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6163902 上传时间:2020-02-1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9年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9年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 二年级 班 主备人 江玉才 授课人 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上学期米、厘米的认识基础上的延伸,单位长度的应用在生活中比较常见,熟练掌握千米、分米、毫米、米、厘米的关系,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乐趣,让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有应用于数学的道理。学习目标1、让学生认识千米、分米、毫米。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单位的应用。2、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通过积累、观察、操作、讨论、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利用单位解决一些简单问题,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考。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激发学习数学的乐趣。重点难点让学生认识千米、分米、毫米能利用长度单位处理一些简单问题教学措施1、发挥小组间的合作交流,生帮生。2、充分利用教学工具,让学生多实践,充实认知理解过程,增强应用性。教学准备画图 多媒体 光盘课时安排4课时课题: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 31-35 页) 二 年级 班 主备人 江玉才 授课人 学习目标(三维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和实际测量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2在实际测量活动中,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能估计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3通过实际测量的过程,体会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产生对身边事物长度的关注与好奇心,以及积极参与测量的愿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4经历测量身边常见物品长度的具体活动,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体验学习毫米、分米的必要性以及它们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个 性 化 修 改 教学重点难 点1能在具体的情境中估计并测量物品的长度是本课教学的重点。2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教学准 备挂图课时安 排3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第( 1 )课时一、 谈话导入新课: 1、问:同学们!刚刚过了春节 你又长了一岁,你能说说从小到大自己都有哪些变化吗?(学生回答,从而引出身高 概念)你有多高?你是怎样知道自己的身高的?使用什么量的?你能比一比1厘米和1米到底有多长吗?(指名回答)厘米和米是我们在一年级学过的长度单位(板书:厘米 米)2、问:现在你能用尺子测量一下自己身边的物体吗 ?在测量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并动手测量,在测量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如:不够1厘米或比1厘米,几厘米多的怎么办?从而引出新的长度单位“毫米” )直尺上每一小格的长就是1毫米,毫米用mm表示。它是比厘米更小的单位。板书:毫米 二、 新课:1、(1)认识毫米。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直尺,看一看,毫米和厘米有什么关系? 