 皇帝权力至高无上C 军国主义色彩浓厚D 在形式上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11近代欧美各国先后颁布了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文献,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权利法案1787年宪法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德意志帝国宪法A B C D 12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下列对这句话中所蕴含的历史信息解读准确的是A 辛丑条约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 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并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C 辛亥革命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D 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焕然一新13民国外交家蒋廷黻曾指出,“太平天国的失败,证明我国旧式的民间运动是不能救国救民族的。”这一观点的主要依据是A 天朝田亩制度的革命性B 资政新篇违背历史潮流C 太平军孤军深入,北伐失败D 农民阶级是小生产者的代表14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政治纲领的资产阶级政党是A 兴中会B 华兴会C 光复会D 中国同盟会15民国十三年,孙中山谈道:“民生主义究竟是什么东西呢?民生主义就是共产主义,就是社会主义。所以我们对于共产主义,不但不能说是和民生主义相冲突,并且是一个好朋友。”与孙中山这一思想联系最紧密的事件是A 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国共开始第二次合作B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孙中山准备与之合作C 孙中山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指导国民革命D 中共接受民生主义的主张,开展土地革命16电视剧彭德怀元帅中描述了这样一场战役:1937年的某天,八路军115师扼守山梁两侧,霎时枪声大作,敌人很快被打蒙了,乱作一团,不能组织有效的抵抗,取得自抗战以来的首次大胜。剧中描述的“战役”是A 淞沪会战B 太原会战C 平型关大捷D 徐州会战17邓小平曾经对毛泽东的战略思想作了这样的说明:“他告诉我们,开始必须在内线打,打到一定时候,也就是削弱敌人到相当程度之后,就要打到外线这时时机成熟了,就应该转到外线,否则就要吃亏。”解放军开始“转到外线”的重大行动是A 跃进大别山,开始战略反攻B 夺取徐州,准备战略决战C 破坏陇海路,支援淮海战役D 强渡长江,迅速解放南京18“高粱叶子青又青,九月十八来了日本兵。先占火药库,再占北大营”对歌谣反映的历史事件表述正确的是发生时间是1931年9月18日导致中国的民族危机加深日本的侵华野心基本得到满足中国的局部抗战由此开始A B C D 191949年2月7日,毛泽东第一次登上美国时代周刊,成为封面人物(下图)。这与刚刚结束的哪一历史事件密切相关A 八七会议召开B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C 平津战役取得胜利D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0有观点认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就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这两个“天安门”分别指五四运动爆发北平和平解放举行开国大典召开一届人大A B C D 21剑桥世界近代史记载,“(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把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看成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他们拒绝立即实行社会主义革命,而把争取统一的民主共和国作为当前的革命任务。”由此可知当时A 科学理论推动了社会主义革命B 两个阶段的革命任务完全相同C 马恩主张革命任务分两步完成D 马克思拒绝实行社会主义革命22列宁在十月革命四周年一文中指出:“我们已经开始了这一事业。至于哪一个国家的无产者在什么时候、在什么期间把这一事业进行到底,这个问题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坚冰已经打破,航路已经开通,道路已经指明。”列宁旨在说明A 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B 十月革命开辟了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C 社会主义革命的最终结果并不重要D 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具有伟大世界意义23完成祖国统一、振兴中华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对下列一组图片的评价正确的是A “一国两制”首先是为解决香港问题而提出来的B 体现了从武力解放台湾到和平统一的发展C 下图体现了在当代新形势下绝不承诺对台湾放弃使用武力D 下图的背景是两极格局结束,为台湾问题的解决创造了有利条件24周恩来曾指出:“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各国人民都应该有选择其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力,不应受到其他国家的干涉。”“我们应该以我们共信的原则给世界建立一个范例,证明各国是可以和平共处的。”中国提出这一“原则”是因为A 国内大规模经济建设即将开始B 朝鲜停战,冷战对抗结束C 中国需要发挥世界大国的作用D 推进新型区域合作的需要25下图是1949xx年中国与外国建交情况曲线图。在下列各项中,建交最高峰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新中国在万隆会议上赢得尊重B 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 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D “文化大革命”扩大中国的政治影响26在过去的50年里,欧洲一直存在两个联盟,一个侧重经济领域,一个侧重政治军事领域,它们共同维系着欧洲的稳定、和平和发展。“侧重政治军事领域”的是A 马歇尔计划B 杜鲁门主义C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D 欧洲共同体27它是当代国际关系中的一次重要外交实践,丰富了由中俄两国始创的以结伴而不结盟为核心的新型国家关系,提供了以大小国家共同倡导、安全先行、互利协作为特征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它”是指A 亚太经合组织B 上海合作组织C 华沙条约组织D 东南亚国家联盟281973年2月17日,毛泽东在会见基辛格的时候,表述了“一条线”的思想,他说:“我跟一个外国朋友说过,我说要搞一条横线,就是纬度,美国、日本、中国、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欧洲。”由此推知,“一条线”外交战略的核心就是A 联美抗苏B 和平共处C 一边倒D 不结盟291954年,毛泽东会见尼赫鲁,阐述了中印等国拥有的共同点:都曾遭受过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侵略和压迫。他主张平等互利,共同努力防止战争,争取持久的和平。毛泽东阐述的这个“共同点”及其谈话精神,在后来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得到了体现。会议形成的共识被誉为A “不结盟”B “万隆精神”C “单极多极化”D “日内瓦精神”30下图漫画反映的是,xx3月,继英国之后,欧洲大国法、德、意均不顾美国的反对,宣布计划成为中国主导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的创始成员国。该漫画的内容反映了A 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强化B 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多极化开始形成C 英、法、德、意与美国同盟关系己彻底破裂D 英、法、德、意认同中国取代美国主导世界第II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31人民英雄纪念碑落成于1958年。当年,由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范文澜领导,研究浮雕图片所需要的史料题材。经过精心挑选确定了八幅汉白玉大型浮雕,来表现近百年来中华儿女走向独立、走向解放的革命历程。请根据下面四幅浮雕图片回答问题:(1)请分别指出图一、图二、图三、图四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图一和图三的共同主题是什么?(2)根据图三、四提供的信息,说明中国革命斗争的对象发生了什么变化?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图四反映的史实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十六条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第三十条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材料二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临时约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所体现原则的不同之处。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相比,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具有什么进步性?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19491956年期间,新中国确立了哪三项具有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两部宪法的颁行有怎样的重大历史意义?xx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参考答案1B2B3D4B5A6C7C8A9B10D11A12D13D14D15C16C17A18B19C20B21C22B23B24A25C26C27B28A29B30A31(1)图一:虎门销烟;图二:武昌起义或辛亥革命;图三:抗日战争;图四:渡江战役。共同主题:反抗外来侵略。(2)斗争对象:由抗战时期的日本帝国主义到解放战争时期的蒋介石国民党反动派。原因: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坚持独裁统治,挑起内战。美国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和中国人民的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影响:渡江战役的胜利,标志着南京国民政府的覆灭;为新中国的成立打下坚实基础。32(1)原则: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主要体现主权在民和三权分立的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社会主义原则和人民民主原则。进步性:人民享有真正广泛的民主权利。(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的宪法,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33(1)因素:日本成为中美共同敌人;美国控制中国的需要;中美相关人士的推动。(2)原因:在与苏联的争霸中处于劣势;美国陷入侵越战争的泥潭,国内出现严重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危机;中苏关系恶化,美国想借助中国来牵制苏联。(3)认识:中美关系的发展经历了复杂曲折的过程;中美两国的关系对世界格局具有重大影响;合则两利,斗则两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