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历史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教案 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160490 上传时间:2020-02-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一历史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一历史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一历史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一历史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教案 新人教版课程标准: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目标:掌握古代的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形成、发展及加强的史实;归纳这种制度在演变过程中的发展趋势。 并能用所学内容进行运用。重点、难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对后世的影响。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授课时间-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概念:专制主义:是与民主政体相对立的概念,指一个人或少数几个人独裁的政权组织形式,体现在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上,其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的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军政财政大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中央集权: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 二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区别:二者是不同的概念:一个是政体,体现君臣关系;一个是国家结构形式,体现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专制主义可行之于中央集权国家,也可以实行于地方割据王朝,同时并非中央集权都导致专制主义。但在封建社会的具体历史条件下,把两者完全分开是不可能的。联系:地方和中央都必须服从皇帝一人。专制主义皇权加强时,往往是中央集权比较有效时,专制主义皇权削弱时,往往也是中央集权不力时。一、 形成原因:(1)经济根源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小农经济的分散性。(2)社会根源秦吸取周诸侯割据的教训,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消除地方割据势力,维护国家统一;(3)思想根源韩非子创立的中央集权的政治理论;(4)地理原因中国属于大河文明,以农业生产为主,而且领土面积较大,需要统一的管理。二、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和发展(表现为中央与地方、皇权与相权的矛盾)1、 萌芽于战国战国时期,各国出现了一系列变法运动,特别是秦国的商鞅变法,废分封,行县制,初步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2、 正式建立于秦(1) 政治方面:确立皇帝制度:皇权的至高无上;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制和行政机构(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中央和地方的官吏由皇帝直接任免;颁布通行全国的秦律。(三公的职责: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2) 经济方面:实行土地私有制;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统一车轨、修驰道、开灵渠。(3) 文化方面:书同文;加强思想控制,焚书坑儒;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皇帝制度:权力高度集中是其基本特征。天下大权,集于中央;中央大权,集于皇帝;皇权至上是其标志。皇帝制度以皇位世袭显示权力不可转移,以皇权至上显示地位不可僭越,是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内容。练习:P4T1、P5T11(材料题)3、 巩固于西汉(1) 中外朝制度:中朝:汉武帝为了限制丞相,加强皇权,把身边的尚书、中书、侍中等组成“中朝”。中朝成为中央最高决策机构,听从皇帝指挥。外朝:组成以丞相为首由三公九卿组成的机构“外朝”,外朝成为执行机构。(2) 王国问题的解决: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景帝时诸侯叛乱。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和限制藩王的”附益之法“,逐步解决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3) 统一思想:董仲舒改造儒学,提出“大一统”思想,巩固了君权。4、 完善于隋唐(1) 实行三省六部制,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三省六部: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执行)吏、户、礼、兵、刑、工。(2) 创立和完善科举制:扩大了官吏的来源,为后世所沿用,影响深远。 练习:、3 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5、 加强于北宋和元朝(1) 北宋集中军权:把主要将领的军权收归中央;将禁军统领权一分为三,都直接对皇帝负责;把统兵权和调兵权分离;实行更戍法;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集中行政权:中央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政权。地方派文官担任知州,各地设通判监督知州。集中财权和司法权: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司法人员,死刑须报中央复审批准,把地方的司法权收归中央。练习:P8T4 (2) 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元朝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并为一级政区名称,民间简称“行省”或“省”。)