发现:10毫米和1厘米同样长,1厘米里面有10个毫米。(同学们说的对,1厘米就是10毫米,或者说10毫米就是1厘米。) 教师板书:1厘米=10毫米 (2)感受毫米 同学们再在直尺上找出1毫米,看一看有多长?然后闭上眼睛想一想,在我们的身边或周围哪些物体的长或厚度大约是1毫米。(铅笔尖的宽度约是1毫米,一分硬币的厚度约是1毫米- )我们猜得对不对呢,下面进行测量验证。学生测量,教师巡视。(同学们用手比划以下1毫米有多长。)数学书有多厚?实际测一测。2、认识分米 1感知分米。1分米有多长呢?10厘米也叫1分米。揭示长度单位分米。 教师板书:分米(dm) 。 (1)在小组内交流各自对分米的初步认识与发现。 (2)班内汇报发现:1分米=10厘米 (3)教师板书:1分米=10厘米 3、感受分米。 (1)借助直尺,手势比划1分米。 (2)学生举例。在我们的身边或周围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 三、练习巩固,拓展应用小小测量家 1出示(练习题2) 在小组内估一估它们的长度,再量一量,记录员作好记录。比一比哪个小组量的准,量的多。 2交流汇报。填上合适的单位1、出示(练习题4)2、交流汇报。四、课堂小结,交流评价第( 2 )课时一、 谜语激趣导课“身穿花衣裳,个子细又长。写出漂亮字,需要它帮忙。”同学们开动小脑瓜,快快猜一猜,它是谁呢?师;铅笔是大家的好朋友,陪伴同学们每天的学习生活,你知道吗?在铅笔的长度里面还藏着许许多多的数学知识呢?让我们来比一比谁发现的知识最多。二、 创设问题情景1、估一估。(每人拿出1枝铅笔,师把准备好的1分米长的铅笔发下去。)我们先来估计一下,手里的铅笔有多长?板书课题:铅笔有多长你是怎样估计的?把你估计的结果和方法跟你的同桌说一说。生汇报。(渗透估计方法的多样性)2、量一量同学们估计的结果是不是接近铅笔的实际长度呢?快拿出尺子来量一量吧。3、写一写。谁愿意把你测量的结果写到黑板上去?4、质疑:“12厘米多一点”是什么意思?闭上眼睛想一想“一点”是多长?能想象的出来吗?看来呀,“12厘米多一点”不能准确地表示出铅笔的长度。想一想,有没有更准确一些的表示方法?二、探究新知活动一:认识毫米1、 认一认。仔细观察尺子,有没有新的发现?生:可以用毫米来帮忙。师:你还知道毫米,真了不起,快给大家说一说,毫米是什么意思?1毫米有多长? 生:1厘米中间的1个小格就是1毫米。师:请大家看着自己的尺子,他说的你发现了吗?你认为有道理吗?现在谁也认识毫米了,再来说一说吧。2、 毫米和厘米的关系师: 细心数一数,还能发现关于毫米的什么秘密?生:1厘米里面有10个小格,10个1毫米。师:那我们可以说1厘米=10毫米。板书:1厘米=10毫米3、读刻度师:我都数花眼了,有没有好办法?生:我发现从0到1的中间有一条长一些的线。师:大家都看到了吗?其他1厘米的中间有长刻度线吗?生:有,我还发现长刻度线的前面是5个小格,后面也是5个小格。师:你的发现很有意义!我们可不可以利用这个发现来更快地读出长度?小练习:投影出示直尺,师指生读。6厘米5毫米、10厘米4毫米、15厘米7毫米。3、 感知1毫米的长度。(1)(生拿出1分硬币)估计一下,这枚硬币的厚度是多少? 再量一量。师:生活中银行卡、电话卡的厚度大约也是1毫米。(2)师示范:用食指和拇指轻轻地捏住硬币,另一只手慢慢抽出,看一看留在两个手指中间的1毫米有多长?你有什么感觉?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一下?生:短、小。师:对呀,1毫米比较短,不细心都注意不到,所以,我们在测量和画线段的时候一定要细心仔细!4、 估一估观察我们的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可以用毫米做单位?估一估大约是几毫米?活动二:认识分米1、揭示分米师:在这些铅笔的长度里面,还藏着一个很特别的,是哪一个呢?(稍停)师指出:是“10厘米”,因为10厘米的长度还有另外一个响亮的名字1分米。(板书:分米)分米是一个新的长度单位,1分米也就是10厘米那么长。板书: 1分米=10厘米2、感知1分米的长度(1)找一找。你能从尺子上找出1分米的长度吗?指给你小组的同学看看。谁愿意说一说你找的是从刻度几到几的长度是1分米?(2)量一量。请同学们量一量从你的中指指尖到手掌哪个位置的长是1分米?指给小组的同学看一看。看,我们的手掌上又多了一把1分米长的小尺子,我们可以用它来帮忙估计长度了。(3) 画一画。你能用尺子画一条1分米长的线段吗?画完后同桌交换过来量一量画的是不是准确?谁愿意说一说你是怎样画的?从刻度几画到几?师质疑:尺子上没有0刻度,我该怎样画出1分米长的线段?生:从1画到11,从2画到123、 分米和米的关系出示米尺:你能在这条米尺上找出从哪到哪的长度是1分米吗?这条尺子上一共有多少个1分米?生:这条尺子上一共有10个1分米。师板书:1米=10分米4、 感知几分米(1) 从0到20的长度是多少?用手比划一下2分米有多长?