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历史总复习教案(知识点归纳、重点和难点归纳)三.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173053 上传时间:2020-02-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历史总复习教案(知识点归纳、重点和难点归纳)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2020年高三历史总复习教案(知识点归纳、重点和难点归纳)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2020年高三历史总复习教案(知识点归纳、重点和难点归纳)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历史总复习教案(知识点归纳、重点和难点归纳)三基础网络特征 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时代特征诸侯争霸,战争频繁,民族不断融合。春秋:奴隶社会瓦解时期。阶段战国:封建社会形成时期。公元前475年,我国开始进入封建社会。背景:周王东迁后,王畿之地只剩洛阳周围二百里。诸侯不听命,不朝贡。目的:取得更多的土地和人民,支配其他诸侯国。春秋争霸基础:管仲改革,“通工商之业,便鱼盐之利”,成为东方强国。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齐桓公称霸经过:用“尊王攘夷”旗号,联合黄河中游诸国,北御夷狄,南制楚蛮,成为霸主。标志:公元前7世纪中期,齐桓公在葵丘会盟,王室代表承认其中原霸位。概况晋楚争霸公元前7世纪后期,城濮之战晋国大败楚国,大会诸侯,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公元前6世纪初,楚军大败晋军,楚庄王称霸中原。吴越争霸:两国先后在南方称霸,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是春秋后期霸主。实质:奴隶主的掠夺战争加速了奴隶制的衰亡,为社会发展和新制度的产生创造了条件。影响争霸形成了局部的统一,为大统一奠定了基础。战争在客观上加速了民族融合,为华夏族形成奠定了基础。背景:春秋后期至战国前期,不少诸侯国的卿大夫逐渐取代国君掌握大权。七雄格局形成战国兼并经过三家分晋:公元前403年,晋国韩、赵、魏三家大夫被封诸侯,正式分晋。田氏代齐:后来,齐国大夫田氏废掉原姜氏而为诸侯。形成: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兼并持色:战争更为频繁,政治格局变化无常。秦国独霸公元前3世纪以后,东方各国衰落,秦国无敌于天下。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秦大胜赵。这是战国时规模最大、杀伤员多的战役。民族融合分布:北方有匈奴、东胡,西方有戎,南方有越等。主要方式:通过经济文化交流和频繁的战争。影响:为后来秦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基础。工具使用:西周末已用铁器。春秋战国铁农具逐渐普遍使用。农业意义:铁器时代的到来。标志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春秋战国社会经济和社会改革牛耕:提高了耕作效率,是我国农技史上的动力革命。水利春秋:楚相孙叔敖修芍陂。战国:秦国蜀守李冰修都江堰,水工郑国在秦修郑国渠。冶铸冶铸业划时代发展:铸铁柔化技术早欧洲两千年以上。青铜工艺创新:莲鹤方壶精美绝伦,是春秋中期的珍品。金银错技术和雕铸艺术社会经济 使青铜器皿更为精致美观。漆器:战国出现采用夹纻技术的精巧漆器。其它各业手工业纺织:麻布纤维相当细密,长沙战国楚墓出土有实物。煮盐:山西池盐、山东海盐和四川井盐都已开发。酿酒:能用曲造酒,这是酿造技术的重要发明。内容战国时期出现的手工业工艺专著。考工记记述了齐国官营手工业各个工种的设计规范和制造工艺。价值:我国工程技术发展史上地位重要,当时世界上也独一无二。商业特点:各地土特产品交流,中原市场有南方象牙、北方马、东方鱼盐和西方皮革。城市:齐临淄、赵邯郸、楚郢。各国政治中心,同时也是商业中心。井田制瓦解原因:由于使用铁器和推广牛耕,大量荒地被开垦,出现许多公田以外的私田。经济基础表现:私田主人控制私田产品,不交给国君,并采用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剥削方 式,种田的人转变为封建农民,私田主人成为封建地主。社会变革结果:战国时,奴隶主土地国有制大部被封建土地私有制代替。 特点:用赋税制度和法律条文将封建土地所有制法定下来。春秋:管仲“相地而衰征”和鲁国“初税亩”都逐步承认土地私有。各国变法(上层建筑)原因:新兴地主随经济、政治势力壮大,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建立地主阶级统治。代表:魏李悝变法、楚吴起变法、秦商鞅变法。结果:在变法运动中,新的封建制度在各诸侯国确立起来。战国开始:公元前356年,商鞅被秦孝公任命为左庶人,开始变法。主要内容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度。商鞅变法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奖励军功,按功授爵,贵族无军功不再授爵。“令民为什伍”,实行连坐法。统一度量衡。废分封,行郡县。明法令,实行法治。作用影响废除了奴隶主的世袭特权,促进了封建经济,加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集权。变法后,秦国逐步强盛,为后来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变法措施在秦国延续下去,法家思想在秦国占统治地位。严刑峻法和文化高压政策对后来有消极影响。