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新课标人教版1-2选修一1.3《固体和液体》WORD教案6.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159591 上传时间:2020-02-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新课标人教版1-2选修一1.3《固体和液体》WORD教案6.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2020年新课标人教版1-2选修一1.3《固体和液体》WORD教案6.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2020年新课标人教版1-2选修一1.3《固体和液体》WORD教案6.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新课标人教版1-2选修一1.3固体和液体WORD教案6一、教材简析本章教材可分为研究固体和液体的部分性质两个并列部分和一个研究固体和液体间相互转变的综合部分。第一部分,首先是通过用标本和实例说明,根据各种固体的天然形状是否有规则,可将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接着通过实验演示指出,物理性质的各向异性是晶体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依据。最后,通过介绍晶体微观结构模型,初步运用空间空间结构理论解释晶体外形的有规则和各向异性。第二部分,只研究液体在表面层和附着层的性质,“表面张力”与“浸润和不浸润”属于平行关系的内容。首先通过实验观察指出,液体表面有收缩的趋势。然后,从分子动理论的观点说明表面张力的作用,使液体表面有收缩到最小的趋势。对“浸润和不浸润”,也是先从现象指出,液体对固体的表面有附着(浸润)和不附着(不浸润)两种情况。再从分子动理论的观点说明在液体的附着层内分子间的斥力或引力作用是引起浸润和不浸润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再说明容器内液面呈凹形或凸形的问题。最后,在研究了表面张力和附着层分子作用力的基础上,便可研究由它们共同作用引起的毛细现象。本章教材被安排在“能量守恒定律”一章之后,是要以“分子动理论”贯穿全章,作为研究本章的理论基础,通过对本章的学习,同时又可加深学生对“分子动理论”的理解。本章内容与后面的教材联系不多,且只作定性研究,属于只作一般要求的知识。所以在教学中,不必扩充教材内容,更不宜对教材的理解作过深的要求。本章教材最突出的特点是,它是本册课本中全章内容都只作定性要求的唯一的一章,教材对知识的深度作了严格的控制。其次,教材内容与实际的联系比较直接和密切,有利于帮助学生认识物理知识在了解自然、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中的重要性。二、教学建议1在本章教学开始,引导学生对前一章中的分子间作用力与距离的关系、分子的动能和势能进行回顾,并向学生交待清楚,对本章所有问题的研究,都是以分子动理论作为理论基础。使学生在对本章学习的开始就明确理解问题的方向。在用标本和实例介绍晶体和非晶体外形特征的差别时,应向学生说明晶体的外形具有规则的几何形状是指未经人为加工的天然形状,而非晶体的天然形状是没有规则的非晶体(如玻璃)可被人为加工成有规则的几何形状,仍不能称为晶体。于是,提出晶体和非晶体的更重要的差别,在物理性质上的不同。实验演示的效果必须明显,才能使学生确信。晶体和非晶体的物理性质有差别,进而向学生指出,除热学性质不同外,在力学、电学、光学等方面的物理性质也不同。于是,得出物理性质的各向异性是晶体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依据。还可进一步向学生说明,每一种晶体往往只在某一两种物理性质上表现出特别明显的各向异性,而非晶体的各种物理性质都表现出各向同性。在介绍单晶体和多晶体时,应强调重点研究的是单晶体。还应当提醒学生注意,由大量无规则的晶粒组成的多晶体,虽然它的整体表现出各向同性,但它与非晶体仍然是不同的,因为组成多晶体的每一个晶粒仍然是各向异性的。2、在介绍晶体微观结构模型空间空间结构的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分子动理论是建立空间空间结构理论的基础。引导学生对空间空间结构中微粒的有规则排列形成直观的印象,然后再提出可以根据空间空间结构理论解释晶体的各向异性。在一个平面上晶体物质微粒的规则排列中,沿不同方向所画的等长直线AB、AC、AD(让学生自己再用直尺亲自量一量)再让学生数出AB、AC、AD上分布的微粒个数不相同,就可向学生指出,晶体内在不同方向的直线上,相邻两微粒间的距离不相同。于是,学生根据头脑中已有的分子热运动的观念,便可得出晶体中不同方向上徽粒分布情况的不同,是引起各向异性的原因。对非晶体各向同性的说明,涉及到统计平均概念,可通过生活。生产中一些事例类比加以说明,决不要从统计理论上去阐述。对晶体的多形性,可先让学生回顾金刚石和石墨的化学成份,以及它们的硬度。对比指出,化学成份一定的晶体,可以有几种形状的空间空间结构,其物理性质也有很大差别。3、对液体的表面张力一节的研究,首先演示实验,使学生对液膜有收缩的趋势建立起感性认识。接着介绍“表面层”。应当向学生说明,液面有收缩的“趋势”是无法直接观察到,我们只能凭所能看到液面收缩的过程和结果来说明液面应当具有收缩的趋势。