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单元提升练 岳麓版.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6159672 上传时间:2020-02-1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单元提升练 岳麓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单元提升练 岳麓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单元提升练 岳麓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单元提升练(一)(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20小题,共计50分)1(2018湖南四大名校联考)西周初年兼并无数,封建制度遂发生大变革。分封同宗以树屏藩,授土勋旧以拓疆域。这表明“封建制度”()A有助于消除地方与中央的矛盾B推动了西周政治文化的传播C是西周稳固统治的重要途径D加速了“大一统”局面的形成解析“西周初年”,在分封制下,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国家政权也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但不能消除地方与中央的矛盾。随着诸侯国势力的日益壮大,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故A项错误;材料中“以树屏藩”“以拓疆域”,未涉及文化的传播,故B项错误;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与材料中“以树屏藩”“以拓疆域”相符,故C项正确;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D项与材料中“西周初年”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C2(2018山东济南模拟)山东常被称为“齐鲁之邦”,这与西周的分封制有关,但山东的简称是“鲁”,而不是“齐”。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A鲁国的历史更为悠久B受宗法制正统观念影响C因孔子是鲁国人D由分封制等级体系决定解析西周分封制,就是把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分封到各地去做诸侯,建立诸侯国,其中以王族为主要对象。齐国为功臣姜子牙的封地,鲁国国君的姬姓,首任国君为周公子伯禽。山东以“鲁”为简称体现了宗法制中的正统观念,故选B。答案B3(2017河北石家庄模拟)自殷周以来,中国古代宗族制度经历了先秦典型宗族制、秦唐间世族(士族)宗族制、宋元间大官僚宗族制、明清绅衿富人宗族制。这一变化表明,中国古代宗族制度()A社会功能逐渐减弱 B政治功能趋向增强C主体呈平民化趋势 D始终坚持儒学主导解析材料没有提到各个时期宗族的社会功能,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宗族为政治服务的功能,故B项错误;通过“秦唐间世族(士族)宗族制、宋元间大官僚宗族制、明清绅衿富人宗族制”可以得出其主体平民化趋势明显,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到儒学及其在宗族中的地位,故D项错误。答案C4.(2018湖北武汉调研)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相互朝见成为邦交的主流。据统计,仅见于春秋左传的朝见就有101次(如下表)。由此可知()受朝国鲁国晋国齐国楚国越国纪国次数39次38次11次10次2次1次A.周王室衰微,礼崩乐坏B.变法运动促进相互朝见C.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D.远交近攻影响邦国外交解析材料中“诸侯国相互朝见成为邦交的主流”,而不是去朝见周天子,挑战天子的权威,因此反映出周王室衰微,礼崩乐坏,故A项正确。答案A5.(2018山西孝义模拟)周公参酌殷礼,制定了田制、官制、禄制、乐制、法制、谥制、谶服制、嫡长子继承制等,称为“周礼”,以此为后人所称道。这反映了西周()A.继承了商朝的礼乐制度B.形成了完备的典章制度C.建立了理性的礼制社会D.完善了官僚行政体制解析材料“制定了田制、官制、禄制、乐制、法制、谥制、谶服制、嫡长子继承制等”体现了周礼的系统完备性,故B项正确。据材料“周公参酌殷礼”,殷礼仅是周礼的参考依据,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了统治阶级对人民的要求,非现实的礼制社会,故C项错误;众多的制度中,官制仅是其中的一项,故D项错误。答案B6.(2017福建泉州适应性练习)“三代”姓氏分而为二。“姓”源于母系氏族,多带“女”旁。“氏”主要源于各级贵族的分封。秦汉以来,原来的“氏”大多转化为“姓”,姓氏合而为一。此后“氏”通常指女子娘家姓,称为“某氏”,男子反而不称“氏”。这一变化反映()A.传统的分封制和宗法制崩溃B.女权社会为男权社会所取代C.民族大融合促进姓氏的发展D.国家的统一使姓氏走向规范解析“氏”主要源于各级贵族的分封,代表着宗法分封,而秦汉以后“氏”通常指女子娘家姓,说明“氏”失去了代表宗法分封的社会基础,故A项正确。