重点、难点、疑点问题1、春秋诸侯争霸战争的正确认识和评价(1)、 春秋争霸战争是为了掠夺土地、人口和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为了满足奴隶主贵族扩张和掠夺的私欲,因此战争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痛苦,因此“春秋无义战”有其合理的一面,但它却忽视了争霸战争的客观作用。(2)、 “历史上常常有这样的战争,它们虽然像一切战争一样不可避免地带来种种惨祸、暴行、灾难、痛苦,但它们仍然是进步的战争,它们促进了人类的发展,加速破坏极端有害和反动的制度。” -列宁对于结束分裂割据状态,实现区域统一有积极作用。对于保护华夏进步文化,增强各族间的融合有一定作用。争霸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各霸主都曾进行过改革用以增强国力,其统治下的社会环境相对安定,使经济得以发展。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势力,便利了新兴地主势力的增长,加速了分封制的崩溃。争霸战争加速了新旧制度的交替,促进了奴隶制的瓦解。2、如何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统一趋势? (1)、 西周末年,周天子权威已受破坏。东周初,周天子实际上已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统一的局面已不存在。 (2)、 从经济上来说,由于春秋以来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各地社会经济联系加强,各诸侯国经济交流频繁,这就为统一创造了经济基础。 (3)、 从形式上说,逐步实现着局部统一。更大范围的局部统一和区域统一已经出现。 (4)、 从人们的要求看统一成为社会各阶层的共同愿望和人心所向。 (5)、 从民族关系来讲说,民族融合进一步增强。3、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的大变革时期(1)经济方面:由于铁器、牛耕推广,生产力迅速提高,井田制瓦解,出现了封建制的生产方式,形成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出现了独立经营的手工业者和商人。(2)政治方面;周王室衰微,“征伐自诸侯”,世卿世禄制被军功制取代,以分封制、宗法制为主要内容的奴隶社会政治制度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取代。(3)思想文化方面:出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上的大解放。旧的思想观念受到冲击,对人的重视在社会上普及开来,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私人讲学开始,个人著书立说成为风气适应各种政治派别的需要,出现了各种学派,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4)民族关系方面;“华夷”观念削弱,华夏族与周边的少数民族在征伐和生产中逐渐开始了融合。(5)军事方面:诸侯国在争霸称雄的战争中,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推行改革,富国强兵,这在客观上有利于封建因素的成长,促进了新旧体制的更替过程;大国在争霸战争中相互兼并,实现了区域性的局部统一,加快了全国统一的步伐;打破了列国旧的分野,各民族频繁迁徙和交往,推进了民族融合的进程。4、战国商业发展的表现和特征及进一步得到发展的社会原因表现: (1)、 商品种类繁多,不仅有铁制品、丝麻织品、漆器,而且北方的马匹、南方的象牙、东方的鱼盐、西方的皮革在中原市场上都可以买到。 (2)、 商业城市兴起,一些诸侯国的都城临淄、邯郸、大梁、郢都有买卖场所。 (3)、 商人活跃,不少大商入获利丰厚,富比王侯。 特征: (1、 商品种类繁多:但主要是人民最基本的生活用品和统治者的奢侈消费品。 (2)、 商品流通地域更广,超出一个诸侯国的范围,并形成了以中原为中心的广大市场。 (3)、 商业中心一般为政治中心,是政治中心的附庸; (4)、 拥有雄厚资本的大商人占有土地成为新兴地主。 原因: (1)、 战国时期封建制度的建立,为封建经济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商业作为封建经济的一部分和心要补充;也必定得到发展。 (2)、 “重农抑商”政策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必然带动了为农业服务的手工业、商业发展。这是不以统治者的意志为转移的。5、春秋战国改革和战国变法的不同及原因 (1)、 不同之处: 目的:春秋时期,诸侯国的改革是为了建立霸业;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是新兴地主阶级为确立封建制、建立和巩固地主所级专政,进而实现统一。内容:春秋时期,诸侯国的改革都注意重用人才,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整顿军队;战国时期变法的主要内容是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准许土地买卖;废除奴隶主贵族在政治上的持权。奖励农耕和军功;实行县制。建立集权政治,削弱了奴隶主贵族的统治权力。特点:春秋时期诸侯国的改革都没有用新的生产关系取代旧的生产关系,改革维护的都是奴隶主专政的旧制度:战国时的变法废除了旧的奴隶制;确立了新兴地主的统治地位。 (2)、 根本原因:春秋时期诸侯国的改革与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变法之所以如此不同,根本原因在于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不同。春秋时期特别是大国争霸的前期,奴隶制经济基础还比较巩固。到了春秋末年和战国初年,随着井田制的瓦解,伴随而来的是新的剥削方式的产生,封建生产关系的出现和发展。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正是新兴地主阶级经济强大之后的必然要求。