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人教版 高一语文必修五 第三单元 第9课 《说“木叶”》 教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171158 上传时间:2020-02-1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人教版 高一语文必修五 第三单元 第9课 《说“木叶”》 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2020年人教版 高一语文必修五 第三单元 第9课 《说“木叶”》 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2020年人教版 高一语文必修五 第三单元 第9课 《说“木叶”》 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人教版 高一语文必修五 第三单元 第9课 说“木叶” 教案教学目标1、品味文中诗句,理解古代诗歌中“木叶” 意象的意蕴;比较 “(落)木(叶)”与“树(叶)”的不同,把握“木”的艺术特征。2、学习并理解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富于暗示性的特质。 3、能运用本课所学知识及获得的能力分析诗歌同类现象,领略诗歌的精妙之处。教学重难点1、分析古诗中“木叶”的艺术特征。2、中国古典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特点。教学方法朗读法、探究法、分析与归纳等方法相结合。课时安排 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诗圣”杜甫有一句千古名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在这句中萧飒荒凉的景象中充满着一种雄浑奔放的气势,主要在于“落木”一词传递出了这种意境。今天我们就走进林庚先生的说“木叶”,具体感知其中的奥妙。2、 自主学习1、走进作者林庚先生原籍福建闽侯(今福州市),1910年2月22日生于北京,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中文系。1933年秋出版了第一本自由体诗集夜,1934年以后,他作为一名自由诗体的新诗人尝试新的格律体,先后出版了北平情歌、冬眠曲及其他。作为一名学者,林庚教授的研究主要涉及唐诗、楚辞、文学史等方面,显示出诗人学者的独有特色。他将创作新诗和研究唐诗完美地统一起来。在唐诗研究方面,他提出的最著名的论点是“盛唐气象”。2、文题解读“说”是一种文体, “说”就是“谈谈”的意思, 以记叙、议论或说明来阐述事理,大多是陈述作者对某个问题的见解,写法较灵活。说“木叶”就是谈谈古代诗歌中“木叶”这个词,这个形象。3、积累字词字音筌(qun) 迢远(tio) 窸窣(x s) 灼灼(zhu) 寒砧(zhn)释义亭皋:水边的平地。 冉冉:(1)(毛、枝条等)柔软下垂的样子;(2)慢慢地。 绵密:(1)稠密;(2)(言行、思虑)细密周到。窸窣:拟声词。形容细小的摩擦声音;文中指叶落的细小的声音。疏朗:(1)稀疏而清晰;(2) 开朗。相去无几:指二者距离不远或差别不大。不落于言筌:不在语言上留下用功的痕迹。3、 阅读文本,整体感知(一)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学生朗读课文,注意圈画每个自然段中的关键句,主旨句等,再根据每段所讲内容划分层次。旨在理解课文内容,会筛选归纳概括文段信息。)第一部分:(第13段)列举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一个现象,即“木叶”是历代诗人笔下钟爱的对象,而“木叶”形象的关键在一个“木”字。第二部分:(第4-6段)说明了“木”的两个艺术特征,以及为什么有这些特征。第三部分:(第7段)总结全文,点明“树叶”与“木叶”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到了艺术形象的领域却差别很大。(二)找出13段都涉及了哪些诗句?作用是什么?分析:文段中列举了很多有关于“木叶”的诗句,文中有很明确的标注,诗句,作者及出处,援引诸多诗句,相信学生通过筛选很容易能找到。有关作用,教师可进行引导,如引用诗句的作用,即可引出话题,又能增加文章的文化内涵等。明确: 1、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2、洞庭始波,木叶微脱谢庄月赋3、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陆厥临江王节士歌4、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 王褒渡河北5、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屈原橘颂6、桂树丛生兮山之幽。淮南小山的招隐士7、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无名氏8、叶密鸟飞碍,风轻花落迟。萧纲折杨柳9、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陶渊明拟古10、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柳恽捣衣诗 11、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 沈佺期古意1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13、辞洞庭兮落木,去涔阳兮极浦。庾信在哀江南赋作用:是为了说明对象,表达观点。引出一个文学现象,即古代诗歌中之所以很少看见“树叶”一词,是因为在文学中存在一种现象,即 “木叶”是历代诗人笔下钟爱的对象,而“木叶”形象的关键在一个“木”字。此外,还可以增加文章的文化内涵。四、合作探究研读4、5、6三段,思考并交流以下问题。1、诗歌的语言富于暗示性,那些微妙的意味往往寄诸言外。