“三代”为“男权社会”,故B项错误;这一变化并不是因为民族融合,故C项错误;材料未体现这一变化与国家统一的关系,故D项错误。答案A7.(2018河北衡水模拟)在秦代,官僚这种政治角色是从分封制下君主的家臣演变而来的,同时设置官府中掌管簿书案牍的吏胥,辅助官员履行政务。这表明秦代()A.已出现了完整的官僚体系B.平民政治已取代贵族政治C.官僚政治的模式已经形成D.中央文官的地位较为突出解析秦朝是古代中国官僚制度的奠基时期,其官僚体系刚刚从贵族政治演变而来且尚处于雏形阶段,故A项错误;在古代中国的地主政权之下,取代贵族政治的只可能是官僚政治而非平民政治,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官员之下已设置有辅助其履行政务的吏胥,古代中国官僚政治的基本模式业已形成,故C项正确;材料并没有刻意突出“中央”与“文官”的特别地位且没有与之相对应的对比,故D项错误。答案C8.(2018福建宁德检测)汉武帝时,拜卫青为大将军,“位在公上”;封公孙弘为丞相,“无爵”;授儒者孔安国为侍中,“朝廷荣之”。这表明汉武帝时期()A.权力重心由外朝转向内朝B.意识形态由法家变为儒家C.中枢机构从独相变为多相D.中央行政机构的职能巨变解析据材料可得汉武帝时提拔布衣亲信卫青、孔安国等近臣构成中朝,逐步取代三公九卿的地位,“中朝”拥有决策权,“外朝”变为执行机构,故A项正确;汉初的治国思想主要是黄老之学,汉武帝时儒家思想逐步成为正统思想,表现为外儒内法,故B项错误;汉承秦制,据材料可得汉武帝时中枢机构仍是独相,故C项错误;据材料可得中央权力重心的转移,不能说明行政机构的职能巨变,故D项错误。答案A9.(2018山西大同调研)西汉武帝将全国划分为13州部,每州部置刺史1人,刺史“奉诏条察州”,主要依据“六条问事”,因郡守和国相官秩为二千石,故在六条条文中有五条是针对“二千石”的。这说明刺史制度的建立()A.完善了州郡县三级地方行政机构B.均衡了州郡和封国的权力分配关系C.消除了地方豪强势力对中央的威胁D.重在发挥太守在地方治理中的作用解析汉武帝时期的州部属于监察区域,不属于地方行政机构,A项错误。B项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消除”说法绝对,排除。根据材料信息“因郡守和国相官秩为二千石,故在六条条文中有五条是针对二千石的”可知,刺史制度重在发挥太守在地方治理中的作用,故D项正确。答案D10.(2017山东临沂模拟)周代主要靠宗法式贵族政治来维系。春秋战国时期,形成士人与贵族争权的局面。后经秦并六国及楚汉争雄,没落贵族已难幸存。汉武帝正式确立察举之法,天下士人受此鼓舞而竞相趋鹜。由此可见,察举制()A.开创了士人政治的新局面B.消除了门阀士族的根基C.是士人入朝为官的唯一途径D.赋予中正官极大的权力解析据材料可知察举制推行后“天下士人受此鼓舞而竞相趋鹜”,故A正确;B项“消除”说法绝对,排除;C项“唯一途径”说法错误,排除;魏晋南北朝时期九品中正制下中正官有很大的权力,排除D。答案A11.(2018江西南昌模拟)钱穆在中国传统政治中说:“魏晋时代的九品中正制,乃因当时地方骚乱,交通阻梗,中央政府行使职权能力有限,全国选举难于推行,乃由中央指定各地域服务中央政府官吏中之性行中正者,采访同乡舆论,开列各地区人才,造成表册,送政府作为录用之根据”。这说明()A.国家政治制度的创建体现了时代特征B.选官制度体现中央与地方权力的博弈C.制度的设计要与社会经济水平相一致D.九品中正制有利于各地区人才的选拔解析据材料“乃因当时地方骚乱,交通阻梗,中央政府行使职权能力有限,全国选举难于推行”可知,钱穆先生认为九品中正制的施行,是受到当时动乱的社会形势的影响,说明国家政治制度的创建体现了时代特征,故A项正确。答案A12.(2018黑龙江大庆质检)有学者认为,从秦汉起中国官僚体制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隋唐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的独创性举措()A.提高了决策的周密程度B.调整规范了各级官员的编制C.打破了世家的特权垄断D.使宰相成为国家实际决策者解析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三省的长官均是宰相,尚书省掌执行,中书省掌决策,门下省掌审议,把宰相的决策权一分为三,提高了决策的周密程度,故A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三省的长官均是宰相,并未调整规范各级官员的编制,故B项错误;三省六部制并未牵涉到打破世家的特权垄断,故C项错误;根据前面的分析,三省六部制使得宰相的决策权一分为三,故D项错误。答案A13.(2018山西临汾联考)贞观初年,唐太宗签署了征兵18岁以下体壮者的敕书,但时为门下省给事中的魏征拒不署敕,结果把事情搞黄了。这主要说明()A.三省制有利于决策合理B.门下省是三省的核心C.唐太宗对于魏征信任有加D.三省之间分权制衡解析材料只反映出决策过程中门下省的作用,与三省制对决策的影响无关,故A项错误;门下省可以对政令封驳,有利于纠正决策的失误,是三省的核心,故B项正确;魏征拒不署敕唐太宗敕书,没有体现出他们之间的信任,故C项错误;材料只反映出决策过程中门下省的作用,没有反映出三省之间的关系,故D项错误。答案B14.(2018甘肃兰州模拟)唐朝科举考试中,尚书省的考试通称“省试”或“礼部试”,其考生有两个主要来源,即生徒和乡贡。“生徒”是由京师及州县学馆(官办学校)送往尚书省的应试者,“乡贡”是先经州县考试,及第后再送往尚书省的应试者。由此可知唐朝()A.注重考试资格的公平性B.承认私立教育的合法性C.排除恩荫入仕的可能性D.