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中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方案设计附反思.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166846 上传时间:2020-02-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中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方案设计附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2020年中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方案设计附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2020年中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方案设计附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中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方案设计附反思适用年级:适用于高一、二年级与初中七-九年级一、课题的确立2004年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 xx年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又审议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本世纪头20年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社会更加和谐”是其中一个重要内容。我国领导人多次就构建和谐社会问题进行调研,并作出重要阐述。中共全党的普遍共识是,当前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也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如何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大课题,构建和谐学校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学校作为一所普通完全中学,现拥有67个班级近4000名同学,有小学毕业带着美好憧憬的初中学生,也有带着中考过后的疲倦和对高中生活的迷惘进入新的学习环境的高中学生。学校在近年来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学校人多问题也不少,也有一些不和谐的因素存在,如:有少数同学关系不和谐出现争吵打架事件,个别师生关系不和谐出现师生冲突,偶尔还有公物被破坏、花草被踩摘,水电浪费垃圾没有及时处理等等。科学分析影响校园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是实现学校长远发展目标的重要保证。如何构建和谐学校是每个教学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但我觉得这也不单单是教学工作者的问题。学生也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主体,我换位思考,从学生角度思考如何构建和谐校园将会产生怎样的结果呢?于是我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设计构建和谐学校的课题。二、活动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活动,培养科学素养,增强科技意识。能力目标: 1.通过活动,提高收集记录整理资料的能力。2.通过活动,增强合作意识,提高交际技巧和能力。情感目标: 1.通过活动,激发探究兴趣。2.通过活动,培养合作精神,互相学习,团结友好,共同进步。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的情感。热爱学习的情感。课题总目标:构建和谐校园三、活动准备1.搜寻资料、讨论撰写开题报告,制订计划。2.设计调查表、活动记录表3.照相机、录音机、电脑四、活动小组的形成及小课题的确定大的课题确立了,把班级同学按双向选择分成若干小组,让每组成员展开讨论。有小组讨论认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和谐的学校,和谐学校更需要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和谐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师生关系是学生学习生活中最主要的人际关系,是教师与学生在理智、情感和行为诸方面进行的动态人际交往。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把教师看做最信赖和仰慕的人,学生喜欢上这位老师的课,把它当成一种享受,从而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学生懂得尊重教师就是要尊重他们的劳动,所以他们总会积极配合,专心听讲,勤于思考,努力学习,对教师所传递的知识信息,会尽量吸收,这又提高了学习的效果。所以,如果教师能够和学生建立一种友好合作的关系,而且共同担负任务和解决问题,那么,学生的行为就倾向于维护这种关系,这样相互间的交往就会促进学习。在良好的心理氛围中,学生尊敬、信赖教师,就比较容易接受教师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和批评意见,从而避免由于人际关系而影响学生学习情绪和教师教学态度的事件发生。四、活动实施的过程第一阶段 关于师生关系的调查通过查阅图书管、阅览室、多媒体网络尽可能多的获得资料,观察讨论,找相关同学、老师交谈,设计调查表问卷调查,发现学校师生关系的现状。1.调 查 表调 查 表 年级 性别 1您与老师的关系如何?A关系紧张B一般C关系融洽2在校期间,您和老师有过冲突吗?A偶尔有B经常有C没有3您喜欢老师教学方法、教学态度、自身知识侧重哪方面?A教学方法好B教学态度好C自身知识渊博4课堂上发生师生冲突您会怎么做?A看热闹B加入助兴C设法平息5您认为不和谐的现象主要有那些?6您认为与教师“冲突”的原因是什么?2.