试辨析“树叶”与“木叶”、“落叶”与“落木”的区别有哪些?(完成表格)并概括.“木”在形象上有哪些艺术特征?分析:辨析“树叶”与“木叶”、“落叶”与“落木”这两组概念,教师可指导学生揣摩一些诗句的内涵,分别可从意象的颜色、触觉、意味等方面进行比较。组织学生交流探究并点拨。明确:(1)区别:意象颜色触觉意味树叶褐绿色密密层层浓阴繁密充实木叶微黄干燥不湿润疏朗 飘零之意落叶繁密绿色饱含水分春夏之交落木微黄干燥之感清秋气息和疏朗之意(2)艺术特征:第一,木它本身就含有落叶的因素,“木叶”能让人感受到落叶的微黄与干燥;第二,读者在读到“木叶”的诗句时,就能自然而然地联想到空阔、疏朗、冷清、萧瑟的秋天气息,它有衰败飘零之感,有离人的叹息,有游子的漂泊之意“自古文人多悲秋”也。这就是作者所说的“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理论”! 2、本文谈到诗歌语言的精妙在于它的暗示性,这种暗示性往往会形成一个美好的传统。在我国诗歌中,如“梅”等,都具有暗示性,能引起联想。请试举例说明。分析:中国古典诗歌具有多义性,在文学作品中表达的旨义也不尽相同。教师可以引出一种或几种常见的常用的传统意象,学生进行搜集整理,举出某一意象具有代表性的诗句,分组进行讨论分析,从意境、情感、意味等方面体味诗歌中意象的暗示意,最后归纳出结论,言之成理即可。明确: 在我国诗歌中的意象“梅”是诗人喜欢歌咏的对象之一。但在作者表现的感情上不尽一致。如王安石梅花表现了梅花“凌寒独自开”的高贵品格,是一种高贵圣洁的象征,体现的是我国传统文化精神。又如陆游卜算子咏梅表达的是“寂寞开无主”的无奈,“黄昏独自愁”的凄凉心境,以及“只有香如故”的孤傲和清高。而毛泽东的词与陆游的词题、词调相同,意境却截然不同,毛词巧妙地把陆游词中对梅花不幸遭遇的倾诉和孤芳自赏的表露化为对他达观坚定的描述和高贵纯洁的赞颂,词中有一种超越时空的壮美,豪放乐观,振奋人心。3、拓展:积累意象学会读诗。读诗要抓意象,明意境。意象就是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中国传统意象积累:中国传统诗歌中的意象(人文社会类)1、官仓鼠指贪官污吏2、渔父代闲适隐逸的生活3、白发黄鸡感叹人生易老4、御衣砧声(洗涤衣物)思念远方亲人5、燕然(山)表达建功立业的壮志6、行人念家思亲7、阳关曲表达离别伤感或真挚友情8、长亭、灞桥、南浦离愁别绪9、藕丝谐音为“偶思”,藕节同心,常象征情人永好10、王孙旧诗词中对男子的称呼,一般指友人12、长安指代朝廷13、六朝旧事繁华已逝,感慨世事变迁14、吴钩指吴地产的弯形宝刀。常指建功立业15、花烬指灯花,民间认为好事来临16、归雁、客船、天涯、孤灯都表示思念家乡17、梅花落、折杨柳乐曲名,都暗示思乡18、梁甫吟希望得到重用中国传统诗歌中的意象(自然类)1、杨柳。“柳、留”谐音,古人送别,折柳相送,表达依依惜别深情,传达怨别怀远情思。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2、芳草。喻离恨。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3、杨花。象征离散4、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白居易南浦别“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5、月亮/桂魄/蟾桂。苏轼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意境豁达开朗,意味深长,用深邃无底而又美妙无空的自然境界体会人生。王建“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6、鸿雁/大雁/青鸟:鸿雁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李清照一剪梅“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戴复古“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蓼风”。也代指书信。“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7、双鲤。以鲤鱼代指书信。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8、桑梓。家乡,表现怀乡之情。9、烂柯。表示离家日久,时光易逝,世事变迁,人物非昔的情景。10、浮云。漂泊的游子。11、沙鸥。表现人生的飘零或伤感愁怀。12、玉:高洁 地重游 脱俗13、珍珠:美丽 无瑕14、簪缨 (冠):官位 名望15、捣衣砧:妇女对丈夫的思念。16、西楼小楼:闺怨之情;丝竹:音乐;汗青:史册;须眉:男子;巾帼:妇女;桑梓:故乡;轩辕:祖国;三尺:法律;寸管:笔;青鸟:信使17、船:兰舟、征帆去棹(往往比喻孤舟)、樯撸(借代大船、战船)。19、吴钩:泛指宝刀、利剑。例如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通过看吴钩,拍栏杆,表达了自己意欲报效祖国,建功立业,而又无人领会的失意情怀。20、昆山玉:比喻杰出的人才。21、白:纯洁 无暇 丧事22、红:热情奔放 青春 喜事23、绿:希望 活力 和平24、蓝:高雅 忧郁25黄:温暖 平和26、紫:高贵 神秘27黑:黑暗 绝望 庄重 神秘 对死者的怀念 命途的多舛五、总结中国诗歌语言的特点,就是注重语言的暗示性,追求含蓄不尽。诗歌的语言是有尽的,但它包含的意思、给予读者的暗示、启发则是无尽的。“作诗最忌太直、太露;读诗最忌太滞、太凿。一览无尽的作品算不上真正的艺术,拘守章句的读者也不是真正的鉴赏家”。(袁行霈言意与形神)我们在鉴赏诗歌要从语言入手,但不要被语言所局限,应当从言内到言外,品尝那些言外的微妙滋味。六、作业布置1、文中引用了很多古代诗词,请同学们上网或到图书馆查找,搜集、积累这些古诗词。2、赏析杜甫的登高,联系课文解说的“落木”这一意象的含义,思考作者使用这一意象旨在表达怎样的意境和思想感情。(参考课文相关知识,解读出“落木”这一意象在营造意境和表达主题上的作用即可。)登 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