堵塞了门阀入仕的途径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生徒”由官办学校直接送往尚书省应试,而“乡贡”则需要先经州县考试,及第后再送往尚书省应试,这说明考试资格是不公平的,A项错误;生徒和乡贡是唐朝科举考试中考生的两大来源,其中生徒来自官学,而乡贡有来自私学者,也有自学成才者,说明唐朝承认私立教育的合法性,B项正确;C项在材料中反映不出来,排除;门阀士族的子弟也可以通过科举考试入仕,D项错误。答案B15.(2018江西上饶模拟)南宋时期实行宰辅互兼体制,宰相常兼枢密使,参知政事兼任枢密副使。这一做法()A.削弱了君主集权 B.提高了决策与行政效能C.加剧了冗官现象 D.体现了崇文的治国理念解析宰辅互兼与君主权力削弱无关,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宰辅互兼体制”,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部门的制约,提高了办事的效率,故B项正确;根据材料,宰辅互兼有利于缩减官僚队伍,故C项错误;宰辅互兼与崇文治国理念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B16.(2018山西临汾调研)隋书地理志记载:“汉高祖矫秦皇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如下图所示)。这一体制()A.吸取前朝教训,否定了秦朝的郡县制B.巩固专制统治,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C.王国相对独立,直接威胁了专制皇权D.管理体系多样,发展了中央集权制度解析题干反映的是汉朝的郡国并行制,它是汉朝在秦朝郡县制的基础上实行的制度,故A项错误;郡国并行制下封国势力较大,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B项错误;郡国并行制中封国比较独立,容易与中央形成对抗,故C项正确;郡国并行制中王国的独立性较强,不利于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故D项错误。答案C17.(2017河南商丘模拟)“明太祖由平民得帝位,乃不料君权的膨大,反比从前加厉,这为什么呢?其实只是君主专制的自然趋势,明朝适逢其会,便得更上一层罢了。”这表明()A.中央对地方的权力制约大大加强B.朱元璋具有极为强烈的小农意识C.皇权强化是古代中国的政治传统D.相权为核心的官僚政治体制终结解析材料反映出明朝君主专制的变化趋势,与中央集权无直接关系,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君权的膨大是“君主专制的自然趋势”,与朱元璋的小农意识无关,故B项错误;君权的膨大是“君主专制的自然趋势”,因此也是古代中国的政治传统,故C项正确;材料只反映出明朝君主专制的加强,没有涉及宰相制度的废除,故D项错误。答案C18.(2018内蒙古包头模拟)1573年,张居正下令提高六科监察职能,以六科督促六部,以六部督促诸司以及地方,最后再由内阁直接控制六科,并实施随时考核、事事责成的稽查制度。这些措施()A.强化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机器B.确立了内阁为国家最高行政机构C.缓解了土地兼并和政府财政危机D.加强对官员的监督和官吏的选拔解析张居正改革通过提高六科职权并以六科控制六部并间接地掌控地方,这就等于变相地强化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机器,故A项正确;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故B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有关土地兼并和政府财政危机的提及,故C项错误;张居正材料中的这些改革,虽然有利于加强对官员的监督,却不能加强对官吏的选拔,故D项错误。答案A19.(2017江西大联考)清代曾侍从三个皇帝的军机大臣张廷玉多次被皇帝称赞,但他仍时刻小心谨慎,从不留片稿于家中,很少结交外官,从政多年“无一字与督抚外吏接”。这可用来说明军机处()A.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B.借鉴了欧美民主制度C.对皇权有一定约束力 D.仅是君主专制的工具解析张廷玉作为军机大臣,“从不留片稿于家中”“从政多年无一字与督抚外吏接”,这体现了军机处官员小心谨慎,说明军机处仅仅是君主集权的工具,故D项正确。其他三项说法从材料中无法得出。答案D20.(2018广西桂林、崇左模拟)雍正八年,添设军机章京协助军机大臣处理机务;五年后,裁军机处,将军机事务移交总理事务王大臣处理;乾隆三年,裁撤总理事务王大臣,恢复军机处。这一演变反映()A.军机处成为法定的中央一级机构B.权力机构之间的矛盾尖锐C.军机处逐渐成为加强君权的利器D.清朝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解析根据所学,军机处与明代内阁一样,始终不是法定中央机构,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叙述了皇帝如何加强自身权力的问题,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添设军机章京”“恢复军机处”,军机处是皇帝加强权力的重要工具,故C项正确;材料不涉及中央与地方间的关系,故D项错误。