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2分米?生:文具盒、20厘米长的尺子、脚。(2) 同桌合作:量出从中指的指尖到胳膊肘窝之间的长度。生:3分米。师:看,我们的身体上又多了一把3分米长的小尺子,有了这些尺子的帮助,同学们估计的本领就更大了!5、 观察身边或周围哪些物体的长可以用分米做单位,估计一下大约是几分米?字母表示:1、复习:米用哪个字母表示?厘米呢?2、师介绍:分米用字母dm表示,毫米用字母mm表示。3、学生尝试用字母表示三个等式。师板书:1cm=10mm1dm=10cm 1m=10dm解决问题:现在可不可以比较准确地量出铅笔的长度?赶快量一量吧,把测量的结果写出来。然后同桌交换测量,检验是否准确。三、 系统整理所学单位名称我们一共有几个长度单位朋友了?你能给它们排排队吗?并说一说为什么?四、 游戏:看谁估计本领高。每4人一个小组,先选好要估计的物体,每人都来估计出长度,说出估计结果。然后进行测量,谁估计的结果最接近实际长度,谁就得胜一次。最后,谁胜出的次数最多,谁的本领高。五、 课堂小结。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感觉还有哪些不足?你还想对老师说些什么?有什么好的建议?第(3)课时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1、故事导入 同学们,孙悟空神通广大,不但能拿妖除魔,这几天还帮助我们认识了一些新的知识。回忆一下,孙悟空帮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呀?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长度单位知识整理。引出课题并板书:知识整理:长度单位若学生早有整理知识的基础,最好让学生自己整理知识。教师巡视,发现不同的整理方法。二、汇报交流整理结果,选择优秀的整理方法 1、投影展示 不同的整理方法 (教师在学生整理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学情)一般学生有这样三种整理方法:按顺序整理(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打乱顺序整理、只整理相邻单位间的进率。 2、要求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整理方法并说明理由(目的:帮助学生形成整理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教师小结:像这样按顺序整理知识,不但不容易漏掉或多写而且有助于帮助我们理清它们的关系,掌握它们之间的进率。按顺序整理是一种很好的知识整理方法。3、补充整理的结果。师问:你还知道哪些关于长度单位的知识呀?(此环节的主要目的是把学生心里的想法说出来,有利于帮助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如:大单位适合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小单位适合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等。)三、操作活动,体会长度单位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画出1毫米、1厘米、1分米长的线段(目的是帮助学生进一步建立长度单位的概念。)1、学生画分别是1毫米、1厘米、1分米的线段。2、让学生用手势比划1米大约有多长,尝试用实际事例说明1千米大约有多长。3、估一估,量一量。我们知道了1个长度单位大约有多长,拿出手中的牙签,这根牙签的长度你认为用什么单位比较好?估一估有几个这样的单位?再测量验证。依次是材料中小棒的长、长方形纸的长、宽,教室中黑板的长、窗户的长、宽,课桌的长、宽等。4、屏幕出示数据资料,用手势表示资料中物体的长短。最长的昆虫,最大的蝴蝶、猎豹、最小的昆虫飞机等。 四、故事激趣,引入练习师:孙悟空不但武艺高强,还帮助我们学数学,可他有个师弟猪八戒可就差一点了,我听说他又闹了个大笑话呢?八戒娶媳妇的故事(目的:让学生明白判断物体的长度不能只看数字或只看单位)1、 找朋友(连一连)8千米 26厘米 50毫米 3分米 7米70分米 8000米 30厘米 2分米6厘米 5厘米故事连结:八戒闹了这个笑话之后,很不好意思。于是,他又去找他的师傅唐僧,虚心学习长度单位的知识。八戒拿着米尺量量这个,估一估那个,苦学10天。这天师傅给他出了过关测试卷。出示:第一关测试卷 第一关1. 填一填1千米=( )米 6000米=( )千米1米=( )分米 38米54米=( )米1米6分米=( )分米 70毫米=( )厘米8分米=( )厘米 3千米=( )米 57分米17分米=( )分米=( )米8千米=( )米+( )米2、在里填上 或 8千米6000米 1米50厘米1米5分米9分米2米 32米+10米50米300分米300厘米 5毫米1厘米2毫米学生自己做,同小组订正,选题说算理。