。设立宣政院:负责全国佛教和藏族地区事务。加强对台湾地区的管辖。(设置澎湖巡检司)6、 强化于明清(1) 明朝调整中央和地方官制:在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六部尚书直接对皇帝负责(明成祖时设内阁);改大都督府为五军都督府,使其与兵部相互制约。在地方,实行三司分权。(三司: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督指挥使司。在地方上,明朝在各省设立布政司,左、右布政使各1人,是本省的最高行政长官;提刑按察使1人,负责司法之事;而本省军事防务的责任就落到了都指挥使肩上。可谓是三司权责分明。)制定大明律加强特务统治:设厂、卫等特务机构,由皇帝直接控制。加强思想控制:实行八股取士。(2) 清朝调整官制:在中央设军机处,使地方军政首脑直接听从皇帝指挥。加强思想控制:大兴文字狱。练习:P10T1、P10T2、3、4 P11T6、7、9 11T10(材料题)三、特点:(1)权力高度集中,皇权至高无上、不可分割,地方无条件服从中央,中央无条件对皇帝负责;(2)中央与地方、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始终是中央集权制度下的两对基本矛盾;(3)以文化专制来巩固政治专制,带有浓厚的人治色彩。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评价 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政治制度,为历朝沿用。积极方面: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于封建经济基础之上,与中国的封建生产方式相适应;它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巩固了国家统一;为封建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也有利于民族融合。消极方面:它也是造成历代封建王朝中后期腐败的根源;在思想上表现为独尊一家,钳制了思想;到封建社会后期,这种制度愈来愈加强,并且逐渐趋于反动,严重阻碍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五、中国整个社会的状况:都注重中央集权,包括当今。明朝内阁制与西方内阁制度的区别:产生背景不同:明朝内阁的产生是宰相制度废除后,由于行政量巨大,皇帝不堪重负设立。西方内阁作为政府机构始于英国,是由英国国王的最高咨询机关枢密院外交委员会演变而来。产生方式不同:明内阁首辅及成员由皇帝任命。近代西方内阁是以议会为基础产生的,内阁首相通常由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领袖担任。权力大小不同:明内阁虽是国家中枢机构,但只备皇帝顾问;西方内阁总揽国家行政权力并对议会负责。性质不同:明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它的设置凸显了皇权的进一步加强。近代西方内阁则是资产阶级专政的行政机构,体现了近代民主政治的发展。练习:P8T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时代演变中央集权趋势君主专制趋势特点评价战国萌芽政治:郡县制 秦律经济:统一度量衡、 货币、车轨、修驰道文化:书同文 法家思想中央集权不断强化皇权至高无上,设丞相(三公九卿)皇权不断加强,逐步发展到顶峰,而相权日益削弱,甚至被废除。1、权力高度集中,皇权至高无上;2、中央与地方、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始终是中央集权制度下的两对基本矛盾;3、带有浓厚的人治色彩。积极:消极:秦建立西汉巩固“推恩令” “附益之法”中外朝制度隋唐完善节度使(割据)三省六部制北宋加强集中军权、行政权(文官)和财政权(转运使)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行政权、军权、财政权)元新发展行省制度、宣慰司(边远地区、宣政院)中书省(权大)明强化废行省设三司、大明律废丞相(明太祖)设内阁(明成祖)清顶峰设军机处(雍正帝)延伸:“谥号”是指封建时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称号。“年号”多指帝王纪年的名称。“庙号”是我国封建时代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练习:帝王谥号主要依据其生前行为而议定。下列各项中属于谥号的是(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清康熙帝课后作业:1、 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 )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 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2、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 ( ) A、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 B、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 C、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 D、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3、史书记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这一现象反映的本质是 ( ) A、收藏玉玺,天子喜好 B、以玉制玺,天子专有 C、皇位世袭,君权神授 D、天子至尊,皇权至上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材料二 本朝家法,自皇祖皇考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无旁落,即左右亲信大臣,亦未能有。 清乾隆帝材料三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权利法案材料四 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 黄宗羲请回答:(1) 材料一中唐朝的三省六部制是怎样运作的?其意义如何?(2) 材料二中乾隆的言论反映出我国古代君臣之间是一种怎样的关系?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古代政治具有什么基本特征?(3) 根据材料三说明,与乾隆帝相比,英国国王的权力有何不同?并简述其原因。(4) 你怎样理解材料四中黄宗羲的观点?试分析其思想产生的根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