活动记录表活动主题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交流会活动时间月 日活动地点活动主持活动内容活动记录:反思分析参加成员第二阶段 合作探究分析问题通过讨论分析、运用系统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归纳综合处理原始资料。在这次关于现代师生关系调查问卷中,课题研究小组发出200余份调查表又对调查结果进行了仔细的统计分析,详细见表。1. 活动记录表活动主题讨论交流师生关系不和谐之学生因素活动时间9月18日活动地点高二(2)活动主持郑丹活动内容师生关系不和谐之学生现象记录:对老师不礼貌、上课随意讲话、爱插嘴、唱反调、睡觉。给老师起绰号、取笑老师。言语顶撞、同学武力示威,例如摔饮料瓶、搞恶作剧。拒上某老师的课、同学摔门离开课堂、逃学;公然辱骂、殴打老师;故意破坏老师财物。反思分析学业负担过重,学习习惯不好,缺乏基本学习能力,厌学情绪的增长。独立性、自我意识增强。喜欢抱着怀疑及审思的态度重新估量一切。望以此引起别人的注意,心理素质不稳定,自控能力差,漠视校园法规。家庭结构变化。独生子女家庭成了普遍的家庭模式,单亲家庭、再婚家庭数量的增加。孩子从小娇生惯养,专横霸道,接受不了老师的批评,如任性、自私、依赖性强、娇气、骄横、不合群、不善交际等。缺乏责任感、同情心、爱心,缺乏对人的尊重。 少数成绩好的同学,自视过高,虚荣心过强,受到他所瞧不起的老师的批评时也会顶撞。情感缺失、缺乏爱心;不善于表达交际能力低;缺乏理解。参加成员郑丹 茅玉婷 郏礼萍 王斌老师您与老师的关系如何?同学中16%的人认为彼此无法进行正常的情感交流,难以亲近,师生关系紧张;只有17%的同学与老师感情较为融洽,相处时十分愉快的;而高达67%认为师生关系一般。在校期间,你和老师有过冲突吗?64%的被调查同学表示和老师有过冲突;13%的被调查同学表示和老师经常有冲突。23%的被调查同学表示和老师没有有冲突。你喜欢老师教学方法、教学态度、自身知识侧重哪方面时?发现初中同学对于老师教学方法、教学态度、自身知识还分的不是很清楚,而高中65%同学则特别欢迎“知识广博”的老师。课堂上发生师生冲突您会怎么做?62%看热闹,8%加入助兴,30%设法平息。这结果表明师生关系确实不和谐。您认为与教师“冲突”的原因是什么?41%同学回答:“我也不知道,一时冲动就跟老师顶撞了。”还有20%的被调查同学觉得是因为“老师做得不对,不理解同学”;另有21%的被调查同学表示“是同学做得不对”。还有同学认为原因很复杂,多方面一时说不清楚。2分析调查汇总第三阶段 互相交流 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措施1如师生发生冲突,应迅速隔离双方、个別安抚情绪、澄清化解争议、寻求共识、接纳与道歉。在澄清化解争议之前,应避免双方面质,造成情绪激化。师生应共学生会了解人、理解人,学会情感交流、学会沟通,推心置腹、以诚相见,不凭感情的起伏任意发泄,不冲动,不走极端。善于从学生的角度去体验和思考问题,即使学生的行为明显失当错误,也能具体分析其失当、错误的原因,理解学生。老师要以优秀品质影响、感染学生,以稳健、平和体谅的态度对待学生,采取恰当的、顺乎这些变化的对策。引导学生更加理智、更加成熟地观察和分析看待问题;威严多于亲切,指责多于帮助,惩罚多于鼓励。学生也应该对待长辈、亲人一样对待老师。师生关系离不开老师和学生双方共同的呵护和滋润。2学生要尊重老师,老师也要尽量避免忌语,多些鞭策和激励。创设一种师生相互尊重、信赖、平等的氛围,消除师生之间焦虑,平等相处,互谅合作,学会宽容和鼓励,注意多表扬,少批评,在批评教育学生时,要顾及学生的面子和尊严;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尊重学生的独特见解和想法,发挥学生的创造力,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满足感。老师对学生的尊重,是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桥梁和纽带,老师只有对学生充满尊重,学生才会发自内心地对老师充满敬意。当学生感到老师对他们信任时,他们也会自然加深对老师的信任。3学生上课要遵守纪律,要积极参与,老师课堂引入要新颖有趣,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使学习效果得以增强。老师要能够再多一点爱心,更多一些耐心,学会赏识教育,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调动学生学习的良好情绪,真正帮到了教书育人。教师要热爱学生、学生才会热爱教师,师生之间关系才能和谐,两者才会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从而取得教育教学的最佳效果。教师一句关心的话,一句温暖的问候,一个鼓励或奖励,都会让学我们难以忘怀。4 多举办些师生群体活动,如:师生联欢、座谈,爬山跑步等健身活动,球类友谊赛等。爱是维系师生关系和谐发展的一根至关重要的纽带。付出我们的真爱,亲近、了解、宽容、以及尊重!老师应当把学生当作朋友,从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入手,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心和诚心,把老师也当成知心朋友。正如孟子所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教学过程和谐,才能取得最佳教育效果。5加快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贯彻“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要为学校老师创造一个宽松的教学环境,要提高老师教学管理的艺术水平,要完善校园法制建设,同时也要发动全社会的力量,实现学校、家庭、社会齐抓共管,有效解决校园师生关系所面临的矛盾与困境,构建和谐相处的师生关系。五、活动实施过程的花絮创设情景:化学老师正在板书,突然,从教室里飞出一个纸团,一些学生“哗”地叫起来。让学生展开充分的想象力,有哪些可能的结果。(1)“谁扔的,快去把纸团捡起来。”老师转过身来严厉地说。一下子教室里鸦雀无声,空气仿佛凝固了。