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中物理 第七章 机械能守恒定律 7.15 天体运动中的能量问题难点突破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6173854 上传时间:2020-02-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高中物理 第七章 机械能守恒定律 7.15 天体运动中的能量问题难点突破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8高中物理 第七章 机械能守恒定律 7.15 天体运动中的能量问题难点突破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8高中物理 第七章 机械能守恒定律 7.15 天体运动中的能量问题难点突破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天体运动中的能量问题难点突破一、考点突破知识点考纲要求题型分值能量守恒定律天体运动中的能量守恒的理解用能量守恒定律分析卫星的变轨问题选择题46分二、重难点提示理解卫星变轨中的能量转化。当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人造卫星的轨道半径r确定后,与之对应的卫星线速度、角速度、周期等也都是唯一确定的。对于已知质量的卫星,它与轨道半径r对应的卫星的动能Ek、引力势能Ep和总机械能E机也是唯一确定的。一旦卫星发生了变轨,即轨道半径r发生变化,上述所有物理量都将随之变化,从而引发了一系列关于变轨的问题。高中物理中,主要涉及两类人造卫星的变轨问题。一、轨道的渐变由于某个因素的影响使原来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卫星的轨道半径发生缓慢的变化(逐渐增大或逐渐减小),由于半径变化缓慢,卫星每一周的运动仍可以看作是匀速圆周运动。解决此类问题,首先要判断这种变轨是离心还是向心,即轨道半径r是增大还是减小,然后再判断卫星的其他相关物理量如何变化。如:人造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无论轨道多高,都会受到稀薄大气的阻力作用。如果不及时进行轨道维持(即通过启动星上小型发动机,将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保持卫星应具有的状态),卫星就会自动变轨,偏离原来的圆周轨道,从而引起各个物理量的变化。这种变轨的起因是阻力。阻力对卫星做负功,使卫星速度减小,卫星所需要的向心力减小了,而万有引力的大小没有变,因此卫星将做向心运动,即轨道半径r将减小。从而导致卫星线速度v将增大,周期T将减小,向心加速度a将增大,动能Ek将增大,势能Ep将减小;因有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摩擦生热),卫星机械能E机将减小。为什么卫星克服阻力做功,动能反而增加了呢?这是因为一旦轨道半径减小,在卫星克服阻力做功的同时,万有引力(即重力)将对卫星做正功。而且万有引力做的正功远大于克服空气阻力做的功,外力对卫星做的总功是正的,因此卫星动能增加。根据E机=Ek+Ep,该过程引力势能的减少总是大于动能的增加。又如:有一种宇宙学的理论认为在漫长的宇宙演化过程中,引力常量G是逐渐减小的。如果这个结论正确,那么环绕星球将发生离心现象,即环绕星球到中心星球间的距离r将逐渐增大,环绕星球的线速度v将减小,周期T将增大,向心加速度a将减小,动能Ek将减小,势能Ep将增大。二、轨道的突变因技术上的需要,在发射过程中有时需要多次改变卫星的轨道,使其轨道在某些位置发生突变,以进入预定轨道。如图,发射同步卫星时,可以先将卫星发送到近地轨道,使其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速率为v1;变轨时在P点点火加速,短时间内将速率由v1增加到v2,使卫星进入椭圆形的转移轨道;卫星运行到远地点Q时的速率为v3;此时进行第二次点火加速,在短时间内将速率由v3增加到v4,使卫星进入同步轨道,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第一次加速:卫星需要的向心力增大了,但万有引力没变,因此卫星开始做离心运动,进入椭圆形的转移轨道。点火过程由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卫星的机械能增大。在转移轨道上,卫星从近地点P向远地点Q运动过程只受重力作用,机械能守恒。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增加,动能减小。在远地点Q处,如果不进行再次点火加速,卫星将继续沿椭圆形轨道运行,从远地点Q回到近地点P,不会自动进入同步轨道。这种情况下卫星在Q点受到的万有引力大于以速率v3沿同步轨道运动所需要的向心力,因此卫星做向心运动。为使卫星进入同步轨道,在卫星运动到Q点时必须再次启动卫星上的小火箭,短时间内使卫星的速率由v3增加到v4,使它所需要的向心力增大到和该位置的万有引力大小恰好相等,这样才能使卫星进入同步轨道做匀速圆周运动。