封建制度的确立;也是顺应这一历史发展趋势的必然结果。 6、如何看待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 变法是在春秋后期开始的新兴地主阶级向奴隶主贵族夺权斗争初步胜利基础上进行的。变法是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奴隶主贵族顽固势力,巩固新兴地主阶级统治。变法使封建制度在各国确立起来,实际上是一场封建化运动。变法中采取的政治、经济措施,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变法后中国历史上出现一个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的蓬勃向上的新局面。双基金题1、春秋争霸战争的客观进步作用是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奴隶主贵族集团的势力促进华夏族与其它各族的融合加强了统一趋势便利了新兴地主势力的发展A、 B、 C、D、2、战国时期,战争连绵不断,但社会经济却得到了相当发展,其根本原因是A、封建制度的确立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 B、各诸候国为战争需要注重生产C、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D、农民对土地的依附关系减轻3、对于秦国来说,商鞅变法起到的决定性作用是A、旧制度被废除,封建经济得到发展B、秦国军事力量日益强大C、为秦始皇后来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D、加速了秦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发展4、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正处于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历史转折时期。决定这一历史转折的根本因素是A、诸候争霸B、土地私有制的出现C、铁农具的使用D、初税亩的出现与推广5、春秋争霸战争与战国兼并争霸的区别是春秋战争是为掠夺人口;战国战争又有兼并统一性质春秋战争瓦解了奴隶制;战国战争促进了封建制形成春秋战争规模小;战国战争规模大A、B、C、D、6、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召集诸侯于葵丘会盟,周襄王派宰孔以祭庙之肉赏赐齐桓公,并加赐一级,免其下拜之礼。齐桓公表示,天子威严近在咫尺,自己不敢越礼失义,坚持恭行下拜受祭肉之礼。这件事表明周王正式承认齐桓公霸主地位 周王想利用齐国的力量维护周朝统治 齐桓公尊祟王室,维护周王威严齐桓公以尊王为名提高齐国地位A、 B、C、 D7、司马迁说:“ (齐)桓公之盛,修善政以为诸侯会盟,称伯。”齐桓公“修善政”的根本措施是A、 重用管仲,改革内政,发展生产 B、 尊王攘夷,进行兼并战争 C、 充分利用齐国的渔盐资源,发展商业贸易 D、北御夷狄,南制楚蛮,称霸中原8、春秋时期出现诸侯争霸局面,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国家已彻底分裂 B、 井田制趋于瓦解C、 分封制走向衰落 D、 社会大变革9、下列关于春秋战国时期政局的说法,正确的有诸侯各自为政,不听天子命令 大国兼并小国,争霸战争频繁 卿大夫逐渐取代国君执掌大权 国家由统一走向分裂 A、 B、 C、 D、 10、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促进了民族融合,这主要体现在从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看,春秋战国时期的民族融合反映了A、民族矛盾消除B 、华夏族与其他民族实现同化C、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D、 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11、春秋战国时期,国家分裂,争霸战争频繁,但社会经济却有了较大发展,其主要原因是A、政府重视发展经济B、封建制度逐渐确立C、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D 各国推行改革、变法运动12、推动春秋时期公田到私田演变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 铁器的使用和推广B、 新兴地主阶级的推动 C、 分封制的崩溃 D、 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13战国时期,不利于商品经济发展的因素有诸侯割据混乱 封建城市的兴起 商鞅变法中的农本政策 度量衡混乱 A、 B、 C、 D、21、阅读下列三段评价商鞅的材料: 材料一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李斯谏逐客书 材料二 “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 “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 汉书食货志 回答: 1、 三个材料中哪一个对商鞅变法完全持肯定态度?完全支持商鞅变法。 2、 你认为材料一中哪句话最不符合当时历史事实?为什么?“民以殷盛”。因为变法后百姓的负担仍较重。 3、 材料二中作者对商鞅变法的评价错在什么地方?认为商鞍为人”刻薄”,其变法“挟持浮说,非其质矣”,指责变法。不符合历史史实。 4、 材料三中“务本”指的是什么?重视农业生产。 5、 材料三中“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反映了什么历史事实?作者对商鞅变法导致的这一历史事实持何态度? 取消分封制,奖励军功,废除旧贵族的特权。作者持否定态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