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秋)五年级语文上册 24 网上呼救教学设计 西师大版.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6166262 上传时间:2020-02-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秋)五年级语文上册 24 网上呼救教学设计 西师大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年(秋)五年级语文上册 24 网上呼救教学设计 西师大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年(秋)五年级语文上册 24 网上呼救教学设计 西师大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秋)五年级语文上册 24 网上呼救教学设计 西师大版教材简析:这是一个感人的故事。凭借小小的屏幕和神奇的网络,美国男孩桑恩成功挽救了芬兰大学生的性命。读了这篇文章,我们不仅会被桑恩的爱心和机智打动,同时也会赞叹现代科技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教学目标:1、能借助拼音阅读全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2、从苏娜的获救中感受人与人的关爱是可以超越国界和种族的。教学重难点:让学生了解苏娜在旧病复发的危急情况下,利用互联网拯救生命,并体会到人与人的关爱是可以超越国界和种族的。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10分钟)1、创设情境,自主设疑。(出示地图)同学们,这是一幅世界地图。现在我们来看看谁是火眼金睛,能最先找出美国的德克萨斯州和芬兰这两个地方。学生回答。师:芬兰是位于北欧地区的一个发达国家,美国是北美洲中部的一个国家,两地相隔千山万水。然而,芬兰的一个女孩苏娜在网上呼救,远在美国的一个12岁男孩最终救了她。同学们,听了老师的介绍,你的脑海中产生了哪些疑问呢?(生质疑)板书:呼救?获救?师:是啊,苏娜为什么在网上呼救?她又是怎样获救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24课网上呼救。板书课题。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在读时标出容易读错的词语,然后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2)你认为在读课文时,哪些词语容易读错?请你当小老师领着大家读读。(3)这篇课文到底讲了一件什么事呢?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指导方法:只要说清了谁做了什么事,就把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了。)3、提示引路,自主探究。(1)出示自探提示: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刚才提出的两个问题,画出相关语句,圈出重点词语,并把自己的体会批注在旁边。指名读提示。(2)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巡视,注意关注学困生有效自学。二、解疑合探:(20分钟)(一)同桌交流与你的同桌交流自己的读书感受,要互相倾听、纠正和补充。(二)交流第一个问题:苏娜为什么在网上呼救?1、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2、文中是怎样写的?(出示):当时她正在图书馆进入互联网寻找资料,忽然老毛病发作,双腿疼痛,不能行走,两肋像被紧紧夹住似的,呼吸困难。 图书馆里一片寂静,整个三楼只有她一个人。距离最近的电话也在外面的走廊上,想瘸着腿走到那里是办不到的。A、指读,你发现什么问题了吗? “剧烈灼痛”能改为“疼痛”吗?为什么?(让学生明白“灼痛”是火烧一般的疼痛;“剧烈灼痛”是一种极其痛苦的感受。)B、自由读这两段话,边读边想想苏娜当时的处境,也可以结合自己生病时的情景,努力把这两段话读好。C、指读,评价。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3、师:由此看来,苏娜的处境多么危急啊!所以她只有在互联网上发出呼救:(出示):“我不能呼吸,请帮助我!”如果你是苏娜,你该怎样呼救?(指读,多几人读。)(三)、交流第二个问题,感悟苏娜能够获救的原因。(再次出示地图)芬兰和美国远隔千山万水,身在芬兰的危在旦夕的苏娜向陌生人发出这样读呼救,却能获救,原因有哪些呢?(出示问题)苏娜为什么能够获救?1、桑恩的同情心。A、桑恩的同情心何以见得?你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指答,找出四个句子)B、(出示句子)桑恩凝视着苏娜刚刚发出的信息,赶紧问道:“你在什么地方?”桑恩吃惊极了,连忙和母亲商量,最后决定立即打电话给紧急救援中心。C、哪些词语凝聚着桑恩的同情心呢?(着重强调:凝视 赶紧 吃惊 连忙)D、多么富有同情心的桑恩啊!请同学们怀着和桑恩一样的同情心读读这句话。2、互联网的快捷。表现在哪呢?让我们找出描写时间的词语填空:(出示)( ) ,桑恩发现求救信号。( ),桑恩将苏娜的情况告诉了紧急救援中心的艾眉。( ),艾眉接通了芬兰急救中心的电话。( ),苏娜获救。指答,填空。师:同学们,美国和芬兰远隔千山万水,两国之间就是调用飞机,至少也需要九个小时。而通过互联网,只用短短的二、三十分钟,就使苏娜成功获救。由此可见,网络是多么快捷啊!3、苏娜的获救,除了桑恩的同情心和网络的快捷这两个原因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原因?(紧急救援中心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从课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4、小结:苏娜获救的原因有哪些呢?请同学们回顾刚才的学习进行填空:(出示)远在芬兰的苏娜之所以能够获救,在于( ),在于( ),在于( )。三、质疑再探:(4分钟)1、课文学到这儿,课始提出的两个问题你都明白了吗?2、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 预设:为什么当时整个图书馆三楼只有苏娜一个人? 除了网上呼救,苏娜当时还有其它的办法求救吗? 引导学生自主解疑。四、运用拓展:(6分钟)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预设: (1)从内容上谈; (2)从写法上谈; (3)从情感的陶冶上谈等。2、自编题你想给自己设计一份什么作业来巩固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自编题。(自编题建议:可以从字词巩固、语言积累、写法运用等方面设计自测题。) 教师查看学情,注意收集典型测试题。3、组织学生自我解答或相互解答。4、教师补充题同学们,苏娜和桑恩相隔千山万水,并且素不相识,然而苏娜却能够得到及时的救助。回味这个小故事,你会发出怎样的感慨?用一句话写下来。指名读。5、课堂总结: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迅猛发达的今天,我们通过互联网表达爱、传播爱,让爱跨越千山万水,让爱超越国界、超越种族,让爱飘洒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