对“收缩趋势”的含义,学生会觉得抽象,我们可通俗地说成是有“收缩的可能性”,在适当的条件下,这种”可能性“就转变为现实。然后,把问题引向为什么液体的表面具有收缩的趋势?首先让学生从课本图中看出表面层和液体内部分子分布的疏密不同,进而说明汽分子是从表面层中飞出的,所以表面层分子的分布要比液体内部稀疏些,即分子间的距离更大些。接着在引导学生回顾分子间的引力、斥力和分子距离的关系之后,便可得出表面层中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应表现为引力。其次,再从宏观的角度在液面上任意划一条分界线(强调“任意”的含义),把液面分为两部份,从课本图学生可以看出,分界线MN两侧液面的分子间相互的吸引作用有可能使两部分液面靠得更拢,即有收缩的趋势。最后,提出“表面张力”(不必解释“张力”的含义),指出表面张力是促使液面收缩的力。根据大纲要求,不介绍表面张力的方向,更不要求介绍表面张力系数。对课本中涉及的现象解释,主要从表面张力的作用效果是使液面收缩去分析。练习二(2)题较难,可提示学生注意:纱线间空隙较小,隙中雨水的重量较小,在重力作用下,隙中雨水下表面向下凸出。4、对“浸润和不浸润”一节,先让学生观察水滴在玻板上的扩展和浸入水里的玻片被拿出来,仍然附着有水的现象,再观察水银滴在玻璃上收缩成球形和玻片浸入水银中再拿出来,不会附着水银。让学生通过对比认识到,不同的液体与同一种固体接触时,它的接触面有收缩(不附着)和扩展(附着)相反的两种情况。接着提出“浸润”和“不浸润”。再演示水不能浸润石蜡,水银能浸润锌的现象,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同一种液体对不同固体有的浸润,有的不浸润。然后把问题引向为什么会出现浸润和不浸润两种不同的情况。在对附着层作过介绍之后,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一是附着层与表面层、液体内部的分子分布密度的比较;二是根据分子力和分子间距离的关系,便可得出附着层内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可表现为引力(收缩力)或斥力(推斥力),其作用效果使液体跟固体接触的面积收缩或扩展的趋势,即形成了浸润和不浸润现象。在引导学生回顾初中 “量筒和量杯里的水面的凹形”之后,再让学生观察容器内浸润和不浸润液体表面的形状成凹形和凸形。对形状不同的分析,平放的玻板上的水滴(浸润),在附着层的推斥力作用下,可以无阻碍地向四周扩展,而容器中的水(浸润),只能无阻碍地沿器壁向上扩展,形成液面向上弯(凹形),而容器中的水银(不浸润),在附着层的收缩力作用下,只有上部水银才能无阻碍地收缩,形成液面向下弯(凸形)。最后,还应向学生指出,在容器中的液体;不管是浸润或不浸润的,附着层的推斥力或收缩力作用的效果总是使液体表面层的面积扩大(使液面向上弯或向下弯),为下一节分析毛细现象的成因打下基础。5、毛细现象在自然界、日常生活和生产中随处可见,但学生平时并未留心观察。因此,首先必须让学生都能看到现象。由于毛细管很细,教师应尽量设法增大现象的可见度。让学生能清楚地看到浸润液体和不浸润液体在内径很小的管内,液面有上升和下降两种相反的情况,管的内径越小,管内液面的升降越显著。然后,用内径较大的玻管插入水和水银中,再让学生观察,看不到管内液面的升降。从而提出“毛细现象”及“毛细”的含义。对毛细现象的分析,可先向学生指出,是液体的附着层作用(收缩力或推斥力)与表面张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对浸润液体在毛细管内上升进行具体分析时,可引导学生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是管内液体附着层的推斥力和表面张力对表面层的面积产生相反影响(使液面变大和收缩),造成液面上升,二是表面张力向上的拉引作用跟管内液柱的重量可以达到平衡,上升的高度一定。对不浸润液体在毛细管内的下降,只对管内液面会下降进行分析。因无法再从表面张力和液体重量关系确定下降高度,也不必从压强关系去分析下降的高度。对自然界、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关毛细现象的事例,除课本上介绍的以外,还可以启发学生自己去发现。6、可引导学生回顾萘和冰的熔解实验。明确对任何一种晶体都有确定的熔点和熔解热,再指出非晶体和晶体在熔解和凝固过程的不同。然后把问题引向为什么不同上。对问题的分析,应从物质微粒是否能组成空间空间结构和微粒的平均动能(温度是物体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和势能的变化进行对比。还应向学生强调,具有一定的熔解温度是晶体的另一重要特征。对反常膨胀现象和压强与熔点的关系,只作一般介绍,不必作进一步的阐述。对本章末的习题(4)、(5)两题,可向学生提示从课文中有关段落找依据。三、实验1为让学生看清楚液面收缩的过程。可用带柄的U形框,棉线的一端系在框端,再把棉线在框的另一对边上绕一周拉紧,浸入肥皂液内提起,让矩形液膜竖直(使框的两对边水平,线系边在上方),缓缓放松被拉紧的棉线,液膜便慢慢地收缩2小实验中的钢针改用硬币代替效果更好。棉纸可用吸水性能好的绉纹纸(卫生纸)代替。为缩短观察时间,可用手轻轻向下压纸的四周,使纸尽快吸水下沉脱离硬币。3水银对锌的浸润演示,必须使锌的表面洁净才能使水银附着在锌上。4用有机玻璃或玻璃薄片粘成扁槽(底面长小于1cm,宽小于0.5cm为好)观看液体的凸,凹弯月面很很清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