屏幕出示:第二关: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或数1、 小明身高138( ),他的大拇指宽约( ),手腕一圈长约12( )2、 我们测量世纪学校从南门到北门的长度是多少时,用( )做单位比较合适。3、 小兔子身长4( ),尾巴长约7( )。4、 一只七星瓢虫的长度大约是5( )。5、 从寿光到潍坊的长度大约是46( ),坐客车大约1个小时能到达。6、 世纪学校小学部教学楼高约( )米。学生口答上述各题。并说明理由。 第三关:八戒一步的长度大约是8分米,有一间房子,房子的长八戒走了10步,宽走了5步,你能知道这间房子大约有多大吗?课堂总结。板书设计课题:课外实践 (36-38页) 二 年级 班 主备人 江玉才 授课人 学习目标(三维目标)1通过“走一走”、“估一估”、想一想“等活动,体验1千米有多长,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间表象。2使学生知道1千米=1000米,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并适时渗透思想教育。个 性 化 修 改 教学重点难 点1、体验一千米有多长。2、通过体验活动,形成对一千米有多长的感性认识。教学准 备米尺、课件。课时安 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同学们,你知道你走一步有多长吗?同学们可能一时想不起来,没关系,请每组选一位同学上来走一走,再请一位同学量一量,不就知道了吗?二、自主探索,合作学习:1走一走。通过实际测量,感受走100米用多长时间。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在操场上走一走,数一数10米、100米大约有多少步,分别用了多少时间,并做好纪录。回到教室,先让学生汇报自己的步测结果,在说一说走完100米后有什么感受。2估一估。通过刚才学生的亲身感受,猜测思考1千米的长度。(1) 刚才我们测量出100米大约有多少步,思考:几个100米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2) 估一估走1000米大约有多少步?(3) (课件显示)我们学校的操场一圈是200米。沿操场走( )圈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想一想:我们沿操场走一圈大约用了几分钟?那么沿操场走5圈,也就是走1千米大约要几分钟?(4)小结:1千米=1000米3、读一读。揭示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1) 1千米=1000米,听起来不容易区分,语文课上朗读讲究抑扬顿挫,谁能巧用停顿,把千米和米区分开来,使一听就明白。1(停顿)千米=1000(停顿)米(指导读:注意在数字和单位之间适当停顿。)(2) 讲解:千米也称公里,可以用字母km表示。想一想,怎样用字母表示出千米与米之间的关系呢?指名板演5填一填。初步感受千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1) 我们知道1千米有多长,选择不同的交通工具走1千米分别需要多长时间呢?看图选择正确答案。(出示课件)(2)小结:千米常用来计量比较长的路程。6估一估。(1) 我们知道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现在请你估计一下,从校门口出发到什么地方大约有1千米?谁能用比较科学的方法证实?学生发表个人意见。(2) 师小结:1千米,我们大约走xx步。我们可以从校门口出发数出xx步,看看你正好走到什么地方,与你刚才的估计是否相符呢?三、实践与运用:1、完成34页的第3题。2、完成35页的第6题。四、反馈与小结:能告诉同学们,你这节课有哪些收获吗?课后反思: 对于1千米的认识是比较困难的,在生活中很难找到笔直的一条线路让学生感受,学生在估计1千米有多长的时候,没有一定标准,有过高的估计,因此我在上课之前,我让学生对10米需要多少个学生手拉手,10米需要走多少步,走100米的跑道需要多长时间进行实际测量,在此基础上进行推算,有的学生平时坐车的时候也经常会看到路边的标志,对千米也有一定的认识。 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只是初步认识了千米这个长度单位,亲身感受的经历并不深刻,所以在运用的时候常常出现了错误,个别学生对千米与米之间的转换理解不透彻,同时对生活中米与千米的运用也有待提高。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