“没有人是吧?那好,这节课不上了,等有人承认再上”一节课就这么僵持着(2) “某某为什么上课乱抛纸团?破坏课堂纪律!”老师转过身来厉声责问。这个学生气愤地说:“纸团不是我抛的。”老师更加生气:“做了错事还不肯承认。还想抵赖?”这个学生也发起了脾气:“我说不是我就不是我。你哪只眼看到我扔的?”老师一听生气了“你给我出去”“我就不出去”班级这下更加乱了,吵声引来了班主任,将学生带出了课室。(3)老师转过身来看到了纸团非常生气。盯着学生看了会儿,教室迅速安静下来,老师转过身又继续板书。(4)老师转过身来看到了纸团非常生气。“你们班怎么纪律这么差,一点都不自觉,全校没有哪个班级比你们班更差的,你们班主任怎么教的?”全班学生听了极不舒服,课堂效果更差。(5)老师转过身来看了看,“课代表请您来说说,刚才有什么事让我们学生情绪这么高涨呀?”课代表站起不知怎么说。安静了1分钟老师示意课代表坐下,说“下课告诉我好了,下面请学生们把板书朗读一下,注意声音要比刚才更洪亮”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思考,学会理解使师生关系更加和谐。六、活动的结果和评价现今在校园里,常常可见一些“没大没小”的情景:老师将学生请上讲台,由学生来讲课;课堂上学生可以坐着回答老师的问题,甚至随时提出不同于老师的意见;学生称呼老师为某某兄或直呼英文名或尊称先生;为老师进行形象设计;老师进行球类比赛,学生在旁当啦啦队;师生一起联欢,一起活动 这些有悖于传统教育伦理的行为,却在融洽师生关系、鼓励学生个性发展等方面起到了前所未有的效果。一位快退休教师自豪地说:“年轻人流行的东西我都知道,都是学生教我的。”而一位班主任则表示:“现代学生虽然生活得很热闹,其实有很多苦闷,你跟他们玩在一起,真诚相对,他们很愿意向你倾诉。” 七、活动的反思确立研究课题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第一步,它必须真正出自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小课题,组成自己的课题研究小组。教师在这时要注意及时地引导和调整,使分组工作能顺利的开展下去,并确保每一个小组都有独立开展研究的能力。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为基础而开发和实施的,鼓励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要求每个学生都具有终身发展的愿望和终身发展的能力,具有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案例中,兴趣促使学生调动一切手段。孩子们通过课外书籍、电脑上网、小组交流、探究、采访等途径培养能力。在这样的活动过程中,学生不断有所经历,有所“成就”,探究活动成了他们一种独特的情感享受,通过学生的调查、研究、搜集、分析,可以得出自己的结论。这一结论并不是直接承袭前人,也不一定要求完全科学化,只要学生能有逻辑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就予以肯定,满足了他们成长中的心理需求。当然,这一环节是学生自我表现的舞台,成果的展现方式有很多种:制作幻灯片、绘制调查情况分析表、 现场解说、 通过展示研究成果,学生产生一种成就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开展实践活动,学生有了收获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困难,这时教师要深入到各个研究小组中去,了解学生们目前的状况,并及时做出指导。遇到一些共性的问题,可以采取课堂形式进行阶段性交流,让学生了解到目前各小组研究状况的同时,将自己的收获和遇到的困惑与别人进行交流,在为自己或他人的成功感到高兴的同时,也将大家都遇到的困难提出来共同讨论,商量解决办法。对于这些共性问题,教师不用给出答案,最好的方法是让学生在相互讨论中得出自己的见解,提升自身的能力。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总结得失,反思整个活动过程,积累学习策略,并引发新的思考,以促进学生学习经验的熟练化和知识的结构化。现在的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人,需具有“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学会生存”这四种基本素养,而这些素养的养成和建构,需要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亲历和体验,锻炼和累积。强调学生亲身经历并获得参与活动的发展性体验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追求。从这一点上看,综合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行为的结果,而是行为的过程本身。所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必须遵循“亲历实践、亲身体验、深度探究”的原则,学生自主参与问题探究与解决的全程,亲身感受探究的艰辛、收获的喜悦。学会了合作、学会了思考,同时使自己的知识和智慧得到了充分的展示,获得了宝贵的情感体验。在活动中绝大多数学生的合作、探究、实践能力得到了充分锻炼,但也发现学生的依赖性很强,依旧遵循“拔一拔,动一动”的惯性,习惯于“奉命行事”我想这就是我们长期封闭性教育所带来的后果,我们应尽力去改变这一状况;同时活动中还发现有少数学生的主动参与性有所欠缺,怎样培养这些学生的兴趣,让他们自觉地参与各项活动,还有待进一步的探讨。 八、活动畅想激发创新意识,活跃校园生活,也不失为富有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和谐学校的建立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也顺应中共中央在十六届四中、六中全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决定,我们更应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以构建和谐校园,那么校园将能呈现师生和谐的美好景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