答案C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第21题20分,第22题18分,第23题12分,共计50分)21.(2018山西太原质检)(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春者何?岁之始也。王者孰谓?谓文王也。曷为先言王而后言正月?王正月也。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公何以不言即位?成公意也。何成乎公之意?公将平国而反之桓。曷为反之桓?桓幼而贵,隐长而卑。其为尊卑也微故凡隐之立,为桓立也。隐长又贤,何以不宜立?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桓何以贵?母贵也。摘编自春秋公羊传材料二如春秋时犹尊礼重信,而七国则绝不言礼与信矣。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严祭祀、重聘享,而七国则无其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春秋时犹有赴告策书,而七国则无有矣。邦无定交,士无定主,此皆变于一百三十三年间,史之阙文,而后人可以意推者也,不待始皇之并天下,而文、武之道尽矣。摘编自顾炎武日知录材料三吕思勉认为:“封建者,统一之反也。封建之制废,则统一之业成矣。然后世又有为统一之梗者,则叛民、叛将之割据是也。柳子厚(柳宗元)谓秦有叛民,而无叛吏;汉有叛国,而无叛郡;唐有叛将,而无叛州。盖郡县之设,既无世袭,不得私有其土而有其民,而又不假之以兵,其势固无从叛。”摘编自吕思勉中国制度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周“大一统”思想的内涵。(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周“大一统”国家形式在战国时期面临的困境。(6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以后维护“大一统”的制度保障。(6分)解析第(1)问,据材料“曷为先言王而后言正月?王正月也。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得出遵从西周宗法制确立的秩序及尊奉周天子为天下共主;据材料“公将平国而反之桓”,可得出以周礼为行为总则;据材料“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得出遵从西周的嫡长子继承制度。第(2)问,据材料“七国则绝不言礼与信矣”“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等,可得出宗法体系和周礼的崩溃;据材料“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可得出西周贵族群体沦丧。第(3)问,据材料“封建之制废,则统一之业成矣”,结合所学可知秦朝废分封制,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据材料“盖郡县之设,既无世袭,不得私有其土而有其民”,结合所学可得出郡县制和官僚制度。答案(1)内涵:遵从西周宗法制确立的封建秩序;尊奉周天子为天下共主;以周礼为行为总则;遵从西周的嫡长子继承制度。(8分,任答三点即可)(2)困境:宗法体系和周礼的崩溃;西周贵族群体沦丧。(6分)(3)保障: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郡县制;官僚制度。(6分,任答两点即可)22.(2018贵州贵阳模拟)(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初,皇帝下令废除中书省,不再设丞相,原来的皇帝中书省六部的政治体制发生变化,出现皇帝直接指挥六部的格局。皇帝既是决策首脑,又是行政首脑,事无巨细须经皇帝批准,于是,皇帝设辅佐机构内阁,帮助处理奏章,但内阁票拟之后的“批红”权,一直掌握在皇帝的手中。明朝省级行政实行三司分治制度,都直接向朝廷负责,以确保中央对地方权力的有效控制。这是明朝在行政制度改革方面的成功之处,也是明朝加强君主专制集权的制度保障。材料二明朝在立国之初,着手制定大明律,又颁布大明令,还不断颁行“榜文禁例”。作为法典的“律”与“例”,在司法前面必须遵守“准情用法”的原则,行政官员在处理形形色色关于赋税、治安等方面的诉讼案件过程中,其“自由裁量权”受到严格限制,使“引经决狱”网开一面的司法善意受到制约,同时使凭着个人好恶情绪任意作出司法结论的行为受到一定的限制。然而,在司法过程中仍然出现官吏利用法律条款的复杂性、权柄倒持“玩法舞弊”的情况,但与过去“任人”执法、无视法律、任意裁决的情况开始有了区别。要求依法办事,而且不断提供日益严密的法典作为司法的依据是明朝法制文化的基本特征。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中华文明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朝行政制度改革的措施和目的。(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朝强化法律制度的影响。(10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从材料“明初,皇帝下令废除中书省,不再设丞相”“皇帝设辅佐机构内阁”“但内阁票拟之后的批红权,一直掌握在皇帝的手中”“明朝省级行政实行三司分治制度”可知,明朝行政制度改革的措施是废中书省,废丞相,设内阁,批红权掌握在皇帝手中,省级行政实行三司分治制度;第二小问,从材料一“这是明朝在行政制度改革方面的成功之处,也是明朝加强君主专制集权的制度保障”,可知明朝行政制度改革的目的是加强皇权专制统治。