该过程再次启动火箭加速,又有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卫星的机械能再次增大。综上所述:要使卫星由较低的圆轨道进入较高的圆轨道,即增大轨道半径(增大轨道高度h),一定要给卫星增加能量。与在近地轨道时比较(不考虑卫星质量的改变),卫星在同步轨道上的动能Ek减小了,势能Ep增大了,机械能E机也增大了。增加的机械能由运载火箭提供的化学能转化而来。例题1 (江苏高考)某人造卫星运动的轨道是以地心为中心的圆,由于阻力作用,人造卫星到地心的距离从r1慢慢变到r2,用Ek和Ek表示卫星在这两个轨道上的动能,则( )A. r1r2,EkEk B. r1r2,EkEkC. r1r2,EkEk D. r1r2,EkEk思路分析:本题常见错误是选D,误认为由于阻力作用有v1v2。在此要深刻理解卫星的速度是由轨道高度决定的,加深“越高越慢”印象。如下图:由于阻力的原因,卫星高度降低,故有r1r2,由可知变轨后卫星的速度变大,动能增大,即EkEk。也可以理解为卫星在做向心运动时引力做功大于克服阻力做功,故动能增大。答案:B例题2 (新课标全国卷)“神舟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离地面343 km的近圆形轨道上成功进行了我国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对接轨道所处的空间存在极其稀薄的大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为实现对接,两者运行速度的大小都应介于第一宇宙速度和第二宇宙速度之间B. 如不加干预,在运行一段时间后,“天宫一号”的动能可能会增加C. 如不加干预,“天宫一号”的轨道高度将缓慢降低D. 航天员在“天宫一号”中处于失重状态,说明航天员不受地球引力作用思路分析:本题虽为天体运动问题,但题中特别指出存在稀薄大气,所以应从变轨角度入手。第一宇宙速度和第二宇宙速度为发射速度,天体运动的速度为环绕速度,均小于第一宇宙速度,选项A错误;天体运动过程中由于大气阻力,速度减小,导致需要的向心力Fn减小,做向心运动,向心运动过程中,轨道高度降低,且万有引力做正功,势能减小,动能增加,选项B、C正确;航天员在太空中受地球引力作用,地球引力全部提供航天员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选项D错误。答案:BC例题3 很多国家发射地球同步卫星时,先将卫星发射至近地圆形轨道1运行,然后在Q点点火,使其沿椭圆轨道2运行,最后在P点再次点火,将卫星送入同步圆形轨道3运行,如图所示。已知轨道1、2相切于Q点,轨道2、3相切于P点。若只考虑地球对卫星的引力作用,则卫星分别在1、2、3轨道上正常运行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若卫星在1、2、3轨道上正常运行时的周期分别为T1、T2、T3,则有T1T2T3B. 卫星沿轨道2由Q点运动到P点时引力做负功,卫星与地球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C. 根据公式vr可知,卫星在轨道3上的运行速度大于在轨道1上的运行速度D. 根据v可知,卫星在轨道2上任意位置的速度都小于在轨道1上的运行速度思路分析: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得,由三个轨道的半长轴(圆轨道时为半径)的关系为r1r2r3,所以T1T2v3,C错误。在椭圆轨道2上的Q点的速度只有大于轨道1上的运行速度,才能做离心运动,即沿椭圆轨道运动,D错误。答案:B【方法提炼】从机械能变化角度分析卫星变轨势能Ep与卫星到地心的距离r的关系由万有引力公式可知,可得,取无穷远处为零势能点,则有,故距离r越大,势能Ep越大。动能Ek与卫星到地心的距离r的关系由万有引力与向心力公式结合得,则,故距离r越大,动能Ek越小。势能Ep与动能Ek之间的关系由万有引力与向心力公式可得,即是常量。故机械能E与卫星到地心的距离r的关系因此距离r越大,机械能E越大。此关系可以用如下图线表示:由上表可知:当r增大时,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总机械能增加;当r减小时,虽然v增加,但重力势能减小,总机械能减小。满分训练:假定地球、月球都静止不动,用火箭从地球沿地月连线发射一探测器。假定探测器在地球表面附近脱离火箭。用W表示探测器从脱离火箭处到月球的过程中克服地球引力做的功,用Ek表示探测器脱离火箭时的动能,若不计空气阻力,则( )A. Ek必须大于或等于W,探测器才能到达月球B. Ek小于W,探测器也可以到达月球C. ,探测器一定能到达月球D. ,探测器一定不能到达月球思路分析:设月球引力对探测器做的功为W1根据动能定理可得:根据可知,由W=Fx知,虽然F是变力,但通过的距离一样,所以WW1,故B正确。由于探测器从地球到月球的过程中,地球引力越来越小,此过程中克服地球引力做的功为W,在从地球到达月地连线中点的过程中,探测器克服地球引力做的功要远大于,而月球引力对探测器做的功很小,探测器的初动能若为,则到不了地月连线中点时速度即减为0,所以探测器一定不能到达月球,D项也正确。答案:B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