第(2)问,结合明朝颁发法律的目的及材料可知,明朝强化法律制度的影响是明朝不断完备法律体系,巩固了以法律制度为依据的专制集权统治,明朝强化法律制度的影响是颁布律令,严厉司法惩处,本质上是要求民众守法,但政府也要依法行政,使行政法制化空前加强,是历史的进步;从材料二“然而,在司法过程中仍然出现官吏利用法律条款的复杂性、权柄倒持玩法舞弊的情况”可知,明朝强化法律制度的影响是官员利用法律条文舞弊,缺乏公开、透明、全方位的司法监督机制,反映了专制政体下制约政治权力是难以逾越的障碍;结合明朝法律颁布的实质,可知影响是法律体系化体现了以皇帝为核心的国家意志,又制约着专制权力。答案(1)措施:废中书省,废丞相,设内阁;批红权掌握在皇帝手中;省级行政实行三司分治制度。(6分,任答2点)目的:加强皇权专制统治。(2分)(2)影响:明朝不断完备法律体系,巩固了以法律制度为依据的专制集权统治;法律体系化体现了以皇帝为核心的国家意志,又制约着专制权力;颁布律令,严厉司法惩处,本质上是要求民众守法,但政府依法行政,使行政法制化空前加强,是历史的进步。(6分,任答2点)官员利用法律条文的繁复舞弊,缺乏公开、透明、全方位的司法监督机制,反映了专制政体下制约政治权力是难以逾越的障碍。(4分)23.(2018广西桂林模拟)(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与演变简表阶段演变萌芽于战国理论:韩非子中央集权的理论建立于秦朝确立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颁布秦律;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巩固于西汉实行刺史制度;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完善于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创立和完善科举制加强于北宋解除禁军将领的调兵权,实行更戍法;建立禁军;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政、军、财权;地方派文官做知州,与通判互相牵制;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新发展于元朝 设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分掌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理西藏地区;实行行省制度空前强化于明清明朝废丞相,相权分六部,地方设三司分权;清朝前期:设南书房,后设军机处;八股取士衰败于晚清国门洞开,政治、经济主权逐步沦丧;鸦片战争后,新的经济成分出现分析说明中国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主要趋势及其衰败原因。(12分)解析首先,提炼观点,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发展趋势是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被削弱,直至被废。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分权不断被削弱;其次,结合表格中信息,从政治、思想文化方面论证是如何一步步实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最后,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的知识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归纳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衰落的原因,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西方列强的入侵。答案趋势:不断调整皇帝和中央各部门的关系,对中央行政机构调整、改革;强化监察制度;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不断调整中央政府与地方政权的关系,由中央直接任免地方官吏;不断加强对地方行政机构的调整、改革,分散地方政权的权力;加强中央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创立和完善选官用人制度,把选拔人才和任用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扩大了政治统治的基础;打破门阀世族对官府与政权的垄断与威胁,加强人才的社会流动,加强中央集权。加强对人们的思想控制,以儒学作为官吏选拔、学校教育和人才培养的主要内容,儒学逐渐成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和历代王朝的统治思想,为加强中央集权奠定思想基础。(8分)原因:西方列强入侵,统治危机加剧;西学东渐的影响;封建经济逐渐瓦解,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人民革命的打击,资产阶级的改革和革命的冲击等。(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